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合同法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 2022-05-14 22:32:29

『壹』 说一说我们的生活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法律

日常生活常用:民法通则
会经常使用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购物时会用到的

1、婚姻法 用于处理夫妻家庭关系,子女抚养关系,感情破裂离婚时必用 2、继承法 用于老人去世后遗产的分配与继承 3、道路交通安全法 用于日常生活出行可能会遇到的交通事故及其处理 4、合同法 用于生活中购买房产、汽车等物品时签订合同 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用于买东西遇到假货或者欺诈等情况是维权 6、治安管理处罚法 用于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尤其是处理邻里关系纠纷 7、刑法 用于受到伤害,如家中被盗、路遇抢劫等犯罪情况,如何向公安机关寻求帮助 8、劳动法 用于工作与单位打交道,非常有用,有助于维护自己的权利 回复完毕,很辛苦啊,满意的话请您予以采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贰』 生活中常用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生活中常用的法规有以下7条:

1、《婚姻法》:用于处理夫妻家庭关系,子女抚养关系,感情破裂离婚时必用。

2、《继承法》:用于老人去世后遗产的分配与继承。

3、《道路交通安全法》:用于日常生活出行可能会遇到的交通事故及其处理。

4、《合同法》:用于生活中购买房产、汽车等物品时签订合同。

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用于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尤其是处理邻里关系纠纷。

6、《刑法》:用于受到伤害,如家中被盗、路遇抢劫等犯罪情况,如何向公安机关寻求帮助。

7、《劳动法》: 用于工作与单位打交道,非常有用,有助于维护自己的权利 。

(2)合同法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扩展阅读:

普法、懂法的好处:

落实好普法责任制,让普法和立法、执法和司法的具体实践携手共进,不仅能把普法教育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还有助于形成司法过程与社会的有机互动。

事实上,执法者同时是普法者,对于执法行为本身也是有好处的。一段时间以来,各地都在推进判决书、裁定书、抗诉书、决定书等法律文书上网,不仅满足了公众知情权,也促使各级法院提升办案水平。

同样的,当每一个国家机关都需要向公众普法,就会再一次审视自身行为的合理性,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各个部门理顺了责任分工,一些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如未成年人保护等,才有望真正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合力。

法律就像旅行一样,必须为明天做准备。它必须具备成长的原则。建设好法治中国,就必须让法律的发展根植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一起成长,与时代共同进步。当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照进现实,成为最好的普法教材,法律的力量就会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跟随着每一个公民。

『叁』 合同法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哪些事情

《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主要规范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终止、保全,以及违反合同的责任等问题。其立法目的包括:
①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在于取得民事权益。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和履行合同中所享有的权利和利益,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侵害合同当事人合法利益的行为,当事人都可以依法予以追究。
②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稳定的经济秩序是一个社会经济高效率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合同法作为调整交易关系的基本法律,整个规则的设计均以维护经济秩序、维护交易安全为核心。
③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求建立、健全市场体系,而合同是市场的“纽带”,是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桥梁”。市场主体依法建立的合同关系,受到合同法的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进行非法干涉和侵犯。这必然促进市场主体进行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有利地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因此,《合同法》对于及时解决经济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合同法是民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市场交易的基本法律,它涉及到生产、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合同法是最具代表性的私法制度之一,也是现代社会之契约规则的主体部分,它在社会经济尤其商事交易中发挥着重要而基础的作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合法原则。

『肆』 哪些法律法规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有用呢

以下列举个人认为必备的实用的法律知识
民法类: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
回 合同法、物权法(答保护你的财产)、侵权责任法(遇到人身财产损害时,保护自己的权利)
著作权法(大学生了解著作权法相当有必要)
民事诉讼法、仲裁法
刑法、刑事诉讼法
行政法方面:治安管理处罚法(这个应该了解)、公务员法(以后想考公务员,这个是必备的)等等
经济法方面: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伍』 生活中是否需要合同法的约束没有会受到什么影响

生活中离不开合同法。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生活中总是要与周围的人、单位、组织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相互之相的沟通交流,就需要有合同法来维持和保障其规范、正常、健康地得以存在和发展。
如果没有合同法,生活会产生如下影响:
1、生活中没有基本的信用保障。人与人、组织与组织间,日常生活中,市场环境中,彼此之间可以说话不算,出而反尔,没有诚信,不讲原则,处处以利为大,尔虞我诈,我们不能相信任何一句话,包括朋友、单位、政府。
2、市场无序竞争,市场竞争机制失灵。企业与企业之间,没有基本的信用,没有约定的规则,不存在商品交易的约定,不当竞争、无序竞争、行业垄断、强买强卖,市场混乱,没有秩序,影响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
3、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引起收入不公平。没有合同法保护,市场交易不能在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下实施,由于少数人对资源的垄断,导致市场交易不公平,社会财富会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4、市场没有有效的调节,完全在自然的竞争中发展,增加了盲目性,无论从组织发展还是个人发展没有办法进行有效、周密的计划,所有的经济体和自然人完全处在一个浑浊不清的社会体系中。
5、市场功能不完善,公益设施、公共产品的发展得不到保障,市场机制不能调节公共产品的供给,引起个体经济体利益与社会经济利益的剧烈冲突。

『陆』 《合同法》第211条规定在实践中如何把握之我见

我国《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合同的约定是充分体现着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自治原则(当然,当事人之间的约定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禁止规定),因此,我们在实践办案中,对当事人之间的合同纠纷,应充分考量当事人之间对约定的真实意思。对该条规定中,自然人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这无可厚非,但这里不好理解或难以把握的是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这里,“约定不明确”就是自然人之间对约定产生歧义,那么,实践中应如何把握“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这一规定?
民间自然人之间借贷中的利息应归属合同之债,之所以有《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很大部分是由于民间借贷不同于金融机构作为贷方的金融借款合同,其利息的约定往往因各方面的原因而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存在有瑕疵,易产生歧义。因此,如何来确定民间借贷的利息约定是否明确成了审理民间借贷纠纷的关键。笔者认为,对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实践中一般称民间借贷)对支付利息的约定产生歧义,应充分运用合同法解释原则,根据当事人之间约定所使用的词句、借款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来确定当事人之间约定的真实意思。《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了:“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即对合同约定争议的条款,可通过其他途径来判定当事人之间订立合同时所具有的真实意思而不拘泥于合同条款的字面含义。因此,对支付利息的约定只有在充分运用文义解释、整体解释、目的解释、习惯解释、诚信解释等方法后还是无法确定当事人是如何约定计付利息的时候,才可认定为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视为不支付利息。这样,才可能查明借贷双方对借款利息约定的真实意思,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自然人之间的经济交往,而且也一定程度上可以杜绝有些债务人利用不诚信的违约行为来牟取额外的不正当利益,同时,也促使当事人在今后经济交往中对合同可预见性的内容作出明确的约定,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柒』 合同法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合同法律在生活中具体运用最普遍的就是各种交易签订的合同,大多数合同的总会以“根据《合同法》订立本合同”之类的话开头。不过,按照《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六十条的规定,自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施行起,《合同法》等民事法律同时废止。

『捌』 生活中常见的几类合同答案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

因此,在审查合同时,应认真分析合同所涉及的法律关系,判断是否存在导致合同被认定为无效的情形,并认真分析合同无效情况下产生的法律后果。

2、注意审查合同的主体。主体的行为能力可以决定合同的效力。

对于特殊行业的主体,要审查其是否具有从事合同项下行为的资格,如果合同主体不具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资格的,可能导致合同无效,因此对主体的审查也是合同审查的重点。

3、对于无权代理、无权处分的主体签订的合同,应当在审查意见中明确可能导致合同被变更、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4、注意合同是否附条件或附期限。

5、注意合同中是否存在无效的条款,包括无效的免责条款和无效的仲裁条款。无效的免责条款即《合同法》第53条的规定: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和因故意和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

二、合同的履行和中止

1、《合同法》第62条明确规定了合同中部分条款约定不明、没有约定的情形下的履行方法,因此对这部分条款需仔细审查,包括质量标准、价款或报酬、履行地点、履行期限、履行方式、履行费用等条款。

2、《合同法》规定了双务合同中的不安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同时履行抗辩权,因此在审查合同时,应结合违约责任的约定注意审查双方义务的履行顺序问题。

三、合同的终止和解除

合同的终止和解除是两个并不完全等同的法律概念,合同解除是合同终止的情形之一,合同审查时应掌握合同法第六章关于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的相关规定。

1、合同的终止

合同终止是指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其法律后果只发生一个向后的效力,即合同不再履行。《合同法》第91条规定了合同终止的若干情况:债务已按照约定履行;合同解除;债务相互抵销;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体存;债权人免除债务;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及,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根据上述91条最后一款的授权,许多合同文本都有专门条款约定合同终止的情况,但有些约定往往是对违约责任的重复,而违约的情形是可依据合同中关于违约责任的约定承担责任,这种责任的承担与合同终止的法律后果往往是不同的,因此,应结合关于违约责任的约定分析对合同终止的约定是否属于可以且必要的情形。

2、合同的解除

《合同法》的93条规定了当事人双方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这些条件的设置往往与一方违约相联系,这是在合同审查时需注意的问题。

《合同法》第94条规定了单方解除合同的情形,但应当注意这种解除权是一种单方任意解除权而非法定解除权,对该条的适用仍需当事人的约定。同时,这种解除需要提出解除的一方通知对方,且在通知到达对方时发生解除的效力。这也是在合同审查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一方迟延履行时,只有这种迟延达到根本违约的程度时,另一方才享有单方解除权,否则应给予违约方合理期限令其履行合同义务而不能解除合同。

审查时还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是否约定了行使解除权的期限。根据《合同法》第95条的规定,双方可以约定行使解除权的期限,没有约定的适用法律规定,法律也没有规定的,则在对方催告后的合理期限内必须行使,否则会导致该权利的丧失。合同法分则许多条款都有关于法定解除的特别规定,如赠与合同、不定期租赁合同、承揽合同、委托合同、货运合同、保险合同等,这要求审查时掌握合同法分则对各类合同的具体规定。

『玖』 合同法案例及分析,和在生活中有什么运用!

一个简单的例子:你到服装商店买衣服。衣架上衣服均标明了价格,你看中了某款服装,提出专要以8折的属价格购买,商店营业员同意了你的还价,并把服装卖给你。这里,商店的标价行为属于要约邀请,你的还价属于要约,营业员的同意属于承诺。
仅供参考。

『拾』 合同法在生活中应用的案例

甲到某商场选购衣服,选好一条裤子。甲付款后从营业员手中取走裤子内,正准备离开商场时发现容买的裤子的裤缝有一处是裂开的,于是要求商场营业员将裤缝缝好后再拿走。营业员告诉甲到商场的另一楼层找专门的工作人员。甲找到从事缝纫的工作人员说明了自己的要求,因当时要求修改衣服的顾客特别多,工作人员让甲半小时后再来取。甲从商场外面的饭店吃了午餐后返回,发现自己买的裤子不见了。

热点内容
民主法治村创建措施 发布:2025-05-22 04:31:26 浏览:142
青少年多少岁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22 04:22:59 浏览:54
劳动法考勤扣款的比例 发布:2025-05-22 04:22:13 浏览:973
法律义务与道德责任 发布:2025-05-22 04:21:38 浏览:884
监事会报告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22 03:59:48 浏览:741
两会刑法补充法224 发布:2025-05-22 03:50:27 浏览:400
公司法律事务员应该怎么学习 发布:2025-05-22 03:49:05 浏览:145
欠条经过公证处公证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5-22 03:49:02 浏览:990
同一行为违法多条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22 03:34:20 浏览:41
武汉大学经济法博士参考书目 发布:2025-05-22 03:17:58 浏览: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