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误订

合同法误订

发布时间: 2020-12-29 09:04:41

❶ 合同法规定 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如果有一方愿意不按照公平原则订了一个合同

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可以放弃权利。

合同法中的订立合同时重大误解是什么意思求解

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在作出意思表示时,对涉及合同法律效果的重大事项存在认识的显著缺陷,其后果是使误解者的利益受到重大损失,或者达不到误解者订立合同的目的

❸ 美国合同法智力缺陷的人订立的合同可否撤销标主观标准

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要区分为两种情形,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无效合同;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因为合同法颁行于民法通则之后,所以合同法实际上是以特殊法的形式修改了民法通则的规定
合同法的规定相对于民法通则而言更加人性化、科学化,且在实践中的操作性非常好。
乘人之危行为的构成不应强调被乘危人(受害人)的意思表示要素,乘人之危行为中,受害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只是限定此类行为范围的一个标准,并不强调其行为是否存在意思表示瑕疵或欠缺。乘人之危与显失公平一样均强调行为结果的公平性,但前者同时强调乘危行为人主观上“因势利用”的不法性。从《民法通则》到《合同法》,乘人之危行为经历了从绝对无效向相对无效的转变.
第五十四条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这里的乘人之危根据《最高院民通意见》第70条的规定,乘人之危是一方当事人乘对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行为。
2.认定乘人之危应从根据上述规定,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一方处于急迫需要或紧急危难之境;(我认为在您所述案件中,A可以认定为处于急迫需要)
(2)对方明知其处于急迫需要或紧急危难之境,而迫使其作出违背真实意思的表示。(此案中,需有证据表明B明知A处于急需手术费的情形)
(3)一方实际作出了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即A的确同意了B的要求,由此可见,A的同意正是认定乘人之危所必需的条件,你不用因此而担心标准很模糊)
(4)一方因为接受对方乘人之危的行为而蒙受了重大不利。

❹ 合同法中的订金合同效力

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的定金数额超过版主合同标的额百分之权二十的,超过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因此此合同定金有效的部分应为1.6万元,但因实际只交付了1万元,所以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视为变更定金合同;收受定金一方提出异议并拒绝接受定金的,定金合同不生效。此处既然一方接受了定金,因此应视为定金合同的变更,定金数额变更为1万元。因此应选C。

❺ 合同法中的当事人与订约人的区别

当事人不一定是订约人,但订约人一定是当事人。
订约人是签定合同的人,但当事人可以是合同约定的第三人呀。
比如,甲和乙签定合同',约定甲向丙履行债务,丙就是第三人。或者甲乙约定,甲让丙向乙送货等等。

❻ 合同法中合同订立的程序有哪些

合同订立分为两个阶段:(一)要约。要约又称为发盘、出盘、发价或报价等。根据《专合同法》第14条规属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就是一方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要约对要约人的约束力和对受要约人均具有约束力。(二)承诺。承诺又称为接受或接盘。根据我国《合同法》第21条的规定:“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要约经受要约人承诺,表明当事人之间达成协议,合同即宣告成立。

❼ 合同法修订多少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自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1999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五号公布 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至今没有修订过。

❽ 合同法中关于合同订立中的承诺可不可以撤销

对不起,之前没来仔细自看,理解错了。承诺如果已经到达要约人,则承诺生效,不能随意撤销。如果没有到达要约人,则可以撤回,条件是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同时到达要约人。如果已经形成生效的合同条款,则撤销该条款要按照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在存在重大误解、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或者一方以欺诈胁迫乘人之危时可以撤销。 参见法条:合同法第二十六条: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第二十七条:承诺可以撤回。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第五十四条: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热点内容
婚姻法我32条司法解释 发布:2025-05-25 16:30:40 浏览:338
法官庭审报告 发布:2025-05-25 16:19:43 浏览:64
未成年法律知识图片 发布:2025-05-25 16:12:45 浏览:887
关于合同法的经典真实案例 发布:2025-05-25 15:59:50 浏览:816
北京律师协会网 发布:2025-05-25 15:50:35 浏览:855
文登区司法局 发布:2025-05-25 15:44:29 浏览:317
微信推文抄袭别人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5-25 15:35:21 浏览:271
24小时律师咨询电话 发布:2025-05-25 15:13:16 浏览:691
优秀的规章制度范本 发布:2025-05-25 14:54:14 浏览:221
法院执行法官最怕什么 发布:2025-05-25 14:52:37 浏览: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