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诉讼法第八十四条

诉讼法第八十四条

发布时间: 2021-03-03 18:20:01

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解释 第八十四条如何理解

不能作认何解释,各地方法院都有保护主意,最高法院出台解释放庇不响

⑵ 如何理解民诉法八十四条中的“下落不明”

如何理解民诉法八十四条中的“下落不明”——

《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
(一)“下落不明”是公告送达的前提和唯一条件
(二)“下落不明”是被告在某一时段或诉讼节点期间“去向不明”,而不是必然的“失踪”。当然经过人民法院宣告失踪,则必然为“下落不明”。但离婚案件,一方下落不明,无需却要经过宣告失踪这个前置程序。
(三)被告“下落不明”的举证责任在于原告
需要强调的是不管原告提供被告下落不明的证据与否,法院下乡调查被告的父母等证人的程序是不可缺少的。没有这个程序,法官就不能认定被告下落不明。
(四)“下落不明”必须在被告不知去向至少两年后才能认定。
(五)离婚案件中几种下落不明的情形
第一种:原告举出了被告所在单位、村委会、居委会的证明,但不知被告电话号码;经人民法院调查被告的父母也是一问三不知(大多数情况下明知但不告诉法官)。人民法院就可认定被告的下落不明。
第二种:原告举出了被告所在单位、村委会、居委会的证明,并知道被告的电话号码;经法院调查被告的父母,也是一问三不知。
第三种:原告不能提供被告所在单位或村委会、居委会的证明,也不知被告的电话号码,法官亦可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调查被告的父母、单位领导、村主任等证人,以查明被告的下落,如仍然对被告信息一无所知,亦可认定被告下落不明。
第四种:原告不能提供被告所在单位或村委会、居委会的证明,也不知被告的电话号码,被告的父母或亡或傻,或也下落不明。在这种情况下法官即使调查也无法获得被告的基本信息,所以不能草率认定被告下落不明。
第五种:被告的户口所在地、出生地为别省别县,与本地原告结婚,户口也没有迁移,结婚生活时间较短,被告就不知去向。此种情况,让原告提供证据确有困难;而法院调查,因路途遥远,浪费时间和资源,实属不易。这种情形怎么办?一般情况下,被告重新回到出生地的情形居多。人民法院可将案件移送被告出生地人民法院审理(根据民诉法管辖的规定)。

⑶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第三款

没有规定具体情况,实践中,比如说看到小偷但不是自己管辖的范围,不能因为不是自己管辖就不管了。检察院收到举报材料,不是自己管辖的也要采取措施,移送主管机关。

法律依据就是:《刑事诉讼法》第84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还有,《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对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的,都应当立即接受,问明情况,并制作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扭送人、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签名或者盖章。必要时,公安机关可以录音。”办案程序规定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公安机关接受案件时,应当制作《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作为公安机关受理刑事案件的原始材料,并妥善保管、存档备查。”办案程序规定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已管辖的,由接受单位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

⑷ 中华人民供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第一项之规定是什么意思完全不懂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三十二条 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回,人民法院答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的规定,通知其参加;当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追加。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应当进行审查,申请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申请理由成立的,书面通知被追加的当事人参加诉讼。

⑸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5)诉讼法第八十四条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三条公安机关在异地执行拘留、逮捕的时候,应当通知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

第八十四条对于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

(一)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通缉在案的;

(三)越狱逃跑的;

(四)正在被追捕的。

第八十五条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

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⑹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6)诉讼法第八十四条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三条公安机关在异地执行拘留、逮捕的时候,应当通知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

第八十四条对于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

(一)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通缉在案的;

(三)越狱逃跑的;

(四)正在被追捕的。

第八十五条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

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第二项

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八十二条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7)诉讼法第八十四条扩展阅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三条公安机关在异地执行拘留、逮捕的时候,应当通知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

第八十四条对于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

(一)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通缉在案的;

(三)越狱逃跑的;

(四)正在被追捕的。

第八十五条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

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第八十六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第八十七条公安机关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写出提请批准逮捕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必要的时候,人民检察院可以派人参加公安机关对于重大案件的讨论。

⑻ 刑事诉讼法第84条之规定是什么

第八十四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⑼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81条具体内容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9)诉讼法第八十四条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第八十三条公安机关在异地执行拘留、逮捕的时候,应当通知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

第八十四条对于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

(一)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通缉在案的;

(三)越狱逃跑的;

(四)正在被追捕的。

⑽ 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罪名是什么

第八十四条
对于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专人民法院处理: (一属)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通缉在案的; (三)越狱逃跑的; (四)正在被追捕的。
是可以,不是必须,不存在违反一说

热点内容
协议写好用相机照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9-23 11:40:33 浏览:961
印章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23 11:02:29 浏览:541
梁园区法院长 发布:2025-09-23 11:01:53 浏览:448
何华为法院 发布:2025-09-23 10:59:25 浏览:217
犹太人经商法则女人 发布:2025-09-23 10:51:01 浏览:925
法治与利益调整 发布:2025-09-23 10:51:00 浏览:756
我国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 发布:2025-09-23 10:47:36 浏览:528
社会和谐道德 发布:2025-09-23 10:47:36 浏览:579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全文 发布:2025-09-23 10:43:00 浏览:683
法硕非法学专业排名 发布:2025-09-23 10:42:59 浏览: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