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社会与法频道青蛙妈妈二

社会与法频道青蛙妈妈二

发布时间: 2022-05-16 23:30:58

1. 蝌蚪的成长过程

1.首先蛙妈妈把蛙宝宝的卵放在水中,蛙爸爸在卵中倾注爱,蛙宝宝经过发育,成功见到了繁华的世界,此时他是蝌蚪宝宝。

(1)社会与法频道青蛙妈妈二扩展阅读

蝌蚪(英文:tadpole ) 古时写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体,又称蛤蟆蛋蛋。

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以群居为主。

当蝌蚪成熟了,它们开始脱变,渐渐长出四肢,然后(对于蛙和蟾蜍)则透过细胞凋亡(控制细胞死亡)逐渐退化了它们的尾巴。

参考资料:网络-蝌蚪

2. 小蝌蚪找到妈妈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小蝌蚪们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妈妈。“妈妈,妈妈”小青蛙们齐声喊道。青蛙妈妈说:“聪明的孩子们,告诉妈妈,你们是怎么找到妈妈的?”小蝌蚪们把一切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你们真聪明,今天妈妈就教你们怎么捉害虫吧!”

青蛙妈妈把小青蛙们带到农田里,青蛙妈妈说:“来和妈妈一起做吧。”不一会儿,小青蛙们便学会了怎么捉害虫。可等它们回家时,路上有一条眼镜蛇正虎视眈眈地盯着它们。跑的最快的小丁对大家说:“你们快跑,我引开它。”

过了好久,小丁都没回来,小青蛙和青蛙妈妈都很着急。忽然,有一个小东西一蹦一跳地回来了。那不正是小丁么?小丁气喘吁吁低说:“我,我跑得很……很快。所以我甩掉……掉了它。”“辛苦你了!小丁”青蛙妈妈说。

过了很久后,青蛙妈妈老了,小青蛙们都很孝顺,它们抓了很多害虫给妈妈吃。有一天,青蛙妈妈说:“孩子们,你们要保护好、照顾好自己,努力活下去。”说完最后一个字,青蛙妈妈就去世了。

写作思路:不要平铺直叙地进行,要注意及时地、不断地变化描写的角度,使描写更加具体,给读者主体化之感。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

(2)社会与法频道青蛙妈妈二扩展阅读:

写作文的手法:

一、正与侧的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二、动与静的结合:

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三、声与色的结合:

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四、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实景是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3. 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共捉了40只害虫,妈妈捉的害虫数是小青蛙的4倍,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各捉了多少只害虫

把妈妈看成4个小青蛙,4个加上1个,这样就有5个小青蛙了,5个小青蛙一共吃了40个害虫,每个小青蛙吃的害虫一样多,这样,每个小青蛙就吃了40/5=8个害虫。

4. 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共捉了40只害虫,青蛙妈妈捉的害虫的只数是小青蛙的4倍,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各捉了多少

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共捉了40只害虫,青蛙妈妈捉的害虫的只数是小青蛙的4倍,青蛙妈妈捉了32只害虫,小青蛙捉了8只害虫。

设青蛙妈妈捉了X只害虫,小青蛙捉了Y只害虫,根据题意,可列方程式组得:

X+Y=40,得到:X=4Y;

再结合以上得到公式:4Y+Y=40,5Y=40;

解此方程式组,可得:

X=32,Y=8

所以,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共捉了40只害虫,青蛙妈妈捉的害虫的只数是小青蛙的4倍,青蛙妈妈捉了32只害虫,小青蛙捉了8只害虫。

(4)社会与法频道青蛙妈妈二扩展阅读:

此题类型为二元一次方程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所有二元一次方程都可化为ax+by+c=0(a、b≠0)的一般式与ax+by=c(a、b≠0)的标准式,否则不为二元一次方程。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每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有无数对方程的解,由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才可能有唯一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常用加减消元法或代入消元法转换为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

5. 青蛙妈妈对两只青蛙说:“呱!呱呱!呱呱呱!”青蛙妈妈叫的意思是什么

嘘!有人!在偷听!

那个人就是你,人家家庭聚会,你瞎掺和什么

6. 青蛙妈妈捉害虫的只数在全家排名第二,她可能共捉了多少只害虫

他可能捉了78只害虫

7. 青蛙妈妈比青蛙宝宝多捉了14只害虫,青蛙妈妈捉的害虫的只数是小青蛙的3倍,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各捉了多少

妈妈21只,宝宝7只。

青蛙妈妈比青蛙宝宝多捉的害虫数是青蛙宝宝捉的害虫数 的 (3-1)=2 倍!

青蛙宝宝捉的害虫数 = 14÷(3-1)=14÷2=7(只)

青蛙妈妈捉的害虫数 = 7×3=21(只)

(7)社会与法频道青蛙妈妈二扩展阅读: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再算大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减法的简便运算。减法与加法互为逆运算,除法与乘法互为逆运算。

几个加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或者先把几个加数相加再和其他的加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中依次减去和里的每一个加数。

8. 青蛙妈跟小蛙共捉虫40只。妈是小蛙的4倍问两各捉了的多少只

你好,这道题的解题方法如下:一共40只,青蛙妈妈和小青蛙一共可以分为五份,用40/5=8,那么小青蛙捉了8只,青蛙妈妈捉了32只,刚好青蛙妈妈是小青蛙的四倍。

9. 有人在贩卖青蛙你该怎么做怎么说服他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将青蛙的好处与他深刻探讨一番。再不行就找生物学家,民警来教育他。您也可以为他介绍新的工作。

10. 伊索寓言青蛙妈妈和怪兽的读后感

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有了许多感想,心里总是想着这本书的内容,里面的人物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古希腊的伊索,他是传说中的人物,他写的都是对生活中某种现象的批判、启示和教训。
??用大家最熟悉的几个寓言来举例吧。
??《狼和小羊》这一则寓言中讲的是:狼想把小羊吃掉,用各种方法来和小羊狡辩。揭穿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龟兔赛跑》这一则寓言,结果大家都知道,是乌龟赢了。因为他不懈的努力,换取了胜利。而兔子却高傲、自大。低估了别人,总认为自己最厉害,其实有自信心是好的,但不能太过于自信,因为那就不叫自信了,而叫骄傲。
??另我感触最深的是《胆小鬼》这个故事,他讲了一个人,胆子很小,生活条件不好,却很贪财,总想得到不劳而获的财物。
??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累极了,背着柴下山回家去了。在山脚下的一条小路上,看见了一头金色的狮子,他不敢碰,心想:这到底是活的,还是雕像呢。那狮子一动不动,也不出声音,一定是雕像,这是神恩赐给我的,看我这样的穷,想让我卖一个好价钱。
??他向四周巡视了一遍,确定没有人,就抓起“狮子”的前爪和后爪,可它太重了,拿不起来。他好像很聪明似的想:人多力量大吗,我回去把家人找来一起搬。之后,他就跑回家去了。
??等他把家里的,男女老少都找来时,那个金狮子已经不见了。
??他告诉人们,做事一定要果断,不能拖拖拉拉的。否则,什么事情都变的很糟糕的。有一句话说的好,“效率就是金钱”。做事要讲究效率,如果做事慢了,就什么事情也办不好了。这就叫做“一事无成”。
??《打破神像的人》是我觉的最有趣的故事,大家不妨来听一听吧。
??有一人,他穷的落花流水,给一个大户人家做马夫,这个人家很富裕,他问自己的主人:怎样才能富裕起来呢?
??主人认为这个问题很复杂,像一道永远也解不开的数学题,但他好像很明白的样子说:“只要买一座神像放在家里供着,就可以变得富裕起来了。”马夫信了。
??过了几天,富人就开始吃喝嫖堵,把钱财都花掉了。不过他死前却在神像里藏了很多金币。
??他要死了,把儿子叫到身边,说:“你不要把神像卖掉,宁愿摔了也不要卖。”
??他的儿子以为父亲在说胡话,就没当回事。可他穷的不行了。家里只有这个神像值钱,就把他卖给了马夫。
??这个马夫把他放在家里。一年过去了,他仍然没有富裕起来。一气之下,马夫把神像摔了。这时,金币都出来了。他生气的说:“我尊敬你的时候,你却装模作样,我把你打碎了,你这时才知道来帮助我。”
??道理:想富裕,就要勤劳,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去挣钱,才能富裕起来,不能靠别人。
??我还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驴和马》,古时候,有一个国家总是发生战争,所以,人们家里都要养一匹战马,准备在战争的时候骑。
??一个年轻人,养了一匹非常好的战马和一头很普通的驴,战马每天都吃的很好。而驴天天干重活不说,吃的也不如战马。
??驴不明白,就问马:你为什么吃的好,还不用干活?而我一天天却很累?”
??“我也不知道主人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但我知道每一头驴都是要干重活的。”驴不说什么了。
??不几天,又要发起战争了。战场离这个年轻人家很近,年轻人骑着战马去打仗了。
??驴跑去看,他看见所有人都在打仗。这时候,他的主人被别人砍死了,马在他身边很难过。敌人看不过去,把马也砍死了。
??驴回到家,伤心极了,知道主人为什么对马这么好了,它也不计较了。
??安逸的生活的背后是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危险的,代价实在是太高了,而忙碌的生活,看似艰苦但却可以平安无事。
??是不是这个故事太有趣了,还想再听一个吗?那我就再讲一个《牧人和驴》的故事吧。
??一个牧人在打猎的时候,发现了一只小狼,他见它可怜,就把它抱回家,和狗一起养着,它们长大后,就看护羊。
??有一天,一匹狼夜里来叼走了一只羊,狼就去追,可这羊已经被咬死了,它就和那一匹狼一起吃羊,它这时候才发现,羊肉是那么好吃。
??回家后,它什么都不想吃了。又有一天,狼又来偷羊,家狼就假装去追那只狼,跑出去后,就和野狼又一起吃羊。
??野狼好几天都不来了,狼就把羊叼来和狗一起吃。这一切都被牧羊人尽收眼底,第二天,他就把狼给杀了。
??人不能相信恶的东西,有句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确是这样。

热点内容
2013司法考试卷四解析 发布:2025-05-21 01:56:20 浏览:351
咒法学派 发布:2025-05-21 01:55:27 浏览:713
2017年劳动法工伤规定 发布:2025-05-21 01:55:26 浏览:127
44岁律师 发布:2025-05-21 01:48:28 浏览:61
法院调解书时间 发布:2025-05-21 01:32:49 浏览:317
法院卖的房子 发布:2025-05-21 01:29:50 浏览:528
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5-21 01:29:07 浏览:661
欧洲关于汽车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5-21 01:12:13 浏览:298
长宁区免费法律援助 发布:2025-05-21 01:02:22 浏览:78
2017交通法56条法规 发布:2025-05-21 00:53:07 浏览: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