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婚姻法
⑴ 一九八八年,婚姻法 当年的结婚年龄是多少
1988年国家婚姻法规定也和现在一样,男不低于22周岁,女不能低于20周岁,建国初期规定男不低于20周岁,女不低于18周岁
⑵ 十八岁出嫁是什么年代
1980年中国以前法定结婚年龄是中国1950年规定的法定婚龄为男生二十岁,女生十八岁。1980年修改相关法侓时,考虑适当提高法定婚龄有利于广大青年的身心健康,工作和学习,以及计划生育工作等原因,男生不得早于22周岁,女生不得早于20周岁。
⑶ 男女结婚的法定年龄是多少岁
男女结婚最低年龄,设置为多少岁合理?
在我国,男性的结婚年龄是不少于22周岁,女性不少于20周岁。
而在我国一些地区,低于法定结婚年龄的男女先同居在一起,先生孩子,然后等待满足法定结婚年龄后再登记结婚。
因此,16岁左右“结婚”生子的情况层出不穷,人们已经见怪不怪。尤其是在低生育率的今天,对这种现象,很多人是极力推崇。
建国初期,我国第一部婚姻法规定,法定婚龄是“男二十岁,女十八岁,始得结婚”。
1981年1月1日,新的婚姻法实施,“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世界各国结婚法定结婚年龄,有的国家14岁,有的国家20岁,多数国家集中在男性16至18岁、女性16岁至18岁这一区间水平上。如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等国。
我国第一部婚姻法规定,法定婚龄是“男二十岁,女十八岁,始得结婚”。我觉得是比较合理的。
⑷ 建国初期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
1. 1950年颁布的《婚姻法》中规定,男性的法定结婚年龄为二十岁,女性为十八岁,从这一年开始,达到这些年龄的人方可结婚。
2. 1980年修订的《婚姻法》对结婚年龄做出了新的规定,要求男性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性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方可结婚。
3. 2001年修正的《婚姻法》没有对1980年修订的《婚姻法》中关于结婚年龄的规定进行修改,继续保持了男性二十二周岁、女性二十周岁的法定结婚年龄要求。
⑸ 建国初期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
我国第一部婚姻法规定:男二十岁,女十八岁,始得结婚。
⑹ 建国后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制,那些姨太太们是如何安置的
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就是《婚姻法》,强调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主张废除三妻四妾,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制,对于那些大家族的姨太太如何处置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当时主要是尊重这些姨太太的意愿,她们可以选择恢复自由身离开,自己生活,也可以改嫁,也可以留下。
一、恢复自由身份离开
在建国之前,很多地主富人都会娶很多姨太太,多者能够有四十多房姨太太,有些姨太太受丈夫宠爱,生活得还不错,但是还有不少姨太太因为妾室的身份,总是低人一等,免不了受欺负,丈夫也不宠爱,生活还是比较悲惨的。其实她们中不少人读过书,受过教育,还会女工,还是有一定才能的,只不过在当时那个男尊女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社会不得已做了妾室。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推行一夫一妻制度也给很多姨太太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她们终于可以摆脱小妾的身份,离开深宅大院,开启新的生活。很多姨太太离开丈夫后,自食其力,凭自己的能力工作,生活得也不错。
可以说,建国后的一夫一妻制解放了很多姨太太,很多女人都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⑺ 历届婚姻法的年份
第一制部婚姻法,1950年5月1日颁行,1981年1月1日废止。
第二部婚姻法,1981年1月1日起施行,为现行有效的婚姻法。
现行婚姻法,于2001年4月28日修正。另外最高人民法院有两个司法解释,婚姻法解释(一)自2001年12月27日起施行,解释(二)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已于2011年7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25次会议通过,自2011年8月13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