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基础简答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行政法基础简答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发布时间: 2021-03-11 21:35:17

① 具体行政行为行为成立的要件有哪些

一、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一)行政立法的成立要件:
1、经享有相应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讨论决定;
2、经行政首长签署;
3、公开发布
(二)其他抽象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1、其他抽象行政行为的成立不以相应行政机关正式会议讨论决定为必要条件。
2、行政首长签署是所有抽象行政行为成立的要件。
3、公开发布也是所有抽象行政行为成立的必备要件。
(三)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1、行政主体作出行政决定;
2、行政决定已送达行政相对人;
3、行政决定为行政相对人受领。
二、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一)行政行为主体合法
1、行为主体是行政主体。
2、行为在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内。
3、应通过一定会议作出的行政行为,通过了相应会议讨论决定,并且相应会议有法定人数出席、相应决定有法定票数通过。
(二)行政行为内容合法
1、行政行为有事实根据,证据确凿。
2、正确适用了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文件。
3、行为目的合乎立法目的。
(三)行政行为程序合法
1、行为符合法定方式。
2、行为法定步骤、法定顺序。
3、行为符合法定时限。

② 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有哪些

具体行政行为成立的一般条件是:

1、在主体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是享有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实施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工作人员意志健全具有行为能力。如果作出行政决定的不是执行国家职务、可以承担国家责任的国家机关或者其他合法的实施者,该决定不能发生法律上的效力,也无法按照行政法上的救济方式追究法律责任

2、在内容上,向对方当事人作出具有效果意思的表示。效果意思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决定所希望达到的法律效果,即设立、变更和消灭对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行政机关要求对方当事人应当做什么或者不准做什么的意思,应当以正确和可识别的方式清楚地表示出来,使对方当事人知道行政机关为其安排了什么样的权利义务。

3、在程序上,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送达。对方当事人履行义务的内容限于领受送达的内容,领受送达的时间是对方当事人开始履行义务的最早时间点。未经送达领受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发生法律约束力。

(2)行政法基础简答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扩展阅读:

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可以分为若干种,一般包括拘束力、执行力和确定力。

  1. 拘束力,是指具体行政行为一经生效,行政机关和对方当事人都必须遵守,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成员必须予以尊重的效力。对于已经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不但对方当事人应当接受并履行义务,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不得随意更改,而且其他国家机关也不得以相同的事实和理由再次受理和处理该同一案件,其他社会成员也不得对同一案件进行随意的干预。

  2. 确定力,是指具体行政行为不再争议、不得更改的效力,具体行政行为因此取得不可撤销性。一般而言,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后都会有一个可争议和可更改期。权益受到损害的当事人可以利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或者其他法定途径获得救济,行政机关也可以通过行政监督程序撤回已经生效却有法律缺陷的具体行政行为。但是出于稳定行政管理关系的需要,这一期限不可能无限延长。当法定的不可争议不可更改期限到来时,该具体行政行为也就取得了确定力。当然这是形式意义的确定力。

  3. 执行力,是指使用国家强制力迫使当事人履行义务或者以其他方式实现具体行政行为权利义务安排的效力。这是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国家意志性的体现。理论上,具体行政行为发生拘束力后,有关当事人应当积极主动地履行相关义务。如果当事人不能自动履行这些义务,具体行政行为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无法实现,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力就可以发生作用。有关机关可以根据法律的规定依职权或者依申请采取措施,强制实现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利义务安排。

③ 行政行为成立的有效要件及其效力是什么

具体行政行为成立的一般条件是: 1.在主体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是享有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2、内容:具有法律依据。3、程序:符合法定程序。
效力:
通常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能够产生法律效力的行为。这种行为是行政主体所有行为中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行政行为的效力主要表现为:
(1)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
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是指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不可变更力,即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和不可争辩力。
(2)行政行为具有拘束力
行政行为具有拘束力是指行政行为成立后,其内容对有关人员或组织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有关人员或组织必须遵守、服从。主要表现为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的拘束力。
(3)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
所谓“公定力”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相关的当事人都应当先加以遵守或服从。这是行政效率原则的要求。
(4)行政行为具有执行力
行政行为具有执行力是指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依法有权采取一定手段,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实现的效力。

④ 具体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急

行政行为,按对象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是针对不特定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立法,决定,命令等;具体行政行为是针对特定对象和特定行为的行政决定。
具体行政行为构成要件,包括:
一主体要件,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1 实施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工作人员具有行为能力;
2 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在自身法定的权限分工的范围内作出的决定。
二内容要件
行政行为的内容是涉及设立、变更和消灭对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且合法、适当、真实、明确。
三程序和形式要件 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和具备法定的形式。
1除即时作出的行政决定外,规定有听证程序,听证程序开始前,行政机关要履行告知;
最后决定正式作出,例如:《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听证程序开始之前,行政机关往往告知行
2行政决定告知,告知是通过送达的方式完成。告知成立的时间以告知到达并为相对人受领的时间为准。
四期限要件,
具体不作为的行政行为成立, 要具备期限要件。
有法定期限的,期限届满即成立;无法定期限的,60日期满即成立;紧急情况的,即时成立。

⑤ 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1.主体:必须是行政主体
2.必须有明确的意思表示
3.必须送达当事人
注意:在单行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下,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可能还有其他要件。如行政处罚法41条的规定。

⑥ 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与合法要件分别是什么

行政行为合法要件包括:行政行为的主体合法、行政行为应当符合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当合法、适当以及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程序。

1、行政行为的主体应当合法:

行政行为的主体合法是行政行为合法有效的主体要件。主体合法是指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2、行政行为应当在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内:

权限合法是指行政主体必须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实施行为,这是行政行为合法有效的权限方面的要件;

3、行政行为内容应当合法与适当:

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当合法、适当是行政行为合法有效的内容要件。行政行为的内容合法是指行为所涉及到的权利、义务以及对这些权利、义务的影响或处理,均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所谓行政行为内容适当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明确、适当,而且应当公正、合理。

(6)行政法基础简答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扩展阅读:

行政行为包含了下列几层含义:

1、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所作出的行为。这是行政行为的主体要素。

2、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的行为。这是行政行为的职权、职责要素。

3、行政行为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这是行政行为作为法律概念的法律要素。

特征:

1、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任何行政行为均须有法律根据,具有从属法律性,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或授权,行政主体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为。

2、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这是由立法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广泛性、变动性、应变性所决定的。

3、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具有单方意志性,不必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即使是在行政合同行为中,在行政合同的缔结、变更、解除与履行等诸方面,行政主体均具有与民事合同不同的单方意志性。

⑦ 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有哪些

1、行为的主体必须是拥有行政职权或有一定行政职责的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或者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个人。2、行为主体有凭借国家行政权产生、变更或消灭某种行政法律关系的意图。3、行为主体在客观上有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行职责的行为。4、功能要件,即行为主体实施的行为能直接或间接导致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热点内容
刑事诉讼法司考案例 发布:2025-09-21 22:26:14 浏览:998
婚姻法几年修改 发布:2025-09-21 22:24:36 浏览:364
电大经济法作业4 发布:2025-09-21 22:20:58 浏览:295
理解党内法规 发布:2025-09-21 22:16:23 浏览:906
青秀法院殴打律师 发布:2025-09-21 22:11:56 浏览:706
传统儒家文化如何促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发布:2025-09-21 22:07:39 浏览:322
劳动法对签定劳动合问的规定 发布:2025-09-21 21:28:05 浏览:641
拖欠工资属于哪条劳动法 发布:2025-09-21 21:26:44 浏览:861
劳动法关于雇佣临时工的规定 发布:2025-09-21 21:24:53 浏览:778
河南全国道德模范 发布:2025-09-21 21:24:51 浏览: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