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诉讼法角度

行政诉讼法角度

发布时间: 2021-03-01 22:59:24

Ⅰ 你认为如何让社会有良好的秩序,社会更美好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角度

中国现今的矛盾根本在于不同系统互不兼容:意识形态上的共产主义化,经济运作上的资本主义化,行政管理上的官僚主义化,精神道德上的儒教主义化

Ⅱ 从行政诉讼法角度来看,如何避免冤案的产生

行政机关的证据必须确实充分

Ⅲ 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 电大从行政法角度来说 行政机关有哪些

行政机关的种类,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作不同的划分:
1.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版围不同,可分为中权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2.按照行政机关的工作权限不同,可分为一般权限机关和专门权限机关。
3.按照行政管理活动的环节划分,可分为决策机关、执行机关、辅助机关、咨询机关与监督机关等。
4.按照行业和产品不同,可分为各种不同的专门行政机关。

Ⅳ 行政诉讼法的发展趋势

我国行政法的建立和完善,应当说是我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同步的,它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分散在集中、从低层次到高层级的逐步发展的过程,其中有两次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
一是1989年《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和实施,它从司法监督的角度有力推进了行政程序法制建设,其中有宣言式的规定条款:具体行政行为违背的法定程序的,得以撤销;
二是1996年《行政处罚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全面行政程序法制建设的开始,《行政处罚法》的重要贡献在于:在行政诉讼法确立的程序违法无效的原则上,又进一步确立了保障公民权利与促进行政效率相结合的公正、公开原则,规定了告知、陈述、早辩和听证等程序制度。
总体来看,我国行政程序法律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1、新宪法为行政程序法律化提供了宪法依据。西方国家的宪法中往往有关于行政程序基本原则的规定,这些规定构成这些国家行政程序的根本法律渊源。我国宪法并没有专门明确规定行政程度的基本原则,但是,宪法中的有些规定却可以被认为是行政程序法律化的依据。例如,宪法第2条第3款规定:“人民依照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一规定是行政程序法上公开原则、参与原则的宪法依据。
2、制定了一大批行政程序方法的法律、法规规章。建国以来,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一大批行政程序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使行政程序无法可依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20世纪80年代以后,行政程序法律化的进程明显加快,有关国家机关先后制定了《行政法规制度程序暂行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行政复议条例》、《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等。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使我国行政程序法律化的覆盖面大为扩大。
3、某些行政领域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程序制度。虽然目前我国的行政程序制度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但从局部看,有些领域的行政程序制度已经相当完备。如行政处罚程序、行政复议程序等。以行政处罚以例,1996年颁布的《行政处罚法》,对行政处罚决定的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以及行政处罚的执行程序都作了统一、明确、具体的规定。此外,还制定了大量专门规定特定领域的行政处罚程序的单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这使我国行政处罚程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规则体系。
4、体现现代法治精神的行政程序制度开始得以确立,随着法制建设的发展,我国行政程序法律化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行政程序已不再被单纯地看作保障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的工具,它的控权功能和保护公民权益的功能逐步被立法者所认识,其结果,使得我国行政程序中以控制行政权和保护公民权益为主要目的、体现现代法治精神的规则和制度逐步被确立。例如,告知程序、听证程序、回避程序、复审程序等。这种变化表明我国的行政程序法律化逐步向现代化迈进。
5、行政程序制度获得了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随着国家法治的发展,行政程序开始获得独立的法律地位。例如,《行政诉讼法》明确地将程序合法作为行政行为合法的三个必要条件之一。《行政处罚法》则明确规定,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这些规定表明,我国行政程序不再是行政实体法的附庸,它已经获得了独立的法律地位。尽管我国的行政程序法律化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行政程序法律化的水平还比较低,行政程序法律化还存在诸多问题。

Ⅳ 行政法角度,中国的行政法治之路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与完善

首先、我国行政法律、法规以及现行规章多为实体之规定而少程序之规定,对公民义务性规定甚至于权利性规定不少却缺少公民权利受到侵犯后怎样予以救济的法律规定。由宪法到各具体法律规范,我国公民享有若干权利,但这些规定大多过于抽象,缺乏具体的法律依据。司法实践中这些权利的救济往往因为法律没有具体规定而陷入真空,如受教育权被侵犯后怎样予以救济,我国各部教育法规都没有明确的司法或行政救济条文,仅规定学生有权进行申诉,但是申诉之规定也没有明确规定受理部门及程序,根本解决不了受教育权被侵犯的现实问题。近几年来,大量受教育权诉讼案件的发生就是最好的明证。在该领域之内,一旦WTO成员方公民按照“国民待遇”原则在我国接受教育并发生受教育权被侵犯之时,我国政府该如何应对,毕竟我国受教育权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之规定与WTO规则之规定差距甚大啊。同时与我国签署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关于保障个人受教育权的规定也不一致。
其次法律、法规特别是行政规章之间冲突严重。“2003年10月22日的《北京晚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法与法撞车我们该听谁的’再一次讲述了‘艾滋病疑似患者申请结婚登记’使婚姻登记机关无所适从的故事。涉及到国务院颁布的《婚姻登记条例》与《婚姻法》、《母婴保健法》、《传染病防治法》互相之间关于结婚登记必要条件之间的冲突;同年10月9日,重庆一名在校大学生申请登记在让重庆教委尴尬为难之时也揭示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与《婚姻登记条例》、《婚姻法》之间的冲突。”而涉及入世的法律法规冲突特别是行政规章的冲突早在我国的《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第五部分“与贸易有关的只是产权制度”第251条表A、表B,特别是表B第二部分加入时就废止的四部部门规章,己说明我国目前的法规、规章冲突严重,急需清理。

Ⅵ 行政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是什么

1、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起诉和审理期限不同

民法通则》规定 ;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 ”特殊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或二十年。《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九条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 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 ,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2、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中诉讼权利不同

在民事诉讼中由于主体的可变动性双方当事人都有起诉、反诉和撤诉的权利,在处分权上,民事诉讼的主体享有很强的自由性, 这体现在起诉的不同阶段当事人都可以按照自由意愿变更或者调解自己的诉讼请求,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可调解也可体现。

在行政诉讼中由于主体的确定性,即只能是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因此起诉、撤诉的权利只存在与原告,同样被告也无反诉权。在处分方面被告也无权任意变更其之前所作的行政行为,同样,行政诉讼中不允许调解也是诉讼权利不同的体现。

3、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举证责任不同

在民事诉讼法中举证责任归属于提出主张的当事人,即谁主张谁举证。而行政诉讼法中规定被告应付证明责任。

4、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的性质与任务不同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 , 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等的活动 , 以及在这些活动中产生的诉讼关系。民事诉讼是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解决的是私权利之间的纠纷。

行政诉讼则是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当事人的基本权益,依照诉讼法规定,向法院提起诉讼。行政诉讼法的任务也不是单纯解决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纠纷,同时,通过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诉讼也可以起到监督与完善行政立法与执法的后果。

(6)行政诉讼法角度扩展阅读:

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的区别:

1、二者受理的机关不同。行政诉讼由法院受理;行政复议由行政机关受理。一般由原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受理,特殊情况下,由本级行政机关受理。

2、二者解决争议的性质不同。人民法院处理行政诉讼案件属于司法行为,适用行政诉讼法;行政机关处理行政争议属于行政行为的范围,应当适用行政复议法。

3、二者适用的程序不同。行政复议适用行政复议程序,而行政诉讼适用行政诉讼程序。行政复议程序简便、迅速、廉价,但公正性有限;行政诉讼程序复杂且需要更多的成本,但公正的可靠性大。行政复议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而行政诉讼实行二审终审制度等。

4、二者的审查强度不同。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原则上法院只能对行政主体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而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可以对行政主体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

5、二者的受理和审查范围不同。《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对于受理范围均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从列举事项来看,《行政复议法》的受案范围要广于《行政诉讼法》。

此外,《行政复议法》还规定对国务院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审查申请。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监督,且各有所长,不能互相取代。因此,现代国家一般都同时创设这两种制度。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或将行政复议作为行政诉讼的前置阶段;或由当事人选择救济途径,或在当事人选择复议救济途径之后,仍允许其提起行政诉讼。

热点内容
经济法的本质的理解 发布:2025-09-23 22:27:12 浏览:193
中国经济法的内容 发布:2025-09-23 22:16:03 浏览:6
隶属关系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23 22:10:32 浏览:329
原告申请司法鉴定 发布:2025-09-23 22:09:43 浏览:609
新经济对劳动法的挑战及处理方案 发布:2025-09-23 21:59:53 浏览:748
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23 21:59:52 浏览:206
我国具有法律效力的是什么 发布:2025-09-23 21:59:48 浏览:816
合同律师官司费用 发布:2025-09-23 21:52:55 浏览:562
促进执法规范 发布:2025-09-23 21:50:21 浏览:899
法院宣告死亡有什么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23 21:47:40 浏览: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