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企业不实施劳动合同法

企业不实施劳动合同法

发布时间: 2022-05-26 16:41:36

① 企业不执行劳动法42条,该负啥责


【1】《劳动法》没有第四十二条第五项,只有三项。

【2】《劳动合同法回》有第42条一共有6项。

【3】《劳答动合同法》第42条第5项,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4】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第42条,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可以按照《劳动合同法》第48条,不要经济补偿金,

可以回去继续上班

【5】如果劳动者愿意解除劳动关系,

可以按照《劳动合同法》第87条,每满一年工龄,赔偿两个月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是2008年1月开始实施的。

赔偿劳动者12个月工资。

2008年以前到1994年的工龄

按照《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是1994年实施的)

进行补偿,每满一年工龄,补偿一个月的工资。

② 如果企业没有按劳动合同法及其条例办事,劳动者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或到劳动监督检查部门投诉。

③ 公司不与员工签劳动合同算不算违法

违法。企业不及时与职工订立合同的后果是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甚至于直接视为双方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④ 对于企业不执行劳动法的处罚的法律条文在哪里可以找到

按照1982年4月10日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职工奖励条例》(已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6号废止)的规定,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有权对职工实施罚款。但该《条例》已于2008年1月15日被国务院第516号令即《国务院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所废止。已被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07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5号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代替。
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企业是否可以对员工进行罚款没有明确的规定。部分企业将《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作为依据,认为企业可以对员工进行罚款。
其实,《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仅仅适用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不能推广至其他性质企业,而且该条例已于2008年1月15日被依法废止。
依照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来看,企业能否对员工进行罚款是没有依据的,能否设置罚款只能通过法理来进行分析解释。
企业可以对员工进行经济处分,最早出现在1982年国务院制定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中。不过,这部行政法规已于2008年1月15日被明令废止。值得关注的是它废止的原因,《国务院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在“说明”中指出,该条例废止源于“已被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代替”。这就意味着,当前企业对职工的奖惩,应当依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比较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后者的内容比较完整和周密。遗憾的是,这两部法律的全部条款,并没有对“禁止企业罚款”的做出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劳动合同法对劳动纪律和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规定是比较宏观和笼统的。该法第四条集中规定了这一问题,它要求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等等。在这些规定中,我们只能读出用人单位重要规章制度应当通过民主方式制定,经过“平等协商”制定的规章制度,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都是有效的,应属企业自治的范畴,政府不宜干预。 显而易见,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并不能直接得出“禁止企业罚款”的结论。
不过,从法理上讲,“禁止企业罚款”的规定或是必要的。基本依据应当是,在劳资关系很难实现真正平等的条件下,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关系中,用人单位永远是强势方,而劳动者永远是弱势方,特别是在日常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用人单位是管理者、监督者,如果允许对劳动者进行罚款的话,将会罚款盛行,严重威胁劳动者的劳动所得,危及其基本生存。
此外,从宪法理论上将,公民财产权是公民基本权利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处置公民基本权利须有合法的权力来源,企业作为民事主体,并没有像行政主体那样依宪法授权而享有“行政处罚权”。
另外,比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精神,单位内部的纪律处分不应当包含惩罚性经济制裁的方式和内容,因为有隶属关系的单位与职工之间有许多方式方法能够达到对职工行为纠偏和督促其改正的目的,不必照搬本质上属于行政处罚的罚款措施。比如,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减少奖金或效绩工资、推迟加薪、降级、降职、解除劳动合同等手段来达到处罚的目的。

⑤ 企业不签订劳动合同会面临哪些法律风险

一、支付双倍劳动报酬.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用个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末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二、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等到保护
劳动合同维护的是企业与雇员双方的利益,也是对双方的法律约束.企业不签订劳动合同,对企业更加不利。没有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不受约束,随时可以走人,这将导致企业内部人员的流动性增强,不利于企业的管理,更加不利于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特别重要的是有些情况下用人单位必须要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一是涉及到商业秘密或竞业限制的劳动者,企业只能通过合同的约定对其进行约束;另一种是用人单位出资培训劳动者的,也只有在合同中约定服务期,才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劳动提前离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三、会产生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成立的风险。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3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所以, 我国<<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个单位用工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合同超过一年的,就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⑥ 企业与员工不签订劳动合同该怎么处理

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国务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热点内容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结果 发布:2025-05-16 19:11:34 浏览:844
劳动法工资构成包含哪些内容 发布:2025-05-16 19:04:42 浏览:826
公司法律部介绍 发布:2025-05-16 18:58:47 浏览:52
挖掘机发票复印件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16 18:57:23 浏览:878
湖南省高院民二庭法官 发布:2025-05-16 18:57:11 浏览:580
2015行政法徐金桂背诵 发布:2025-05-16 18:56:24 浏览:479
代理记账在经济法哪一章 发布:2025-05-16 18:55:36 浏览:388
华政经济法专业分数线 发布:2025-05-16 18:46:05 浏览:222
南京法律顾问锦天城 发布:2025-05-16 18:35:37 浏览:898
司法拍卖房产技巧 发布:2025-05-16 18:10:22 浏览: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