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刑事诉讼法有关论文2000字

刑事诉讼法有关论文2000字

发布时间: 2021-02-02 01:31:41

A. 《刑事诉讼法》案例 字数2000~3000字,范文参见“单题式案例类范文”

1、余某作为证人出来庭,不能旁听源案件审理。

2、余某作证时,应当先向法庭签如实陈述的保证。
3、对证人的发问应该是先由公诉人、再由辩护人,最后审判长发问。
4、休庭不符合法律规定,应当由公诉人申请。
5、二审法院应当对全案的犯罪事实进行审查,同时二审应当开庭审理。

B. 求《刑事诉讼法》案例论文。

就给三十分,想的太便宜了吧,奥鹏远程教育,刑事诉讼法的结课论文吧

C. 刑事诉讼法方面的论文题目

自己努力的最好了

D. 一篇关于刑法犯罪的论文(有案例),2000字以上,还要有个人分析,个人评议,求各位大大帮帮忙,谢咯!

案例;法院审理查明,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5月案发,方某的裸聊“生意”遍及全国个省、市自治区,仅在电脑上查获聊天记录的就有300多名观众,网上银行汇款记录达千余次,计2.4万元。浙江衢州女子方某被龙游县法院以“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有关方面证实,因网络裸聊而被判刑定罪的,目前国内尚无先例。
关于网络裸聊是否构成犯罪一直是近年来争议很大的问题。2007年4月,北京曾出现一桩近似案件,只是石景山区检察院先以“聚众淫乱罪”提起公诉,后来又主动撤诉。其理由是无法依据《刑法》找到一个合适的罪名,根据罪刑法定原则,最后没有处理。为什么方某的案子可以定罪而北京张某裸聊的案件没有定罪?这里涉及到刑法是什么?什么样的行为刑法才可以将之评价为犯罪行为。
刑法是什么?首先是一种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在社会中的活动规矩和准则。法律、宗教、伦理和风俗习惯都是社会规范,其有的是约定俗成,有的是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强制制定,都是现实的社会关系的表现。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刑法与宗教、伦理、风俗习惯有什么不同呢?刑法的产生是否是必要的呢?以宗教为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宗教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征:第一,崇拜一个或多个神 第二,有自己的教义,即成熟的信仰体系;第三,有一定的仪式 第四,要求教民顺从。在现代社会,宗教依然成为人类社会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宗教具有教化和心理安慰的功能。但是,仅有宗教是不能维持现代的社会关系的,因为是否信仰宗教,信仰宗教的程度如何,教民对宗教的依赖程度是宗教起作用的关键。对于不信仰宗教或伪信仰宗教者,宗教是无法对其起作用的。此外,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教义,在同一国家甚至同一地区常常存在信仰不同宗教的教民,不同的信仰信仰体系教化出不同思想的教民,但是,在现实的物质世界里,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其行为的最低标准是什么?行为的界限在哪里?在不同的宗教里是不同的,而且界限是模糊的,仅靠宗教无法让国民明确自己行为的界限,无法对自己的行为结果做出预测,当然无法有真正的自由。而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同样具有这种缺陷。即法律以外的社会规范,虽然也可以影响国民的思想和行为,也可以对社会秩序的维护有影响,但是其内容本身不明确,不稳定,无法调整所有的国民,因此,统治国家,维持社会秩序,保障合法权益,保障人权必须由作为国家最后一道屏障的刑法来充当此角色。作为国家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体系,刑法的第二个特征是最强的强制力。 各个部门法由于都是由国家权力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因此都具有一定的强制力。比如婚姻法规定的一夫一妻制,违反此规定就可能构成重婚。但是,在所有的部门法中,刑法的强制力是最大的,也就是刑法所采用的调整方式会对行为人产生最大的痛苦,可以剥夺行为人的自由,财产甚至生命。这比如教育一个孩子,绞尽脑汁用尽一切方法后还是无济于事时,只能采用暴力威吓和强制。而合法运用这种恶的根据,就是通过合法机关合法程序制定下来的规则。因为人人都明白,在社会中要生存必然要让渡一部分权利给国家,形成国家公权力,刑罚就是这种公权力的行驶的表现。因为对犯罪人适用刑罚对社会本身也是一种损失,因此,刑罚必须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适用,即刑罚要具有谦抑性。
这种谦抑性要求刑法只能是保障法和补充法,只能是足球比赛场上的守门员,而不能充当前锋、中锋或后卫。即刑法从调整的社会关系来看,调整所有国家与个人之间所有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不止包括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所有部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还包括这些部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之外,需要国家公权力规范国民或单位的社会关系,因此,如果仅从调整对象来区分刑法和其他部门法的不同,是无法区别的,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根本区别不在于其调整对象,而在于其调整方法,刑法是采用刑罚这种包含最强烈痛苦的方式来影响人的选择的。
因为刑法具有最强的强制力,因此自古以来刑罚最容易被统治集团滥用,从保障人权和追求民主的现代精神来看,限制刑罚权滥用,实行罪刑法定成为必然。通过罪刑法定,明确刑罚的界限,从而保障国民行动的自由,也保障犯罪人的基本人权不受非法侵犯,这是全世界人民都会赞同的选择。问题是,刑法即使通过法条明文规定,其界限依然是模糊的,不稳定。因为要将调整无限的法律现象的规范要通过有限的文字表述出来是十分困难的。有的术语,在一段时期,我们能够通过解释达成共识,使其界限明确,但随着时代发展,更新形式的现象会冲击这种解释,使得其界限模糊不定。比如,财物,强奸,卖淫,这些词的内涵和外延立法时没有很大争议,而今天来看,其外延则很难确定。而有的表述,从一开始就是界限开放的,这使刑法的边界无法确定。这些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如何解释就决定了某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比如本案中的'淫秽物品,网络上裸聊的录像可否解释为淫秽物品?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但是适用刑法必须解释刑法,对刑法进行解释时,扩大解释是允许的。这就涉及到将裸聊的录像可否解释为淫秽物品属于扩大解释还是类推解释?关于扩大解释和类推解释的区分,虽然争议了近百年,但理论上还没有达成一个共同的标准,一般认为,超出国民预测可能性的是类推解释,没有超出的是扩大解释。比如南京李宁组织他人卖淫案。卖淫这个词尽管从一般常用的含义来看不包含男性给同性卖淫,但今天男性给同性卖淫现象很多,所以将这种现象包含在卖淫中是扩大解释,没有超出国民预测可能性,但是强奸罪的对象是妇女,所以,近来很轰动的强奸成年男子的案件无法定强奸罪。因为如果将男子解释为妇女,超出了国民预测的可能性。但本案的问题不止如此,将裸聊的录像解释为淫秽物品 是否超出了国民预测的可能性呢?这很难判断。由此可见,认定有罪者是从实质的角度对刑法条文进行了解释,否定有罪者是从形式角度对刑法进行解释。这涉及到了目前我国司法中应该采用实质解释论还是形式解释论。从保障社会秩序的角度,实质解释论当然容易定罪,从保障人权的角度,形式解释论当然更科学。

E. 刑事诉讼法结课论文8000字

这方面写过,可以具体联系,希望能帮助你。

F. 求一篇关于新刑事诉讼法相关的论文

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范文我有。

G. 求关于《刑事诉讼法》案例论文,要求字数2000~3000字,急!!!!

建议去网络查刑法诉讼法就有了

H. 关于法律的论文2000字,在线等

要帮你列个大纲吗?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送显要信息的重要局部。由于它位居文章构造之首,所以文章标题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

I. 《刑事诉讼法》案例 要交论文 跪求

(1)本案中所搜集到的证据材料可以分别归属于法定证据种类:不属于被害人的,以及警方在现场提取的都是物证。
(2)本案中41码棕色皮凉鞋、一把带血的警用匕首、5根毛发,贾某某的妻子证言、被害人陈述、DNA鉴定属于间接证据;本人做出的有罪供述、属于直接证据。
直接证据的证据资格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的证据规则。
本案应当采用这些直接证据材料。
(3)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是“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本案已经达到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如果没有直接证据,本案依据间接证据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并处以刑罚。
(4)本案应当处理:
一、故意杀人罪定义与认定
根据刑法第232条的规定,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应当立案。
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杀人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
二、犯罪构成
1、故意杀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故意杀人罪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3、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够独立呼吸并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活的有机体,是人赖以存在的前提。
4、故意杀人罪犯罪客观方面:
(1)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构成。以不作为行为实施的杀人罪,只有那些对防止他人死亡结果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才能构成。杀人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借助一定的凶器,也可以是徒手杀人,但是如果使用放火、爆炸、投毒等危险方法杀害他人,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应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对于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去杀害他人的,对教唆犯应直接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2)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即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执行死刑、正当防卫均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经受害人同意而剥夺其生命的行为,也构成故意杀人罪。对所谓的“安乐死”,仍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当然,量刑时可适用从轻或减轻的规定。
(3)直接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间接故意杀人罪以被害人死亡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为人的危害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才能断定行为人负罪责。
三、故意杀人罪量刑标准
犯故意杀人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
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J. 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论文

没一个正确。。狗屁侦察员。。。

这个你就参照未经人民法院审判不得确定有罪原则的资料编咯

热点内容
什么时候修改婚姻法 发布:2025-09-30 20:29:24 浏览:394
法官阁下西瓜 发布:2025-09-30 20:24:51 浏览:130
公司注册声明书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30 20:19:59 浏览:398
第三方公益法律服务中心首页 发布:2025-09-30 20:14:03 浏览:508
中山大学法律硕士培养方案 发布:2025-09-30 20:12:34 浏览:862
最新劳动法细则 发布:2025-09-30 19:43:38 浏览:81
雷州法治 发布:2025-09-30 19:37:51 浏览:829
海口法院法官 发布:2025-09-30 19:30:24 浏览:85
杭州市环境噪音管理条例 发布:2025-09-30 19:28:53 浏览:67
自以为很道德 发布:2025-09-30 19:19:27 浏览: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