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北欧各国的社会保障法

北欧各国的社会保障法

发布时间: 2022-03-21 03:46:12

『壹』 最早颁布社会保障法的是哪一个国家

美国 1935《社会保障法》

『贰』 如何看待二战以来欧美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880年代前,其对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救助型模式。各国很早就出现了社会救助的实践, 1601年英国女王颁行的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是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标志,这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此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是社会救助,只是针对少数生活困难群体、覆盖面较小且满足最低需求层次的社会保障模式。

第二阶段从1880年代到1940年代,为缓和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阶级矛盾,德国、英国和瑞典等国家相继通过了一些社会保障法案。二战期间,为解决工业产能扩张引发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所引起的失业和老年人生活问题,社会保障在欧美各国得到较快的发展,并被用作国家干预、刺激和扩大社会需求、缓和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手段。这一阶段社会保险制度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一些国家建立了偏重社会保险的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此阶段社会保障以发展社会保险为主兼顾社会救助项目,分别满足了两个不同需求层次。

第三阶段从1940年代末开始,二战结束后西方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英国颁布了涉及有关社会成员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等一系列社会保障立法,1948年英国建成了福利国家。法国和德国等西欧国家也紧随其后,完善和扩大社会保障立法,相继建设“福利国家”。瑞典等北欧国家进一步发展了战前的社会保障措施,成为西方“福利国家”的典范。这一阶段出现偏重社会福利的福利型社会保障模式,福利型模式较保险型和救助型模式满足了更高层次的需求。

第四阶段是1970年代末期,这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时期,“福利国家”财政压力加大,经济效率下降,这一时期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普遍选择效率优先的社会保障模式,出现了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储蓄型模式是偏重于基金化的个人账户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它是在职工个人自我保障能力提升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模式,有强制与自愿储蓄两类,如一些国家建立的强制型公积金和鼓励发展职业年金等

『叁』 请问北欧社会保障体制是什么样高福利有哪些利弊

北欧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以维护全体公民的利益为基本原则。芬兰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宗旨,是建立起高水平的覆盖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维护全体国民的利益,每一个公民,包括国内原有居民和满足居住年限等有关规定要求的外来移民,都有权利享受相关的社会保障待遇。二是保证公民平等,不依种族、阶级、阶层、性别的不同而区别对待,高收入者、低收入者以及无收入者均被融入同样的福利体系之中。三是注重个人的权利,每一项资助或者服务,甚至是对家庭的帮助,也具体到每一个个人。“不让一个人掉队”是北欧国家社会保障工作的最通俗目标,在这个目标下,现有居民无论是否曾被雇佣,达到一定年龄均可领取养老金;每个家庭都能得到政府提供的育儿津贴,以减轻他们抚养孩子的负担;所有居民无论收入状况、社会地位及其他情况有何不同,均可得到尽可能好的医疗服务。
近年来,为了避免高福利的社会保障滋生“懒人和不劳而获者”,提高社会整体效率,芬兰等北欧国家对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的原则进行了改革,使其在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力和发展条件的同时,还要符合以下原则:第一,居民享受社会保障的程度是合理的和满足基本需要的;第二,这些社会保障措施在满足公民生存基本需要的同时,能够激发其劳动热情和创造性,并鼓励居民自助;第三,各级政府在提供社会保障方面的责任是明确的;第四,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具有可承受的社会基础。在这样的基本原则之上,社会保障体系可以高效率的运转,在推动经济发展和保障公民权益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芬兰等北欧国家已经建立起一整套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套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广泛,包括教育资助、免费医疗、失业救济、老人照料、养老金支付、残疾人救助、单亲父母津贴、家庭和儿童保护等方方面面,十分细致周到,可以说在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下,居民从“摇篮”到“坟墓”都会得到国家的关照,都由政府给予基本的保障。
以芬兰为例,芬兰的社会保障体系分为三大部分:预防性安全和健康政策、社会和卫生服务以及社会保险(见表1)。涉及从人的出生、婴儿时期到老年的全过程,从预防疾病、事故,控制饮酒、抽烟开始,到实施基本免费医疗;从免费教育,到失业救济再到免费职业再培训;从儿童补助、单亲父母津贴到养老金支付和老人照料,等等。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是全方位的。
瑞典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养老保险 年金制度、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社会福利津贴和其它社会补贴,每一项下都包含很多具体内容,如社会福利包括老人福利、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和教育福利等。丹麦的社会保障也基本具有以上特点,只是在具体的保障标准上与芬兰有所差别。
据芬兰社会保障和健康部官员介绍,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和涵盖范围的不断扩大,芬兰社会保障支出额在20世纪80年代曾有过较快增长,90年代中期到后期增长缓慢,但最近几年又呈现出快速增加的势头。按照2003年不变价换算,1980年支出总额约为150亿欧元,而到2003年支出总额接近380亿欧元,增长了近1.5倍。与此同时,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1980年以来,芬兰的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例一直保持在20%以上,90年代初高峰时期甚至超过30%。虽然近几年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总体上仍然保持上升趋势。芬兰社会保障和健康部的专家分析,预计到2025年,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例将超过30%。
其实,根据芬兰社会保障和健康部提供的资料,不仅北欧国家,欧盟成员国中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国家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例都很高(见图1)。2002年这一比例最高的是瑞典,约为32.5%,其次是法国(30.6%)、德国(30.5%)、丹麦(30%),芬兰为26.4%,而欧盟15国平均水平为27.5%。相比之下,欧盟东扩后新加入的国家这一比例要低很多。

『肆』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由谁颁布知道的告诉下,谢谢咯

从欧洲复社会的发展那历制程来看,以国家立法形式确立社会保障制度,开始与十六世纪三十年代, 标志是法国的福利改革和英国的《济贫法》的出台;
德国率先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出台三部社会保障法规,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
1935年美国出台第一部《社会保障法》,确立了社会保障的一般原则,也对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社会保障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由此形成了由国家财政出资的济贫和受益人缴费的互助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

『伍』 颁布社会保险法的意义

社会保险法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法律,关系到缴纳人的吃、住房、生病、失业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是对社会相对弱势群体的生活和工作的保障,主要体现在为工伤、失业、养老、医疗、生育五类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方面。不同与商业保险,险种相对固定,以国家补贴和缴纳结合用人单位、公民个人自我筹集的形式征集款项,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种。
《社会保险法》颁布,意义重大而深远。社会保险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在社保制度方面,终于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惠及城乡的社保体系,以及社保相关的管理措施,使得人民的生活有了更好的保障,此次立法对于稳定国家的社会保障有着重大的意义。
《社会保险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养老金全国统筹,参保人员(养老保险缴费不满十五年)可以异地结算医疗费用、工伤报销费用范围扩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更透明等。这些都使得人民的生活更有保障。

在社保制度方面,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在制度设计和实施方面,特别强调了对参保人员合法权益的保障,包括退保行为认定为违法、确保参保劳动者不再受缴费年限限制、解决了退休金统筹差异的问题、以及确保工伤受害者的工伤待遇等方面;在社保费征缴、监督和法律责任方面也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

社会保险法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部基本法,对于加快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提升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位阶,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我国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我国社会保障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它对于为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为,《社会保险法》的出台,一方面可将各地分散且层阶较低的法规规章加以整合,提高统筹层次;另一方面则将进一步增强制度的强制性、权威性和稳定性。

,《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为推动整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法制保障。《社会保险法》不仅对社会保险工作是极大的促进,也将对整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社会保险法》确立了广覆盖、可转移、可衔接的社会保险制度,从法律上破除了阻碍各类人才自由流动、劳动者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制度性障碍,有利于形成和发展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社会保险法》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有利于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社会保险法》的出台,与以前颁布实施的劳动法、公务员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一起,构成了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完整的顶层架构,对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在法制轨道上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陆』 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怎样的

瑞典人种号称是世界上最优异的人种。。

瑞典的社会保障是世界上最好的之一。。

瑞典社会经济高水平发展和政治制度的特点决定了其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瑞典社民党是瑞典长期以来的执政党,一贯采取“实现充分就业,收入公正分配,共同富裕,人人价值平等”的社会政策。以这一政策为基础,瑞典对全体国民实行普遍、全面的福利保障。瑞典的社会保障体系内容广泛、细致而繁琐,分为三个保障安排:公共保障安排、集体协议保险安排和私人协议保险安排,后两项是对公共保障安排的补充。

瑞典“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是瑞典社民党政府上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在消除贫富差距和稳定社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为低收入家庭支起了保护伞。

瑞典有两大类低收入家庭。一类是单亲家庭。由于离婚率高,全国有15%的18岁以下儿童生活在主要由母亲维系的单亲家庭中。而瑞典妇女从事的又大多是商业零售和卫生看护等低收入工作。工资本来就不高,再由其单独维持家庭,负担自然不轻。卡琳一家就是众多单亲家庭中的一个。她与丈夫离异后同两个上小学的孩子组成单亲家庭,全家每月实际收入除了卡琳本人的税后工资,还有两个孩子的儿童补贴和住房补贴。在支付房租、饮食、服装、卫生与体育用品以及汽车等基本费用外,每月尚有一些积余。

瑞典另一类低收入家庭是养老金不高的单身老人家庭。瑞典是长寿国家,社会老龄化问题较严重。在瑞典,子女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老人的一切由社会负责。上世纪30年代出生的克里斯蒂娜老人便是许许多多单身老人中的普通一员。她每月经济来源主要有保证养老金和住房补贴两项,支付房租、饮食、服装、卫生用品以及其他杂支之外,也有所结余。

对于这些低收入家庭来说,儿童补贴和住房补贴对维持收支平衡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卡琳一家如没有儿童补贴和住房补贴,全家基本生活将入不敷出。克里斯蒂娜老人如仅靠养老金,那连房子也住不起。不仅如此,低收入家庭还与其他家庭一样,享受着免费教育和医疗等其他一系列社会保障。

瑞典实行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其最大特点就是强制性的社会化,人人都必须参加统一的社会保障系统,并能享受由国家统一提供的各种社会保障。这些保障主要有六大类:一是儿童保障,每个孩子出生前后,父母可以累计享受450天补贴产假,而且每一个1岁至16岁儿童每个月都可领取到相应的儿童补贴;二是教育保障,除从小学到大学一律实行免费教育外,一到九年级学生可以在学校享受免费午餐,高中学生每个月可以领取一定数额的助学金,大学生每个月可获得助学金和低息学习贷款;三是医疗与病休保障,人们在生病期间不仅可以享受近乎免费的治疗,而且还能从病休的第二天起领取到80%的病休补贴;四是失业保障,失业者从失业的第六天起从国家得到80%的失业救济;五是住房保障,这主要是一种向低收入的有孩子家庭和低收入的退休者家庭提供的社会保障;六是养老保障,全国所有人无论有没有工作过都可以在年满65岁后领取到最低限额的养老金。“羊毛出在羊身上”,瑞典人所享受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全是由自己所交纳的各种税费支撑起来的。据计算,瑞典人平均要拿出60%以上的收入交纳各种税费。近二十年来,为减轻税收压力和增强瑞典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瑞典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改革任重而道远。

『柒』 各国社会保障模式有哪些共同点

安全系统可分为五个救济型,保险,福利,国家安全类型和模式。

(1)社会保障制度的救济型
救援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规则和规例,以确保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在??面对各种意外事故,就可以得到救济,他们就不会陷入贫困。已经在贫困状况的人,然后分配给社会保障福利,以维持他们的基本生活。其特点是:1,通过适当的立法,政府实施救助的基础。公民申请和享受社会救助是其依法应享有的权利,不附带屈辱条件,不同的慈善机构,“好”或“礼物”,也不像早期资本主义差和救济。 2,政府的财政支出,社会救助的成本,其资金来源于国家税收,个人不缴纳保险费。 3,救济的对象,因为失业或自然灾害贫困的公民,弃婴,孤儿,残疾人,老人被困住。低级别的救援标准,以维持生计的程度。
救援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化开始之前和之后的一个或多个救济制度。衡量社会保障的标准,只能说是处于起步阶段,是一个初级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成熟,不完整的形式。该系统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发展的主要执行的是相对缓慢的。

(2)保障型的社会保障体系
保险社会保障制度的情况下实现的工业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国家为公民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公民的失业,年老,残疾,需要特别支出,由于结婚,生育或死亡的情况下,经济补偿和保护。它起源于德国,其次是西欧,美国,日本效仿。
安全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政府通过社会保障立法作为实施的基础。这种保险是强制保险,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费,企业主为雇员支付的社会保障贡献,资金支持的各国政府不同的标准。公民履行供款责任,按照法律规定,接收各种社会保障福利,以获得享有的权利。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保护的覆盖面,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包容性。保险项目或多或少解决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是天生的,老,病,死,失业,残疾,担心。 5,资金来源多元化。有利于形成一个安全基金,以加强社会保障的经济后盾。

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较发达的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3)整个社会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它的形式实施更全面的安全目标是每个公民从出生到死亡,生命和风险等疾病,灾害,老年,生育,死亡,和鳏夫,寡妇,孤儿,独自一人,残疾人士,并给它的安全性和安全性“。该系统是从福利国家的福利政策,启动最多,其次是英国流行在北欧国家,其主要特点是:
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政策是一个重大的政策福利国家,根据法律规定,并监督实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法院。2,强调的普遍性和人道??主义好处,人权的理念,为所有成员的社会。3,个人不缴纳或低标准缴纳社会保障费,福利,主要是由企业和政府承担费用。4,防护工程完成后,一般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和安全标准。5,保护的目的不能完全防止贫困和消除贫困,而是要保持一定的标准的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加强个人安全感。工作人员不仅要满足社会保障的需求,并满足社会福利方面的需要人们开始注意。

(4)
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保障国家保证社会保障体系,传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属于国家安全的性质,其宗旨是“最充分的满足无劳动能力的需求,以保障工人的健康,并保持自己的工作能力。全国社会保障的劳动,以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杠杆之一。前苏联的先驱,此类型的代表。这种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建立劳动保险制度。
这保证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是:1,国家宪法社会保障的国家制度的发展确定为国家,公民有权保护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所保障的权利,根据国家社会经济政策在整个范围内实现国家经济管理。 2,所有由政府和??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障支出,个人不交保护费。传统的观点认为,国家已拨出的社会保障费用提前扣除。工会支持的决策和管理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人民的代表机构,社会保障的工人施加影响,另一方面,从基层到中央委员会工会,工会参与在实施社会保障。 4,保护所有公民。 “宪法”规定,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必须积极参与社会生产,社会的所有成员无劳动能力,以确保材料。保障公共资金的经济来源依靠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是免费提供的。

(5)自社会保障制度
自助餐社会保障系统自救,并促进经济发展中的安全性的目标。其特点是政府不提供资金,除了向公众福利和文化设施,费用由雇主和雇员承担。该系统主要实现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其他国家的国家如新加坡取得了显著成效。

『捌』 外国人的社保不交会有啥事

现在除了德国和韩国的可以不缴纳之外 其余国家的必须缴纳的。。。当然不缴纳劳动监察不查的话也没什么关系。。。。但是如果外国人投诉或者被监察的话。。。。那就悲催了

『玖』 北欧国家的资料

北欧模式,很多人称之为“福利国家模式”,其突出特征是国家通过各种法定的福利保障计划形成一种体制,建立一种社会保障网,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高度社会福利,涵盖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和社会补助等方面,使个人不因生、老、病、残等原因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在芬兰,只要是芬兰公民,一出生就享受政府的各种补贴,人人都有接受终身教育的平等机会,从幼儿园到大学都享受免费教育。北欧的社会保障虽比较健全,但经费并不是完全由国家负担。长期以来,瑞典、芬兰等国的社会保障所需资金筹措一直是采取多元渠道,即由政府、雇主、个人和保险市场共同负担。当然,政府在社会保障资金上是大头,约占40%以上。在北欧国家中,社会保障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比较高,瑞典为35%左右,在芬兰达到38%。相比较而言,美国为18%、日本为11%都相对较低。
北欧国家的这种高福利制度的运转是以高税收为基础的,即高福利要通过高税收来实现,高税收目的在于通过税收杠杆调节社会分配,保障国民的福利。“羊毛出在羊身上”,没有了高税收,也就没有了高福利。芬兰、瑞典等北欧国家均实行高额税收和大幅度的累进收入税,以保证社会福利的开支。从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看,芬兰最高所得税超过50%,2004年芬兰的税收占GDP的比例达到43%,与丹麦、瑞典等其他北欧国家一道在世界的排名都是高的。瑞典对现金福利也要征税,瑞典人平均要拿出60%以上的收入交纳各种税费,2005年瑞典税收总额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52.1%。高税收、高福利带来的结果是收入差距较小、社会平等感强,芬兰、瑞典均属于世界上收入差距较小的国家。
高福利有赖于公平的分配体制。经济的发展并不会自动地带来社会公平,社会公平的实现不是一个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自然而然实现的过程,它不仅需要一定的制度基础、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要建构一个公平的分配体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相对于财富积累而言,一个较为公平的分配体制对于保持社会公平可能更为重要。因此,北欧国家都非常重视建立一个促进社会公平的分配制度。
近年来,北欧一些国家屡被评为诸如“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最廉洁的国家”等称号,但客观地说,这些国家从综合国力上看,仍显薄弱,他们中大多国家都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比如,冰岛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国家濒临破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所以,对北欧这些国家的制度特点和发展模式,应当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既要看到其相对稳定的制度特征,又要看到其特殊性。

『拾』 为什么以社会保险法的诞生标志社保制度的形成

法律先行是社保体系完善的前提2007年12月01日01:0921世纪经济报道
1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社会保险法》草案,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立法进程又迈进了一大步。作为社保体系的核心法律,新草案将涵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个保险领域。
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已延续十几年了,但基本法律的缺位,使这一改革始终缺乏“尚方宝剑”。现代社保体系在中国的发展,与市场化转型密切相关,在与计划体制相应的、传统板块式社保制度被触动后,需要进行重大改革来维系国民福利和社会稳定。1990年代,与社保改革相关的一系列立法活动开始出现,如《劳动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以及国务院1991年通过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都构成了社保体系的立法基础。
然而,十几年过去了,虽然社保改革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与让公众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相比,还远远没有达到要求,其原因之一,就是立法基础的不完善。现有对社保的法律支持,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地方法规为主,法律法规数量少、层次低,立法分散,难以形成体系,尤其缺乏综合性社会保险基本法,这使得国民福利保障只能通过行政手段,弱化了社会保障体系的严肃性和运行效率。
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通过法治化来保证政府为公众服务,其中社保立法本质上是为了明确规定政府的责权。从此角度看,现代社保立法的原则,除了增加政府的职责,更要明确限制政府的权力,避免以社保名义侵害国民福利的政府行为。1883年,德国颁布《疾病保险法》,标志着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社会保障法》,促使社会保障制度在美国得到全面实施。如今,欧美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进入成熟阶段,无论是“福利国家”的北欧模式,还是政府与市场结合的美国中间模式,或者“完全积累制”下的拉美模式,虽然各自都有不如人意之处,但毋庸置疑地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石。
我国多年社保改革举步维艰,但值得庆幸的是,《社会保险法》已呼之欲出,或许将带来一个全新的中国特色社保制度的改革时代。当然,为了弥补我国社保改革的法律缺位,不仅需要尽快出台《社会保险法》,还需要一系列单项法律和实施细则的配合,由于涉及众多主体的利益,这一立法过程必然困难重重。需要强调的是,制定这些法律,根本目的是为了以法治来保障国民基本福利,其中应该充分贯彻几个原则。
首先,应在立法精神中充分体现社保的制度化特征。所谓制度化,表明社保不仅是经济制度,而且是政治和社会制度的核心要素。改革开放带来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富裕阶层的规模增加,而收入两极分化和贫困问题也更严重。社保制度是面向中低收入阶层的制度,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使国民分享国家强大的成果,只有上升到如此高度,才能使社保改革真正被各界重视起来。其次,也应借此尽快强化社保体系的法律化特征。相关政府条例和部门规章是不可能真正约束政府自身权力的,以法律替代行政规章,是我国社保改革的出发点。如果有人担心,通过法律会使政府在社保方面套上“财政枷锁”,那么我们认为这个枷锁是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政府在首先保证社保支出的基础上,通过其他收支结构优化改革来实现公共财政的意义。
此外,社保立法也应体现出全民化。这要求立法过程不仅是部门主导推动,而且要充分向社会听证,使切身利益相关的大众都尽量参与。同时,全民化还意味着要以法律手段来保证大多数国民被纳入保障体系。人们只看到发达国家“福利国家”带来的财政困境,却没看到这对于许多国家向现代社会平稳过渡的意义。在转轨中的当前特定阶段,为了真正实现社会和谐,普惠的福利保障是理应承受的成本,要想直接跨越发达国家社保制度的发展历程,是不现实的。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热点内容
司法部门管什么 发布:2025-07-02 11:05:21 浏览:412
长沙岳麓区法律援助 发布:2025-07-02 11:02:24 浏览:940
最高人民法院王秀红 发布:2025-07-02 11:00:39 浏览:196
游客在景区摔伤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02 11:00:08 浏览:140
栽赃陷害要付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7-02 10:59:59 浏览:275
中科院法学院 发布:2025-07-02 10:57:30 浏览:26
公司相关法律法规清单 发布:2025-07-02 10:51:05 浏览:203
公司法解释三15 发布:2025-07-02 10:50:24 浏览:166
道德借条 发布:2025-07-02 10:43:18 浏览:109
劳动法第三篇章 发布:2025-07-02 10:43:03 浏览: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