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起诉程序1
㈠ 刑事诉讼法中,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有哪些特点
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特点
(一)对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人民法院可以调解。
调解应当在查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调解应当坚持自愿、合法的原则,调解不能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利益。法院调解是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的一种方式。人民法院通过调解方式结案,有利于及时解决轻微刑事案件,防止矛盾激化,提高诉讼效率。自诉案件调解结案的,应发给调解书。调解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调解无效或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判决。
(二)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自行和解是当事双方行使诉讼权利的一种行为。对于当事人达成自行和解协议或者自诉人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审查,确属自愿合法且不损害国家、社会和其他公民利益的,应当允许。对于自诉人申请撤诉,经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自诉人系被强迫、威吓等原因,不是出于自愿的,人民法院应当不予准许。凡自行撤回自诉的案件,除有正当理由不得就同一事实再行起诉。
自诉人是二人以上的,其中部分人撤诉,不影响案件的继续审理。自诉经两次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人民法院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
(三)被告人可以提出反诉所谓反诉,就是自诉案件的被告人作为被害人控告自诉人犯有与本案有联系的犯罪行为要求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地诉讼活动。反诉是一个独立的诉讼,它是相对于自诉而言的,以自诉的存在为前提,它不是对自诉的答辩。反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反诉的对象必须是自诉案件的自诉人。
2.反诉的内容必须是与自诉案件有关的行为。
3.反诉的案件必须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
在反诉成立的情况下,双方当事人均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自诉人又是被告人,双方地位平等,反诉适用自诉的规定,反诉应当与自诉案件一并审理。各方当事人罪责自岁,不能相互抵消刑罚。原自诉人撤诉的,不影响反诉案件的继续审理。
至于刑事诉讼法第170条第(三)项规定的案件在诉讼过程中能否提起反诉,刑事诉讼法没有专门作限制。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此类案件本身是属于公诉性质的案件“转为”自诉案件来处理的,因而大都性质严重、情节复杂,案件范围广泛,审理难度较大另外两类自诉案件大得多。因此,项再不对反诉作一定限制,更增加了审判的难度,可能影响案件的质量。在司法实践中,可以提起反诉的案件往往不包括刑事诉讼法第170条第(三)项项定的案件。
自诉案件中的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对不适用简易程序的自诉案件,其第一审审判程序与公诉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基本相同,可参照公诉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的规定进行。
-
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是属于程序法还是实体法第一条是什么内容啊
属于程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条: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㈢ 法律诉讼的流程都有哪些呢
一、诉讼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
二、诉讼程序: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各类诉讼均实行两审终审制,即案件经过一审、二审即告终结,当事人不提出上诉的案件一审就终结了。特殊情况下,经依法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案件会进入再审(即重新审理),仍然依据上述法律程序处理。
三、庭审流程:
法院开庭审理各类案件的流程如下:
(一)刑事诉讼:
1.开庭:传被告人到庭,各方诉讼参与人到庭
2.法庭调查:(1)公诉人宣读起诉书;(2)被告人、被害人陈述;(3)讯问被告人、询问被害人和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4)询问证人、鉴定人;(5)出示物证、宣读鉴定结论和有关笔录;(6)调取新的证据;(7)法庭调查核实证据
3.法庭辩论:顺序为(1)公诉人发言;(2)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3)被告人自行辩护;(4)辩护人辩护;(5)控辩双方进行辩论。
4.被告人最后陈述。
5.法庭评议和审判。
(二)民事诉讼
1.庭审准备:
(1)传唤当事人,通知其他诉讼参与人出庭参加诉讼。
(2)对公开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3日前公告当事人的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3)查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
(4)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核对的顺序是原告、被告、第三人,核对的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业和住所。当事人是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核对其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行政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对于诉讼代理人应当查明其代理资格和代理权限。核对完毕由审判长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2.法庭调查
(1)当事人陈述
首先由原告口头陈述其诉讼请求及其所依据的事实、理由,然后由被告陈述案件事实及其所持的不同意见。被告提出反诉的,应陈述反诉的诉讼请求及其所依据的事实、理由。有诉讼第三人的,先由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陈述诉讼请求及其所依据的事实、理由,再由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针对原、被告的陈述提出承认或者否认的答辩意见。当事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由诉讼代理人陈述或答辩,也可以在当事人陈述或答辩完后,再由诉讼代理人补充。审判人员有权就案件事实进行询问,归纳本案争议焦点或者法庭调查重点,并征求当事人的意见。
(2)出示证据和质证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各类证据按以下顺序出示,由当事人进行质证:
A.证人证言。B.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C.鉴定结论。D.勘验笔录。
法庭调查结束前,审判长应当就法庭调查认定的事实和当事人争议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询问当事人的意见。
3.法庭辩论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7条的规定,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1)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2)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3)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4)互相辩论。
法庭辩论结束后,如果案件事实清楚的,审判长应当询问当事人是否愿意调解。当事人愿意调解的,可以当庭或者休庭后进行。经过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的,应当在调解协议上签字盖章。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双方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送达当事人。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后当即履行完毕,不要求发给调解书的,应当记入笔录,在双方当事人、合议庭成员、书记员签名或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如果调解不成的,合议庭应当及时判决。
4.案件评议和宣告判决
(1)合议庭评议
(2)宣告判决
宣告判决的内容包括:认定的事实、适用的法律、判决的结果和理由、诉讼费用的负担、当事人的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法院。法庭准备阶段:书记员查点当事人及其诉讼参加人到庭情况并请入席,宣布法庭纪律。
(三)行政诉讼
1.开庭前准备:
(1)在开庭三日前传唤当事人,通知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诉讼参加人、诉讼参与人,告知其拟开放审理案件的时间、地点、当事人及案由等,对当事人和诉讼参加人还应告知其合议庭组成人员。
(2)开庭前由书记员清点当事人、诉讼参加人、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并宣布法庭纪律。
(3)审判长宣布开庭。
2.法庭调查
(1)核实当事人和诉讼参加人身份:
A.原告及委托代理人
B.被告及委托代理人
C.第三人及委托代理人
(2)当事人陈述:原告宣读起诉状-被告答辩
(3)出示证据和质证:原告提交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存在并损害了自己的利益;被告提交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作出的事实和程序材料,及法律依据。
3.法庭辩论:
(1)原告发表辩论意见
(2)被告发表辩论意见
(3)原告最后陈述
(4)被告最后陈述
4.法庭评议宣判
㈣ 刑事诉讼法的诉讼程序
县公安局侦查终结至县检察院审查起诉---立案 侦查阶段
审查起诉后检察院向法院提起诉讼---提起公诉
县法院刘院长提出其是刘的长兄,主动要求回避---回避的程序
后县法院将刘移至市中级法院审理---有关法院管辖 县法院认为案情重大 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 请求上一级人民法院进行审判
对杨、王的犯罪事实继续审理---第一审程序
㈤ 急需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内容1、侦查2、审查起诉3、一审4、二审5、再审6、其它有的MMMM
http://www.dffy.com/faguixiazai/ssf/200311/20031109202059.htm
去这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