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婚姻法
㈠ 为什么规定18岁算是成年呢
我国法律规定,年满周岁是成年的标志
我国公民年满18周岁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详见宪法第三十三条至五十六条) 其中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兵役法》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男性公民,应被征集服役;当年未被征集,在22岁以前,仍可被征集,根据军队需要,也可按照上述年龄征集女性公民。” 在平时,土兵(包括志愿兵)服现役的年龄是18-35周岁,主要是18岁公民。士兵预备役的年龄也是18-35周岁。 年满18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依法予以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九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处罚,不满14岁违反治安管理的,免于处罚,但是可以予以训诫,并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据此规定,年满18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依法处罚。年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承担完全的刑事责任。《刑法》第十四条规定:已满16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犯杀人、重伤、抢劫、放火、惯窃罪或者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就不能以’年轻’为理由要求从轻或减轻处罚。
《刑法》第十四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已满16周岁不满18岁的,如果所犯罪行特别严重,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新疆、西藏、内蒙古、宁夏自治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补充规定所规定的结婚年龄,女不早于18周岁。
㈡ 浅谈凉山彝族婚姻习惯法和国家婚姻法的区别
在凉山彝族地区,彝族婚姻习惯法和我国婚姻法对彝族的婚姻都起着调整的作用。 但由于两者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基础的不同,两者在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在调整彝族的 婚姻时难免会出现冲突。如何协调两者的冲突,对构建和谐凉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正基于此,笔者从凉山彝族传统婚姻习惯法与我国婚姻法的冲突与协调研究入手, 希望能找到一条解决途径,以期促进凉山地区的法治建设,为构建和谐凉山做贡献。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其基本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是绪论。该部分论述了彝族传统婚姻习惯法与我国婚姻法的冲突与协调研 究的缘起。因为在当代的凉山彝族地区,处理好国家法与凉山彝族习惯法的关系,使之 我 相得益彰,对于构建和谐凉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凉山彝族传统婚姻法的状态。该部分论述了彝族传统的婚姻不仅是为了 维护夫权、族权的利益,种族繁衍的需要,也是宗教、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但当 啊 前的凉山由于经济的发展,文化环境的开放、政治的进步等社会背景的大变化导致了彝 族的婚姻总体情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并使它出现了与主流婚姻文化趋同的倾向。但 学 传统婚姻习惯法在现实社会中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具有这种影响是有深刻的原因 的。 第三部分是彝族传统婚姻习惯法与我国婚姻法的冲突。该部分论述了彝族传统婚姻 法 习惯法我国婚姻法冲突的各个方面。这种冲突造成了彝族地区婚姻秩序的紊乱,阻碍 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造成了彝族人口素质的下降,造成了调解过程中耗费大量钱财 的情形;但同时也维持了彝族地区正常的婚姻家庭秩序,保障了彝族人口繁衍的正常进 行,弥补了国家婚姻法的不足,是建设法治凉山的重要法治资源。现阶段,凉山彝族地 区对这种冲突也有了一定的处理,表现在彝族婚姻习惯法基于婚姻法有了一定的改变; 在凉山地区,国家婚姻法基于彝族婚姻习惯法也有了一些变通规定。 第四部分是凉山彝族传统婚姻习惯法与我国婚姻法的协调。该部分首先论述了进行 协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其次详细论述了进行协调的途径:一是在立法方面,充分发挥 地方授权立法的作用,积极吸收彝族婚姻习惯法中合理的成分,废止彝族婚姻习惯法中 法学啊我 不合理的成分,同时重视乡规民约的制定;二是在司法方面,重视调解和乡规民约的作 1 用,划分国家婚姻法与彝族婚姻习惯法的效力范围,加强彝族地区的司法建设;三是在 其他方面,包括大力发展彝族地区经济,提高其生活教育水平,在人员配备上增强民族 干部队伍的素质;最后论述了实现协调时必须注意的问题:一是坚持法制统一的大前提, 二是反对两种错误的倾向:完全否定国家婚姻法或忽视彝族婚姻习惯法。
㈢ 彝族想离婚可是没有法律怎么办
中国境内法律适用全国,港澳台特区除外,你说的没有法律问题并不存在。
我国《婚姻法》关于离婚的相关规定主要有:
第三十一条 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
第三十二条 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
第三十三条 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
第三十四条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第三十五条 离婚后,男女双方自愿恢复夫妻关系的,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复婚登记。
第三十六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第三十七条 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第三十八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第三十九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第四十条 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予以补偿。
第四十一条 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第四十二条 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㈣ 峨边婚姻法:峨边彝族高额婚姻彩礼金所引发的家族式武斗,目前已4人死亡多人重伤,请问!党和政府能
彩礼是风俗,法律不干涉风俗的。
不过法律是会管制武斗。
㈤ 西昌彝族多少岁能领取结婚证!
《婚姻法》第6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回育应予鼓答励。”
为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现行《婚姻法》规定,民族自治区可以根据本民族实际情况,对法定婚龄作变通规定。 婚姻法规定的婚龄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律也允许对婚龄作出例外规定。比如考虑我国多民族的特点,婚姻法第五十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变通规定。”目前,我国一些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机关对婚姻法中的法定婚龄作了变通规定。比如新疆、内蒙古、西藏等自治区和一些自治州、自治县,均以男二十周岁,女十八周岁作为本地区的最低婚龄。但这些变通规定仅适用于少数民族,不适用生活在该地区的汉族。
西昌彝族女的最低年龄要求就是18周岁咯!
㈥ 西昌凉山州彝族自治区多少岁可以办结婚证
面对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现状,有人大代表建议修改《婚姻法》关于回“最低结婚年龄男22周岁答,女20周岁”的规定 在目前我国人口性别比例有进一步失衡的“远虑”之下,如何打破婚姻组合中男大女小的传统观念,在男多女少、小男多、小女少的情况下,鼓励适婚男女以“姐弟恋”的模式组建美满的婚姻生活、构建未来和谐社会呢?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赤峰学院副院长郭丽虹副教授提出,必须将现行《婚姻法》规定的“最低结婚年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修改为男女相同或女大于男,以引导人们改变传统的择偶观念! 郭丽虹的建议,旋即遭到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蒋海鹰的质疑。 性别比失衡“兄妹式”难以为继 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的最低结婚年龄为男22周岁,女20周岁。郭丽虹代表建议将这一规定修改为男女相同或女大于男。
㈦ 少数民族彝族离婚有什么条件
从下面的论述和法律链接希望能给你启示。
《民族自治地方婚姻家庭法的实施》
第一节 民族婚姻家庭关系及其立法
一、民族婚姻家庭的特征
民族婚姻家庭,是指少数民族在民族内、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婚姻和各种不同类型的家庭关系。包括结婚、离婚、复婚、扶养、监护、收养等。
民族婚姻家庭通常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1)在民族婚姻家庭的主体中,双方或一方为少数民族。(2)民族婚姻家庭关系的内容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我国目前共有56个民族。各少数民族都有不同的生产条件、传统文化、生活方式、宗教和风俗习惯。这些独特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社会生活决定了其婚姻家庭生活内容的较大差异。(3)民族婚姻家庭各方面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具有散居多、聚居少的特点,主要是在边疆地区较为集中。由于各民族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和地理区域不同,民族婚姻家庭往往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在同一民族的不同支系之间、居住在不同区域的同一少数民族间,婚姻家庭的生活内容和形式也不尽相。(4)民旆婚姻家庭具有强烈的传统习俗特色。民族婚姻家庭从内容到形式,各方面特别受制于各自民族特有的婚姻家庭的传统习俗和伦理道德。二、国家对处理民族婚姻家庭问题的一般要求根据国家民族政策,我国处理民族婚姻家庭法律问题应从总体上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不同民族间的通婚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我国各少数民族对不同民族通婚的态度不尽相同。各民族之间有的有通婚的习惯,有的是宗教教规不允许与外族通婚,有的则因民族间的隔阂而不许与某种民族通婚。我国法律并不限制不同民族通婚。根据《宪法》和《婚姻法》规定的精神,对不同民族间的通婚问题,应以尊重民族习惯、维护民族团结为基本原则。
凡本地区民族自治地方变通或补充《婚姻法》的规定中允许不同民族间通婚的,就应按照补充规定执行。对于补充规定中未规定允许不同民族通婚,而当地的民族习惯或宗教教规又不允许与外族通婚的,则应尽可能说服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尊重民族习惯,不要结婚,以免引起群众反感和民族纠纷。
若经过做工作,双方当事人仍坚持结婚的,则应向有关人员宣传婚姻法,使他们能依法办事,尊重男女双方婚姻自由的权利,准予他们结婚。但是,如果该民族习惯要求与本族结婚者须加入该民族或尊重少数民族习俗要求的,原则上应予以遵守。
(二)民族婚姻家庭纠纷的处理原则
对家庭内部成员之间不尊重对方习俗而引起的纠纷,应劝导汉族一方为了家庭和睦相处,遵守对方的习俗。对于其他不同民族间的婚姻家庭纠纷,应从民族团结的原则出发,既要依照婚姻法以及民族自治地方变通或补充规定办事,又要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妥善处理。对故意利用婚姻家庭纠纷,影响民族团结的,应予以批评教育。
(三)异族通婚所生子女或收养子女的民族从属问题
依照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公安部有关部委制定的《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分的规定》,个人的民族成分,只能依据父或母的民族成分确定。不同民族的公民结婚所生子女或收养其他民族的幼儿(经公证部门公证确认的),其民族成分在年满18周岁以前由父母或养父母商定,满18周岁者由本人确定,年满20周岁者不再更改民族成分。不同民族的成年人之间发生的收养关系、婚姻关系不改变各自的民族成分。更改民族成分由户籍部门进行。
三、民族自治地方对《婚姻法》的变通或补充性立法
我国《婚姻法》虽然是适用于全国各民族的法律,但是它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汉族婚姻家庭的情况制定的。由于少数民族婚姻的特殊性,1980年《婚姻法》第36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可以依据本法的原则,结合当地民族的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这某些变通的或补充的规定。修改后的《婚姻法》第50条更具体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变通规定。自治洲、自治县制定的变通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常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区制定的变通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这种变通或补充规定的立法原则有二:一是必须符合《婚姻法》的基本原则,二是必须适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实际情况,以满足调整民族婚姻家庭关系的需要。
在立法程序了,根据《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及《婚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需要对《婚姻法》作出变通或补充规定的,应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或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自治州、自治县制定变通或补充规定,须报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自治区制定的变通或补充规定,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从立法状况看,自1980年我国《婚姻法》颁布以来,许多民族自治地方先后制定颁布了贯彻执行《婚姻法》的变
㈧ 彝族人不能跟汉族结婚吗
可以,彝族婚姻基本是一夫一妻制。一般在本民族内通婚,但也不禁止与其他族通婚,姑表优先婚配。青年男女可自由恋爱,但结婚必须得到父母同意,需经说媒、吃“合意酒”、“订婚酒”等过程。
迎亲时,男家事先用锥栗树枝和青树叶搭“青棚”,迎接新娘进门后,即在“青棚”下设宴招待宾客。第二天为正席,亲戚朋友以鸡、肉、酒、蛋、米祝贺。第三天为新娘和新郎回门日,女家请亲朋好友吃“团圆饭”。《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施后,姑表优婚已杜绝,现多为自由恋爱结婚。
(8)彝族婚姻法扩展阅读
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问题。现在各地均发现回女愿与男汉结婚,但回族并非家长(也可能是家长不愿意要阿訇出面反对)反对致涉讼。各地人民法院认为依照婚姻法规定男女婚姻自由的原则,应准许结婚,但涉及团结少数民族问题,似不应准许,可是又违反婚姻法自主自愿原则。
婚姻法中对此问题,尚没明文规定,只是要各大行政区制定补充办法,但现也尚未颁布补充办法,如何办,我们认为婚姻法的精神,是准许各民族间互相通婚的。因为婚姻法只规定男女婚姻自由,男女权利平等,并未附有民族条件。
但为了团结少数民族,婚姻法中又说明,要各大行政区人民政府或省人民政府得依据当地少数民族婚姻问题具体情况,对本法制定变通的或补充的规定,提请政务院批准施行我们对这个问题的了解,认为目前还是以巩固民族团结的重要方针为主,民族间的男女婚姻自由,要不违背民族团结为前提。
㈨ 中国彝族婚姻法几岁可结婚
没有中国彝族婚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五条 结婚必须男回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答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第六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