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于
㈠ 关于劳动法于公司规定 哪个更有权威
一、按照抄法律规定,用人袭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因此,你单位要求你交纳押金的行为是违法的。
二、对于你公司的行为,你可以向劳动监察投诉,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将押金退还你,并对单位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如果给你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三、如果你能证明单位确实收取了该押金,那么单位有义务退还。至于证据,你的同事可以作为证人,至于证人证言能否被采信,要由劳动监察部门综合判断。另外,既然押金是从你工资中扣除,你可以要求劳动监察部门核实你的工资发放情况,看看是否存在从工资中扣除押金情况。
㈡ 劳动法颁布于哪一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八号公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㈢ 新劳动法于几年几月几日起施行
早期抄一点的劳动法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间也台了很多配套的劳动法律法规。为了适应新时期需要,国家于200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㈣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用于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版经济组织(以下统权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
2、2008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把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也纳入了用人单位的范围内,使得《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3、法律依据《劳动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劳动合同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三条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
㈤ 劳动法适用于事业单位吗
劳动来法不适用于事业单位,但是源可以参照执行。
㈥ 我国第一部劳动法于( )何时生效施行
我国的劳动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专八次会属议通过,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八号公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修改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十二条中的“依照刑法第×条的规定”、“比照刑法第×条的规定”修改为“依照刑法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2年12月28日通过,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㈦ 新劳动法实施于什么时候
职工的死亡属于工亡,公司承担的是工伤保险赔偿责任。在交通事故处理中,公司不负连带责任。
㈧ 劳动法适用于公务员吗
公务员适用《公务员法》、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是指依内法履行公职,不适用容。公务员实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
公务员享受的权利和义务由《公务员法》作出解释、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事业组织,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休假,适用本法,如第七十六条规定“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福利待遇。国家机关,依照本法执行。”
公务员不属于上述条款界定范围。”
《劳动法》和《公务员》法没有上下位法的关系,《公务员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公务员、纳入国家行政编制。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公务员在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的,应当给予相应的补休很明显
㈨ 《劳动法》适用于哪些劳动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条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内、个体经容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㈩ 劳动法适用于哪些人员
我国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适用劳动法。企业,是指依法注册取得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的企业组织,是从事产品生产、流通或服务性活动等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不分所有制形式及经济形态,也不分组织形式,包括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企业、混合型企业、股份制企业、有限责任企业、联营企业、乡镇企业等,都是劳动法意义上的用人单位。个体经济组织是指依法取得个体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一般雇工在7人以下,从事工商业经营。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形成劳动关系,适用我国劳动法。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
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关系,依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国家机关,是指从事国家管理或行使国家权力,以国家预算作为独立活动经费的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包括:国家和地方权力机关、国家和地方行政机关、国家和地方审判机关和法律监督机关、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国家军事机关等。在国家机关工作的工勤人员(即属于工人编制的人员)与国家机关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适用劳动法。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与其工勤人员、编制外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适用劳动法。 社会团体,是指由若干社会成员为了共同目的而自愿组成的各种社会组织。例如:社会经济团体,学术研究团体,文艺、体育工作团体等。社会团体与其工勤人员、编制外人员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适用劳动法。 上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劳动法有关规定执行。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不适用劳动法的主要有:
(1)国家机关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纳入公务员编制或者参照公务员进行管理的工作人员,适用《公务员法》,不适用劳动法。
(2)实行聘用制的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的关系,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不适用劳动法;如果没有特别规定,适用劳动法。实行聘用制的事业单位,指的是以聘用合同的形式确定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基本人事关系的社会服务组织。对这类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以聘用合同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不适用劳动法。如果没有规定的,依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国务院早在2002年7月3日批准国家人事部发布《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要求在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因此实行聘用制的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的人事关系,不适用劳动法。
(3)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不适用劳动法。
(4)现役军人、军队的文职人员不适用劳动法。
(5)家庭雇佣劳动关系不适用劳动法。
(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等不适用劳动法。
另外,义务性劳动关系、慈善性劳动关系、家务劳动关系不适用劳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