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中国法制出版社目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Ⅱ 北京大学法学本科的教材有哪些
法学院本科生用教材:
一、法学院9字班版本法学绪论(入门课):沈宗灵《法理学》(不常用)
宪法学:许崇德《中国宪法》(不常用),王世杰/钱端升:<比较宪法> 龚祥瑞<比较宪法与行政法>
民法学(1)(总论部分、物权):马俊驹《民法原论》(主要是上册) 民法学(2)(合同法):崔建远《合同法》(修订本)
刑法学(1、2):张明楷《刑法学》 民事诉讼法学:张卫平《民事诉讼法教程》 婚姻与继承法学:杨大文《亲属法》、同系列的《继承法》
中国法制史:叶孝信《中国法制史》(新编本) 知识产权法: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教程》 刑事诉讼法:陈光中、徐静村《刑事诉讼法学》
商法学(1)(商法总论、公司法): 王保树《中国商事法》(同时也是商法学2) 王保树《中国公司法原理》等等(主要是这两种)
外国刑法学: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经济法:王保树《经济法原理》
国际法:Akehurst's Mordern Introction to International Law
二、法学院0字班版本(更新至2004年)1 法学绪论/法理学(高鸿钧、王晨光,许章润老师)
《法学绪论》使用张文显主编的21世纪课程系列,北大/高教版。 但实际上基本不讲教材。许章润老师的《法理学》课有参考书单。 2
比较法总论(高鸿钧老师) 《外国法制史》,由嵘编 《比较法总论》,茨威格特、克茨著 《比较法研究》,沈宗灵 3
刑法学(张明楷、黎宏、周光权老师) 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最新版,黄色封皮的。 4 宪法学(王振民、程洁老师)
许崇德《宪法》,人大出版社出版。金黄色(灰土黄色封皮) 5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田思源老师)
姜明安主编的两本,一本是21世纪教材系列,北大/高教版。 一本是法律硕士(JM)教材系列,法律出版社的,42块钱的那本。
两本教材各有特点,似乎教师更推崇后者,因为比较新,收录了很多新法规。 6 民法学(师资众多,不一一列举)
历史上曾经使用过马俊驹老师的《民法原论》,法律出版社九五规划教材。 物权、债权、侵权法请往下看。 7 国际公法(李兆杰老师)
无教材,主要看讲义。李兆杰老师的教材据说年内会出版。 8 国际私法(李旺老师) 李旺《国际私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出版,黄色封皮的。
9 国际经济法(车丕照、傅廷中老师) 车丕照《国际经济法概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9.50元。 10 物权法(程啸老师)
2001级使用《物权法》,梁慧星,法律出版社95规划教材。
2002级是程啸老师自编讲义,但指定的是王利明主编的《物权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1 国际贸易与技术转让法(傅廷中老师)
王传丽的《国际贸易法》政法大学出版社 12 西方法律思想史(高鸿钧老师) 《西方法律思想史》人民大学出版社,谷春德主编,
另有凯利的《西方法律思想简史》为重要参考书,法律出版社。 13 债权法(崔建远、韩世远老师)
法律出版社2003年出的崔建远老师的《合同法》(新版是黄色封皮的)、法律出版社
2004年3月版的韩世远老师出的《合同法总论》和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的张广兴先生的《债法总论》老版本。 14 侵权行为法(程啸老师)
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修订版)》,政法2003 杨立新《侵权法论》(第二版),人民法院2004
Ⅲ 北大民商法复试书目
梁彗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
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
王泽鉴:《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余延满:《合同法原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
崔建远:《合同法》(修订版),法律出版社,1998年
韩世远:《合同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4月
谢怀轼《合同法原理》
李永军《合同法》(法律社05年第2版)
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
王泽鉴:《侵权行为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王利明杨立新:《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6年
王利明:《物权法论》(增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王轶:《物权变动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上下册 梁小民教授翻译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Economics)高鸿业教授翻译,商务印书馆于1981年出版。和诺德豪斯合写,由萧深教授翻译,并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单行本出版。
蒋大兴的《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
人大法学院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推荐
人大法学院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推荐
来源站: BBS 水木清华站
一,民法总论
1必读书目
A 王利明:《民法总则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0底出版)
B 董安生:《民事法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C 江平主编:《法人制度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D 梁彗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E 龙卫球:《民法总论》(第2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2 参考书目
A 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B 卡尔拉仑兹:《德国民法通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C 王泽鉴:《民法总则》(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D 胡长清:《中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
E 黄立:《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F 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
G 郑玉波:《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二 民法学方法论和案例研究方法
1 必读书目
A梁彗星:《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
B 卡尔拉仑兹:《法学方法论》,台湾五南出版社
C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D 杨仁寿:《法学方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
E 王泽鉴:《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F 王利明:《民法疑难案例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
2参考书目
A 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B 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四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
三 人格权法
1必读书目
A 杨立新:《人身权法论》(修订版),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B 王利明主编:《人格权与新闻侵权》,方正出版社,2002年
C 张新宝:《名誉权的法律保护》,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
D 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群众出版社
2参考书目
A 王利明主编:《人格权法新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
B 王利明,杨立新,姚辉:《人格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
四 物权法
1必读书目
A 王利明:《物权法论》(增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B 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C 陈华彬:《物权法原理》,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
D 梁彗星:《中国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
E 杨立新:《共有权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F 王轶:《物权变动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目
A 梁彗星主编:《中国物权法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B 王利明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
C 钱明星:《物权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D 高富平:《物权法原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
E 尹田:《法国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
F 曹士兵:《中国担保法诸问题的解决与展望》,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
G 程啸:《中国抵押权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2年
五 债和合同法
1必读书目
A 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1、2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B 王家福:《中国民法学 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2001年
C 崔建远:《合同法》(修订版),法律出版社,1998年
D 韩世远:《违约损害赔偿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
E 郭明瑞,房绍坤:《新合同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2参考书目
A 王利明:《违约责任轮》(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B 尹田:《法国现代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C 龙翼飞主编:《新编合同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D 黄立:《民法债编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E 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
F 王泽鉴:《债法原理》(1、2),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G 余延满:《合同法原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
H 我妻荣:《债权在近代法中的优越地位》
六 侵权行为法
1必读书目
A 王利明主编:《民法 侵权行为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B 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第2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C 杨立新:《侵权法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
D王利明杨立新:《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6年
E杨立新:《简明类型侵权发讲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参考书目
A 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
B王泽鉴:《侵权行为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C 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
D于敏:《日本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
E 徐爱国:《英美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
Ⅳ 请问谁有中国法制出版社1994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英文对照)》的电子版可以发给我一份吗
1994年的合同法叫经济合同法,你确定需要这个已经作废的版本吗?
Ⅳ 推荐关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书籍,适合HR使用的
实用书籍
社会保险法律政策与工具速查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21045336
劳动合同法HR全攻略 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20349071&ref=search-0-mix
法律条文书籍
劳动法及周边法规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20778158&ref=search-1-pub
劳动合同法及周边法规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20778159&ref=search-1-pub
不多说了 别听别人说什么书的内容太肤浅,都挺实用的,而且真正深的东西哪本书上都没有,自己从工作中感受吧
Ⅵ 合同法有几个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来于适用《中华自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已于1999年12月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90次会议通过,自1999年12月29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已于2009年2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2次会议通过,自2009年5月13日起施行。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2010年7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89次会议通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12年3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45次会议通过,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就以上四个司法解释。
Ⅶ 请教个合同法的问题
[五]某大学A教授,於三月一日接获B出版社寄来的「中国法学网络全书」目录,载明该全书共十册,价款壹万元,并付订书单乙纸。A教授於三月四日填妥订书单,因急於上课,乃交C生回家途中於邮局投寄之。C生离去后,A教授忆起其同事D教授曾参加该全书编辑工作,答应赠送一套,即自四楼研究室窗口呼叫,「不要投寄」,C生於下课钟声中误听为「不要忘记」,点头离去,而投寄之。A教授於三月五日下午知其事,即以限时专送致函於B出版社,叙明事由,表示撤回订书单,仓卒之间,未贴限时专送标签,并误投於平邮邮筒,延至三月七日上午始行到达。B出版社於三月六日上午收到A教授的订书单,即於当日下午寄发网络全书,於三月九日到达,A教授拒绝受领。试问B出版社得对A教授主张何种权利?关於本例题,北京大学葛云松教授曾参照中国大陆民法相关规定加以分析,足供参考,经葛教授同意,附录如下:A教授的订书单作业要求:就王泽鉴《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所载”A教授的订书单”一案,参考该书提供的模式,撰写一份案例分析(“解题”)。注:与台湾民法典第367条大体相当的《合同法》条文是第159条。一、解题结构:B出版社的请求权基础–《合同法》第159条(一)买卖合同成立1.A教授的要约(1)B出版社寄送目录和订书单的法律性质:要约?要约邀请?(2)A教授的要约的成立与发出(3)使者权限的撤回?(4)意思表示发出后,效果意思的变更对意思表示效力的影响(5)要约的撤回?(6)要约的撤销?2.B出版社的承诺(二)买卖合同的生效–是否完全符合生效要件?问题:是否存在重大误解?(三)买卖合同的效力:A教授发生给付价款等义务(四)结论:B出版社有权依第159条的规定向A教授请求支付价款二、解说B出版社要以《合同法》第159条为依据向A教授请求支付款,须(1)买卖合同成立;(2)买卖合同生效,A教授发生支付价款的义务;(3)买卖合同没有消灭;(4)A教授没有可以拒绝履行其义务的抗辩权。(一)买卖合同的成立1.A教授的要约(1)B出版社寄的”法学全书”目录和订书单,究竟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依《合同法》第14条规定的要约的要件,内容须具体确定,B出版社的目录和订书单显然不满足该要件(比如,其中不含数量条款),而且,《合同法》第15条规定,寄送的价目表为要约邀请。因此,B出社的目录和订书单不构成要约,或为要约邀请。(2)A教授发出订书单是否构成要约?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一方面为主观要件,一方面为客观要件(表示行为)。A教授最初有购买图书的意思,其订书单内容具体确定,即从《合同法》第14条关於主观要件规定看,订书单完全符合。(3)使者权限的撤回?但是关於客观要件(表示行为),要约应到达对方才生效(《合同法》第16条)。A教授交C生投寄,其意思表示已经发出,应无疑义。问题在於,A教授对C生呼叫”不要投寄”,在法律上发生何种效果。C生之於A教授的要约,属於理论上所说的意思表示的”使者”或者”传达人”,其地位类似关代理人,因为被授权而具有了使者的资格。我国现行法虽然没有关於使者的权限及其消灭的规定,但是《民法通则》第69条第2项规定了代理权可以因为本人的单方行为而消灭,类推适用於此,A教授可以单方撤回C生的使者权限。那麼,A教授的呼叫是否构成了有效的撤回行为?C生听到了A教授的呼叫,即意思表示也到达了相对人。问题是,C生错误领会了其意思。从比较法来看,台湾民法第94条规定,”对话人为意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于相对人了解时,发生效力。”我国民法对此未设规定,理论界也少见讨论,从政策角度分析,该见解具有合理性(理由……)。本案中C生未能了解A教授的意思,应不发生使者权限撤回的效力。另一方面,即便就上一点而言认为C生的使者权限被撤回,也并不必然导致要约不生效。因为,相对人B出版社无法了解要约是否通过使者而为,以及使者权限的问题,其合理信赖值得保护。类推适用《合同法》第49条关於表现代理规定,A教授不得对善意的B出版社主张使者权限上的欠缺。(4)A教授的真实的主观意愿(具体而言,效果意思)发生了变化,已经不再愿意订立合同,但是其主观意愿的变化,并不导致要约效力的丧失。(5)要约的撤回?A教授发出了撤回要约的通知,但是该通知并没有早于要约到达或者同时到达。从《合同法》第17条来看,不发生撤回的效力。《合同法》并没有规定撤回要约之通知本不应迟到而迟到时的问题,但是第29条规定了承诺的迟到。该条规定的立法宗旨来看也应当适用于撤回要约之通知的迟到。但问题是,A教授的通知乃是平信发出,因此并非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的情形,所以,出版社并无将迟到事实通知A教授的义务。(6)要约的撤销?《同学们潢意:台湾民法没有关於要约之撤销的规定,这是我们的特殊之处,因此,下述分析在王泽鉴的书中没有对应之处》《合同法》第18条规定,要约原则上可以撤销。A教授的信件虽然本意在于撤回要约,但是依照意思表示解释的方法,A教授的目的就是不与出版社订约,因此,假如他知道该信因为迟到而无法发生撤回的效力,一定希望该信件发生撤销的效力。所以,该信件可以被解释为撤销要约的表示。但是,且不论A教授的要约是否属于可撤销的要约(《合同法》19条规定了条件),该通知直到3月7日上午才到达B出版社,而B出版社已经於3月6日寄出书籍,即已经发出承诺。依《合同法》第18条,该通知未能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前到达,不生撤销的效力。2.B出版社的承诺B出版社于3月6日下午寄出书籍。该行为显然显示了B出版社有与A教授订立买卖合同的意思,并且书籍寄到之时,即可使A教授了解B出版社的订约意思。因此,B出版社的行为符合承诺的要件(《合同法》21、22、26条),于3月9日到达时生效(26条)。因此,双方的合同于3月9日成立。(二)买卖合同的生效要件双方的合同并无欺诈胁迫,内容违法等妨害效力的事由。可成为问题的是,A教授是否存在重大误解。如有,则A教授享有撤销权(《合同法》541条款1项)。A教授因为忘记对方曾答应赠与一套书而发出要约,这属于典型的”动机错误”的情形,应不构成重大误解。(三)因此A教授与B出版社的合同生效。嗣后并未发生使合同消灭的事由。合同性质,属于买卖合同(《合同法》130条)。买受人义务,依据该法第159条,是支付价款的义务。A教授并无同时履行抗辩权等抗辩事由,B出版社有权请求其履行该义务,以及其他义务
不知对你是否有帮助。
Ⅷ 新合同法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释论(总则),肖峋,中国法制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精解,李瑞强,中国法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