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2018刑事诉讼法修改关于证据

2018刑事诉讼法修改关于证据

发布时间: 2025-09-22 17:41:41

Ⅰ 刑事诉讼法解释新旧对比

刑事诉讼法最近一次修正在2018年,将速裁程序变更为第一审程序,删除原第十五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增加指定辩护等条款。
自诉案件中的虐待案,增加了除外情形“但被害人没有能力告诉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除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发生的刑事案件,由犯罪地或者被告人登陆地的人民法院管辖。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在列车上的犯罪,被告人在列车运行途中被抓获的,由前方停靠站所在地负责审判铁路运输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管辖。必要时,也可以由始发站或者终点站所在地负责审判铁路运输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管辖。
被告人不是在列车运行途中被抓获的,由负责该列车乘务的铁路公安机关对应的审判铁路运输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人在列车运行途经车站被抓获的,也可以由该车站所在地负责审判铁路运输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管辖。在国际列车上的犯罪,根据我国与相关国家签订的协定确定管辖;没有协定的,由该列车始发或者前方停靠的中国车站所在地负责审判铁路运输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管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的中国船舶内的犯罪,由该船舶最初停泊的中国口岸所在地或者被告人登陆地、入境地的人民法院管辖。管辖不明的案件,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审判。有关案件,由犯罪地、被告人居住地以外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管辖。
解析: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必须经过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并查证属实,没有例外。新刑诉法解释删除了法律及解释等除外情形。

第七十三条(新增)
1、对提起公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审查证明被告人有罪、无罪、罪重、罪轻的证据材料是否全部随案移送;
2、未随案移送的,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在指定时间内移送。
3、人民检察院未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在案证据对案件事实作出认定。
法律依据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修改及对照解析

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80条是什么规定的

依据2018年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条是关于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决定机关以及执行机关。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八十条 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

(2)2018刑事诉讼法修改关于证据扩展阅读:

我国法律中关于逮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八十一条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 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 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 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 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 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

可以予以逮捕。

第八十二条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 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 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 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 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 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 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 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刑法中的七种证据

法规定源的是八种,包括:

1、物证;

2、书证;

3、证人证言;

4、被害人陈述;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6、鉴定意见;

7、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8、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年10月26日修正)第五十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3)2018刑事诉讼法修改关于证据扩展阅读:

在中国的刑事诉讼中,指司法机关发现和取得证据的活动。它是司法机关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第一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有责任收集证据,查明案情。

在中国的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举证责任。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并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人民法院也应当根据职权,主动收集证据,以查明案情,解决争议。

收集证据的方法,在刑事诉讼中主要是现场勘验,尸体检验,活体检验,询问证人,讯问被告人,检查,扣押和鉴定等;在民事诉讼中主要是询问当事人和证人,调取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进行勘验和鉴定等。

热点内容
大学生法律知识竞赛策划案 发布:2025-09-22 19:50:58 浏览:114
广宁司法拍卖 发布:2025-09-22 19:50:51 浏览:189
志愿者法律知识培训资料 发布:2025-09-22 19:44:12 浏览:131
桓台司法局 发布:2025-09-22 19:44:00 浏览:177
法律顾问的会计分录 发布:2025-09-22 19:32:39 浏览:250
我怎样网上申请法律援助 发布:2025-09-22 19:25:27 浏览:419
盐城法院副院长 发布:2025-09-22 19:10:14 浏览:591
民法上的客体 发布:2025-09-22 19:08:06 浏览:340
小型服装厂规章制度范本 发布:2025-09-22 19:04:55 浏览:113
武汉大学法学院2008年法律硕士 发布:2025-09-22 19:04:47 浏览: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