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债务如何

合同法债务如何

发布时间: 2022-02-23 10:34:40

合同法上的债务与责任是什么意思

合同法上的债务是指因合同的成立、变更、终止,债务人要向债权人履行的义务。而责任是指,由于债务人不按约定履行义务或者不履行义务,要向债权人承担的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八条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
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第一百一十九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第四百六十四条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⑵ 合同法上的债务与责任具体指什么

债务与责任具体指:按照合同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而应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义务;责任则是指违反合同义务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当事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赔偿损失、赔礼道歉、返还原物等。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条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三)有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
第五百零一条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或者其他应当保密的信息,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或者信息,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⑶ 合同法上的债务与责任指什么,如何区分

一、合同法上的债务与责任指什么

我国法律对债务与责任的概念作了严格的区分。《民法通则》第84条和第106条,债务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而应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义务;而责任则是指违反合同义务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一种观点认为:“债务是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的当事人当为的行为,而责任是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国家强制债务人继续履行或承担其他负担的表现。”债务“并不包括任何对债务人的强制,在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时,强制其履行或赔偿损害,则属于民事责任问题。”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赞同的,是科学合理的。

责任以债务的存在为前提, 但是,责任本身并不是债务。而是债务人违反债务所应承担的后果。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此可见,责任与债务具有不同的性质。

二、合同债务与责任如何区分

债务与责任有以下区别:

第一,责任是确保债务履行而设置的措施。它是以债务的存在为前提的,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并保障债权人的债权为宗旨。

第二,责任是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国家强制债务人履行债务或承担法律责任的表现。即一旦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则债务在性质上转化为一种强制履行的责任。强制履行从表面上看,仍然是继续履行原债务,但实际上已不同于原债务。因为强制履行已不仅是对债权人的责任,而且是对国家应承担的责任。由此可见,责任与债务相比较,包含了一种国家的强制性。

第三,责任是与诉权联系在一起的。民事责任之所以能成为保障民事权利的有效措施,乃是因为民事责任具有诉权,从而使其成为连结民事权利与国家公权力之中介。台湾学者林诚二指出:“各债权人之给付受领权,复受责任关系所保护,但责任关系之具体体现,则在与诉权之行使,因是,责任乃债权与诉权之中间桥梁。”[5]即所谓的:无债务即无责任。自然债务既是其中之一,有人认为:既然对债务人所负债务不能诉请法院予以强制履行,那么,它就纯粹是道德上的义务,而非法律上的义务。

一种观点认为,违约责任与合同债务是两各级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债务是责任发生的前提,责任是债务不履行的结果;无债务不产生责任,但无责任的债务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债务。违约责任正式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结果,他与债务本上在性质上是不同的。正如林诚二所指出的:债务之本质在于责任,以及债务系为责任所包含,债务为肉,责任为皮,去之皮,肉不存,是故在债权法认定下,债务必有责任,责任制债务系一种空洞之概念,其法律上之价值。

来源成都律师:网页链接

合同债务不履行为前提,过错为核心,合同责任的承担方式和赔偿范围的确定方式,构成一个丰满健全的法律制度。违约行为,可归责事由,责任的承担方式,偿范围的确定标准是合同责任制度的四大板块。

⑷ 合同法的主要债务怎么确定

一个简单的判来定标准:影自响到当事人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债务就是合同的主要债务。若一方当事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可能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经守约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违约方仍未履行的,守约方可以行使合同解除权解除合同。当然,守约方应当举证证明对方当事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的证据、向对方当事人催告其履行合同的证据及对方当事人接到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合同主要债务的证据。至于合理期限,法律没有具体规定,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及诚实信用原则来决定合理期限,给予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⑸ 合同法中相关债权债务问题

债权债务问题不属于《合同法》,并且《合同法》已被《民法典》取代并废止。因为债权是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民法上权利。和物权不同的是,债权是一种典型的相对权,只在债权人和债务人间发生效力,原则上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债之关系不能对抗第三人,所以债权债务问题不属于《合同法》。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八条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第一百一十九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⑹ 合同法中针对债务转移条款有何规定

《合同法》规定,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内人的,应当经容债权人同意。所谓合同义务的转移,指基于当事人协议或法律规定,债务人将债务转移给第三人,由第三人取代债务人地位成为新债务人而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情形。一、合同义务转移制度具有以下法律特征:(一)债务是可以转移的,但必须由当事人亲自履行的债务不能转移;(二)约定债务转移的以债权人同意为必要条件;(三)产生了新的合同关系,债务转移前之合同关系消灭,债务转移后的合同关系产生;(四)合同主体已经变更,第三人成为合同当事人。二、合同义务转移包含着两种形态:(一)将合同义务全部转让给第三人,即债权人或者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达成债务转让的协议,由第三人取代原债务人承担全部债务,原债务人已经脱离了原来的合同关系。这种通常被称为“免责的债务承担”。(二)合同义务部分转让给第三人,则通常被称为“并存的债务承担”,是指原有债务人并没有脱离原有合同关系,而由第三人加入合同关系,与原债务人一起共同向同一债权人承担合同义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十四条【债权人同意】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

⑺ 合同法上债权债务

关于债权债务的规定有,债权人可以将债权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要通知债务人;债务人也可以经债务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要获得债权人的同意;并且转让的债权债务必须是有效存在的、可进行转让的债权债务。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
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当事人约定非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当事人约定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第五百四十六条
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债权转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是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第五百五十一条
债务人将债务的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可以催告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予以同意,债权人未作表示的,视为不同意。

热点内容
治安处罚条例实施细则 发布:2025-07-15 09:09:18 浏览:662
民事诉讼法法院收费 发布:2025-07-15 08:53:27 浏览:477
最新现金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发布:2025-07-15 08:52:00 浏览:693
留在司法局 发布:2025-07-15 08:27:05 浏览:104
检察人员应具备法律知识 发布:2025-07-15 08:16:40 浏览:183
初级经济法章节分值比重 发布:2025-07-15 08:15:24 浏览:275
按摩疗法治百病 发布:2025-07-15 08:14:36 浏览:909
2020年几岁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15 08:00:42 浏览:550
法学系女友 发布:2025-07-15 07:56:54 浏览:183
劳动保险2017新条例 发布:2025-07-15 07:51:59 浏览: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