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诉讼法变更诉讼请求

行政诉讼法变更诉讼请求

发布时间: 2021-02-04 07:11:50

❶ 行政诉讼法中原告的诉讼请求可以是哪些情形呢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2条的受理范围,即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有:撤销之诉、确认之诉、变更之诉、赔偿之诉、履行之诉等。

法律依据:《行政诉讼法》第12条

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

(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

(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五)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

(六)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

(八)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

(九)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十)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

(十一)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

(十二)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

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1)行政诉讼法变更诉讼请求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十三条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第五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六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八条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❷ 行政诉讼开庭审理时,原告变更诉讼请求,最高院司法解释如何规定

从原则上讲,法院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后,原告就不能变更诉讼请求了。但是,如果原告有正当理由的,法院应该同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十五条规定: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后,原告提出新的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但有正当理由的除外。

同时,关于以上规定所提到的“正当理由”,应该由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以及审理需要来决定。

(2)行政诉讼法变更诉讼请求扩展阅读:

变更诉讼请求的期限

变更诉讼请求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三十四条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

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现实当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一帆风顺获得美好的生活,实际上有许多人所生活的环境往往具有非常多的冲突以及非常大的压力,建议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该尽量为自己减压。

如果原告在原诉请求权之外,增加另外的具体诉讼请求,即违背了一案一由,应引导其另案起诉。如买卖合同纠纷之诉,原诉请求给付货款,现申请增加诉求,向被告追偿原告已经支付下货工人致伤的赔偿款。

原告所增加的诉求为求偿请求权,与原诉的债权请求权不一致,笔者认为不能合并审理,应引导其另行起诉。同理,对变更诉求的问题进行应对,如原诉求数额过低或计算错误,申请变更的,笔者认为应予以准许。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❸ 行政诉讼 二审 增加诉讼请求的 怎么处理

对于变更诉讼请求或者增加独立的诉讼请求:
《最高人民版法院关于适用〈中华权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84、在第二审程序中,原审原告增加独立的诉讼请求或原审被告提出反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就新增加的诉讼请求或反诉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
但是法律上一事不再审,合同无效和撤销合同是针对一份合同提出的,应该只能选择一个案由。而二审不能变更诉讼请求,调解或者有特殊情况除外。

❹ 关于行政诉讼增加和变更诉讼请求的法律条款有哪些

原告行政诉讼中变更诉讼请求,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要求新增诉回讼请求的:
最高人民法答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18〕1号
第七十条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后,原告提出新的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但有正当理由的除外。
2、在诉讼起诉时已明确的几项诉讼请求中,进行撤回某项,保留某项的变更诉讼请求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章 附 则
第一百零一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关于期间、送达、财产保全、开庭审理、调解、中止诉讼、终结诉讼、简易程序、执行等,以及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案件受理、审理、裁判、执行的监督,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❺ 行政诉讼中原告可否增加诉讼请求 详细

行政诉讼、又称“民告官”的诉讼,是法院应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请求,通过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方式,解决特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原告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都有权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启动诉讼程序,如果原告起诉之初,仅提出了要求法院解决行政争议,可否在法庭辨论终结前,一并要求解决与之相关的民事争议、增加诉讼请求呢?现在从《行政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还有《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诉讼证据若干规定》中都没有相关的明确规定,审判实践中,一般都予驳回,不予审理,告之申诉。 笔者认为,在行政诉讼中,如果原告起初并未一并主张侵权赔偿请求,这应当就是行政附带民事的诉讼,法院应当审理。 第一,增加诉讼请求,符合行政诉讼法立法的最主要目的。 最主要目的,就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即是为遭受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侵害的当事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供救济途径,通过诉讼方式保护公民、法人组织或其他组织。在《行政诉讼法》第二章受案范围第十一条中用肯定列举的方式确定了立案标准,这八类可诉具体行政行为,基本上均可涉及原告的民事利益,只有第十一条第一款第四项行政许可案件与侵权赔偿无关。除此之外,行政侵权发生后,必然有损原告的民事权益,如果原告起诉时仅要求法院作出撤销、变更、确认的判决,而当时未主张侵权赔偿,但在庭审辨论之前又提出了,法院不予审理该部分请求,岂不与立法本意相悖,救济又怎能真正落到实处呢?本身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行政诉讼中处于优势,原告处于劣势、弱者的地位。原告启动国家公权力,即审判权,就是想通过国家公权力审查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而承担因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失,最终实现合法权益的目的。 第二、增加诉讼请求有《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二条为依据。 该条款规定,原告的合法权益受到被告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造成损害的,有权请求赔偿。如单独主张赔偿请求,应先向行政机关解决,否则法院是不予受理的。从本条的立法本意看,行政诉讼体现的是一种经济原则,便于当事人双方解决争议,也可以避免出现一事多判。当然,这里就存在一个选择权,如当事人选择在行政诉讼中一并主张,那么法院合并审理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如果当事人选择单独解决,法院只审行政部分。在第五十二条中,原告有权请求赔偿,应当理解是一种广义的整个法院诉讼程序,而不能单单理解为法院的立案阶段。既然法律未明文规定当事人不能在行政诉讼中增加诉讼请求,当事人依此规定,就有权行使诉权。部分法院以原告没有在立案时一起主张,一般不予审理,而是告知当事人只能单独向行政机关去主张,实质上是一种违反本条立法原意,也是违反了节约诉讼成本的行为。 第三、法院审理行政争议案件时,可参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采用民事诉讼规则进行。 在《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在《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34 条第3 款规定“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但在《行政诉讼法》及《行政诉讼证据若干规定》对原告可否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没有作出规定。当然,行政诉讼的特点决定了举证主要针对被告的。但对于原告这一权利的默视,还是尽快完善才能更好的体现行政诉讼立法的本意。好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十七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这为原告的增加诉讼请求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依据。 第四、增加诉讼请求并没有改变行政诉讼的内涵,仅是诉讼请求个数的变化,是一个量上的增加。 在行政诉讼中,如原告变更诉讼请求, 主张法定机关履行法院行为,现更改为撤销违法具体行政行为,这时的变更,通常意味着要求被告承担责任形式的变更,是当事人要用新的实体权利主张代替原来的实体权利主张的一种诉请行为,作为法院,对这种变更,笔者认为不应支持,按其原主张审理为妥。但原告如果起初即行政争议又侵犯民事权益,后增加赔偿的民事请求,这一增加实质上并没有改变行政诉讼的原始内涵,仅诉讼请求个数的增加。 因此,笔者赞同行政诉讼中,原告可以在起诉后,庭审中增加诉讼请求这一观点。

❻ 行政诉讼中原告可否增加诉讼请求

行政诉讼、又称“民告官”的诉讼,是法院应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请求,通过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方式,解决特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原告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都有权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启动诉讼程序,如果原告起诉之初,仅提出了要求法院解决行政争议,可否在法庭辨论终结前,一并要求解决与之相关的民事争议、增加诉讼请求呢?现在从《行政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还有《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诉讼证据若干规定》中都没有相关的明确规定,审判实践中,一般都予驳回,不予审理,告之申诉。 笔者认为,在行政诉讼中,如果原告起初并未一并主张侵权赔偿请求,这应当就是行政附带民事的诉讼,法院应当审理。 第一,增加诉讼请求,符合行政诉讼法立法的最主要目的。 最主要目的,就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即是为遭受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侵害的当事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供救济途径,通过诉讼方式保护公民、法人组织或其他组织。在《行政诉讼法》第二章受案范围第十一条中用肯定列举的方式确定了立案标准,这八类可诉具体行政行为,基本上均可涉及原告的民事利益,只有第十一条第一款第四项行政许可案件与侵权赔偿无关。除此之外,行政侵权发生后,必然有损原告的民事权益,如果原告起诉时仅要求法院作出撤销、变更、确认的判决,而当时未主张侵权赔偿,但在庭审辨论之前又提出了,法院不予审理该部分请求,岂不与立法本意相悖,救济又怎能真正落到实处呢?本身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行政诉讼中处于优势,原告处于劣势、弱者的地位。原告启动国家公权力,即审判权,就是想通过国家公权力审查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而承担因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失,最终实现合法权益的目的。 第二、增加诉讼请求有《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二条为依据。 该条款规定,原告的合法权益受到被告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造成损害的,有权请求赔偿。如单独主张赔偿请求,应先向行政机关解决,否则法院是不予受理的。从本条的立法本意看,行政诉讼体现的是一种经济原则,便于当事人双方解决争议,也可以避免出现一事多判。当然,这里就存在一个选择权,如当事人选择在行政诉讼中一并主张,那么法院合并审理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如果当事人选择单独解决,法院只审行政部分。在第五十二条中,原告有权请求赔偿,应当理解是一种广义的整个法院诉讼程序,而不能单单理解为法院的立案阶段。既然法律未明文规定当事人不能在行政诉讼中增加诉讼请求,当事人依此规定,就有权行使诉权。部分法院以原告没有在立案时一起主张,一般不予审理,而是告知当事人只能单独向行政机关去主张,实质上是一种违反本条立法原意,也是违反了节约诉讼成本的行为。 第三、法院审理行政争议案件时,可参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采用民事诉讼规则进行。 在《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在《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34条第3款规定“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但在《行政诉讼法》及《行政诉讼证据若干规定》对原告可否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没有作出规定。当然,行政诉讼的特点决定了举证主要针对被告的。但对于原告这一权利的默视,还是尽快完善才能更好的体现行政诉讼立法的本意。好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十七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这为原告的增加诉讼请求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依据。 第四、增加诉讼请求并没有改变行政诉讼的内涵,仅是诉讼请求个数的变化,是一个量上的增加。 在行政诉讼中,如原告变更诉讼请求,如主张法定机关履行法院行为,现更改为撤销违法具体行政行为,这时的变更,通常意味着要求被告承担责任形式的变更,是当事人要用新的实体权利主张代替原来的实体权利主张的一种诉请行为,作为法院,对这种变更,笔者认为不应支持,按其原主张审理为妥。但原告如果起初即行政争议又侵犯民事权益,后增加赔偿的民事请求,这一增加实质上并没有改变行政诉讼的原始内涵,仅诉讼请求个数的增加。 因此,笔者赞同行政诉讼中,原告可以在起诉后,庭审中增加诉讼请求这一观点。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尚志市人民法院)

❼ 行政诉讼中原告可否增加诉讼请求

行政诉讼案件中并没有专门规定能否增加诉讼请求的问题,但是根据行政诉讼可以参照民回事诉讼的规定,当事人答是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是可以增加诉讼请求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十七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

《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34条第3款规定: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❽ 行政诉讼的变更诉讼请求应当在什么时候提出

一般是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可以变更诉讼请求。
具体看法院院送达的举证通知书或受理通知书等法律文书,上面规定了举证期限,变更请求的期限。

❾ 行政诉讼中在还未开庭前可否变更诉讼请求

行政诉讼中在还未开庭前可否变更诉讼请求?
行政诉讼中,起诉之后发现自己的诉讼请求不当,在还未开庭前可否变更诉讼请求?
··是基本诉讼权利,应当可以。
法院说我的诉讼请求要不得,劝我撤诉,我请求法院准许我变更诉讼请求、自己坚持不撤诉。
··法官有自由裁量权,可以这样处理。
现在法院说如果我不撤诉,他们将会裁决,到时候我对此案就没有诉权了,请问我现在该怎么办?
··你可以撤诉,拿回一半的诉讼费,一新的诉讼请求另行起诉。如果驳回起诉,诉讼费不退。

❿ 我要继续上诉,可以增加新的诉讼请求吗

9月22日我起诉复我们当地镇政府制,法院以立案,现在还没有开庭,我准备变更或者增加诉讼请求,请问是否可行? ··不一定。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诉讼请求是否成立)决定。 《行政诉讼法》及《行政诉讼证据若干规定》对原告可否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十七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这能否成为原告的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的法律依据。 ·· 是原告的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的法律依据。shi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五条规定: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后,原告提出新的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但有正当理由的除外。 ··还是那个问题-----诉讼请求是否成立、有无必要一并审理。

热点内容
黄山市第二届道德模范 发布:2025-09-30 13:33:40 浏览:449
国家森林防火条例 发布:2025-09-30 13:32:44 浏览:595
住建局的装修管理条例 发布:2025-09-30 12:58:45 浏览:841
工人总是拿劳动法压厂家怎办 发布:2025-09-30 12:58:42 浏览:10
律师建议婚姻法 发布:2025-09-30 12:53:50 浏览:906
劳动合同法第24条的解析 发布:2025-09-30 12:49:15 浏览:43
复印件借条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9-30 12:44:05 浏览:1
2015年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 发布:2025-09-30 12:28:36 浏览:468
法院抗疫工作 发布:2025-09-30 12:18:46 浏览:660
社会与法离婚 发布:2025-09-30 12:09:40 浏览: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