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变更被告民事诉讼法

变更被告民事诉讼法

发布时间: 2021-03-04 22:36:04

㈠ 被告主体是否可以变更

本人前一段时间代理一案件,法律关系简单,事实也不复杂,但该案在程序上的一个问题,使我与审理该案的法院或者说承办法官之间的产生分歧,回想起来颇值得玩味。
本人担任法律顾问的路桥公司在修建高速公路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放炮作业造成附近一户农村住宅房屋损坏,该房屋所有权人以公司设在当地的工程项目部(无独立法人资格,亦未办理营业执照)为被告,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要求项目部赔偿其房屋损失。在一审过程中,始终是项目部在参与诉讼活动,一审法院也未向公司送达任何诉讼文书。一审判决后,原告上诉至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法院在二审期间同意了原告的鉴定请求,对原告的房屋进行了司法鉴定,后因调解未成,中级人民法院以被告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为由,发回重审。一审法院另行组成合议庭后,直接向公司送达了开庭传票,至此,本人介入此案。经向公司项目部了解情况后,本人即向法院指出,由于原告起诉的对象是公司项目部而不是公司,法院通知公司参加诉讼没有法律依据。但是,法院坚持要求公司出庭参与诉讼,出于对法院的尊重,也便于公司向法院正式提出意见,本人还是按时出庭。在庭审开始后,本人即重申了前述意见,合议庭当即休庭商议后,认为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变更被告,本人当即要求合议庭指明支持其决定的具体法律条文,遗憾的是,合议庭未给予明确答复并强行开庭审理。本人不得不向合议庭申明,如果法院坚持认为可以在诉讼中变更被告,那么,公司既未收到法院关于变更被告的裁定书,也未收到原告的起诉状副本,本案继续审理将严重违反诉讼程序,本代理人也将退出庭审。无奈之下,合议庭宣布待向公司送达有关文书后,再开庭。
这是本人与该案合议庭的第一次交锋。
对合议庭对此程序问题的态度,本人开始十分纳闷,按现在法官的水平不至于会犯如此低级错误,更何况本案已经是发回重审的案子。一定有原因!于是我仔细梳理该案的全部经过,当我将目光停留在二审时原告为司法鉴定所交纳近万元的鉴定费时,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原来是二审法官的疏忽(应当是)未留意本案被告主体资格问题,即通知原告进行司法鉴定,后来发现时鉴定结论已经出来了。重审此案的合议庭如果让原告重新起诉公司,则其交纳的鉴定费只能自行承担,估计这不是二审法官愿意看到的。想到此节,我对本案合议庭的作法也产生了一丝理解。实际上,就该案而言,重新鉴定的鉴定费极有可能也将由公司承担,如果我坚持要原告重新起诉,对公司利益并无多大实际帮助,有点损人不利己的味道。只不过,我倒想看看本案的法官们,有什么法律依据能够支持他们的观点,扫除这一法律程序障碍。
不久,法院果然寄来了变更被告的裁定和开庭传票。开庭当时我电话向承办法官陈述了我的意见: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原告在诉讼过程中无权提出变更诉讼主体的请求,法院也无权变更诉讼主体,因此,法院的裁定违反法律规定,公司决定不到庭应诉。
这是本人与该案合议庭的第二次交锋。
大约二十余天后,承办法官来电话称:他们已经找到有关法律依据,希望我到法院去商量。到法院后,他们找到的依据原来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某位法官主编的人民陪审员的培训教材。后来在与承办法官充分沟通后(在法官办公室),法官才证实了我的猜测。
经过此案后,映证了一条律师从业法则:法官坚持的不一定正确,律师正确的不一定都要坚持。

㈡ 民事诉讼法 什么是 变更诉讼请求 增加诉讼请求

变更诉来讼请求,是指在源同一个诉讼程序中,同一原告对同一被告,以新的诉讼对象替换原诉的诉讼对象,从而将原诉替换成新诉。
变更诉讼请求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当事人要求相对方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的更换;第二种是当事人认为提出诉讼时其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民事行为的效力发生变化,需要变更诉讼请求。
增加诉讼请求是在原有诉讼请求基础上增加一些内容。

㈢ 民事诉讼中,被告不适格,法院是否必须告知原告更换被告

《民事诉讼法》第、51、52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享有广泛的诉讼权利,特别是原告有放弃、更换诉讼请求等处分。按照诉权理论分析,原告主动申请更换被告的请求,属于当事人依法享有的具有处分权性质的诉讼权利。因此,当事人是通过行使诉讼权利来保护自己的民事权益的。如果法院在诉讼中忽视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护,那么,当事人实体权利的保护也无从谈起。法院只有切实维护原告请求更换被告这一诉讼权利,在原告更换被告之后,诉讼继续进行,才有利于法院及时地保护原告的合法权益。只有当原告不同意更换被告时,法院才可以裁定驳回其起诉。

“两便”原则是更换当事人的法理依据。便于当事人进行诉讼,便于人民法院进行审理,是贯穿于整个民事诉讼过程始终的、普遍适用的原则。无论是从便于当事人诉讼,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角度出发,还是从便于法院及时审结案件,减少当事人讼累,提高审判效率考虑,在审理中发现被告不符合当事人条件的,法院都应当及时通知原告更换被告,对当事人主动申请更换被告的,法院应予允许。

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并无明确规定该项应当适用释明权。由于法官的释明权必须法定,因此,如果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法官是不应行使该项释明权。

㈣ 民事诉讼法同一个案件更换被告主题需要从新缴纳诉讼费吗

只要原告没有撤回起诉,法院没裁定准许撤回起诉,还是一个案件,仅仅只是换了被告,就不需要再重新交纳诉讼费。
只有原告撤回起诉,又再次到立案庭立案,换了一个新案号,就需要再次交纳诉讼费了。

㈤ 民事诉讼被告主体可否申请变更

在民事审判的实践中,经常发生原告起诉的被告不是对诉讼请求承担责任的人,而被告要求法院变更、追加当事人的问题(比如说民工追讨工资案件,原告应起诉公司,却错将工头作为被告,被告答辩要求法院追加公司或变更公司为被告)。对此问题实践中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是不同意被告变更、追加当事人,以当事人不适格,简单的以裁定驳回或判决驳回结案,让原告另行起诉;第二种意见是同意被告变更、追加当事人,便利当事人诉讼;第三种意见是通过审判人员行使释明权,让原告同意变更、追加被告,继续诉讼。 第一种意见认为: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九十条的规定:“起诉或者应诉的人不符合当事人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参加诉讼,更换不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已经废除,不能适用。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更换当事人,所以不能同意被告变更、追加当事人。其具体理由是:一、当事人的更换有悖于“无诉即无审判”的诉讼原理。二、同意更换当事人是对原告的偏袒,容易造成原告的滥诉。三、更换当事人不利法院公正审判。同意被告变更、追加当事人,违背民事诉讼法“无诉即无审判”的诉讼原理,有违法官居中裁判的司法理念,职权主义色彩太浓,。 第二种意见认为:法院应该同意更换当事人,其理由是在民事诉讼中,法院并不是完全不作任何调查,只管坐堂问案的“中立者”。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法官对当事人是否适格,在对方当事人提出抗辩时,法官有权变更当事人。法律上的依据有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7条规定“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通知其参加;当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追加。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应当进行审查,申请无理的,裁定驳回;申请有理的,书面通知被追加的当事人参加诉讼。” 第三种意见认为:第一种意见不同意被告在答辩中申请更换当事人,仅以当事人不适格为由,裁定驳回或判决驳回,不符合民事诉讼法的“两便原则”,不利于民事诉讼制度作用的发挥,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给当事人诉讼带来不便,与司法为民的方针背道而驰。第二种意见虽有合理之处,但是在司法实践中遇到难题,笔者在办理一起雇员损害赔偿纠纷再审案时,原审原告以法院追加被告未经其同意为由提起再审,原审依据被告某单位的申请追加实际车主为被告,实体处理没有问题,可实际车主没有履行能力,原审原告坚持要求再审改判,法院再审改判:驳回其诉讼请求,原审原告还没有意见,原来原审原告准备以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起诉另一方的车主。法院依职权变更当事人本身也于法无据,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没有处理好当事人意志的关系,强调法院审查,忽视原告的意志,造成实践的尴尬。探寻删除《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九十条的理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培训班编写的《民事诉讼法讲座》,当时最高法院的民一庭庭长唐得华解释是“因为实践证明,更换当事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更换与否,应由当事人自己决定,不应由法院依职权更换,这才符合民事诉讼的基本特征。”所以赞成或反对变更当事人都不正确,应当在当事人提出变更或追加申请后,由审判人员向原告行使释明权,征求原告是否同意变更、追加被告,原告同意的,变更、追加被告后,继续诉讼。原告不同意的,则裁定驳回起诉。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法律上的依据是《法官行为规范》第四十六条(三)项规定:“追加、变更当事人的,写明追加、变更当事人的时间、理由等情况。”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 结论:民事诉讼的被告可以申请变更、追加当事人,但是应征求原告的意见,原告同意的,变更、追加被告后,继续诉讼;原告不同意的,则裁定驳回起诉。

㈥ 原告可以申请变更被告吗

被告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在本诉中提起反诉,成为反诉原告。必须符合民诉起诉的条件《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其他条件

1、反诉只能是本诉被告向本诉原告提起,而不能对原告以外其他人。

2、反诉只能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起。

3、反诉与本诉必须是适用同种诉讼程序。

4、反诉不能是其他法院专属管辖。

5、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必须在事实或法律上有牵连。

6、提起的期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01)33号)第三十四条第三款“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6)变更被告民事诉讼法扩展阅读

案例:

原告周某在起诉被告某公司时,将该公司的名称漏写了两个字,导致该公司辩称被告主体不适格,应当驳回诉求。后经法官释明,原告申请变更被告名称,最终判决被告某公司赔偿原告16万余元。

2015年1月29日,原告周某受被告某公司雇佣从事塔吊安装工作,在塔吊安装过程中由于塔吊套架突然下坠至地面,原告在事故中受伤,评定为八级伤残。2015年12月,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某公司赔偿各项费用共计26万元余元。

庭审中,某公司辩称原告起诉的是“某某建筑设备有限公司”,而自己实际为“某某建筑设备租赁有限公司”,两者之间存在两字之差,被告并非本案适格主体,应当驳回原告起诉。

经审理查明,原告周某向法院起诉时,所列法定代表人、公司住址、联系电话均与到庭应诉的某公司的信息一致,仅在公司名称上少了两个字,应属笔误。法官当庭征询原告意见,其是否申请变更被告。待庭审释明后,原告申请变更被告名称,被告某公司也参与法庭调查和辩论。

2016年4月,法院判决被告某公司赔偿原告周某16万元余元。该案宣判后双方均未上诉,现已发生法律效力

㈦ 民事诉讼的被告能否申请变更或追加当事人

可以。

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追加诉讼主体应该在举证期限内提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56、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

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

前两款规定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


(7)变更被告民事诉讼法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五十二条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

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对诉讼标的没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不发生效力。

第五十三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热点内容
行政机关公务员纪律处分条例 发布:2025-09-23 03:59:28 浏览:209
道德铁棍 发布:2025-09-23 03:32:55 浏览:686
精神病不负法律责任的法条 发布:2025-09-23 03:23:26 浏览:283
关于小三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23 03:12:14 浏览:961
霍邱司法局招聘 发布:2025-09-23 03:08:10 浏览:848
行政诉讼法证据司法解释 发布:2025-09-23 03:08:07 浏览:947
历下区人民法院官网 发布:2025-09-23 03:08:07 浏览:436
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 发布:2025-09-23 03:07:27 浏览:868
村部法律顾问职责 发布:2025-09-23 03:03:15 浏览:95
商法历年司考真题 发布:2025-09-23 02:57:35 浏览: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