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测量法的意义
A. 社会测量法的原理与假设
莫里诺认为,在每一个群体中,成员与成员之间由于存在着交往和相互作用的回关答系,所以,他们的心理上必然会产生相互影响,而这种相互影响也一定会反映在他们彼此之间的行为上。那么,如果考察成员之间在特定情境下的相互选择行为或行为意向,就应该能够了解成员之间的心理联系状况。
比如,成员相互之间进行肯定选择,那就意味着他们之间在心理上是相互接纳的关系,如果他们之间进行否定的选择,那就说明他们之间在心理上是相互排斥的关系。所以,可以假设,在一个群体中,成员在不同评价意义上进行肯定或否定选择的时候,就反映出了这些成员之间在该评价意义方面的人际关系状况。
因此,只要测定成员在群体中对其他人的选择和他自己被选择的情况,就可以了解成员与他人关系状况,也可以了解该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以及整个群体的结构状况。
B. 社会测量的名词解释跪求
社会测量(sociometry),一译“社会计量学”或“社会测量技术”。对人际关系,尤其是人际亲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对社会集团中人际吸引或排斥现象的评定。
法国人口学家科斯特最早在其《客观社会学原理》(1899)一书中制定。1934 年,奥地利心理学家莫雷诺在其《谁将幸存》一书中进一步作了说明。现被应用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精神病学等领域,对领导关系、适应社会的过程、某些社会集团的偏见以及态度、信仰或价值观进行研究。
与自然科学相比,社会测量的特点是
1、自然科学测量的对象是有形物质的自然属性;社会测量的对象不仅涉及人的自然属性,如年龄、性别等,更多地涉及人的社会属性,如意识、行为、态度等。
2、自然现象的测量工具大多是标准化的仪器,信度、效度很高,测量的误差易于求得,社会测量工具的外在形式是问卷题目或量表(亦称题器),信度和效度都较低,测量误差较难掌握。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社会测量
C. 社会测量法的实施过程
1.在确定标准时,需要考虑标准的性质、数目以及可以选择的数目。标准的多少根据研究的要求而定,一般情况下不宜太多。因为太多、太严的标准将会给被试的选择带来困难,如找不到可选的对象。
2.如果按标准的重要性,可以将它们分成强标准和弱标准。
强标准是指对于工作或生活有重要意义和长期影响的标准,例如一起工作、一起学习等;弱标准往往是临时和短期的活动或任务,比如,让受测人选择与谁在一起参加某次活动。
3.选择标准时,应注意使标准尽可能具体,让受测者充分了解标准的内容,如说明一起参加什么工作或活动,避免由于理解不同而导致的偏差。
4.标准可以用积极方式,也可以用消极方式提出。积极方式如:“你喜欢与谁一起讨论工作计划?”消极方式如:“你不希望与谁一起参加某一活动?”消极方式容易引起受测者的焦虑和不安,因而要谨慎使用。
5.每次测量一般使用一个标准;只有在有特殊需要时,才用多个标准和更多选择。 有明确的指导语,指出测量目的;
让受测者在自愿基础上参加测量,并向他们说明,将不公开测量结果,使他们无拘束地参加测量,避免影响正常团体气氛和成员之间关系;
让受试者在限定范围内选择适当对象。同时,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向被测人说明测量意义,熟悉他们的情况,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使测量顺利进行。
根据要求,社会测量常用以下几种方式。
(1)等级排列法。将团体其他成员按喜爱程度排出等级顺序;然后,对等级顺序进行加权记分。例如,给“最好”的同伴记3分,给“第二好”的同伴记2分,给“第三好”的人记1分。再以这些分数乘以被选次数,得出每个人的等级分数。
(2)靶式社会图。这种方式以靶图方式标出被选频次,靶心为频次最高的人,越向外周,被人选择的次数越少。
(3)“猜测”技术。这种方法给受测人呈现一些有关积极或消极特征的简短描述,让他们列出与这一系列描述相匹配的人,然后根据这些选择做出分析。
D. 社会测量的四个要求
社会测量有四个要件:测量工具,测量规则,测量对象,测量数值。其中确定测量规则是测量中最基本的和难度较大的工作。
社会测量法主要可以了解群体内部三个方面的问题:即了解群体中最受欢迎的人,群体中有无非正式小群体,了解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整体状况。
这种方法,可以把群体成员心理上的结合加以数量化,而且揭示出的群体内的人际关系状况是不被当事人所觉察的,比如成员之间的好感或情绪方面的联系等。
另外,运用这种方法了解一个群体内的人际关系状况相对比较节省时间。
因而,社会测量法一经问世,就受到许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的广泛注意,被广泛运用于工厂、机关、学校等团体的各个方面的人际关系测查和人员选拔、人事推荐等。大量的研究者还为社会测量法的发展作了很多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测量方法的改进措施,如现在被广泛运用于儿童群体人际关系测量的"同伴提名法",用于测查群体成员选择动机和被成员所重视的人员范围的“参照测量法”和“关系测量法”等。
社会测量的特点是:
①自然科学测量的对象是有形物质的自然属性;社会测量的对象不仅涉及人的自然属性,如年龄、性别等,更多地涉及人的社会属性,如意识、行为、态度等。②自然现象的测量工具大多是标准化的仪器,信度、效度很高,测量的误差易于求得,社会测量工具的外在形式是问卷题目或量表,信度和效度都较低,测量误差较难掌握。
E. 社会经济调查方法与实务 社会测量是什么意思
社会测量:
社会研究中,对研究对象的属性在数量上赋值的过程。包括:社会态度及个性、品格的测量;社会行为、社会地位的测量;社会行为的预测;群体结构的测量;社会环境的测量等。
F. 社会测量法的特点
社会测量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涉及社会性的变量。它主要研究人际关系及人际结构特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2)社会测量是对人的某种评价,因此,它容易引起被测人较强的兴趣与动机。
(3)测量结果特别适合于小团体研究。在研究团体效率和凝聚力方面等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G. 社会测量法的介绍
社会测量法是心理学家莫里诺(J.L. Moreno)于1934年提出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主要用于研究团体内(特别是小团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的模式,即所谓社会结构,通过社会测量,人们可以了解人的人际知觉方式、团体凝聚力等团体特征。
H. 什么是社会测量社会测量常用的方式有哪四种
社会测量(Sociometric Methods)一种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方式的工具。运用社会测量,可以了解群体内的人们如何选择朋友、选择工作和其他活动,为心理学研究人员提供大量关于群体结构及其变更方式的情况。
方法
一、社会测量分析定量法
最早对社会测量数据进行定量和组织的方法是矩阵法,所有选择被记录下来,并进行概括。个人姓名被列在垂直和水平轴线上,选择结果记录在受测标准的框格内。根据M.L.诺思韦的观点,所有标准的选择总数提供了社会认可情况或社会测量状况。选择被试的实际人数表示此人的社交情况,被试选择的人数表示他的社交扩展情况。根据社会测量数据,可以辨别出人们的选择是否具有互换性,甚至可以辨别出既不进行选择也不会受到选择的社会隔离者其他方法也已应用于社会测量数据。其中,应用较广的是概率模式。较复杂一些的矩阵包括按尝试错误重新安排横向直列,直到群体的团体结构安置好。同样,因素分析已用于识别和隔离群体结构的基础范围。
二、社会测量数据的图示
社会测量图示生动地描绘社会测量信息,它建立在这样一个原则之上:个人之间的选择可能呈对称性(互换)、非对称性(无互换)和不存在(社会隔离者)。这种社会测量图示的局限性在于不能充分处理人数多的群体。有关的研究人员经论证指出,社会测量的理想规模是20人左右。
在莫雷诺的早期图示中,用符号表示团体成员,线条和箭头表示选择的方向。嗣后,诺思韦于1967年介绍了"箭靶社会测量图示"。这种图示包含四个类似射箭靶子的同心圆。每个圆代表四个分位数或概率的四个等级,从圆心向外:显著高于机遇、高于机遇、低于机遇和显著低于机遇。"明星人物"置于中心圆内,"隔离者"处在外圆内。贯穿表格中心的一根垂直线,用以分开男性和女性,通常在每个圆下面标明该圆的选择等级。
描绘四年级A班群体结构的社会测量图示(有影线的圆代表前一年不在三年级A班的学生)近年来,有关社会测量图示的运用倾向于集体而非个人。例如,D.H.哈格雷夫斯在《一所中学里的社会关系》一书中,将注意力集中于群体的团体结构,而不是"明星人物"或"隔离者"身上。上图表现了哈格雷夫斯在英国拉姆利现代中学四年级A班男生分析中所作的社会测量图示。从图中可以看到,团体A控制群体结构;团体A的"明星人物"是阿德里安(29号),他是班长。
I. 人际关系的测量
测量人际关系常用的是莫里诺1934年提出的社会测量法。
社会测量法:是由心理学家莫里诺内提出的一种测量容团体(特别是小团体)内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模式的方法。
社会测量法的基本假设是团体内部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使得各个成员在不同程度的积极与消极人际情感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非正式组织,这种相互偏爱和疏远的关系会对团体的士气和效率产生显著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贝尔斯在(1950年)创立了一种分析群体内人际关系的方法。他根据“相互作用理论”提出社会行为分类理论,他把相互作用的类型划分为至小到可以作为实验观察的单位,认为考察人们的相互作用的全过程,就能测量出群体内人际关系的性质。他将人的相互作用的变量划分为4类12项变量:1、肯定情感:支持情感、表示满意和和睦 2、否定情感:反对和贬低、表示不满和不和睦 3、提出问题:询问资料、征求建议和请求指示4、解决问题:提供资料、表示意见和给于指导
J. 急求 人际关系社会学测量法 的定义~谢谢!
就是向团体中的每个成员提出针对某项活动的问题,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团体成员,然后,根据选择结果用数字和图来表示团体人际关系的方法。 社会测量法 ①由心理学家莫里诺1934年提出。 ②社会测量法:一种测量团体(特别是小团体)内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模式的方法。 ③社会测量法的基本假设是团体内部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使得各个成员在不同程度的积极与消极人际情感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非正式组织,这种相互偏爱和疏远的关系会对团体的士气和效率产生显著的影响。 定义: 社会测量法是一种测定团体人际关系的理论和方法。由美国心理学家J.L.莫雷诺于1930年提出,后来许多心理学家参与研究形成莫雷诺学派,其成果发表在莫雷诺主编的《社会测量》(1937~1955)杂志上。 理论基础: 莫雷诺的社会测量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性联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情感性联系的基本类型有吸引(喜欢)、拒斥(反感)和中性(漠视)。通过对人们之间的情感性联系的测定,可以了解到社会的各种人际关系。该理论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并用团体中揭示出来的社会心理规律来解释各种社会现象,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但是,这种社会测量方法对于研究团体内的人际关系不失为一种有用的工具。 测量方法: 社会测量法是向一个团体中的成员提出一些问题,要求他们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择自己的朋友,再根据这些选择来分析团体的人际关系。在设计社会测量时,研究者必须对下列3个问题作出决策:①向被试提出什么样的选择标准的问题。②允许被试有多少个选择。③一次测量提多少个问题。选择的标准有强弱之分。例如,"毕业分配时你喜欢和班上的谁分到一起工作?"此问题对被试的生活较持久地起作用,属于强标准。"你喜欢和班上的谁一起去郊游?"此问题可能是临时性、情境性的,属于弱标准。问题也可以拒斥的方式提出。例如,"你不愿意和班上的谁一起去郊游?" 在社会测量中,允许被试的选择数可以限定(如限定被试选择喜欢或讨厌者2~3人),也可以不限定。一次测量提多少个问题虽无严格限制,但一般提3~6个问题者为多。 测量结果表示: 社会测量所得结果,通常用4种方法加以处理:①图示法。以小三角形或圆形代表团体中的每个人,他们之间的吸引或拒斥关系用实线或虚线连结起来。这种图称为社会关系图。②矩阵法。作一个□×□的方形表格(□表示一个团体的人数),表格的首行和首列填上被试的编号,以数值或符号在表格内记入团体各成员之间的吸引或拒斥关系。③指数法。根据每个人被选择数或被拒斥数计算出如地位指数、凝聚力指数等,比较其数值的大小。④统计法。用统计的方法处理团体成员的被选择数或被拒斥数,如求等级相关、机遇比率等。 优缺点: 社会测量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能直观地以数量化的形式表明团体的内部结构和人际间的吸引和拒斥关系。缺点是其信度和效度有时较低,难以查明人际吸引或拒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