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办山东法学会经济法年会
❶ 申卫星的获奖情况
1.《中国优先权制度立法研究》一文(发表于《法学评论》1997年第6期),获中国法学会1997年民法经济法年会二等奖;
2.《合同保全制度三论》(发表于《中国法学》2000年第2期),获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3.《视野拓展与功能转换:中国设立居住权制度必要性的多重视角》,(发表于《中国法学》2005年第5期),获2006年度中国法学会优秀科研成果奖(民法学科论文奖);
4. 2005年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
5. 2006年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
6. 北京高校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最佳教案奖;
7.《期待权基本理论研究》一书荣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❷ 湖南大学法学院的办学成就
近五年先后承办了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的成立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全国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年会、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年会、经济法基础理论研讨会、民商法、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互动与发展高级论坛、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第二届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中国仲裁制度的发展方向"研讨会、“刑法第八修正案(草案)暨死刑案件证据规则高层论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等重要学术会议。
2000~2005年,获得各类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1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国际合作项目18项,省部级课题80余项,科研经费达400万余元,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3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权威刊物40余篇、核心刊物40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论文9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著作100余部。创办了法学理论读物《岳麓法学评论》,另有"岳麓法学文库"出版问世,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湖南大学法学院获准3项,在法学类全国107家立项单位中排名12位。
❸ 李洪武的山大法院副教授
李洪武:男,1962年9月6日生,汉族,山东寿光人,副教授,律师。1984年7月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2000年6月山东大学法学院民商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从1984年7月在山东大学法学院任教,先后担任《经济法学》、《经济合同法》、《债权法》、《合同法》、《物权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主编、参编著作、教材二十余部,发表论文多篇。研究领域重点是经济法、合同法、侵权行为法,现担任山东省法学会经济法分会副会长,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咨询委员。
❹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
锦天城律抄师事务所的高袭级合伙人有史焕章、陈乃蔚、丁启伟、傅东辉、黄毅、李东力、李培良、罗建荣。
❺ 宋智慧的荣誉奖励
1.主持的《商法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获2009年沈阳师范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主持的《商法学》课程获2009年校级精品课称号。
3.论文《累积投票制度研究》获2010年辽宁省法学会经济法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4.论文《可持续发展与公司社会责任研究》,获2007年省法学会经济法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5.论文《商法价值范畴论析》获市社科论文2006年度三等奖。
6.论文《发扬“五一口号”精神构建和谐的法治社会》在2008年中共中央统战部宣传办、《人民政协报》和民革中央《团结报》社举办的“薪火相传、共创未来——纪念中共发布‘五一口号’六十周年”征文活动中荣获“优秀征文奖”。
❻ 山东大学法学院的学院评价
自建院以来,法学院曾成功地举办了十余次国际及全国性学术会议。法学院创办的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法学学术讲坛在法学界享有很高声誉,有近百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曾在学术讲坛上发表讲演。由法学院承办的1994年全国法理学年会、1998年中国法律史学年会、2000年全国行政法学年会、2001年全国刑法学年会以及法律解释学、法经济学等全国性专题学术会议得到了学界的一致好评。
在全国开设法学专业的大学共517所中,山东大学法学院一直位于A++行列。
2009年,国务院授权山东大学法学院培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一起成为JM培养第三批高校。
2011年,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联合实施的国家战略计划。山东大学法学院获批首批: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双基地建设项目。
2012年国内大学排名中,山东大学文科居全国高校第13名。在文科的7个学科中,哲学第9名,法学第9名,文学第7名,历史学第10名。
2013年法学一百强中,山大法学院排名第14.
2014年,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山大以综合实力排名全国大学前十强。法学实力A+。 10 山东大学 100.64 鲁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2型 山东大学学科专业入选2014中国四星级学科专业(★★★★),跻身2014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名单。
2014年,中国校友会权威排行榜中,2014中国大学法学学科专业排行榜中,山东大学法学院排名第13名。 13山东大学山东中国研究型中国一流大学2015年,武书连大学排行榜中,山东大学以全国105.88的总分位居全国第十名,蝉联全国大学综合实力前十强。同时,荣获中国研究型大学前十强称号。
2015年,美国教育媒体USNews联合汤森路透2月21日发布了2015年全球顶尖500所大学排行榜,中国有27所知名大学上榜。其中,山东大学在全球顶尖大学中排名343名,位居大陆第15名。
在最新公布的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法学专业排行榜中,山东大学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的法学专业入选中国四星级学科专业,跻身2014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且并列第五。
❼ 想知道辽宁大学、山东大学和吉林大学的法律专业的实力,另 哪些院校法律没名气有实力谢了
法学包括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政治学、公安学等5个学科类,共有12个本科专业。
武书连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挑大学 选专业-2006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中2006中国大学法学A级以上学校:北大,人大,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复旦,清华,
中南财经政法,吉林大学,浙大,西南财经政法.依此列 1 到 9 位.
辽宁大学法学院地处全国闻名的工业基地城市沈阳,其前身为辽宁大学法律系,创建于1980年,系辽宁省内第一所全日制法学本科教育基地和法律硕士教育中心,目前拥有经济法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法学一级学科。有教授10人,副教授17人.为辽宁省法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吉林大学法学院建院于1988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法学院之一。其前身是吉林大学法律系,是"十年浩劫"中我国仅存的未停办的两所大学的法律系之一。其办学历史则始于1948年创建的东北行政学院司法系,现已成为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良好声誉、重要地位的法学教育与研究基地.学院现有法学理论、刑法学和民商法学3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有与经济学院联合培养的法经济学博士学位专业,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法学理论为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刑法学在国内拥有广泛影响;民商法学是学院具有多年学术积淀和特色的优势学科,拥有一批发展潜力大、在国内较有影响的专家和中青年学者。
学院现有6个教研部,7个研究中心.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12名)、副教授20名。张文显教授于2003年6月3日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员;在瑞典伦德大学召开的国际法律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第21届世界大会上,张文显教授当选为协会新一届执委会的唯一的中国执委。在国家教育部首次评选的100名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中,姚建宗教授被评为教育部教学名师奖。以蜚声中外的学者邓正来先生为代表的众多专家教授成为法学院开拓进取的中坚力量。
山东大学法律系始建于1983年,后改系为院。法学院现有65名全职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7人,研究所7个.有多名教授在国家级和省级学会中担任会长、副会长等职务。自建院以来,法学院曾成功地举办了十余次国际及全国性学术会议。法学院创办的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法学学术讲坛在法学界享有很高声誉,有近百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曾在学术讲坛上发表讲演。由法学院承办的1994年全国法理学年会、1998年中国法律史学年会、2000年全国行政法学年会、2001年全国刑法学年会以及法律解释学、法经济学等全国性专题学术会议得到了学界的一致好评。
❽ 哪里举办经济法课程教学学术会议
竞争法、消费者法、银行业法、证券法、财税法、劳动法、土地法和房地产法;
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在现阶段,它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经营协调关系。要从以下三点把握这个概念:
(一)经济法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 ;
(二)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经济法调整的是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
❾ 金福海的个人经历
自1987年至今一直在烟台大学法律系、法学院任教。现为烟台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院院长。
主授课程:经济法、劳动法、金融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专题。主要研究领域:经济法学、环境资源法学。
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法学会国际经济法暨台湾法律问题研究会会长、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烟台市消费者协会副会长等。
近5年来发表的学术论文:
1. 论工伤保险赔偿与侵权赔偿之关系,《政法论坛》,2004年第4期,第一作者;
2. 错误出生损害赔偿制度研究,《法学论坛》,2006年第6期,第一作者;
3. 论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性质,《法学论坛》,2004年第3期,独立;
4. 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缘法而行》,法律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5. 惩罚性赔偿不宜纳入我国民法典,《烟台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独立;
6. 论民间打假法律障碍的消除,《烟台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独立;
7. 龙建康诉中洲公司损害赔偿案评析,《判解研究》,2002年第1期。
8. 宪法劳动权之重新解释,《山西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9. 环境利益双轨保护制度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4期。
10.惩罚性赔偿纳入民法典的思考,《迈入21世纪的两岸私法学术论文集》,2004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