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律杯行政法模拟法庭
『壹』 郑州大学法学院的历史沿革
郑州大学法学院是“文革”后新创建的法律院系。1980年初,郑州大学从原政治系中分出并组建了郑州大学法律系,当年即有1977、1978、1979三个年级100多名学生,1981年底,该院培养出了第一届法学专业毕业生26名,是全国有1977级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四个院校之一。
在司法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80年该院从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北京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学院等高校调入近30名优秀教师。其中包括刘国任、肖乾刚、叶高峰、金凯、潘永隆、霍震、沈绍芳、胡仕湘、吕泰峰等十多位著名学者,为该院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980-1981年,北京大学派出魏敏教授、李志敏教授、扬敦先教授、张玉镶教授、北京政法学院派出甘继华教授;湖北财经学院派出蒋碧昆教授、朱继良教授、曾绍汝教授、卓之干教授;西南政法学院派出常怡教授等十多位著名专家长期在该院任课。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高校也经常派教师到我校作专题讲座,为该院前三届学生的培养和以后的发展,给予了令我们永远难以忘怀的支持。
1985年,该院在全国第一批设立了经济法专业,1988年经济法专业从法律系中分出,独立组建了经济法系。
1994年,法律系和经济法系合并组建了郑州大学法学院。
1991年取得刑法专业硕士授予权。之后,又先后取得了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法理学、法史学和诉讼法学、环境资源法学专业的硕士授予权。并于1998年被批准为第三批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
2003年学院的科研机构“郑州大学私法研究中心”、“郑州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被评为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2005年取得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博士授予权,这是河南省的第一个法学博士点。
2008年法学专业成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
2008年12月郑州大学法学院代表队赴清华大学参加全国影响力最大的模拟法庭竞赛——第六届“理律杯”全国模拟法庭大赛,获得团体冠军。
2010年取得法学专业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
2011年12月,郑州大学法学院获第九届“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冠军。
2012年5月,郑州大学法学院成立亚洲第一个边沁研究中心。
2012年取得博士后流动站。
2012年入选国家首批法学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建院以来,国内外高校数以百计的著名专家学者经常到我院讲学和指导工作,在各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下,使我院得以与恢复后的全国法学教育同步发展,走过了33年的发展里程。
郑州大学法学院的前身为司法部和河南省委、省政府于1980年共同组建的郑州大学法律系。郑州大学法律系于1980年初成立伊始,便从政治系转来了77、78、79三届学生,从 而成为全国拥有77级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四个院校之一和全国最早恢复法学教育的院系之一。1985年,法律系又在全国第一批设立了经济法专业,1988年经济法专业独立组建为经济法系。1994年,法律系和经济法系合并组建成为郑州大学法学院。
『贰』 求人工翻译!!中译英,要人工的。
On December 5, from tsinghua university came news,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aw school students composed of team, in tsinghua university undertakes the eighth "reason law cup" national college moot court (the arbitration tribunal) competitions, and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law, southwest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universit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wuhan university,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law, northwe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s and law, jilin university, sun yat-sen university, nanjing universit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ichuan university, suzhou university and other famous universities athletics team 26 teams compete, and finally achieved groups runners-up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This is our first time in national university law school team highest standard of the moot court competition in a "group" passedthe runner-up for the university law school, and won another important honors.
This year is the second organized "reason law cup" competition, for this contest, law school party leader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arrange technically dr ZhangJiCheng as guidance teachers and notch teacher, at the same time, invite the lawyer office of guangdong austral desay senior partners ZhongGuoCai lawyer as guiding teacher, the entire carefully prepared. After long-term selection and training, law school students from many excellent selected YiQing cultivates, ChenRuiQi, XuJianCong, zhang, LuoTang super (2008 level) and CaiYuXiang (2009 level) 6 undergraate student as big players, GaoMeiJuan (2008 level) with DiaoWenJun, FangHao long (2009 level) three undergraate student as trainer team, 2007 ZhongWenTao, FuYin undergraates Chong classmate as assistant manager. The teachers of meticulous guidance, the entire team collaboration, cooperate closely, many find information, repeatedly simulation rehearsal, has experienced two and a half months of preparation, as the ultimate excellent achievement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After pre-match draw and our team was eliminated in and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and southwest national college team meet, YiQing cultivates, ChenRuiQi, XuJianCong, zhang students with comprehensive pre-match preparation, self-confidence coping, composure, confirmed by record into the quarter-final wins, Last eight of the competition, YiQing cultivates, ChenRuiQi students with a solid extensive legal foundation and wit steady performance, fully showing the face of our students good legal quality and face a strain capacity, won the praise of the judges, then win over sichuan university delegation to the semi-final, In the semi-final, fac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law team, YiQing cultivates, ChenRuiQi two classmates coordination tacit understanding, military proper, but to narrowly lost, and ultimately, our team won the group third. At the same time XuJianCong classmate 2008 undergraates won the tournament of the honorable title of "excellent debator". Tsinghua university law school professor WangChenGuang for our school team award and posed for pictures, and inspiring us to continue to work hard, assume legal person's social responsibility.
Our school law school organized "reason law cup" match, already strengthened our school with the major well-known law schools communicate and exercise our law student law thinking and legal person overall quality; At the same time fully demonstrate our law students with elegant demeanou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method secco law ability. We have reasons to believe that, in the next game, our law team will obtain more excellent results. (graphic/ZhangJiCheng editor/LiQiuCheng YuanWenWen)
Add: Richard law cup introction:
"Daniel law cup" national college moot court (the arbitration tribunal) competition is the highest and largest domestic specifications of simulation tournament is by "reason law cup" moot court game organized by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Taiwan cultural foundation and Taiwan Daniel law law law firm, Daniel co-sponsor of tsinghua university law school undertakes. Since 2003 up until now, successfully held for eight tournament, increasing influence, participating college team is more and more, justafter the 2010 eighth RACES are includ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law, southwest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universit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wuhan university, zhejiang university, shandong university,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law, northwe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s and law, jilin university, sun yat-sen university, nanjing universit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ichuan university, suzhou university 26 branch well-known law schools team.
The event of founding aim is for China's ecation reform law provides a new site and opportunities to help future professionals-more at school, class and textbook learning outside, in a simulated practical place obtain legal practice experience.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also hope we can borrow this activity, encourage each college students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mutual discussion, enhance their own business cap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accumulate experience, and then in their respective colleges set within related courses and organize the related activities and promote legal ideation and legal person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and court debating activitie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End -
『叁』 郑州大学法学院怎么样
郑州大学法学院的前身为司法部和河南省委、省政府于1980年共同组建的郑州大学法律系。1985年,法律系在全国第一批设立了经济法专业,1988年经济法专业独立组建为经济法系。1994年,法律系和经济法系合并组建成为现在的郑州大学法学院。建院以来,国内外高校数以百计的著名专家学者经常到我院讲学和指导工作,在各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下,使我院得以与恢复后的全国法学教育同步发展。
郑州大学法学院是“文革”后新创建的法律院系。1980年初,郑州大学从原政治系中分出并组建了郑州大学法律系,当年即有1977、1978、1979三个年级100多名学生,1981年底,该院培养出了第一届法学专业毕业生26名,是全国有1977级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四个院校之一。
在司法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80年该院从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北京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学院等高校调入近30名优秀教师。其中包括刘国任、肖乾刚、叶高峰、金凯、潘永隆、霍震、沈绍芳、胡仕湘、吕泰峰等十多位著名学者,为该院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980-1981年,北京大学派出魏敏教授、李志敏教授、扬敦先教授、张玉镶教授、北京政法学院派出甘继华教授;湖北财经学院派出蒋碧昆教授、朱继良教授、曾绍汝教授、卓之干教授;西南政法学院派出常怡教授等十多位著名专家长期在该院任课。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高校也经常派教师到我校作专题讲座,为该院前三届学生的培养和以后的发展,给予了令我们永远难以忘怀的支持。
1985年,该院在全国第一批设立了经济法专业,1988年经济法专业从法律系中分出,独立组建了经济法系。
1994年,法律系和经济法系合并组建了郑州大学法学院。
1991年取得刑法专业硕士授予权。之后,又先后取得了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法理学、法史学和诉讼法学、环境资源法学专业的硕士授予权。并于1998年被批准为第三批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
2003年学院的科研机构“郑州大学私法研究中心”、“郑州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被评为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2005年取得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博士授予权,这是河南省的第一个法学博士点。
2008年法学专业成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
2008年12月郑州大学法学院代表队赴清华大学参加全国影响力最大的模拟法庭竞赛——第六届“理律杯”全国模拟法庭大赛,获得团体冠军。
2010年取得法学专业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
2011年12月,郑州大学法学院获第九届“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冠军。[1]
2012年5月,郑州大学法学院成立亚洲第一个边沁研究中心。[2]
2012年取得博士后流动站。
2012年入选国家首批法学创新人才培养基地。[1-2]
建院以来,国内外高校数以百计的著名专家学者经常到我院讲学和指导工作,在各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下,使我院得以与恢复后的全国法学教育同步发展,走过了33年的发展里程。
郑州大学法学院的前身为司法部和河南省委、省政府于1980年共同组建的郑州大学法律系。郑州大学法律系于1980年初成立伊始,便从政治系转来了77、78、79三届学生,从 而成为全国拥有77级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四个院校之一和全国最早恢复法学教育的院系之一。1985年,法律系又在全国第一批设立了经济法专业,1988年经济法专业独立组建为经济法系。1994年,法律系和经济法系合并组建成为郑州大学法学院。
师资力量编辑
郑大法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75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8人,博士生导师13人, 河南省特聘教授4人;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为河南省优秀省管专家,2人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先后担任教育部法学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担任全国性法学研究会顾问,2人担任全国性法学研究会副会长,10余人担任全国性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3人担任河南省法学会副会长。[3]
法学院现有郑州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郑州大学私法研究中心、2个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以及俄罗斯法研究中心、边沁研究中心、中国土地法律研究中心、中国司法案例研究中心、河南省国有公司治理研究中心等多个校级研究机构。[3]
专业介绍编辑
郑州大学法学院已形成了稳定、明确、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
宪法与行政法
宪法与行政法专业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其中已取得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10人。学点已经形成了中国宪政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行政法治的理论与实践、 外国宪政与行政法治的理论与实践三个相对稳定、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本专业任全国性学会理事7>名。学科带头人苗连营教授为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理学会、中国青少年法学会理事,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刘向文教授任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全国人大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宪法学会顾问,是我国著名的俄罗斯、中亚法学问题专家。沈开举教授任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北京大学公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兼职研究员。本学科点承担国家项目3项,国际合作等横向研究项目9项,省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教育厅项目10项,郑州大学项目2项 ;出版学术专著16部,教材12部,在《中国法学》、 《法学研究》、《法学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5篇。其中,多篇学术论文被转载,转摘。
民商法专业
民商法专业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9人,博士9人。学科带头人田土城教授为中国法学会理事,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管优秀专家。导师组下设民法研究方向,由耿林副教授负责,主要从事民法基本理论研究;商法研究方向由宁金成教授负责,主要从事商事法律制度研究; 知识产权法研究方向由王锋教授负责,主要从事商标法和著作权法研究;亲属法研究方向由吴洪副教授负责,主要从事亲属法基本理论研究。近几年,该专业已出版学术专著7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
刑法学专业
郑州大学刑法学科是河南省法学教育领域第一个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单位,一直是河南省法学教育中的强项,连续四届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本学科点有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较理、且团结协作、学术思想端正、学术气氛活跃的学术队伍;学术队伍中有50岁以下教授8人,8人具有博士学位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科带头人为鲁嵩岳教授和刘德法教授。 该学科点已经形成中国刑法理论与实践、外国刑法学、犯罪学等三个相对稳定、优势明显的主要研究方向。承担国家社科项目5项,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一百余篇。该专业一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充分发挥刑法学这一实用型学科的特点,以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经济法专业
郑州大学经济法学科设立于1985年,是全国最早设立的经济法学科之一,1993年取得经济法专业硕士授权资格,1997年、2000年、2003年连续三届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经过近20年的建设发展,本点已形成了稳定的、具有显著特色的研究方向:以肖乾刚、程宝山教授为带头人的经济法研究方向, 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主要从事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该专业共承担省级以上规划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获得省级以上奖励近10项。
国际法专业
国际法专业同样也是一个实力较强的学科,其研究方向为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学,学科带头人赵建文教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出版学术著作部,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法学理论专业
法学理论专业的研究方向为法理学和立法学。法律史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诉讼法学专业研究方向为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环境资源法专业研究方向为自然资源法、环境污染防治法和能源法。
『肆』 陈东的成就及荣誉
北京大学新生奖学金一等奖(1988);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2002);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三等奖(2006)
2004年作为教练和领队指导中山大学法学院代表队参加全国高等院校“理律杯”模拟法庭比赛;2005-06年作为教练选拔和培训学生参加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及维也纳大学主办的全球法学院学生国际商事仲裁比赛,并受邀请为第14届比赛的仲裁员。
『伍』 陈兵的学术交流
9、2011年2月22-26日,2011年第九届“杰塞普(JESSUP)”国际模拟法庭全国选拔赛(山东大学·济南),领队;
8、2010年12月3-6日,2010年第八届“理律杯”模拟法庭竞赛(清华大学·北京),第四届“国际人道法(IHL)”模拟法庭竞赛(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获中国大陆区选拨赛季军,领队;
7、2010年10月30-31日,2010年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暨第十八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中南大学·长沙),提交年会论文“我国《反垄断法》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条款适用问题辨识——以相关案例及其评述为研究进路”;
6、2010年10月7日,经济社会发展与经济法——徐孟洲教授六十华诞学术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提交研讨会论文“为中国《反垄断法》辩护——兼论改进之策”;
5、2009年12月5日,“亚洲竞争论坛”(Asian Competition Forum),香港理工大学主办(香港);
4、2007年6月1-3日,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研究会2007年会(浙江工商大学·杭州),提交年会论文“效果与礼让孰更重——再论《谢尔曼法》域外适用问题”;
3、2005年11月4-6日,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研究会首届年会(上海财经大学·上海),提交年会论文“论美国反托拉斯法中本身违法原则早期适用之特征与启示——以《谢尔曼法》的早期发展阶段为视角”,并就该问题做小组发言。
2、2003年12月12-14日,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3年年会(西南政法大学·重庆),提交年会论文“论WTO环境条款对中国西部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收入孙琬钟、赵学清主编《入世后“一国四席”热点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2004年10月29-31日,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4年年会(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提交年会论文“GATT/WTO下贸易与环境问题定位与展望——结合多哈宣言研究”,并就该问题做了大会主题发言,收入孙琬钟、屈广清主编《WTO理论与实践新问题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陆』 李万强的获奖情况
1. 2011年获陕西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 2010年获西北政法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3. 2009年获“陕西省优秀留学归国人员”表彰;
4. 2009年获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5. 2008年获西北政法大学师德先进个人表彰;
6. 2007年获西北政法大学首届(2001—2006)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7. 2007年获西北政法大学“首届青年教学名师奖”;
8. 2006年《ICSID仲裁机制研究》获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9. 2005年,西北政法学院“理律杯”全国模拟法庭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10. 2004年《论国际投资法实体规范的生成》获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11. 2003年获陕西省“优秀法学研究工作者”称号(现改称为“优秀中青年法学家”)(1999-2003年);
12.2003年西北政法学院“优秀教师奖”;
13. 2002年《国际投资争端仲裁》(副主编)获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14. 2002年《国际投资争端仲裁》(副主编)获中宣部“国家图书奖”;
15. 2002年《ICSID管辖权行使的法律实践与中国的对策》获司法部优秀科研论文奖;
16. 2001年获中国国际私法学会首届(1996-2001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
17. 2001年厦门大学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18. 2000年《外国直接投资的法律待遇与中国外资法的转型》获福建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柒』 谌洪果的个人作品
《司法审查与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哈特的一生:噩梦与美梦》,法律出版社2006年8月版;
罗伯托·曼加贝拉·昂格尔:《觉醒的自我:解放的实用主义》(The Self Awakened: Pragmatism Unbound),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003、2005年版,担任第1、2、3辑编辑,共撰有6万字;
《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参编,共撰写6万字;
《法理学》(新世纪法学基本课程教材系列),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哈特的法律实证主义:一种思想关系的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学术随笔《法律人的自我救赎》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1年版 1、“法律能做什么:有关婚姻与性的法理思考”,《法律科学》1999年第4期;
2、“法律信仰的理性之光——托克维尔法律信仰观介评”,《法制现代化研究》(第7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法律思维:一种思维方式上的检讨”,《法律科学》2003年第2期;
4、“法庭调查一周志”,《法律与生活》2003年第8期;
5、“边沁的法律语言观及其对立法科学化的追求”,《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03年第2辑;
6、“槛内槛外的叙说——冯象《政法笔记》读后”,《法律书评》2005年第3辑,第16页;
7、“我是谁?——《法学方法论》第2章读后”,《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05年第3辑,第281页;
8、“‘爱这个世界’:哈特和法律实证主义的关怀”,《博览群书》2006年第1期,第58页;
9、“缩短人大会期?”,《民主与科学》2005年第2期,第29页;
10、“充满爱恋、挣扎和希望的这方热土——以吴经熊《超越东西方》为个案看中国宪政的历程”,2004年度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论文,获优秀论文二等奖,收入年会论文集《20 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419页;
11、“向死而生——评电影《死囚168小时》”,《方圆法治》2006年第8期;
12、“法律实证主义的功利主义自由观:从边沁到哈特”,《法律科学》2006年第4期;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6期;
13、“被悬置的审判——评电影《纽伦堡审判》”,《清华法治论衡》2006年版;
14、“通过语言体察法律现象:哈特和日常语言分析哲学”,《比较法研究》2006年第5期;
15、“厌选与民主:我国公民选举冷淡原因透析”,《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6、“让法律来弥合创伤——评影片《克莱默夫妇》”,《人民法院报》(天平周刊)2006年4月6日;
17、“排出合理怀疑”,《人民法院报》(天平周刊)2006年4月27日;
18、“陪审团醒了——评电影《十二怒汉》”,《法制早报》2006年3月27日,本文被《律师文摘》2006年第三期转载;
19、“法律,另一种父亲形象:致电影《因父之名》”,《法制早报》2006年4月3日;
20、“从命令论到规则论:奥斯丁与哈特”,《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10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1、“西北政法大学代表队参加第四届‘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的总结报告”,《政法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
22、“文明秩序下的法治森林”,《西北法律评论》2007年第2辑;
23、“常识视野中的法律因果观”,载于邓正来主编:《当代西方法律与哲学年刊》,第2辑;
24、《分分合合的法官制改革》,载于《中国改革》2007年第11期,核心期刊;
25、《天人交战的审判:哈特与富勒之争再解读》,载于《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07年第4辑;
26、《法治与传统的冲突与融合》(就“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项目”接受的访谈),载于《中国审判》2007年第6期;
27、《“枫桥经验”与中国特色的法治生成模式》,载于《法律科学》2009年第1期。
『捌』 2015-2016五大模拟法庭赛事的成绩 Moot Court知多少
2015-2016战绩总结
Philip C. Jessup
一等奖: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南京分校、中国政法大学
二等奖: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汕头大学
三等奖:西南财经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苏州大学、华东政法大学
“贸仲杯”
冠军:对外经贸大学
亚军:华东政法大学
Willem C. Vis(East)共有14支来自中国大陆的队伍参加比赛,分别是华中师范大学、中欧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北京大学、上海政法学院、汕头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清华大学、对外经贸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其中,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进入16强
ICC Moot Court Competition
优胜奖:外交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
一等奖: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
二等奖: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上海政法学院
理律杯
冠军:清华大学
亚军:中国政法大学
季军:武汉大学、郑州大学
希望可以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