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行政法规包括哪些
A. 档案管理,法律是怎么规定的呢
第三章档案的管理
第十条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 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 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国家规定不得归档的材料,禁止擅自归档。
第十一条机关、团体、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档案。
第十二条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单位保存的文物、 图书资料同时是档案的,可以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 由上述单位自行管理。
档案馆与上述单位应当在档案的利用方面互相协作。
第十三条各级各类档案馆,机关、团体、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便于对档案的利用;配置必要的设施,确保档案的安全;采用先进技术, 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第十四条保密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密级的变更和解密, 必须按照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鉴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原则、 保管期限的标准以及销毁档案的程序和办法,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禁止擅自销毁档案。
第十六条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应当妥善保管。 对于保管条件恶劣或者其他原因被认为可能导致档案严重损毁和不安全的, 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权采取代为保管等确保档案完整和安全的措施;必要时,可以收购或者征购。
前款所列档案, 档案所有者可以向有关档案馆寄存或者出售,严禁倒卖牟利,严禁私自卖给外国人。
向国家捐赠档案的,档案馆应当给予奖励。
第十七条禁止出卖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
档案复制件的交换、转让和出卖,按照国家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和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档案以及这些档案的复制件,禁止私自携运出境。
B. 档案行政执法具体的内容有哪些
答:档案行政执法是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法定职权,在执行法律、法内规、规章进行档案事务行政管容理过程中,对具体事件和行政管理相对人所采取的、发生权利义务关系的具体行政行为。主要内容是:档案行政检查、档案行政许可(行政确认)、档案行政处罚、档案行政强制、档案行政奖励、档案行政仲裁等。
档案行政执法是档案工作领域中的一种特殊的管理行为,其主要特征如下:
(一)档案行政执法的行为主体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其他任何组织、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从事档案行政执法工作,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档案行政执法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行职权的行为,一方面必须严格依法作为,另一方面必须按法定程序规范执法行为;
(三)档案行政执法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会直接影响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发生法律后果。 摘自《徐州档案》
C. 关于档案有哪些法律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第二十四、二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七条及《刑法》第三百二十九条的规定,下列档案违法行为应该追究法律责任:
(1)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
(2)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
(3)涂改、伪造档案的;
(4)擅自出卖或者转让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擅自出卖或者转让属于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的;
(5)倒卖档案牟利或者将档案卖给、赠送给外国人的;
(6)将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的文件、资料据为已有,拒绝交档案机构、档案工作人员归档的;
(7)拒不按照国家规定向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的;
(8)违反国家规定擅自扩大或者缩小档案接收范围的;
(9)不按照国家规定开放档案的;
(10)明知所保存的档案面临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档案损失的;
(11)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工作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玩忽职守,造成档案损失的;
(12)携运禁止出境的档案或者其复制件出境的;
(13)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的。
《刑法》第三百二十九条规定,抢夺、窃取国家所有的档案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违反《档案法》的规定,擅自出卖、转让国家所有的档案,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有前两款行为,同时又构成本法规定的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
《档案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罚款数额,根据有关档案的价值和数量,对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上,对个人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D. 什么是档案行政执法 具体的内容有哪些
答:档案行政执法是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法定职权,在执行法律、法规、规回章进答行档案事务行政管理过程中,对具体事件和行政管理相对人所采取的、发生权利义务关系的具体行政行为。主要内容是:档案行政检查、档案行政许可(行政确认)、档案行政处罚、档案行政强制、档案行政奖励、档案行政仲裁等。 档案行政执法是档案工作领域中的一种特殊的管理行为,其主要特征如下: (一)档案行政执法的行为主体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其他任何组织、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从事档案行政执法工作,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档案行政执法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行职权的行为,一方面必须严格依法作为,另一方面必须按法定程序规范执法行为; (三)档案行政执法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会直接影响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发生法律后果。 摘自《徐州档案》
E. 档案法律责任主要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来共和国档案法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的规定,档案违法行为有以下几种: (1)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 (2)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 (3)涂改、伪造档案的; (4)擅自出卖、或者转让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 (5)倒卖档案牟利或者将档案卖给、赠送给外国人的; (6)应该归档的材料不按国家规定归档或者不按期向档案馆移交应该移交的档案的; (7)违反国家规定擅自扩大或缩小档案接受范围的; (8)不按规定开放档案的; (9)明知所保存的档案面临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档案损失的; (10)档案工作人员和对档案工作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玩忽职守、造成档案损失的; (11)携运禁止出境的档案及其复制件出境的。 上述违法行为依据行为人的具体违法事实和违法情节以及违法程度,依法追究行为人的行政法律责任(如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民事法律责任(支付赔偿金)直至刑事法律责任(如拘役、有期徒刑等)。
F. 什么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具有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档案事业管理机构.
《档案法》赋予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哪些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实行地域管辖的管理原则,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并具体负责四项主要的管理职责:
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有执行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职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是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自主的作为。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自学遵守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另一种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将法律、法规适用于相对人,使优良者得以表彰和鼓励,使违法者承担责任,得以惩戒。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有制定并组织实施计划、规章制度的职责。根据国家档案局制定的发展档案事业的综合规划和专项计划,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制定适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档案事业发展计划。计划的各项指标既要符合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又要考虑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力求使计划实事求是,既积极进取又留有余地。同时,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要制定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并且所制定的规章制度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档案局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能与之抵触。
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有监督和指导的职责。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监督和指导档案工作,具有地域性,只能在本行政区域内进行。这种监督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组织的档案工作都是有效的。因此,不论档案工作是档案馆所为,还是其他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组织所为,也不管这些单位具有如何的级别,都应当依法自觉地接受所在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档案工作所进行的监督与指导。
四、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有在档案理论科学技术研究、档案保护、档案教育、档案宣传和档案干部培训方面的组织与指导职责。在这五个方面,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技术力量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培训档案干部;也可以由本行政区域内各单位自行组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指导。
上述四项主要职责,既是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力,又是他们的责任。因此,这些部门一方面要理直气壮地行使这些权力,但不滥用权力;另一方面要义不容辞地履行职责,尽到责任,不失职。
G. 档案管理制度应包含什么
档案管理制度为了建立健全公司的档案工作,加强对公司档案的科学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
一. 公司的档案范围1. 企业行政文书档案。包括法规性文件;各种合同及协议书;会议文件;
、规划和
;有关干部的任免、奖励和处分、调配人事材料;
、人事档案等。2. 企业管理档案。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各种指标类定额类文件、企业管理方面的各种市场信息、劳动工资档案,固定资产及办公用品名册,产品质量、用户档案等。3. 企业技术档案。包括技术研究档案、产品档案等。4.
档案。包括
档案、会计帐簿档案、
档案等。5. 企业业务档案。包括与客户的往来函件(含传真、电子邮件等)、商务报告、贸易单据等。6. 企业声像档案。包括照片、录音、录像档案等。
二、公司档案管理体制1. 公司档案管理机构:行政部统一管理公司各类档案(
除外)。2. 公司指定专人分管公司档案工作,保管人必须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并接受必要的培训。三、立卷归档制度1.档案的收集:收集工作是建立在归档制度上的。各业务部门将办理完毕的文件材料,经过挑选,立卷,定期移交各档案室集中保存。2.归档范围:凡是本单位具有考查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包括包括与客户的往来函件(含传真、电子邮件等)、商务报告、贸易单据,以及工作日记、照片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3.归档时间:办理完毕的文件,按工作阶段性进行归档:3.1.按年形成的文件,第二年上半年归档。3.2.凡是有法律效用的文件材料,一生效就归档。3.3.凡是有机密性的文件,随时形成,随时归档。3.4.工程项目,科研课题,鉴定,
后,三个月内归档。4.归档要求4.1.材料完整齐全。4.2.系统、条理、保持有机联系。凡是归档文件材料,均要按其不同特征组卷,尽量保持它的内在联系,区分它们不同的保存价值。文件分类准确、立卷合理。4.3.立卷时,要求将文件的正件与附件,印件与定稿,请示与批复等统一立卷,不得分散。4.4.在进行卷内文件排列时,要合理安排文件的先后秩序,按时间先后排列。对于同一事情的同一文件,应统一规定进行,比如:正件与附件,应正件在前,附件在后等。4.5.由档案部门对业务部门加以指导,协助业务部门共同做好旧档的组织工作。办理移交手续,双方在移交清册签字。5.部门归档要求5.1.编制立卷项目,将办理完毕的文件按有关条款归入卷内,便于次年立卷。5.2.文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最近的在最上面。5.3.一个客户一个立卷,一个档案盒。5.4.贸易档案与往来函件分开放,贸易档案分笔次按各自的发票流水号放在文件袋里。5.5.定时交档案室:文件量少的,一年交一次,次年上半年收集。文件量大的,一年交两次,次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次。6.档案室在收到业务部门的归档和各类文件后进行分流排列编日,作进一步的整理和局部调整等。7.记录档案文件材料须用碳素笔写。在无特殊情况下,须用A4纸。四、档案管理工作1.档案的管理:区分全宗,正确立档单位;分类,依据档案、来源、时间、内容、形式分成若干层次和类别;案卷排列并编制案卷目录。2.档案保管:
专用文件库保存档案。3.档案的鉴定:从档案的内容、来源、时间、可靠程序、名称鉴别、档案价值,确定各类档案的保管期限,编制成表。4.档案的销毁编制销毁清册;办理销毁手续,经总经理批准,方能销毁;销毁要有二人以上监销,并在清册上签字。五、档案利用工作1.凡需调阅档案,均须填写档案借阅单,依据借阅权限和档案
,经各级领导签批后方能借阅。借阅档案应在“档案借阅登记簿”上登记,注明借阅档案的名称、
、借阅方式、数量、期限。2.档案利用方式有:提供档案原件;提供档案复印件;提供文献索引资料。3.档案管理部门要主动向部门员工提供公司档案编研信息服务,主要方面为政策信息、管理信息、产品信息、市场信息等。4.依据国家统计和有关法律法规,做好企业档案
。
H. 档案行政法规的法规简介
属性:一般属性:权威性和命令性、直接性和现实性、稳定性和动态性;特殊回性:档案行政法规的制定必答须符合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特殊发展规律与特点、档案行政法规的制定必须具有历史的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特点。1999年5月5日国务院及时批准了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
I. 档案行政法规的介绍
档案复行政法规仅指由国务院依法制制定的各种档案行政管理规范性文件。其含义主要有:第一,档案行政法规必须是国务院制定或由其批准与公布的;第二,档案行政法规是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是针对档案事业中某一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制定的;第三,档案行政法规是依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制定的,其内容必须符合法律精神。
J.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5项职责是什么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实行地域管辖的管理原则,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并具体负责四项主要的管理职责:
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有执行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职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是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自主的作为。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自学遵守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另一种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将法律、法规适用于相对人,使优良者得以表彰和鼓励,使违法者承担责任,得以惩戒。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有制定并组织实施计划、规章制度的职责。根据国家档案局制定的发展档案事业的综合规划和专项计划,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制定适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档案事业发展计划。计划的各项指标既要符合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又要考虑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力求使计划实事求是,既积极进取又留有余地。同时,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要制定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并且所制定的规章制度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档案局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能与之抵触。
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有监督和指导的职责。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监督和指导档案工作,具有地域性,只能在本行政区域内进行。这种监督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组织的档案工作都是有效的。因此,不论档案工作是档案馆所为,还是其他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组织所为,也不管这些单位具有如何的级别,都应当依法自觉地接受所在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档案工作所进行的监督与指导。
四、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有在档案理论科学技术研究、档案保护、档案教育、档案宣传和档案干部培训方面的组织与指导职责。在这五个方面,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技术力量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培训档案干部;也可以由本行政区域内各单位自行组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