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工资构成包含哪些内容
㈠ 劳动法对工资的定义
劳动法对工资的定义是什么
劳动法对工资的定义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劳动者维持生活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工资的定义
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它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劳动者维持生活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工资的构成
工资主要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等部分构成。基本工资是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内的基本报酬,绩效工资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表现和业绩确定的报酬,津贴补贴则是根据国家和地方政策规定给予劳动者的额外补贴。
三、工资的支付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和支付方式,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不得以实物或者有价证券代替货币支付。用人单位应当每月至少支付一次工资,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四、工资的调整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定期对劳动者的工资进行调整。调整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不得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劳动法对工资的定义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劳动者维持生活和发展的重要保障。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和支付方式,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并定期对劳动者的工资进行调整。
㈡ 劳动法中工资的构成
法律分析:劳动合同工资构成的内容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
法律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七条 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㈢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工资组成
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1)计时工资;
(2)计件工资;
(3)奖金;
(4)津贴和补贴;
(5)加班加点工资;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工资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工资是指雇主或者法定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前款所称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劳动合同薪酬部分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这些部分共同组成的,所以薪酬并不是只针对公司每个月给职工支付的基本工资。奖金和各种福利补贴也是属于薪酬的组成部分。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劳动收入,如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等。
拓展资料: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