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转移经济法
㈠ 注会经济法,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 1.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抗辩可以向受让人主
1.让与人:指原债权人;受让人:指新债权人。
2.这条规定了债务人抵销权。说的是,债务人如果版是新债权人权的债主,且这比债先于或者同时和自己欠的债到期,那么可以对新债权人主张抵消。
3.4两条是非常复杂的担保法律问题,三言两语讲不清,你给的分太少,自己去查担保法教材吧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㈡ 《经济法》债权人的代位权和撤销权的特点
债权人的代位权有如下特点:
第一,代位权是债权人代替债务人的债务人主张权利。由此可见,代位权体现了合同对外效力。即债权人债权的效力不仅及于债务人,而且及于与债务人发生合同关系的第三人。尽管代位权和撤销权同样是针对合同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但代位权和撤销权又是有区别的。撤销权针对的是债务人不当处分财产的积极行为,行使撤销权旨在恢复债务人的责任财产。代位权针对的则是债务人不行使债权的消极行为,行使代位权,旨在保持债务人的责任财产。当然,这两种方式都是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保全债权、保障债权的实现。
第二,代位权是一种法定债权的权能,无论当事人是否约定,债权人都享有此种权能。换而言之,债权一旦产生就当然包含代位权,它随着债权的转移和消灭而发生转移和消灭。在这一点上,代位权与债务人之间的追偿权是不同的。所谓追偿权,通常是在连带之债中某个连带债务人代其他债务人还了全部债务,有权要求其他负有连带义务的债务人偿付其应当承担的份额。追偿权并不是债权的固有权能,也不是随债权产生而产生的权利,只是因为代其他债务人履行义务而产生的权利,所以它和代位权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第三,代位权是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的权利。可见债权人并不是债务人的代理人,代位权也不同于代理权。债权人代债务人行使权利,虽可以增加债务人的财产,但其行使权利,旨在保护自己的债权,而不是单纯为了债务人的利益行使此种权利。
第四,代位权在内容上并不是对于债务人和第三人的请求权。它是在债权中包含的、除请求权以外的权能。此种权能称为保全权能。它不同于请求权的原因在于,在内容上它是为了保全债权,而且在履行期到来之前,债权人为了保持债务人的财产也可以行使代位权。可见,代位权并不是请求权。由于代位权是为了保全债权而代替债务人行使权利,而不是扣押债务人的财产或就收取的债务人的财产并优先受偿。因此,它也不是诉讼上的权利,而是一种实体权利。对此种权利,学者一般认为,属于债权所固有的一种特别权利。
撤销权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1)从性质上讲,撤销权属于形成权。形成权是撤销权的上位概念, 撤销权是形成权的下位概念。“形成权者, 依权利者一方之意思表示, 得使权利发生、变更、消灭或生其他法律上效果之权利也。”“撤销权, 谓依自己之意思表示, 消灭法律行为的效力为内容之权利, 即为形成权之一种。”
(2)享有撤销权的主体撤销的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正是由于当事人一方意思与表示的不一致,或者说是意思表示存在瑕疵,其才会被赋予合同的撤销权。
(3)撤销权是一种从权利。我们这里所说的撤销权是可撤销合同中的撤销权,当然地,是以主合同的存在为之行使前提。也就是说,撤销权是附随于合同而产生的,是基于可撤销合同所产生的从权利。在合同未被撤销之前,撤销权是存在的,当主合同根本未成立或者已被撤销,也就不会存在撤销权。
(4)撤销权是一种专属权利。撤销权是专属于合同中意思表示不真实、不自由、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一方当事人,或者可撤销合同之利益受损人,而不应当是双方当事人。此外,撤销权不能转让,只能是属于合同当事人自己,而不能由他人行使或者转让给他人,但因合同权利之整体转让除外。
(5)撤销权受期限限制。因可撤销合同往往只涉及意思表示不真实一方,如果该当事人自愿接受合同,自愿放弃行使撤销权,抑或长期不主张,法律当认定该合同有效,否则在合同生效后很长时间再提出撤销,就会不利于合同的效力确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故而合同当事人的撤销权,必须在一定的法律期限里行使,经过法律规定的行使期间,当事人不行使,撤销权即告消灭。
(6)撤销权的内容包括请求变更的内容。因可撤销合同亦称之为可撤销、可变更合同,在该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中,法律赋予意思表示不真实一方以请求变更的权利。
㈢ 为了变更债权主体签订债权转让协议但实际没有转让属于什么行为
答复如下:
一、甲通过隐名的方式,借用乙的名义拍得债权。乙是形式债权人,甲是真实债权人。
二、因该债权牵涉官司,官司过程中,真实债权人甲安排形式债权人乙和受让人丙订立了债权转让协议,但该债权根本没有转让,这样看来三方进行的是虚假转让,目的是否是规避法院判决呢?
三、如果上面的分析没有错,那甲、乙、丙的行为有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嫌疑,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是债权转让协议无效。
至于三人行为是否涉嫌犯罪,需根据具体案情而定,建议向专业刑事律师咨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㈣ 关于经济法的案例
您好:
我想我能给你一个满意的解答,厌恶那些冒充添分的人,我的邮内箱是[email protected],有问题容给我发邮件。这道题答案我保证是绝对正确!
答:(1)乙03年2月10号以甲企业的名义向丙购买价值2万元货物的行为有效。
解析:根据我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十九条规定:投资人对受托人或者被聘用的人员职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乙虽然未经过甲同意,做出超越其职权的行为,但对善意第三人则不构成约束,甲可以追究乙的责任,但对善意第三人的买卖行为依然合法有效。
(2)首先:用A企业的银行存款和实物折价共90000元(10000+80000)清偿所欠乙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税款后,剩余78000元用于清偿所欠丁的债务;
其次:A企业剩余财产全部用于清偿后,仍欠丁22000元,可用甲的个人财产清偿。即用甲的个人财产清偿时,可用甲个人其他可执行的20000元财产清偿,不足部分,可用甲从B合伙企业分得的收益予以清偿,或由丁依法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甲在B企业中的财产份额用于清偿。
㈤ 债权转移或转让必须经过债务人同意吗
债权转移不需要债务人同意,但一定要知会债务人。
㈥ 经济法中的可转换公司债是什么
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指发行人、发行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在一定期间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内可以转换容成股份的公司债券。
可转换公司债券本身具有债权与股权性质,在转换成公司股票前代表债权与债务的关系,转换成股票后代表上市公司所有权的关系
㈦ 转让和转移的区别对于经济法来说
转移,在《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中,将转移分为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资本转移计入国际版收支平权衡表中的资本和金融账户,从而使得国际收支口径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致。
转让就是把自己的东西或合法利益或权利让给他人,有产权、债权、资产、股权、营业、著作权、知识产权转让、经营权、租赁权等等。
㈧ 经济法里关于破产债权的问题
1、可用于清偿债权的破产财产的数额为300万。计算方式为:420万资产—20万破产费用—60万职工工版资—40万国家税金权=300万2、甲能获得清偿的数额为60万。计算方法及依据:有财产担保债权100万元因其享有优先权而不计入普通债权的范围,银行贷款并有优于其他普通债权的效力,应与其他普通债权一起参与破产分配,所以该公司的普通债权的数额为500万元,而总资产300万减去已设立担保不能予以分配的100万余下200万,分配比率为200万÷500万=0.4,所以甲能获得的清偿数额为150万×0.4=60万。
㈨ 经济法第几章讲债权转让
经济法第三章《合同法》借款合同主要讲的就是债权,第三章的物权转让涉及的内容有债权的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