社区慢性病规章制度
1. 如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2、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残疾人、低收入居民为重点,开展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基层卫生服务。
3、全面了解和掌握社区人口基本信息、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需求,并根据管理要求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4、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实行双向转诊制度,严格执行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严防差错事故。
5、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每月底将本月药品使用消耗记录和下月需求计划上交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办公室。
6、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并做好档案的归档和动态管理。
7、落实老年人保健工作,建立60岁以上老年人本底资料,实行动态管理,加强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宣教。配合开展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
8、落实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建立0—6岁儿童数(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儿童)本底资料,开展新生儿访视。
9、掌握辖区内妇女本底数和健康状况。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社区常见疾病普查、普治。掌握社区育龄夫妇基本健康状况,开展婚前及新婚期生理、心理咨询,开展优生优育指导,对准备怀孕及孕3个月内的妇女发放叶酸并指导服用。负责对孕妇及孕妇家庭进行保健指导,开展产后访视、产后避孕及产后恢复指导。
10、协助做好计划免疫接种工作,负责辖区内适龄儿童的调查摸底和接种通知的发放。
11、掌握本辖区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类慢性非传染疾病的发病情况。按宜兴市慢病监测管理要求,建立慢病管理档案,实行分类管理。
12、做好社区残疾人、精神病人的医疗康复服务,建立健康档案,指导康复训练。
13、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咨询与指导,结合社区情况制订健康教育计划,每两月开展一次健康教育讲座,每季度入每户发放资料一次,宣传栏内容每月更新一次。
14、做好传染病管理工作,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配合开展疫点消杀、传染病病人居家隔离观察、死因调查等工作。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
15、负责结核病人督导管理,定期上门随访,指导服药。
16、做好各类信息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建立台帐,并做好报告工作。
2.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制度与岗位职责
在地方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全面开展各项工作,致力于保护、促进人民健康,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认真执行各项卫生工作指标。
中心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以健康为中心,关注人的生命全过程,尤其是老年、妇女、儿童和慢性病人,提供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
接受各专业防治、保健机构的业务指导,并负责领导制定中心工作计划,按时布置、检查、总结工作,并向上级领导机关汇报。
负责组织检查医疗、护理、防保工作,定期深入门诊、病房、社区站,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医疗质量不断提高。
保证医疗安全,积极开展安全、有序的双向转诊服务,教育职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良好医德,改进医疗作风和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
督促检查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严防医疗事故和差错发生。根据国家人事制度,组织领导中心工作人员的聘任、晋职晋级、奖惩、调动及提升等工作。
加强职工技术培训,努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对后勤工作的领导,检查督促财务收支情况,审查预、决算,审查物质供应计划。
及时研究处理社区群众对中心工作的意见,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主要内容有哪些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主要内容:
预防服务:包括传染病、非传染病和突发事件的防控。
1、传染病的预防即社区一般病因预防、二级五早预防和三级预后康复预防。
2、非传染病预防即一般危险因素预防、二级早期疾病干预、三级防残预防。
3、突发事件的预防,是指隐藏在“健康人群”内的,且能突发严重卫生问题的监测预防。
医疗服务:除在医院开展门诊和住院服务外,重要的是根据社区居民的需要,开展家庭治疗、
家庭康复、临终关怀等医疗服务。
保健服务:对社区居民进行保健合同制的管理,并定期进行健康保健管理。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实施预防传染病、非传染病和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很多卫生问题。
(3)社区慢性病规章制度扩展阅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制度:
1、在地方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全面开展中心工作,积极开展以保护、促进人民健康、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卫生工作指标。
2.开展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健康为中心、人的生命为全过程、以老年、妇女、儿童和慢性病人为重点的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卫生服务。
3、接受各专业防治、保健机构的业务指导。
4、负责领导制订中心工作计划,按期布置、检查、总结工作,并向上级领导机关汇报。
5、负责组织检查医疗、护理、防保工作,定期深入门诊、病房、社区站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证不断地提高医疗质量。
6、保证医疗安全,积极开展安全、有序的双向转诊服务。
7、教育职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良好医德,改进医疗作风和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督促检查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严防医疗事故和差错发生。
8、根据国家人事制度,组织领导中心工作人员的聘任、晋职晋级、奖惩、调动及提升等工作。
9、加强职工技术培训,努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10、加强对后勤工作的领导,检查督促财务收支情况,审查预、决算,审查物质供应计划。
11、及时研究处理社区群众对中心工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