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应诉年
Ⅰ 新的行政诉讼法出台了吗什么时候开始适用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1日表决通过关于修改行政内诉讼法的决定。其中规容定,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
现行行政诉讼法于1990年10月1日起实施,此次为该法实施24年来的首次大修。去年12月23日,该法修正案草案首次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次会议审议,历经三次审议通过。修改后的行诉法将于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Ⅱ 新《行政诉讼法》对被告出庭应诉有哪些具体规定
要求是除非有特别任务,行政机关的正职或者副职应当出庭,确实不能出庭的,应当书面委托熟悉业务的负责人出庭,不能让律师自己出庭。
Ⅲ 新行政诉讼法对被告出庭应诉有哪些具体规定
新行政诉讼法对被告出庭应诉规定:
(1)新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行政机关的负责专人应当出属庭应诉,因特殊情况不能应诉的,也应当指派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应诉。
(2)负责人指正职和副职,指派实质应当出具书面的授权委托书,也就是说,在以后的行政诉讼中不得出现只有代理律师的情况。
Ⅳ 新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施行:行政机关如何出庭应诉
一、高度重视行政应诉工作。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重要法律制度,做好行政应诉工作是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行政诉讼法施行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依法履行行政应诉职责,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消极对待行政应诉、干预人民法院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不到位、行政应诉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有的还较为突出。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对于依法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规范行政行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行政机关要尊重人民法院依法登记立案,积极支持人民法院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监督,不得借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名义,以开协调会、发文件或者口头要求等任何形式,明示或者暗示人民法院不受理依法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或者对依法应当判决行政机关败诉的行政案件不判决行政机关败诉。
三、认真做好答辩举证工作。被诉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辩状,提供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依据。要提高答辩举证工作质量,做到答辩形式规范、说理充分,提供证据全面、准确、及时,不得拒绝或者无正当理由迟延答辩举证。
四、依法履行出庭应诉职责。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要带头履行行政应诉职责,积极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不得仅委托律师出庭。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社会高度关注或者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等案件以及人民法院书面建议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的案件,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经人民法院依法传唤的,行政机关负责人或者其委托的工作人员不得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
五、配合人民法院做好开庭审理工作。被诉行政机关出庭应诉人员要熟悉法律规定、了解案件事实和证据,配合人民法院查明案情。要积极协助人民法院依法开展调解工作,促进案结事了,不得以欺骗、胁迫等非法手段使原告撤诉。要严格遵守法庭纪律,自觉维护司法权威。
六、积极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被诉行政机关要依法自觉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和调解书
Ⅳ 行政诉讼法中诉讼期限是三个月,其中包含节假日吗
包含节假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专干问题的解释属》第九十七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
在《行政诉讼法》中,对“时效规定中时效是否不包括法定节假日”的问题没有具体规定,即可参照《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民事诉讼法》的具体规定是第七十五条:“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间。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诉讼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
即行政诉讼时效是包括法定节假日在内的,但在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Ⅵ 新《行政诉讼法》对被告出庭应诉有哪些具体规定
新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因特殊情况不内能应诉的,也容应当指派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应诉。这里的负责人指正职和副职,这里的指派实质应当出具书面的授权委托书,也就是说,在以后的行政诉讼中不得出现只有代理律师的情况。
行政诉讼法是为了规范和保障人民法院能够正确、及时的审理行政案件,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国家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行政诉讼法是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诉讼参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进行诉讼活动必须遵守的准则。它规定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程序方面的法律规范和行政诉讼参加人行使权利、承担义务的各种法律规范,是现代国家据以建立行政诉讼制度的法律依据。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从而根据宪法的规定制定的一部程序性法律。
Ⅶ 新《行政诉讼法》对被告出庭应诉有哪些具体规定
新行政诉讼法第复三条第三款规定,行政制机关的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因特殊情况不能应诉的,也应当指派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应诉。这里的负责人指正职和副职,这里的指派实质应当出具书面的授权委托书,也就是说,在以后的行政诉讼中不得出现只有代理律师的情况。
Ⅷ 新 行政诉讼法 对被告出庭应诉有哪些具体规定
行政诉讼法第58条 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照撤诉处理,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Ⅸ 新《行政诉讼法》对被告出庭应诉有哪些
性的行政诉讼法新增加了一条。规定被告法定代表人应当出庭应诉。回
行政诉讼法
第三条答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Ⅹ 行政诉讼应诉是什么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天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