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云南省女职工劳动法

云南省女职工劳动法

发布时间: 2021-03-03 13:21:32

⑴ 新劳动法规定男士陪产假为几天

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未对陪产假做出明确的规定,具体要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际规定,基本都见于各地的计划生育条例中。
各地关于男士陪产假的具体规定:
1、北京市
《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十八条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女职工,按规定生育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享受生育奖励假三十天,其配偶享受陪产假十五天。女职工及其配偶休假期间,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不得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女职工经所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同意,可以再增加假期一至三个月。

2、上海市
《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三十一条符合法律规定结婚的公民,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七天。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夫妻,女方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还可以再享受生育假三十天,男方享受配偶陪产假十天。生育假享受产假同等待遇,配偶陪产假期间的工资,按照本人正常出勤应得的工资发给。

3、天津市
《天津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二十二条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男方所在单位给予七日护理假,女方所在单位增加生育假(产假)三十日;不能增加生育假(产假)的,给予一个月基本工资或者实得工资的奖励。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生育保险的规定执行。
农村居民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可以参照前款规定,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奖励。

4、重庆市
《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二十六条 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享受婚假十五日。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女职工,在国家规定产假的基础上增加产假三十日。产假期间享受在岗职工同等待遇。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女职工,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产假期满后可连续休假至子女一周岁止,休假期间的月工资按照不低于休假前本人基本工资的百分之七十五发给,但不得低于当年本市最低工资标准。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女职工产假期间,男方所在单位应当给予护理假十五日,护理假期间享受在岗职工同等待遇。

6、四川省
《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三十二条 实行晚婚的,除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20天;已婚妇女晚育的,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30天,给予男方护理假15天。婚假、产假、护理假视为出勤,工资、奖金照发。
农村人口中晚婚、晚育的,基层人民政府可予以适当奖励。

7、云南省
《云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二十二条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登记结婚的,在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15天;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除按照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休假外,女方延长生育假60天,男方给予护理假30天。

8、贵州省
《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五十五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依法登记结婚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10天;符合政策生育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女方增加产假60天,男方享受护理假15天;接受节育手术的,按照规定享受休假。在享受以上规定假期间的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不影响考勤、考核和晋级、晋职、提薪。

9、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二十五条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假期外,女方增加产假五十日,同时给予男方护理假二十五日。休假期间的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其工作单位不得扣减。
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按生育保险相关规定发放;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所在单位参照生育保险标准发放。

10、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三十七条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产妇,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60天,并给予其配偶25天护理假;产假和护理假视同出勤,工资、奖金照发。

11、甘肃省
《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十九条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可以享受婚假30天。
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女方享受产假180天;男方享受护理假30天。
职工在婚假、产假、护理假期间,其工资、奖金、福利待遇不变。

12、陕西省
《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四十八条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在结婚登记前参加婚前医学检查的,在国家规定婚假的基础上增加假期十天。
职工合法生育子女的,在法定产假的基础上增加产假六十天,同时给予男方护理假十五天,夫妻异地居住的给予男方护理假二十天。女职工参加孕前检查的,在法定产假的基础上增加产假十天。

13、山西省
《山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二十五条 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可以享受婚假30日;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女方在享受国家和本省规定产假的基础上,奖励延长产假60日,男方享受护理假15日。婚假、产假、护理假期间,享受与在岗人员同等的待遇。
符合前款规定的农业人口,村民委员会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

14、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计划生育暂行管理办法》


15、新疆回族自治区
《新疆回族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二十五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晚婚的,除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20天。女职工晚育的,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30天产假,给予男方护理假15天。婚假、产假、护理假期间,工资、奖金照发。

农牧民晚婚、晚育的,减免夫妻双方一年的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筹劳务,或者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相应奖励。

16、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三十九条 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增加婚假十五日;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再增加产假六十日,并给予男方护理假二十五日。休假期间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不变。

17、河北省
《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二十八条 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公民,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延长婚假十五天;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延长产假六十天,并给予配偶护理假十五天。延长婚、产假期间,享受正常婚、 产假待遇。

18、河南省
《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二十七条依法办理婚姻登记的夫妻,除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十八日,参加婚前医学检查的,再增加婚假七日;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三个月,给予其配偶护理假一个月;婚假、产假、护理假期间视为出勤。

19、湖北省
《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三十三条 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妇女,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30天,其配偶享受15天护理假;产假和护理假视同出勤,工资、奖金照发。
接受节育手术的,其工作单位应当凭节育手术证明,按有关规定给予假期,并发给假期期间的工资、奖金。
女职工所在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和母乳喂养的规定,为母乳喂养提供条件。

20、广东省
《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三十条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享受八十日的奖励假,男方享受十五日的陪产假。在规定假期内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和全勤评奖。

21、海南省
《海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四十条 依法登记结婚的夫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十天。
第四十三条 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享受下列奖励与优待:

(一)属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工作人员的,女职工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三个月,给予男方护理假十五日。婚假、产假、护理假期间,工资照发,享受全勤待遇。产假期满后,经本人申请,所在单位可以给予哺乳假至婴儿一周岁止,其工资按不低于本人基本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发给,不影响晋级、调整工资和计算工龄;

(二)各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奖励与优待。

22、安徽省
《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三十七条对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给予以下奖励:
(一)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基础上,延长产假六十天;
(二)男方享受十天护理假;夫妻异地生活的,护理假为二十天。
职工在前款规定的产假、护理假期间,享受其在职在岗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

23、浙江省
《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三十条 2016年1月1日以后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下列福利待遇:
(一)女方法定产假期满后,享受三十天的奖励假,不影响晋级、调整工资,并计算工龄;用人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给予其他优惠待遇;
(二)男方享受十五天护理假,工资、奖金和其他福利待遇照发。

24、福建省
《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四十一条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享受婚假十五日;符合本条例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产假延长为一百五十八日至一百八十日,男方照顾假为十五日。婚假、产假、照顾假期间,工资照发,不影响晋升。
妇女怀孕、生育和哺乳期间,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享受特殊劳动保护并可以获得帮助和补偿。

25、山东省
《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二十五条符合法律和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六十日,并给予男方护理假七日。增加的产假、护理假,视为出勤,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

26、辽宁省
《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二十五条 依法办理婚姻登记的夫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7日;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的夫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60日,配偶享有护理假15日。休假期间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

27、吉林省
《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四十一条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结婚、生育的夫妻,按照下列规定给予奖励或者福利待遇:
(一)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职工,享受婚假十五天;
(二)女职工凭生育情况证明增加产假六十天,同时给予男方护理假十五天;
(三)子女十六周岁以前入托(园)、入学、就医等,其费用由父母所在单位根据情况给予适当补助;
(四)职工在享受婚假、产假、护理假期间,按其正常工作对待,工资、奖金照发,其他福利待遇不变。
女职工经本人申请,单位同意,可延长产假至一年,产假延长期间工资按原额的百分之七十五发放,不影响调整工资、晋升级别、计算工龄。

28、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三十九条 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享受婚假十五日,参加婚前医学检查的,增加婚假十日,假期工资照发。
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女方享受产假一百八十日,假期工资照发,不影响聘任、工资调整、职级晋升;男方享受护理假十五日,特殊情况可以参照医疗单位意见适当延长,护理假期间工资照发。

29、江西省
《江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四十三条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规定生育的夫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假期外,增加产假六十日,并给予男方护理假十五日。假期工资和奖金照发,福利待遇不变。

30、江苏省
《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二十七条 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在享受国家规定婚假的基础上,延长婚假十天。
自2016年1月1日起,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的基础上,延长产假三十天,男方享受护理假十五天。
前两款规定的假期视为出勤,在规定假期内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国家法定休假日不计入前两款规定的假期。
用人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给予其他优惠待遇。

⑵ 云南劳动法员工工作时怎样合理

每天法定工作时间8小时,每周不超过40小时。

根据《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国务院令第174号)的规定,我国目前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这一标准工时制度。有条件的企业应实行标准工时制度。有些企业因工作性质和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应保证劳动者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此外,根据一些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还可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企业应按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劳部发[1994]503号)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劳动法》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国务院
《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
第三条 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第五条 因工作性质或者生产特点的限制,不能实行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标准工时制度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第七条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 企业和不能实行前款规定的统一工作时间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周休息日。

⑶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于产假的规定,各地区会有地方差异吗

内蒙地区也是按国家的规定,但现在好像是各个企业针对于产假的规定不同。

⑷ 新劳动法规定的产检假具体是几天

新劳动法规抄定的产检假计算方法是:

怀孕第1—6个月,每月可享受1天假期,用于妊娠确认以及健康培训等;怀孕第6—7个月,每个月可享受1天假期;怀孕第8个月,每月可享受2天假期;怀孕9个月以上,每月可享受4天假期,但其中2天已包括在预产假中。

(4)云南省女职工劳动法扩展阅读:

《新劳动法》规定:怀孕第1—6个月,可享受1天假期,用于妊娠确认,申请生育指标,以及生产培训等。怀孕第6和第7个月,每个月可享受1天假期。怀孕第8个月,可享受2天假期。怀孕9个月以上,可享受4天假期,但其中2天已包括在预产假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修正。

⑸ 劳动法里,教师晚婚晚育的产假一般是几天,包括寒暑假吗我是云南的,需要地方政策

一般来说,晚婚晚育在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十五天;晚育的给予女方增加产假版三十天,男方权护理假七天;在产假期间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给予女方增加产假十五天。
国家正常产假是90天,其中产前假是15天产后假是75天
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女教师产假有关问题的复函》教人﹝1992﹞8号法律规定女教师休产假遇到寒暑假是可以顺延的,但要根据所在学校师资配备实际情况,由学校自行决定是否让女老师产假遇到寒暑假顺延。

⑹ 《云南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是云南制定和颁的第部以妇女为主体的政府规划。请说明出处。谢谢!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昆明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的通知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1-10-30 生效日期: 2001-10-30发布部门: 昆明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昆政发〔2001〕6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三个开发(度假)区: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妇女儿童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在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昆明妇女发展规划(2001一2010年)》和《昆明儿童发展规划(2001一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今后10年我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任务、主要目标和对策措施。经市政府第六次常务会议讨论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向市妇联反映。

二○○一年十月三十日

昆明妇女发展规划(2001一2010年)

前 言
1995年,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之际,我国政府率先制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一2000年)》。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个以妇女为主体的政府规划,它向全世界郑重承诺:中国政府把提高妇女地位,全面赋予妇女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合法权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并将为此做出持久不懈的努力。
昆明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和重视妇女事业的发展,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妇女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云南省妇女发展“九五”规划》,制定并实施了《昆明妇女发展“九五”规划(1996一2000年)》(简称《“九五”规划》。这是我市第一部以妇女为主体的政府规划,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市妇女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第一次设定了妇女发展的目标,第一次明确了政府各有关部门在推动妇女事业发展中的职责,第一次采用监测评估的方式,用统计数据对妇女发展状况进行科学分析。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妇女发展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在提高昆明妇女综合素质、促进妇女参与发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及推动男女平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构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推动妇女事业发展的工作格局。《“九五”规划》的实施,改善了我市妇女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环境,维护了妇女的合法权益,加速了男女平等的进程,在全市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九五”规划》目标基本实现,妇女在经济、政治、教育、健康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全面进步,为21世纪的妇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1一2010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妇女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我市的妇女发展必须有更高的目标和更快的前进步伐。
为了更好地维护妇女权益,提高妇女整体素质,加快实现男女平等的进程,发挥广大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昆明市委、市政府坚持昆明妇女发展必须建立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基础之上,并与之协调一致的基本精神,充分体现男女平等发展、共同参与、共同受益的原则,按照《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要求,并与《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一2010年)》和《云南妇女发展规划(2001一2010年)》相衔接,特制定了《昆明妇女发展规划(2001一2010年)》(简称《规划》)。
《规划》确定了妇女与经济、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妇女与法律、妇女与环境6个优先发展领域,并把促进妇女发展的主题贯穿始终。《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旨在强化政府职能,健全促进妇女发展进步的机制,动员社会力量,为昆明妇女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鼓励广大妇女在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争取自身的进步与发展,推动昆明妇女事业新发展。总目标
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动妇女充分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妇女的全面进步。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政治权利,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程度和决策水平;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主要目标与策略措施教育机会,提高妇女受教育的程度和比例;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卫生保健服务,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法律保护,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社会保障,提高妇女分享社会资源的程度和生活质量,使男女平等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得到进一步的实现。主要目标与策略措施
一、妇女经济
(一)主要目标
1、保障妇女获得平等参与经济活动和共享经济资源的权利和机会。
2、实现男女平等就业,保障妇女劳动权利,妇女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保持在40%以上。
3、保障女职工享有特殊劳动保护。
4、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社会保障权利。健全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位一体的城镇职工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城镇职工生育保险覆盖面达90%以上。
5、缓解妇女贫困程度,减少贫困妇女数量。
(二)策略与措施
1、执行国家制定的妇女平等参与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确保妇女平等获得经济资源和有效服务,如信贷、土地、技术、信息等。农村妇女享有与居住地男子平等的土地承包权、生产经营权、宅基地分配权、土地补偿费、股份分红等权利。
2、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保护妇女平等就业的劳动管理机制,规范就业市场管理,禁止招工、招聘中对女性歧视,切实保障妇女平等参与就业的权利。
3、为妇女充分就业提供信息、服务和培训。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加强对女性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根据妇女职业和从业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提高妇女从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4、拓宽妇女就业渠道,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考虑妇女就业的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为妇女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妇女就业。提高妇女在新兴产业、新兴行业中的就业比例,提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女性比例。提倡自主就业,鼓励妇女自谋职业,支持和引导妇女兴办私营、个体企业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妇女通过多种形式再就业。
5、进一步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政策。在妇女的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和解除合同,不得辞退女职工,也不得削减工资和取消应享受的福利待遇。企业在管理和分配制度上,要落实男女平等原则,保障多元化分配形式中的男女同工同酬,缩小男女收入差距。指导各类用人单位把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纳入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健全和完善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措施,不断改善女职工劳动条件。加强对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及培训,提高女职工的自我防护能力。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切实保障妇女的劳动权利。对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的行为,要依法处理。
6、普遍建立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制度,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切实保障女职工生育期间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健需求。
7、充分发挥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的作用,加强残疾妇女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服务,提高残疾妇女就业比例。
8、引导和扶持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面向农村妇女开展各种劳动技能的培训,帮助其从传统种植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在城镇化建设中,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为农村妇女在非农产业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加强适用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的科学技术,引导农村妇女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农业。鼓励和支持社会群众团体开展有利于提高妇女劳动生产技能的各项培训活动。
9、贯彻落实减少妇女贫困的政策措施,增加贫困妇女的经济收入。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大对贫困妇女的扶持力度,按照同等优先的原则,帮助、支持贫困妇女实施扶贫项目,鼓励、支持以妇女为主的扶贫经济实体的发展,使贫困妇女成为扶贫资源的获得者和扶贫成果的直接受益者。
二、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
(一)主要目标
1、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及决策水平。
2、提高妇女参与行政管理的比例。市、县(市)区政府领导班子中有1名以上女干部;乡镇(街道办事处)政府领导班子中要有1名以上女干部。
3、2005年市、县(市)区政府各委、办、局要有1/2的部门领导班子中有女干部,到2010年在已有的基础上有较大增长;市和县(市)区国家行政机关中女干部在同级同龄干部中数量要逐步增加;正职或重要岗位女性要有较大的增加。
4、在女性较集中的行业、部门、企事业单位要有1名以上女领导干部,并逐步提高管理层中女性正职的比例。企业职工代表中女代表须占相应的比例。
5、女干部占干部队伍总数的比例在“九五”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少数民族妇女干部比例要有提高。
6、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要占一定比例。
(二)策略与措施
1、充分保障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及决策的权利。引导妇女依法参与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提高妇女参政议政的水平和比例。
2、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完善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交流、监督、培训制度和公务员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检查机制,为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要切实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保障在录用、聘用、选拔、晋升干部时女性不受歧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女干部。
3、建立女性人才开发信息网络,按照有关部门制定的培养、选拔女干部规划,实现市、县(市)区、乡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目标。
4、政府所属部门领导层中女干部数量逐步增加。逐步提高女性较集中的部门、行业管理层中的女性比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计划生育、民政、司法、劳动与社会保障等部门领导班子中要首先配备女干部。
5、提高妇女干部的政治文化业务素质,不断改善女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女干部有大幅度增加。加强对女干部的培训教育和轮岗锻炼,培养复合型人才。举办妇女干部培训班,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尤其要加强对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妇女参政议政的意识和竞争能力。
6、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时,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符合条件的女性,在聘用合同中不得含有性别歧视的内容。
7、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际,注意发现和培养高层次的女性管理人才。国有企业要积极探索在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等决策、管理层发挥妇女民主参与的新形式,提高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中的女性比例。
8、提高妇女民主参与的程度和比例。保障妇女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扩大基层民主,鼓励妇女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与讨论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妇代会主任要作为侯选人提名,经选举进入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大会中女代表的比例要有较大幅度提高。
9、充分发挥各级妇联组织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重视妇联组织在培养选拔女干部、妇女参政议政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宣传和推荐女性人才的优势。
10、重视奖励、表彰妇女中的先进分子,大力宣传妇女在两个文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提高女性人才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为妇女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妇女与教育
(一)主要目标
1、保障女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小学适龄女童入学率保持99.2%以上,辍学率2005年控制在2%,2010年控制在1%以下,基本杜绝小学适龄女童失学。初中阶段女童入学率2005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90%和95%,辍学率分别控制在2.5%和2%。
2、提高高中阶段、高等教育在校生的女性比例。高中阶段女性毛入学率2005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38%和50%以上,高等教育女性毛入学率2005年达到8%,争取10%,2010年达到17%。
3、巩固扫除青壮年妇女文盲成果,加强农村妇女继续教育。成人妇女识字率提高到88%以上,其中青壮年妇女识字率提高到95%左右。
4、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提高妇女的终身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
5、妇女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年。
6、改善妇女中特殊群体受教育状况,提高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受教育水平,提高流动人口中的女童、残疾妇女的受教育水平。
(二)策略与措施
1、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途径,缩小男女受教育差距。义务教育阶段,要加强学校建设,保障女学生享有平等的入学机会和受教育条件,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巩固“两基”成果;非义务阶段,为女性接受教育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和环境。
2、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重点解决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女童、残疾女童、流动人口中女童的义务教育问题,帮助辍学女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3、提高妇女接受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水平,注重培养妇女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通过正规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职业教育以及各种培训,使新增女性劳动力和在职人员能够普遍接受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要为初中毕业生中的女性提供多种形式的继续学习机会。农村初中教育要将基础教育与“绿色证书”学习结合,使女学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和劳动技能。
4、努力创造条件,使农村妇女劳动者能普遍受到实用生产技术培训和文化知识教育。巩固扫盲成果,重点抓好扫盲后的文化、科普教育,并与推广实用技术、与妇女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和科技致富能力。
5、重视妇女的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以及培训等各个方面,培养女性知识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普遍提高妇女的文化知识水平和

⑺ 病假工资怎么算,云南省劳动法关于病假的规定

职工病假工资的支付标准,由用人单位在法定(或行政管理规定)的标准内制定具体标准(用人单位有工资管理规定或企业管理制度中规定),也可以在劳动合同中进行约定。但一般应遵守以下政策性规定:

一、短期病假工资的计算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五十九条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职工“短期病假”,企业应按下列标准支付病假工资:连续工龄不满二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连续工龄满二年不满四年的按本人工资的70%计发;连续工龄满四年不满六年的按本人工资的80%计发;连续工龄满六年不满八年的按本人工资的90%计发;连续工龄满八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100%计发。

二、长期病假工资计算

《关于加强企业职工疾病休假管理保障职工疾病休假期间生活的通知》规定,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在六个月内的称为“短期病假”,超过六个月的称为“长期病假”。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休假日数按实际休假日数计算,连续休假期内含有休息日、节假日的应予剔除。

职工“长期病假”,企业应按下列标准支付疾病救济费(长病假工资):连续工龄不满一年的按本人工资的40%计发,连续工龄满一年不满三年的按本人工资的50%计发,连续工龄满三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这里的本人工资指职工正常情况下实得工资的70%。

职工的疾病待遇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40%,应补到企业月平均工资的40%,企业月平均工资的40%低于在职职工定期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的应补到在职职工定期生活困难补助标准。

职工的疾病待遇高于本市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可按本市上年度月平均工资计发。

⑻ 关于婚假,《劳动法》中有没有明确的规定

来《劳动法》第四章第源五十一条规定:“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⑼ 云南省《人口计划生育条例》规定晚婚产假几天

120天 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二条)。 通常的情况: 女职工产假分别按下列情况执行(上海市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第十四条) (一)单胎顺产者,给予产假九十天,其中产前休息十五天,产后休息七十五...天。 (二)难产者,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者,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 注:产假90天是按自然天数计算,包括法定节假日。 晚育假、晚育护理假遇法定节假日顺延。 晚育假30天是包括双休日,但不包括国定假日

热点内容
论经济法的地位与作用 发布:2025-09-23 12:58:07 浏览:804
民法典始终 发布:2025-09-23 12:58:04 浏览:261
成立金融法律服务中心的请示 发布:2025-09-23 12:49:38 浏览:672
注重道德传承ppt 发布:2025-09-23 12:48:00 浏览:102
狼人杀机器人法官 发布:2025-09-23 12:44:32 浏览:312
劳动法规定攒休的规定 发布:2025-09-23 12:34:07 浏览:738
法律顾问实习报告 发布:2025-09-23 12:24:31 浏览:416
法治丈夫 发布:2025-09-23 12:12:30 浏览:930
公司职工劳动法培训 发布:2025-09-23 12:05:23 浏览: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