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除教师行政法真实案例
Ⅰ 教师被开除如何申请复议
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因为职称评定具有行政行为必然要产生的相应法律效果,即直接影响或决定相对人的权益或教育行政法上的权利和义务。这正符合或紧扣行政行为的概念──“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中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二、职称评定具有行政行为的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执行力等行政行为的效力属性。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申请人应自知道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之日起60日内申请行政复议。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复议申请人如对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的复议决定不服,可以自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向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只能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不得再向复议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制度。即不服从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法定的复议机关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机关作出的复议决定是行政终级决定,行政相对人不服不能再向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制度。《行政复议法》第12条至15条对行政复议管辖作了集中规定。根据该规定,行政复议管辖按以下规则确立:1、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管辖2、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管辖3、对特殊行政主体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管辖:(1)对派出机关、机构行为不服的管辖;(2)授权关系中的管辖;(3)对共同行政行为不服的管辖;(4)对被撤销行政机关行为不服的管辖。
Ⅱ 老师被判处缓刑,会不会被开除公职
教育部依据《事来业单位处分暂行源规定》第四十七条规定于2014年1月11日下发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处理办法》。其中第十二条规定教师依法判处刑罚的,依据《事业单位处分暂行规定》给予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以上处分。教师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丧失教师资格。如果教师判处徒刑缓期执行没有剥夺政治权利.或者不是故意犯罪.或者安全度过缓刑期,就不会开除公职。因为判处和受到是两个不同的意思,你安全度过缓刑期,判处的徒刑就没有执行,也就没有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所以不应当开除公职。
Ⅲ 被行政开除的人还能做老师吗
根据教师法,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回教学任务给答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被行政开除的人不能再做老师。
Ⅳ 教师开除公职
【教师开除公职有哪些条件】
根据《公务员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和第三条:“公务员的义务、权利和管理,适用本法”的规定。教师开除公职应当符合《公务员法》第53~59条规定。
【法律依据】
《公务员法》
第五十三条 公务员必须遵守纪律,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
(二)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组织或者参加罢工;
(三)玩忽职守,贻误工作;
(四)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五)压制批评,打击报复;
(六)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
(七)贪污、行贿、受贿,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
(八)违反财经纪律,浪费国家资财;
(九)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十)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工作秘密;
(十一)在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
(十二)参与或者支持色情、吸毒、赌博、迷信等活动;
(十三)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十四)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
(十五)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
(十六)违反纪律的其他行为。
第五十四条 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公务员不承担责任;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五十五条 公务员因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本法给予处分;违纪行为情节轻微,经批评教育后改正的,可以免予处分。
第五十六条 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第五十七条 对公务员的处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公务员违纪的,应当由处分决定机关决定对公务员违纪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认定的事实及拟给予处分的依据告知公务员本人。公务员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处分决定机关认为对公务员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作出处分决定。处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
第五十八条 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受处分的期间为: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
受撤职处分的,按照规定降低级别。
第五十九条 公务员受开除以外的处分,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发生违纪行为的,处分期满后,由处分决定机关解除处分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
解除处分后,晋升工资档次、级别和职务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但是,解除降级、撤职处分的,不视为恢复原级别、原职务。
Ⅳ 开除则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决定解除的是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具有什么性质的行政法律
具有隶属性质的行政法律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专》属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 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5)开除教师行政法真实案例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八条
地方人民政府对违反本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
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经费,严重妨碍教育教学工作,拖欠教师工资,损害教师合法权益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的经费,并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Ⅵ 教师被开除的条件是什么
(一)故意不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自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开除教师行政法真实案例扩展阅读:
公职是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的职位,被开除就是开除公职。开除教师公职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教师法》、《行政监察法》和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制定的管理制度。法律规定:“违反行政纪律,依法应当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行政处分的”。其中给予开除处分的,应当报上级机关备案。开除公职不是取销教师资格,公职被开除了,依法取得的教师资格依然是有效的。
Ⅶ 开除则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决定,解除的是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具有隶属性质什么法律
行政法律。
开除是一种行政处分,所解除的是学校与教师之间具有隶属性质的行政专法律关系。属
开除适用于严重违反学校纪律,造成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大损失,不宜留在学校工作的教师。自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被开除教师不再具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身份。
(7)开除教师行政法真实案例扩展阅读
开除条件
单位以职工违反劳动纪律等理由解除劳动合同,要达到一定程度才可以,或者是双方劳动合同约定的,或者是单位规章制度明确规定的。
开除是解除被处分人与行政机关人事关系的纪律制裁方式,也是最为严厉的制裁方式。
开除依据的是《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三章内容,执行开除有必要的程序要件,即:“对职工给予开除处分,须经厂长(经理)提出,由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决定,并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的劳动或者人事部门备案。”
Ⅷ 教育局有没有权利开除教师,怎样的程序开除
一般情况下不会,但是,如果老师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或者道德规范和教育部八大禁令,就会有被开除的危险。
1、教学成绩是检测的一个平台,对转正后的老师只是一个量化的考核而已,在小学的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哪个领导敢拿这个来威胁教师工作安全性的,唯一的后果只是领导相对来说不会重视。
2、教育系统都属于国家事业单位编制,转正后的老师也是。事业单位有个好处就是,只要不犯大的原则性的错误,是不会被开除工作的,这是硬性的规定。大的原则性错误,针对的是党纪国法、教师的八条禁令什么什么的才有可能性。
3、教师开除的条件目前职能部门尚没有定论的,大概就是国家层面上的不干违纪乱法的事,不超生小孩,不违反教师工作的“八条禁令”,基本就是安全的。
教育部颁发的八条禁令如下:
不发表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方针和对学生有不良影响的言论;
不宣扬封建迷信和歪理邪说,不参与邪教活动;
不旷教,不随意停课、调课和对工作敷衍塞责;
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不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不得给自己所教班级学生做有偿家教,不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他商品;
不向学生、家长索要财物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不利用职务谋取私利;
不以粗鲁言行对待家长,不准在教学活动中有任何有损教师形象、有碍正常教学工作的行为。
Ⅸ 违反教师法案例
一、案情简介
2005年,寒假过后,在新学期开学伊始,初一(1)班班主任郭老师特别强调了学生的发型问题。
虽然说“穿衣戴帽,各有一好”,留什么样的发型是件小事,可在许多学校和老师的眼里,绝对不能把发型当小事来抓。确实,生源不佳的学校的学生常给人“街道痞子”、“胡同串子”的感觉。郭老师强调发型问题是有原因的。可是,学生留什么发型,一般不取决于教委、学校、老师,而是歌星、影星、球星。
结果三天过去了,班里的男生苏某还是留着长长的中分头。一天中午放学后,郭老师把苏某叫到办公室。
教师问:“老师给全班同学提的发型要求你知道吗?这也是全校统一的要求,你知道吗?”
“知道。”苏某低声回答。
“知道?知道为什么还不动?”声调里老师带着几分气。
“我家里不让理,我也没办法。”学生理直气壮。
就这样,师生对话的火药味越来越浓。最后,郭老师拉开抽屉顺手拿出一把剪子,嘴里说着“那我替你理吧”,话到手到,苏某中间的一绺头发已剪下来了。苏某一边护着,一边说:“得,得,我自己去理,行了吧。”说完跑出了办公室。
苏某回到家的时候,其父正在喝酒。看见儿子捂着头走进来便大声喝问,以为儿子又在外面打了架,惹事生非。当听完事情原委后便借着几分酒力,怒冲冲跑到学校兴师问罪。见到郭老师开始还较理智,后来便破口大骂,在场的老师都为之瞪目。
正当大家纷纷上前劝解、家长还不依不饶的时候,一位两鬓银白、马上要退休的女教师乔某走上前去,嘴里说着“让你无法无天”,随手就给了苏父一个嘴巴,不知是这巴掌的功效还是苏父的酒也该醒了,反正此后骂声听不见了,只是听到苏父反复强调:“正月里理头死舅舅,又不是文化大革命,凭什么给我孩子剃阴阳头……。”
此时外面已围了不少人,为了化解矛盾,年级主任便把他们带到校长室。
二、案情分析
1、苏父
苏父见到郭老师开始还较理智,“后来便破口大骂”,对教师造成了人格的侮辱,违反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中国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三十五条的规定:“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鉴于情节不是特别严重和恶劣,家长应该向郭老师赔礼道歉。
2、郭老师
郭老师作为人民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工作认真负责应该是好的,但采取的方法不当,对学生的人格不够尊重,违反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中国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权利和义务第八条的规定:教师义务(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以及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第15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3、乔老师
乔老师站出来主持公道,这很不容易,但是她不该用违法行为制止违法行为。
乔老师遇事不冷静,应该向家长道歉。
三、结果
家长苏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向郭老师赔礼道歉;乔老师也为自己鲁莽行事向家长道歉;苏老师尊重学生的意识也加强了,对自己的行为作了深入的反思。
从这一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要懂法守法,尤其要了解我国的教师法和教育法等基本的法律法规,用规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将此作为保障自己合法权利的手段;同时,应该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