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中对合理性
『壹』 行政诉讼的审查是只针对合法性审查还是全面审查
《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所以行政诉讼的审查是针对合法性的审查。
『贰』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时,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进行审查。该说法是否正确,错的话错在哪里
这个命题过于决对,是错误的,因为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有例外情况,就是法院对显失公平的行政处罚进行变更。
人民法院以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为原则,以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为例外,变更判决是一种涉及到自由裁量权的判决,是对形式上不违法,但实质上违反法律公正合理原则要求的具体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结果,故为合法性审查的例外,是合理性审查。
因此,该命题过于绝对了,是个错误命题。
『叁』 法律判断题: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时,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进行审查。该说法是否正确
对的,法律依据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
(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
(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五)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
(六)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
(八)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
(九)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十)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
(十一)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
(十二)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 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3)行政诉讼法中对合理性扩展阅读:
行政诉讼的法定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肆』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对行政案件实行() A.合理性审查原则 B.合法性审查原则
当然是b。如果是c,不就意味着,一些行政诉讼案件可以不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这是不对的。任何行政案件都要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没有例外
『伍』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不审查其合理性,对吗
正确。
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原则,确定了人民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的内容和程度,即人民法院能够审查的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不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或适当性。这就是说,如果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违法,只是有些不适当或者有些不合理,人民法院原则上不应当进行干预。
人民法院原则上只审查合法性问题,而不审查合理性的问题,主要理由有以下5点:
第一,依法行政是行政法制中的最基本的规则,人民法院只能用法律而不能用其他标准来衡量行政行为。 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原则。《宪法》第5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根据这一规定,我国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违反、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这就是“依法行政”。 《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原则是宪法规定的依法行政原则的具体化。一方面,依法行政原则决定了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必须对行政是否依法进行审查,决定了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的基本任务是解决一个是否合法的问题。因此,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原则是宪法依法行政原则的必然延伸和继续。另一方面,《行政诉讼法》的这一原则又是贯彻《宪法》的依法行政原则的一个重要保证。 《行政诉讼法》第1条规定,制定行政诉讼法的宗旨之一是“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如果做到了支持和维护合法的行为,监督和纠正违法的行为,就必然会加强而不是削弱我国的行政权。
第二,无论是行政机关的职权,还是相对于人的权益,都是由法律加以规定的。因此,法律不仅是调节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基本准绳,而且是行政职权和相对人权益的标线。只有用法律作为判断行政行为的标准,才有可能协调行政职权和个人权益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行政诉讼既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又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统一目的。
第三,为了保证行政机关对社会实行有效的管理,需要给行政机关留有一定的自由裁量余地。 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应当享有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裁量权,法律不可能也不应对行政活动面面俱到地加以详细规定,只能划定大致的范围,给行政机关留有余地,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应公共利益需要的措施、方式。如果干预太多,将不利于行政机关大胆地进行管理,不利于他们灵活果断地决定问题。
第四,行政管理活动涉及面广,有些方面专业性很强,要处理好,需要有丰富的行政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而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不可能具备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人民法院审查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是以法律来衡量,而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行政经验。如果允许用人民法院的自由裁量代替并且干预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未必能使不妥当变为妥当。
第五,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论,司法审查深入到自由裁量领域条件尚不成熟。我国的行政诉讼和行政法制建设都处于“初级阶段”,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已经是问题很多、阻力很大了,行政诉讼是否能再深入到行政自由裁量权限的领域,要在有了相当的司法经验和在行政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后,视情况而定。
『陆』 行政诉讼能否提出对政府文件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目前的行政诉讼中,不能提出对政府文件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但是,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于2013年12月23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在修正案草案中,规定了行政诉讼能提出对政府文件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如果草案中该条通过,则在将来的行政诉讼中,可以对政府文件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草案】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章以外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发现上述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不作为认定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并应当转送有权机关依法处理。
『柒』 14.行政诉讼中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的是(C) A.原告 B.坚持谁主
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即被告)对自己的行为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但原告应当对行政行为存在及自己与所诉行政行为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举证,如果是行政赔偿诉讼,原告还应对具体行政行为造成自己损害以及因此遭受财产损失的数额承担举证责任。
『捌』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中以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为例外
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相比,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是行政诉讼法最有特色的基本原则回。从内容上答看,人民法院以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为原则,以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为例外,这一例外即体现在《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1款第(四)项变更判决的规定上。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玖』 关于行政诉讼法中关于法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依据
1、C公安部门关于采取限制人生自由的强制措施的有关规章 ,不能作为版依据,只能作为参考,
2、行政诉权讼法第五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
3、本题依据D项,参考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