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法
Ⅰ 中国制定社会保险法都有哪些意义最好多说点,要写成文章的
说的太多很难,要说成一篇文章的话,显然5分太少。不过我可以给你列一个框架出来,你自己有了这个思路,就可以往里充实具体内容了。
第一个:最终意义就是要完善中国社会的保障制度。这也是保险法的宗旨之所在,一切行为形式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展开的。
第二个:对社会保险的缴纳、保管、使用起到规范、约束的作用。这个是关键。这么大一个盘子,这么大一笔财富,只有管好了,用好了,才能达到我在第一点所说的宗旨目的。不然就乱套了。
第三个:同时也是对社会法制化的一个建设。社保的法治化,对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意义不言自明。这本身也是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这三点出发,你自己发挥,肯定没错。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Ⅱ 中国 社会保险 法
养老保险从92年左右开始实施(各地启动时间不一样),实施前,在国企、集体企业或者其他政府机构的正式工,其工龄视同交费时间。
社保是从1999年出台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不过各省、市和行业的缴纳时间都不一致,最早的1992年,国企基本上是1994年就开始缴纳。
一、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性要求购买的一种保险,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目的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享受保险待遇。我国《劳动法》《社会保险法》都明文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明显具有国家强制性的特点,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拒绝承担该项法定义务。
二、社保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等。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Ⅲ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内容
2010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社会保险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是一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它的颁布实施,对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保险法》共12章98条,主要内容有:
确立了全面覆盖和统筹城乡的调整适用范围。《社会保险法》确立了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在5项社会保险制度中,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各类劳动者和全体居民(第10条、20条、22条、23条、24条、25条),工伤、失业、生育保险覆盖全体职业人群(第33条、44条、53条),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广覆盖的社会保险体系。《社会保险法》适应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将新农保制度纳入了基本养老保险的调整范围,并预留了逐步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空间(第22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险的调整范围,授权国务院规定管理办法(第24条);规定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与其他职工一样依照本法参加社会保险(第95条);还明确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险问题(第96条)。
规定了社会保险制度的筹资渠道,特别是强化政府在筹资方面的责任。《社会保险法》明确了用人单位、个人和政府在社会保险筹资中的责任: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是社会保险缴费,其中,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第10条、23条、44条);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缴纳,职工个人不缴费(第33条、53条);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基金主要由社会保险缴费和政府补贴构成(第20条、25条)。政府在社会保险筹资中的责任主要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社会保险事业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第5条),在社会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给予补贴(第65条第2款);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第13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第13条第2款);国家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以及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构成,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第71条)。
扩大了参保人的各项社会保险权益。《社会保险法》在各项制度设计上,始终以保障参保人的合法权益、打造服务型政府为出发点。这方面的亮点很多,例如:一是为解决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不足15年人员的养老待遇问题,本法规定可以缴费至满15年,然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第16条第2款)。二是健全了职工养老保险中的遗属、残疾待遇制度。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第17条)。三是为保证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创设了工伤保险待遇垫付追偿制度。即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然后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照本法规定追偿(第41条)。四是规定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其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第48条)。五是规定参加生育保险职工的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第54条)。
明确社会保险行政管理体制,提高了社会保险费征收的强制性。一是明确行政管理体制,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工作(第7条)。二是明确规定了“社会保险费实行统一征收”的方向,同时授权国务院制定实施步骤和具体办法(第59条第2款)。三是赋予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必要的强制征收手段,包括查询用人单位存款账户、从用人单位存款账户直接划拨社会保险费、要求用人单位提供担保、申请人民法院扣押、查封相关财产,以拍卖所得抵缴社会保险费等(第63条)。
强化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一是规定社会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其他政府预算或者违法挪作其他用途(第64条、69条)。二是规定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统筹层次设立预算,并对预算编制的主体、程序等作出了规定(第66条、67条)。三是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同时授权国务院规定具体时间和步骤(第64条)。四是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国务院规定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第69条)。五是规定了由人大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共同构成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险监督体系(第10章)。
完善了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内容。一是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职责作出了比较全面的规定,包括负责社会保险登记、征收社会保险费、支付社保待遇等相关服务(第7章、第9章)。二是规定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本统筹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第72条)。三是规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人员经费和经办社会保险发生的基本运行费用、管理费用,由同级财政按照国家规定予以保障(第72条)。四是为解决社保关系转移接续难问题,规定对跨统筹地区就业的人员社会保险关系(养老、医疗和失业)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第19条、32条、52条)。五是为解决医保报销难的问题,规定对参保人员就医应当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直接结算;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第29条)。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Ⅳ 中国社会保险法
总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及其他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的情况下,失业和生育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坚持社会保险制度覆盖面广,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式,社会保险水平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应该是兼容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有权查询缴费记录,记录中的个人利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服务。
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有权监督其支付的保险费的单位,个人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社会保险事业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家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险资金。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社会保险事业。
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社会保险事业。
条严格监督社会保险基金。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中央政府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和管理制度,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有效的操作。
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
第七条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社会保险管理,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社会保险的社会保险。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保险管理,或与其他相关部门负责社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保险在其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第八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服务,负责社会保险登记记录的个人利益,社会保险待遇支付工作。
9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权参与社会保险的重要事项的研究,参加社会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监察事项有关雇员“社会保险权益。
第二章基本养老保险
条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缴纳的保险费由雇主和雇员。
员工的个体工商户,雇主的员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费应由个人支付。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养老保险由国务院的工作人员。
第十一条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雇主和个人的贡献,以及政府补贴。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雇员的薪金总的比例。
工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他们的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帐户。
员工,而不是雇主的个体工商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员工,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按照国家规定,表示在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和个人账户。
第十三条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应支付年内视同缴费由政府承担。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政府补贴。
14个个人账户可能不收回他们的计费率不低于银行存款利率,免征利息税。个人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15个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支付工资,本地员工的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因素。
第十六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法定退休年龄达到累计支付满15年,每月基本养老金。
个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法定退休年龄,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至少15年,每月的基本养老金;也可能被转移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的规定享受退休福利。
第十七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疾病或者非因工死亡家属可领取丧葬补助和退休金;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因病或非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接收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第十八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根据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第十九条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我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计项统一发放。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条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
第二十一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接受每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二条国家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中央政府的实际情况,按照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
基本医疗保险
第23条员工应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支付的保险费由雇主和雇员按照国家规定的第三章。
员工的个体工商户,不能参与雇主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和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二十四条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
第二十五条国家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有能力的人,残疾人,低收入家庭60岁以上和未成年人的个人捐款的一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的损失。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第26条。
第二十七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达到国家规定的累计年的,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退休后支付,应享有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期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可以缴费至国家规定的长度。
第28条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医疗咨询,标准,以及紧急医疗服务,抢救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
第29条被保险人的医疗费用,应支付的部分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直接向资产负债表。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远程医疗,医疗费用结算制度,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30条以下的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二)应当由第三人承担;
(三)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
(d)在国外就医。
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医疗费用,第三人不支付或者无法确定的第一个实例,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第三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的,应当向第三人有权收回相同的。
31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管理服务的需要,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签订服务协议,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医疗机构应当提供被保险人的合理且必要的医疗服务。
第三十二,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基本医疗保险关系我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章工伤保险
第33名员工参加与工作有关的工伤保险,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34条的基础上,不同部门的风险程度的伤害,以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使用工伤保险基金,工伤发生率在各行业确定保险费率。差别费率和保险费率按行业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和颁布。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工伤保险基金根据损伤的发病率和工业的的雇主保险费率的,确定用人单位缴费率。
第35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利率。
第36条在事故中受伤的工人由于工作原因或者患职业病和工伤鉴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识别能力,工作无行为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有关的伤害,和工作能力的评估应该是简单和方便。
第37条因下列情形之一的工人我的工作造成人员伤亡的,不认定为工伤:
(一)故意犯罪的;
醉酒或吸毒
(B);
(三)自伤或自杀;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八条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一)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的处理与工作有关的伤害;
(二)住院伙食补助费;
(三)统筹外医疗交通住宿费用;
>
(d)安装成本配置残疾辅助器具;
(五)生活不能自理,护理,生活工作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
>
(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至四个工伤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七)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器械补助金;
<BR /(八)死亡的葬礼,他的家属接受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补助;
(九)工作能力鉴定费。
第三十九条因工伤发生以下费用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支付:
(一)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和福利;
(二)五,六个残疾工人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c)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应享有一时间伤残就业补助金。
第40条受伤的工人的基本养老金条件,暂停发放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从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第41条规定的雇主是不合法的工伤保险,工伤,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工人。雇主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第一个实例。
工伤保险待遇,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的,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用人单位不偿还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按照本法第63条的规定中恢复过来。
第四十二条造成工伤由于第三人,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的,应当向第三人有权收回相同的。
第43条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一)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
>
(b)拒绝接受鉴定的工作能力;
(三)拒绝治疗。
Ⅳ 中国社会保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是一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对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Ⅵ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是什么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记入个人账户。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 ,是一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它的颁布实施 ,是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对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更好地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 ,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决定》修正。
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 ,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 ,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宪法 ,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 ,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三条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 ,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 ,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 ,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Ⅶ 中国社会保险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五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10年10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
2010年10月28日
(节选部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三条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社会保险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家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险资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社会保险事业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社会保险事业。
第六条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监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
第七条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社会保险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社会保险工作。
第八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服务,负责社会保险登记、个人权益记录、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等工作。
第九条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权参与社会保险重大事项的研究,参加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对与职工社会保险权益有关的事项进行监督。
第二章基本养老保险
第十条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一条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第十三条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
第十四条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征利息税。个人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第十五条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第十六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七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十八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第十九条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条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
第二十一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按月领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二条国家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Ⅷ 新中国成立的第一部社会保障法是什么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95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