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中的陪审员
1. 法院中的陪审员属于什么性质,是正式的法院工作人员吗
陪审员的权利等同于他参加陪审的那个案子的审判员的权利,但不是法院的法官
2. 民事诉讼中中级法院一审的也可以由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吗
在民事诉讼中,中级法院一审的案件也可以由审判员和陪审员组成合议庭。但专如果是二审的民属事案件,则只能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民事诉讼法》
第三十九条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第四十条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3. 二审中的人民陪审员是否有陪审员的情况
二审是不会有人民陪审员的,更不会有二审中的人民陪审员有陪审员的情况出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第三十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
第四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根据上述规定,仅在一审中存在人民陪审员,二审不存在陪审员。重审或再审中,依照一审审理的案件可以有陪审员参加。
(3)民事诉讼法中的陪审员扩展阅读:
人民陪审员适用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修正)》第九条第二款规定:
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简单的民事案件、轻微的刑事案件和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按照法律规定,除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和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除外,人民陪审员可以参审的案件为第一审案件,具体为:社会影响较大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刑事案件被告人、民事案件原告或者被告、行政案件原告申请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判的案件。
4. 民事诉讼法中.陪审员通常不参加适用特别程序案件的审理.这句话对还是错
《民事诉讼法》中,“陪审员通常不参加适用特别程序案件的审理”这句话是错误的。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八条规定,即“选民资格案件或者重大、疑难的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其他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陪审员只适用诉讼程序,陪审员是不参加而不是通常不参加。
(4)民事诉讼法中的陪审员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确认调解协议案件和实现担保物权案件,适用本章规定。本章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八条规定,依照本章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选民资格案件或者重大、疑难的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其他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第十五条 人民陪审员到人民法院执行职务期间,履行下列职责:
(一)审阅所陪审案件的材料;
(二)参加案件调查;
(三)参加合议庭开庭审理案件或案件的调解;
(四)参加案件评议。
人民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适用有关诉讼法关于回避的规定,人民陪审员执行职务,应当遵守审判工作纪律,保守秘密。
5. 民事案件的庭审中人民陪审员可以更换吗
可以的。开庭前法官会示明合议庭成员的变更,并询问当事人是否有异议,如果你认为变更后的陪审员不适合,可以申请回避。
6. 什么叫人民陪审员怎么选出来的
人民陪审员是各级人民法院设立人民陪审员工作指导小组,指导人民陪回审员的管理工作。
人民陪审员答人事管理工作由人民法院政工部门负责。政工部门设立非常设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人民陪审员的人事管理工作。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的日常管理工作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管理部门。
(6)民事诉讼法中的陪审员扩展阅读
根据《人民陪审员法》的规定:
第十五条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
(一)涉及群体利益、公共利益的;
(二)人民群众广泛关注或者其他社会影响较大的;
(三)案情复杂或者有其他情形,需要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的。
人民法院审判前款规定的案件,法律规定由法官独任审理或者由法官组成合议庭审理的,从其规定。
第十六条人民法院审判下列第一审案件,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七人合议庭进行:
(一)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社会影响重大的刑事案件;
(二)根据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
(三)涉及征地拆迁、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
(四)其他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
7. 请问民诉审判适用人民陪审员制度吗
适用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指在审理第一审案件时,适用普通专程序的案件可以请人民属群众以人民陪审员的身份参加合议庭进行审理。
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对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了相应的规定
第四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
8. 刑诉中的陪审员规定和民诉中的有什么区别
刑诉中抄的陪审员规定和袭民诉的区别:
刑诉中一审程序可以有陪审员,民诉中一审程序中的普通程序可以有陪审员。二审中,不能有陪审员,再审中可以有陪审员。
9. 庭审中陪审员可以问哪些问题
第七条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评议案件时,有权对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独立发表意见,并独立行使表决权。
人民陪审员评议案件时应当围绕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充分发表意见并说明理由。
各级人民法院设立人民陪审员工作指导小组,指导人民陪审员的管理工作。人民陪审员管理工作包括人民陪审员人事管理工作和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的日常管理工作。人民陪审员人事管理工作由人民法院政工部门负责。政工部门设立非常设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人民陪审员的人事管理工作。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的日常管理工作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管理部门。
一、陪审员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忠于宪法和法律,公正司法,秉公办案,遵守廉政纪律,保守审判秘密,模范遵守国家法律和公民道德,注重司法礼仪,维护司法形象;
2、参与除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和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外,应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合议庭的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每年陪审不少于5件;
3、依法参加人民法院案件审判前接受岗前培训,根据陪审工作的实际需要接受审判业务专项培训;
4、在审判活动中,认真查阅参审案件材料,对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独立发表意见,独立行使表决权;
5、审核参审案件裁判文书,对参审案件进行监督,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6、按时参加案件开庭、合议、调解、宣判等审判活动,无正当理由不得推卸和拖延履行职责。
二、人民陪审员任职岗位条件如下:
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年满二十三周岁;
3、品行良好、公道正派;
4、身体健康。
5、担任人民陪审员,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6、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和执业律师等人员,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
7、下列人员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
①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②被开除公职的。
10. 谁能告诉我法院人民陪审员是干什么的
人民陪审员职责很大,参加法院的审判活动,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富有社会阅历、了解社情民意的优势,提高人民法院裁判的社会认可度。人民陪审员在案件评议过程中,独立就案件事实认定问题发表意见。
人民陪审员在审判中查阅参审案件材料,对事实认定独立发表意见,独立行使表决权,审核参审案件裁判文书,对参审案件进行监督,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10)民事诉讼法中的陪审员扩展阅读:
人民陪审员制度在促进司法民主、保障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曾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除明确人民陪审员“依法参加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除不得担任审判长外,同法官有同等权利”外,还规定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判案件,对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独立行使表决权。
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屡屡出现人民陪审员“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的现象。为真正发挥其预期的功能和价值,2015年4月2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提请审议《关于授权在部分地区开展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草案)》的议案,授权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河北、黑龙江、江苏、福建、山东、河南、广西、重庆、陕西10个省(区、市),各选5个法院开展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实行改革试点后,将进一步探索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职权,逐步探索实行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富有社会阅历、了解社情民意的优势,提高人民法院裁判的社会认可度。人民陪审员在案件评议过程中,独立就案件事实认定问题发表意见,不再对法律适用问题发表意见。
参考资料:
人民网——人民陪审员是干啥的
网络——人民陪审员
新华网——聚焦人民陪审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