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庄子道德

庄子道德

发布时间: 2025-07-05 10:23:59

❶ “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所以说,恬淡、寂漠、虚空、无为,这是天地赖以均衡的基准,而且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出处:《庄子·外篇·刻意》——战国·庄子

原文节选: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故曰: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释义:所以说: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天地之平易和道德之本质。所以说: 圣人息心于此,息心则平易不偏倚,平易不偏则恬淡无心。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侵入,邪气不能袭扰,故而其道德完美而精神不亏缺。

(1)庄子道德扩展阅读

作品简介

庄子的散文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文学史上一位不朽的散文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周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鲁迅先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司马迁在《史记》用精练的一二百字介绍了庄子的生平,并未提起庄子的字,字子休是由唐人提出的。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

❷ 庄子的道德之乡是什么意思

《庄子·山木》篇探讨的是庄子的处世之道。在庄子看来,在现实版社会生活中,处世不易权,世事多患,很难找到一条万全之路,无论是材与不材,都是十分危险的,山木不材不能保全,雁不能鸣却被杀。即便处于材与不材之间也不能免于拘束与劳累,最好的办法只能是役使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浮游于“万物之祖”和“道德之乡”。也就是说,仅仅处于材与不材之间并不够,人生最高的境界是应该超脱于世俗的生活之外,彻底摆脱现实社会的羁绊。这种思想与庄子的“道”论是密切相关的,庄子认为人的生活应如野鹿,与自然融为一体,不要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就会达到“至德之世”或“无为之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形成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社会关系,这些关系不仅不能为人们带来快乐,相反却是人们的负担。因此,为了使人不至于以物累形,必须把人从这些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解脱出来。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人的才能有高下,生活水平有差别,有才也好,无才也罢,富裕也好,贫困也罢,假如人人都能以平和的心态处之,人类社会真正将和谐矣!假如人人都能以超然物外又积极入世的心态面对实现,在不懈追求中得到心灵的快乐和物质生活的满足,人生将会百倍精彩!

❸ 求助啊庄子有关道德的名言 有哪些

1. 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庄子知北游》
【翻译】:有个名获的市官问屠夫关于检查大猪肥瘦的方法,(屠夫说),就是越往下腿踩就越明白。大道无所不在,越从低微的地方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每下愈况”从宋代就有人误作“每况愈下”。章士钊在《甲寅》周刊上发表的《孤桐杂记》中,也同样用错,遭到鲁迅的奚落。现多作“每况愈下”,表示情况越来越坏。
2.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3.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翻译】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形而上学和绝对论的否定。比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早2400年。
4、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❹ “乘道德而浮游,浮游乎万物之祖”的意思

“乘道德而浮游”就是指:与自然之道化合而逍遥于物外。

这是庄子在《山木篇》告诫弟子的处世哲学,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很大的联系。庄子所谓的道德不是一般的道德观念,而是符合他所谓「自然之道」的修养,乘道德而浮游的人,顺应自然之道,能够保持心地明净,思想感情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免于苦恼尘世的种种不必要的矛盾思考,不被用与不用牵制了苦恼。

“浮游乎万物之祖”就是《齐物论》所说的与道为一,游心在万物没有的境界。庄子告诫弟子,在无奈的环境中,将自己的心思从纠结的现实中提升一级,维护其精神的自主性,才能真正凌驾为“万物之祖”,顺乎自然之理,不为世俗牵制。

这两句顺应了庄子的无为,无己.完成天地间一翻逍遥游,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与世间万物一体的到家思想,同时庄子向世人展示了其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和辩证法的魅力。

热点内容
部门规章公布 发布:2025-07-05 14:03:47 浏览:244
双方互不追究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05 14:02:15 浏览:606
东升法律援助 发布:2025-07-05 13:56:07 浏览:428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510 发布:2025-07-05 13:54:50 浏览:516
法律上有儿女必须赡养父母的责任 发布:2025-07-05 13:52:06 浏览:637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冶条例 发布:2025-07-05 13:46:53 浏览:670
乐平律师 发布:2025-07-05 13:37:26 浏览:73
湖北省安全条例规定 发布:2025-07-05 13:21:38 浏览:961
hr劳动法实用工具书pdf 发布:2025-07-05 13:11:40 浏览:539
新婚姻法一般婚假多少天 发布:2025-07-05 12:59:11 浏览: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