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41条内容42条

劳动法41条内容42条

发布时间: 2025-08-18 22:58:28

『壹』 劳动法第41条规定内容是什么

劳动法第41条明确了在特定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通过经济性裁员来调整员工队伍。这些情形包括但不限于:
1. 企业进行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经营方式调整,在尝试通过变更劳动合同来适应变化后,如果仍需减少员工数量,可以依照法定程序进行裁员。
2. 当生产经营面临严重困难时,为了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用人单位可以采取裁员措施。
3. 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如果企业需要进行重整,用人单位可以依照相关程序进行裁员。
4. 除了上述情况外,还有其他由劳动合同订立时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情况,也可以成为裁员的原因。
在进行经济性裁员前,用人单位需要提前三十天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裁员方案在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并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裁员过程的合法性、公正性和人性化。

『贰』 劳动法41条内容是什么

法律分析:劳动法第四十一条内容如下: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叁』 <劳动合同法》第36.37.38.39,40,41,42,43,44条的规定内容是什么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第四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第四十三条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肆』 劳动法39-41条

第39条,如企业因生产特性无法实施劳动法第36条和第38条的规定,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采取其他工作和休息方式。经批准后,可实施相应安排。
第40条,用人单位在以下节日必须依照法律规定安排员工休假: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第41条,若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员工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特殊情况下,如需延长时间,应保障员工身体健康,每日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每月总时长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在劳动争议中,举证责任由哪方承担?当事人应对自己所提出的仲裁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反驳对方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提供证据进行证明。考虑到劳动争议双方地位的不对等性,为维护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设置了相应的举证责任规定。
1. 若因用人单位作出解雇、除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行为,或员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而发生劳动争议,举证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
2. 若因用人单位支付工资、拒绝缴纳社会保险费、计算员工工作年限而发生劳动争议,举证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
3. 若因提供劳动条件而发生劳动争议,举证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
4. 若因劳动合同发生争议,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应对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的一方应对变动事实承担举证责任。若对合同履行情况有争议,则由负有履行义务的一方承担举证责任。
5. 若因工伤待遇发生劳动争议,举证责任由提出请求的一方承担。
6. 若因员工死亡,其家属主张遗属待遇发生劳动争议,举证责任由员工家属承担,以证明其与员工的关系及符合申诉条件。
7. 若追索培训费发生劳动争议,举证责任由提出请求的一方承担。
综上,劳动合同第39、40、41条的规定各有不同。理解劳动法第39条的规定时,还需结合第36条和第38条。从第39条到第41条主要对员工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进行了限制,例如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保证员工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如需延长工作时间,则需与员工协商。法律依据:《劳动法》第39条、第40条、第41条。

热点内容
电力依法治企 发布:2025-08-18 23:28:09 浏览:345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五大体系 发布:2025-08-18 23:25:46 浏览:750
劳动法41条内容42条 发布:2025-08-18 22:58:28 浏览:509
农村土地征用涉及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8-18 22:57:10 浏览:99
成品油行政法规 发布:2025-08-18 22:44:25 浏览:62
著作权法法律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发布:2025-08-18 22:44:18 浏览:645
广东劳动法生育规定 发布:2025-08-18 22:44:08 浏览:919
法治知识网络竞赛活动 发布:2025-08-18 22:37:22 浏览:407
浦发银行法律顾问投标 发布:2025-08-18 22:37:09 浏览:380
买房婚姻法公平 发布:2025-08-18 22:32:08 浏览: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