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因个人原因离职劳动法

因个人原因离职劳动法

发布时间: 2021-02-01 13:27:18

Ⅰ 因为个人原因辞职

您好,来其实在这类问题中,自您是占上风优势的!
首先: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详细点说:
1.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要清楚是否也没有缴纳社保。2.如果没有缴纳社保,可以直接离职。因为没有缴纳社保,员工可以提出离职,并且可以要求公司赔偿。赔偿金额计算:(1)没有签订合同,从工作第二个月到第12个月,可以要求双倍工资。(2)要求补缴社保。(3)离职要求公司按每工作一年赔偿一个月补偿金,不满6个月赔偿0.5个月工资,满6个月也算一个月工资。3.如果有缴纳社保,可以提出离职,可以获得前项的(1)的赔偿。
如果你老板都没具备这些条件的话,你是完全得到法律保护的,他或是看你不懂法律,但是如果您懂这些,是他怕你,而不是你怕他!您可以直接求助劳动部门!把我所说的这些拿出来说事! 祝您成功!逃出魔掌!

Ⅱ 合同期间, 因个人原因离职,企业该如何处理

劳动者可以提前30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合同,无需用人单位同意。用人单位只能同意,但无需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Ⅲ 签订的劳动合同写着,试用期之后,因个人原因离职要赔偿公司三个月工资。合理吗

公司这种规定,严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可以带上劳动合同,反映到就业局解决,要求公司重新签订劳动合同,不然,支付劳动者赔偿。

Ⅳ 请问一下,员工出于个人原因离职,公司可以不支付一次性经济补偿金,这是劳动法哪天规定

劳动法里并没来有条文说劳动者源因个人原因离职,用人单位需要支付补偿金。没有规定,所以就是没有。经济补偿金是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时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补偿,对于劳动者辞职的,除非是被迫辞职的能得到经济补偿金,否则是不能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

Ⅳ 公司违反劳动法,我已以个人原因递交辞职信,还能要求经济补偿吗

不可以,理由如下:
一、公司试用期没有缴纳社会保险,但之后缴纳了的,因为用人单位违法行为不处于延续状态并已改正,职工没有在改正之前及时提出,职工不能再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解除劳动合同,主张经济补偿金;
二、法律上的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是指非不可抗力因素,未与工会协商,当月工资围在下月支付的情形,公司拖欠工资25天,并不一定构成未足额及时支付工资的情形,且用人单位已经支付了工资,职工不可以再以未及时支付劳动报酬解除合同,主张经济补偿金;
三、用人单位试用期有一个月未订立劳动合同,并不违法,且用人单位用工满一个月未订立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是自满一个月的次日起支付二倍工资,劳动者不可以因此解除合同主张经济补偿金;
四、用人单位即使具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法定过错,劳动者以个人原因辞职之后,再以用人单位存在法定过错为由主张经济补偿金,司法实践中不予支持。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座谈会纪要》
2012年6月21日
28.劳动者以其他理由提出辞职,后又以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情形迫使其辞职为由,请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不予支持。

Ⅵ 劳动法关于辞职的规定

劳动法辞职的规定如下:
一、职工辞职,要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回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答动法》第31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明确赋予了职工辞职的权利,这种权利是绝对的,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无须任何实质条件,只需要履行提前通知的义务(即提前30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即可。
二、用人单位具有一定的请求赔偿损失的权利。
《劳动法》第102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Ⅶ 自己辞职劳动法有没有赔偿

根据劳动者辞职原因确定。若劳动者因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之情形,可以请求解除劳动合同,同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在辞职通知书需注明用辞职是因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若因劳动者个人原因,主动辞职解除劳动合同的,需提前30日向用人单位提交辞职通知书,且没有任何补偿。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Ⅷ 劳动法没有提前一个月提出离职,因为个人原因突然离职公司应支付上个月的工资

劳动者因为个人原因突然离职,用人单位应当结清工资,但劳动者应回当赔偿损失。答
劳动者因为工人原因突然离职,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劳动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报酬,按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劳动者出勤结清工资。
赔偿损失与结清工资是不同的法律关系,二者互不影响。
《劳动合同法》
第九十条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部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九条 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Ⅸ 公司辞退员工 答应按照劳动合同法进行补偿 但在解除劳动协议上写员工因个人原因离职 签订这样的协议

如果劳动者签了个人原因辞职,那么无法申请经济补偿,因此,劳动者不能签字,不然,到时无法上劳动局、仲裁委员会维权。

Ⅹ 以个人原因离职,能要赔偿吗

劳动者先以个人原因离职,后以用人单位拖欠劳动报酬为由要求支付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仲裁版庭不予支持。但权劳动者可以仲裁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根据上述法条,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可以获得经济补偿。
但是劳动者辞职时,以个人原因为由辞职,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之规定。

热点内容
劳动法试用期报酬 发布:2025-09-30 22:30:22 浏览:255
经济法基础pdf 发布:2025-09-30 22:26:24 浏览:3
起诉到最高法院 发布:2025-09-30 22:26:16 浏览:161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 发布:2025-09-30 22:18:17 浏览:254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施行时间 发布:2025-09-30 21:57:42 浏览:674
对老年人法律援助简报 发布:2025-09-30 21:56:11 浏览:135
法官怎么打 发布:2025-09-30 21:50:54 浏览:433
外国久居条例 发布:2025-09-30 21:50:43 浏览:680
行政法中的幅度越权和种类越权 发布:2025-09-30 21:43:25 浏览:252
行政法所规范的行政主要是 发布:2025-09-30 21:41:43 浏览: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