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王先林经济法专题

王先林经济法专题

发布时间: 2022-05-11 00:23:13

A. 急求!经济法考研选哪个学校

上海交大
王先林很不错的,主要研究竞争法和知识产权法的结合,第四届上海优秀中青法学家,博导。不过好像很难考,要380左右的分数。

B. 安徽大学法学院的科研平台

安徽大学经济法制研究中心源于1993年成立的安徽大学法学研究所和2002年4月成立的安徽大学经济法研究中心。2002年9月,在整合这两个专门研究机构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安徽大学经济法制研究中心,作为专门研究经济法制问题的学术机构并申报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于2003年10月正式获得批准。中心的首任主任为法学博士王源扩教授,第二任主任为法学博士王先林教授,现在有华国庆教授担任中心主任。中心建立了主要由校外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由王源扩教授担任。
中心的支撑力量是安徽省省级重点学科——安徽大学经济法学和安徽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国际法学等相关博、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心现有专职研究员20人。专职研究人员中13人具有教授职称,18人在国内著名高校获得法学博士学位。2人被评为首届“安徽省优秀中青年法学法律专家”。
安徽大学经济法制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在科研项目申报和完成、成果产出和获奖、学术交流、咨询服务、基地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学科和学位点建设方面,结合省级重点学科和相关硕士点、博士点的建设和申报工作,较全面地研究了中国经济法制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并以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市场规制法律制度和涉外经济法律制度这三个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领域为研究重点。二级学科经济法学博士点申报成功并开始招生。这为中心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科研项目方面,中心先后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司法法治建设和法学研究项目、国家发改委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项目、民政部项目、安徽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并接受科技部、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学会等委托,从事专题对策性项目的研究。以中心研究人员为主体申报的“经济法前沿问题研究”于2005年4月被安徽大学批准为首批学术创新团队项目之一(文科A类,经费为30万元)。中心完成的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反垄断立法研究”的成果摘要被编入供中央领导参阅的《成果要报》上,并在全国社科规划办网站上登载,《经济参考报》等媒体也有专门的介绍,还被编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选编》(第一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在学术交流方面,中心与法学院合办的《安徽大学法律评论》每年出刊两期,并固定开设“经济法制论坛”专栏,在学术界影响不断扩大。同时,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参加了多次的全国性或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在全国性学术团体担任了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等职务。
在对外咨询服务方面,多人担任省、市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以及有关协会的法律顾问、立法咨询员、执法监督员、专家咨询员等,直接参与了全国与本省一批重要立法调研、咨询论证和委托起草工作。
在中心管理方面,制定了包括《安徽大学经济法制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安徽大学经济法制研究中心科研成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由中心主任、副主任、学术秘书组成的日常管理机构。
安徽大学经济法制研究中心将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建立一套严格、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形成知识创新机制和自我发展能力,建立起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力争将本中心建成全省经济法制方面的学术研究中心、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学术交流和图书情报基地以及研究咨询服务基地,并争取在全国有一定影响。

C. 请问有谁知道上海交大法学院王先林教授电话谢谢!!!

找了半天只有这些 学院网站上没有公布他的联系方式 汗

王先林,男,1965年生,安徽霍山人。1987年、1990年和2001年分别获得安徽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6年下半年赴美国巴尔的摩大学(University of Baltimore)法学院学习交流知识产权法。1998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2002年5月至2004年5月在武汉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被选聘为安徽省“皖江学者计划”首批讲席教授。曾任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现为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法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曙光学者”。兼任国家商务部WTO贸易与竞争政策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反垄断法审查专家顾问委员会成员,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家,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副总干事,淮南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组成员,安徽大学、华侨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律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竞争法和知识产权法。主要著作有:《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WTO竞争政策与中国反垄断立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论》(主编)、《大学法律教程》(主编)、《经济效率与社会正义》(合著)、《香港知识产权法》(合著)等。先后在《中国法学》(中、英文版)、《中外法学》、《法学家》、《政法论坛》、《法学评论》、《法学》、《法商研究》、《武汉大学学报》、《知识产权》、《中国版权》、《法学杂志》、《中国改革》、《中国软科学》、《中国行政管理》、《中国工商管理研究》以及《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社会科学报》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并有多篇论文被有关报刊转载。 有十多项成果在省级和全国性评奖中获奖,包括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次(2003年和2005年)、二等奖(2001年),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会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1997年)、二等奖(1999年),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首届(1999-2004年)“红棉杯”知识产权优秀著作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次(1998年和2000年)和“纪念《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十周年”有奖征文专家学者特别奖(2003年)等。曾获安徽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成果奖和建国奖教金。2000年被授予“安徽大学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2年获第三届全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近期主持完成和在研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反垄断立法研究”(2000年)、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WTO竞争规则与我国反垄断立法研究”(2002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在入世背景下中国反垄断立法问题研究”(2003)、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公平交易与竞争立法完善中的难点问题研究”(2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规制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研究”(2004)、国家软科学计划重点委托项目“在华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滥用情况及其对策”(2005)等。

D.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的现任教师

法理、法史复
季卫东
郑成良
范进学制
杨力
李学尧
宾凯
林国基
刘思达
宪法与行政法
叶必丰
徐向华
朱芒
郭延军
王彬
林彦
何渊
蒋红珍
民商法
韩长印
彭诚信
董保华
张晓梅
付荣
顾祝轩
其木提
崔香梅
徐卫
翁小川
朱军
庄加园
知识产权法
寿步
刘永沛
徐彦冰
胡滨斌
万勇
刑法
张绍谦
周铭川
陈可倩
经济法
王先林
许多奇
李剑
侯利阳
尚立娜
李俊明
环境资源法
王曦
方堃
赵绘宇
诉讼法
王福华
叶永禄
孙维萍
林喜芬
赵秀举
国际法
徐冬根
胡加祥
傅崐成
沈伟
赵劲松
薛桂芳
徐小冰
黄韬
高薇
Matthias Vanhullebus

E. 考研上海交大法学院怎么样,好不好考

据我所知,交大法学院条件确实很好。
第一,师资强。虽然学院新,但是有钱啊,版所以从各个学校全权国各地海内外引进很多牛人。比如国际法徐冬根,经济法王先林,民商法韩长印,海商法赵劲松,行政法叶必丰、朱芒等等等等,都是很值得为之一拼的。
第二,机会多。交大法学院近年来发展很快,学校投入大血本啊,实习基地很多,好些不错的律所的实习机会,都是特地给研究生准备的。

当然竞争也蛮激烈的,每个老师只带一至两个学生貌似,所以要上那种好老师的研究生,难度不小。二线学科的分数应该能查到啊,上次我还听人跟我说起各门学科的分数呢,不过我自己没查过。你上交大水源BBS上的法学院板块看看,或者法学院的网站,新闻什么的,应该是有的。
http://law.sjtu.e.cn/

暂时想到这些,祝你成功哦!

F.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研究生怎么样

发展历史

早在年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时期,学校招收政治班,开设宪法、国际公法、国际条约、政治学等课程,这是交大法学教育的前身。1986年设立了法学教研室,1992年开办法学本科专业,1993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1996年成立法律系, 1998年取得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根据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世界一流大学的需要,上海交通大学于2002年6月成立法学院,并投资2500万元进行一期建设,开启了上海交通大学法学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如今法学院已经拥有包括本科、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和宪法与行政法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点等多层次的学位体系。

? 机构设置

法学院设有宪法与行政法研究所、民商法研究所、环境资源法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诉讼法与司法制度研究所、刑事法研究所、法律基础课研究中心、人权法研究中心、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都市法研究中心、经济法研究所、仲裁法研究中心、中美法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

? 师资概况

截止2006年12月,法学院有教职员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44人。教师队伍结构呈现出两高一低的优势(即学历高、职称高、年龄低),具有博士学位37人,占教师总数的86%;具有高级职称31人,占教师总数的72%;高级职称人员的平均年龄只有41岁。同时,法学院的教师在地域构成上则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有来自全国各省市高校的知名教授;有来自北京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学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的优秀法学博士;还有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瑞士、台湾、香港等海外国家和地区著名高校的法学博士。更为难得的是,教师队伍中有80%的教师有任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实务部门工作的经历。而有海外求学、访问学者、学术交流经验老师的比例也高达80%。除此之外,我们还聘有30多位德高望重的知名学者和实务界人士任兼职教授和兼职硕士生导师,使我们的教师队伍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和法学人才培养的形势。。学院近年来集中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法学师资,学科梯队建设成效显著。

今后三年内,法学院计划循3个途径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一是从国外名牌大学的法学院吸引学成归国的博士;二是选用国内著名法学院的博士应届毕业生;三是通过派往国外留学、进修和到国内法院、检察院实习等形式提高现有人员、尤其是尚无博士学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吸收更多的学者型高级法官、高级检察官和高级律师做我校的兼职教授,让他们参与教学 、指导模拟审判、合作指导论文并参与论文答辩等教学工作。

? 教学设施

新法学大楼于2005年底建成使用,总投资逾3000万元,总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内设模拟法庭、远程教室、电子阅览室、资料室、中小型会议室和小型讨论课教室。我校十分重视法学图书资料和法学教育配套设施的建设,至2006年底,馆藏文献260万余册(件),中外文科技类现刊4,000余种,其中与法学教育相关的图书十万册左右;25万种电子图书,外文电子期刊近10,000种,中文电子期刊7,000余种,国内外网络版学术资源数据库系统 30余种(200余个数据库)。法学院的法学资料室现藏书二万余册,订阅中文期刊100余种,外文期刊40余种。为了加速实现JM教育的国际化,充分运用发达国家的法学信息资源,我校已投资引进WEST LAW、LexisNexis等法律专业数据库。此外,法学院已安排200余万元专项资金供今后三年采购法学图书之用,各类中外图书资料还在不断增加购置。我校校园网是全国 教育科研网华东南地区的中心,上网条件优越,全校每一个学生宿舍都开通了网线,每个学生都分配了Email信箱。

? 科研概况

我校自1986年法学教研室成立以后,法学学科的教学科研人员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2002年,法学院正式成立之后,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幅度提高。截止2006年12月,我院教师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近200篇,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科研课题立项8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6 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曙光计划2项,到账科研经费总额为210余万元。法学院教师目前承担的科研课题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国家社科一般课题、教育部课题、司法部课题、最高人民检察院课题、上海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专课题、上海市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上海市曙光课题以及上海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下达的课题,涉及广泛的领域。其中有一批作品和科研课题获得了省部级以上的社会科学奖励。

? 学生活动:

法学院的学生活动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目前除了学生分团委、学生会之外,还有法兴社、志愿者分会、邓研会和三个代表实践团等学生社团组织。这些社团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而且在党建团建、帮贫扶困、就业、大学生素质拓展、危机干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法学院就业情况良好,2003年取得全校就业信息率第一名的好成绩,2004年的就业率更是达到了100%。帮助特困生也是法学学生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到目前为止已经帮助26名贫困生申请了奖助学金,帮助4名特困生完成了学费减免,并积极安排助管岗位,为贫困生创造勤工助学岗位。

分团委组织和学生会的组织建设完善,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作制度和选举换届制度,各类社团组织也发挥自己特色特长,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学生活动:2003年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法学节、“知性*美学”迎新晚会、“关注生活*关注法律”——12.4宪法宣传活动;制作学生刊物《法韵》、学生报纸《法音》等;针对知识产权在理工科学校的重要作用,开展了“知识产权与大学生在一起”的知识产权宣传活动;组织“法学之旅”的实践团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并荣获优秀项目二等奖;承办2003年上海市八校法学院民法辩论赛、我院同学参加最后决赛并夺得冠军。鉴于以上成绩,法学院团委荣获2003年度上海交通大学“特色团组织”称号。

? 人才培养

我校自1993年开始已连续招收法学本科生十余届。经过多年来对法学学科建设的重视,在师资引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条件建设等方面形成了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办法学教育的特色和新路子,积累了较丰富的培养法学学士的经验。我院法学专业本科教育旨在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宽厚型、复合型、创新型、开放型”特征的优秀人才。法学专业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迎接时代对法律人才的挑战。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除法学本科专业外,法学院利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在已有的宪法与行政法学和法理学硕士点的基础上拿到了法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2003年到2006年,学院曾挂靠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招收博士生。2006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次学位授权审核会议正式批准我校宪法与行政法学博士学位授予点。自2007年开始学院正式招收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同时,挂靠管理科学与工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为发挥上海交大传统理工科优势和多学科综合优势,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法学院积极探索新型人才培养的道路,开设了法学本科第二专业知识产权方向,法律硕士知识产权方向等。法学院在办学中充分注意法学专业教育基本要求与上海市地缘特点和交大传统特色之间的和谐统一,十分注重开展与国外名校之间的师资与学术交流,进行合作办学。法学院现在已经是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留学生各层次学生。现有在校本科生300余名(含留学生)、硕士研究生200多名、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400余名、博士研究生近50名。我校法学毕业生在社会上供不应求,基本的去向是著名法律服务机构和市级法院、检察院,出国和在国内继续深造的也占一定比例。

2003年法学院已获批准设立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面向全国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04年,法律硕士专业硕士点招收硕士生75人,2005 年开始招收在职法律硕士研究生。法学院将依托这个学位点,在培养我国立法、司法、法律监督、法律服务和行政执法等法律实务部门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2004年针对交大以理工科为主的特色,我院新开设法学专业(知识产权法方向)集成班(简称知识产权集成班)。该班旨在培养政治合格、基础宽厚,既有法学专业知识特别是知识产权法专业知识,又有其他专业背景,综合素养好,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擅长知识产权法律事务的复合型法律人才。毕业生可在国家机关、中介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律事务工作特别是知识产权法律事务工作,毕业后可参加全国统一司法考试、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商标代理人资格考试。

? 博导及研究方向

姓名 学科、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 郑成良 法理学 法理学、司法制度

叶必丰 行政法学 行政法、行政诉讼法

朱芒 行政法 行政程序、都市法

周伟 宪法学 宪法、反歧视法

韩长印 民商法学 民法、商法

张绍谦 刑法学 刑事法

王曦 环境法学 国际环境法、比较环境法

徐冬根 国际法 国际金融法、国际私法

胡加祥 国际法 国际经济法、世界贸易组织法

寿步 知识产权法 知识产权法

王先林 经济法 经济法

王福华 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证据法

童之伟 宪法学 中国宪法、比较宪法

孙潮 宪法学 宪法学

G. 王先林的人物履历


1987年、1990年和2001年分别获安徽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武汉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作为2007-2008年度“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从事访问研究一年。1998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2003年被选聘为安徽省“皖江学者计划”首批讲席教授。曾任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现为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凯原法学院常务副院长、经济法学科带头人,竞争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曙光学者”。兼任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家工商总局市场监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曾被聘为商务部WTO贸易与竞争政策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反垄断法审查修改专家顾问委员会成员,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家库专家和专题核心研究人员。

H. 王先林的研究方向及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为竞争法和知识产权法。出版独著、合著十多部,在《中国法学》(中、英文版)、《中外法学》、《法学家》、《政法论坛》、《法学评论》、《法学》、《法商研究》、《法律科学》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系列等转载、转摘。代表作有《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初版、2008年修订版)、《WTO竞争政策与中国反垄断立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竞争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2015年第二版)、《知识产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合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中国反垄断法实施热点问题研究》(主编,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经济法学专题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主编教材《大学法律教程》(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和《经济法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等。

I. 王先林的介绍

安徽霍山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武汉大学大学法学博士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竞争法和知识产权法,有十多项成果获省部级奖,2009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七部门批准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现为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凯原法学院常务副院长、经济法学科带头人,竞争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家工商总局市场监管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J. 王先林的代表性著作

《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初版、2008年修订版。
《竞争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2015年第二版。
《WTO竞争政策与中国反垄断立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知识产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合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中国反垄断法实施热点问题研究》(主编),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经济法教程》(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经济法学专题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试论诚实信用原则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兼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封闭性之克服》,《政法论坛》1996年第1期。
《合同自由与国家干预》,《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论我国反垄断立法的两个基本理论问题》,《中外法学》1997年第6期。
《论市场管理法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中国法学》1998年第2期。
《试论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法学杂志》2000年第1期。
《建立我国中小企业法论纲》,《中国法学》2000年第1期及其英文版“The Compendium on the Formulation of China'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Law”( China Legal Science 2001。
《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的冲突与协调》,《法制日报》2000年12月17日。
《从微软垄断案看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控制》,《法学家》2001年第3期。
《反垄断法基本实体制度论纲》,《经济法论丛》第3卷。
《产业政策法初论》,《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及其英文版The Instrial Policy Law in China, China Legal Science 2004。
《在“入世”背景下制定我国反垄断法的两个基本问题》,《法学评论》2003年第5期。
《知识产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法学》2004年第3期。
《论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法商研究》2004年第5期。
《在华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法分析》,《知识产权》2005年第6期。
《论反垄断法中的控制企业结合制度》,《法商研究》2006年第1期。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竞争政策和竞争法的国际协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草案)>的若干意见》,《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反垄断法视野的反倾销》,《法学家》2007年第2期。
《论中国反垄断法的平等适用》,《法治研究》2007年第5期。
《中国反垄断法应如何对待知识产权问题》,《科技与法律》2007年第3期。
《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法律规制》,《法商研究》2007年第4期。
《反垄断执法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平衡》,《知识产权》2007年第6期。
《反垄断法适用于知识产权领域的基本政策主张》,《电子知识产权》2008年第1期。
《知识产权行使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反垄断法>第55条的理解与适用》,《法学家》2008年第1期。
《论反垄断法实施中的相关市场界定》,《法律科学》2008年第1期。(全文被译成英文刊登在Volume 3 Number 4 of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 上)
《<反垄断法>的出台与我国竞争法体系的协调完善》,《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从个体权利、竞争工具到国家战略——关于知识产权的三维视角》,《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竞争法视野的知识产权问题论纲》,《中国法学》2009年第4期。
《论我国反垄断法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实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反垄断法实施中对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法学》2010年第9期。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范围的扩展——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的完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年第6期。
《知的财产権分野における中国独占禁止法の执行》,《公正取引》2011年第9期。
《我国反垄断法实施的基本机制及其效果——兼论以垄断行业作为我国反垄断法实施的突破口》,《法学评论》2012年第5期。
《我国反垄断法适用于知识产权领域的再思考》,《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理想与现实中的中国反垄断法——写在<反垄断法>实施五年之际》,《交大法学》2013年第2期。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nti-Monopoly Law in the Contex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China’s Anti-Monopoly Law: The First Five Years, Edited by Adrian Emch & David Stallibrass, Wolters Kluwer Law & Business, 2013.
《超高定价反垄断规制的难点与经营者承诺制度的适用》,《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1期。
《垄断行业的监管与反垄断执法之协调》,《法学》2014年第2期。
《涉及专利的标准制定和实施中的反垄断问题》,《法学家》2015年第4期。
《关于制定我国滥用知识产权反垄断指南的若干思考》,《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10期。

热点内容
社会治安处罚法KTV通宵营业 发布:2025-05-25 06:52:27 浏览:652
天津书法学院 发布:2025-05-25 06:51:53 浏览:936
黄岛司法局 发布:2025-05-25 06:51:48 浏览:727
2015司考题劳动法 发布:2025-05-25 06:51:43 浏览:977
弘扬法治永州 发布:2025-05-25 06:50:09 浏览:75
与财务有关的法律知识心得 发布:2025-05-25 06:25:13 浏览:678
扬州市律师 发布:2025-05-25 06:13:15 浏览:331
行政法总论白鹏飞 发布:2025-05-25 06:03:43 浏览:230
暗股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25 05:58:20 浏览:919
excel立法怎么打出来 发布:2025-05-25 05:58:11 浏览: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