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不愿按劳动法上班怎么办
㈠ 单位不按劳动法规定的时间让工人上班怎么办
1、“按劳动法应该是每星期休两天”:不是,《劳动法》的规定是:企业应保证职工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所以:企业如果让你们每周休息一天、一个月休息4
天的,就不算是违法。
依据是:《劳动法》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2、但是,企业“每周只准你们休六天,每个月少了两至三天休息时间,而且工资单上做账还是按双休的来做账”就是明显的违法行为:将你们在休息日的加班“剥削”了,被“剥削”的2天应给你们200%的工资。
3、“节假日加班也不按规定的倍数给工资,也没有年体假”:这也违法:
(1)年休假必须给职工休,不让休年休假的在得到职工同意后,应给300%工资。
(2)双休日加班应给200%工资、法定节假日加班应给300%工资。
4、“我想争取这些待遇,请高人告诉应该怎么办?”:
(1)先收集好证据:公司每月只让你们休6天作账却是双休的证据、加班不给加班费的证据、不让休年休假的证据。可以是公司账表的复印件(但最好弄到原件)、工友证明、和领导对话每月休6天的录音等。
(2)有证据后,先和单位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找劳动监察大队或者提起劳动仲裁,也可以不经协商直接仲裁。
5、关于你的补充:“只想知道怎么样让国家来管这个事?”:这是不可能的,劳动纠纷有一定的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限制,不可能在你单位所在地劳动部门没有处理的情况下,国家部委不可能会受理越级、跨地区的处理申请。
依据是:
(1)《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2)《劳动合同法》第73条:“
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在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应当听取工会、企业方面代表以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
㈡ 劳动法对於不愿做事的员工如何处理
劳动者有劳动的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完善规章制度,合理安排劳动任务并进行考核。对内于不能完成劳动任务经过培容训调岗后仍然不能胜任工作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对于消极怠工,玩忽职守造成损害的,可以直接解除劳动合同并追偿损害。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㈢ 公司不按劳动法执行我该怎么办
1、按劳动法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的规定,法定的公休日为104天/年,法定节假日为11天,并按下述规定方法计算工作时间和加班工资: a.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b.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c.加班工资的计算: 每天延长工作时间的加班工资:(实际工作时间-8小时)×小时工资×150% 法定公休日的加班工资:日工资×200% 法定节假日的加班工资:日工资×300% 据此,你应该可以算清你应得的加班工资,一并向用人单位索赔。 2、单位的做法是违法的,如果你还想继续干下去,可以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他们会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纠正;如果你不想在这干了可以直接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维护你的合法权益。
㈣ 公司不按劳动法补偿辞退职工怎么办
让单位出具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先拿三个月补偿,然后向单位所在区县的劳动仲裁委员会免费申请劳动仲裁。单位辞退你的理由是什么?
㈤ 劳动法 不服从工作安排如何处理
公司的处理不合法。《劳动法》第四章,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规定:
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当然现在每周休息两天,应该是四十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 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条 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第四十三条 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可见,企业是不得随意安排员工延长工作时间或在节假日加班加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http://china.findlaw.cn/
㈥ 企业不按劳动法执行该怎么办职工如何维护各自的利益
企来业不按劳动法执行,可向源企业所在地的劳动行政部门进行举报,由该单位对企业进行处罚。另外,发生劳动争议的,职工也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的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依据:《劳动法》第八十九条“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法》第九十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律规定,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罚款。”
《劳动法》第七十九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㈦ 老板不开了不想按照劳动法赔偿员工怎么办
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协商解决的话,可以去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是申请劳动仲裁。
㈧ 员工上班不干活按劳动法应该如何处置
单位和劳动者是一方提供劳动报酬,一方提供劳动的关联体。当发生消极怠工时,支付劳动报酬的一方无法得到对应的回报,争议很容易爆发。如何合理处置消极怠工的员工?这是一个全中国一半以上单位都会有的烦恼。不仅是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等各类组织都会遇见这个问题。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用人单位解除和终止的规定一共4条13种情形,其中并没有消极怠工一项。这就决定了当员工发生了消极怠工时,用人单位不可能很简单得解雇了事。在这4条13种情形中,有3种情形在实践中往往会被用到:
(一)《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1款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使用这一条款解除,单位首先要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劳动者不胜任工作。比如公司交付的某个项目,因为员工消极怠工,没有按时完成,给公司的业务开展带来很大负面效应。证据点可以抓几处:一是项目责任书,二是项目的进展汇报书,三是项目没有按时完成的后果。
其次,单位要有对劳动者进行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的过程。如果是培训,做好培训签到,如果是调整工作岗位,则做好岗位调整签字手续。之后再行观察,需要证明第二次不胜任工作。
再次,单位需要支付N+1的额外费用,包括经济补偿金和替代通知金。千万不要提前30天通知解除,夜长梦多。
(二)《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使用这一条款解除,单位首先要有合法的规章制度。所谓合法,包括内容合法、程序合法。内容不能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程序上要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条,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此外,用人单位应当公示制度,或者告知劳动者。
其次,单位要有消极怠工的明确证据。如上班期间不干活,长期访问与工作无关的网页,多次离开座位,与他人长时间聊天,甚至长时间离开办公场所,办理私事等。
再次,单位不需要支付额外费用,可以在证据确凿后立即辞退。
(三)《劳动合同法》第36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这是一种妥协的做法。在单位没有确凿的依据时,选择协商解除可以很好得收拾局面,让单位尽快从这一负面事件中摆脱出来。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消极怠工者要走,单位是要付出代价的。具体以双方协商结果为准。
读完以上三种方式,是否你都觉得不满意?
这很正常。
《劳动合同法》对单位的权利限制很多,能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想来也不会是轻松的事。但是,笔者多年工作经验表明,单位但凡出现消极怠工的员工,大多有自身管理因素。也许是公司的制度设置失当,比如销售业绩规则不合理,产生制度漏洞;也许是员工的直接上级管理失策,严重打击了员工的信心和自尊,造成逆反心理。遇见消极怠工的员工,首先从单位自身寻找原因,将其补正,才是最好最让人满意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