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1995年的劳动法
㈠ 中国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起实施
你指的最新劳动法是哪一部?《劳动法》就是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目前还回是这部。答
也许你说的是2008年的《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2012年12月28日修订。
如果你自1995年就在该单位工作,现在发生纠纷的,就可以同时适用还有效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
㈡ 95年颁布的《劳动法》和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有什么关系
劳动法和劳复动合同法的关系是母子制关系。劳动法调整的关系有这个方面:
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际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即狭义的劳动关系)在这方面劳动法的规定比较原则,各个地区相应制定了实施细则,劳动部也发布过实施办法。从这个意义上讲,以前是有劳动合同法的,但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各个地方的规定又有不同,所以也很混乱,因此,国家在今年制定了一部专门调整这一关系的法律,就是劳动合同法。
二,因管理劳动力而发生的社会关系。体现为劳动法对劳动就业的规定,对劳动者休息和工作时间的规定,对最低工资的规定等。
三,因执行社会保障而发生的社会关系。体现为劳动法对社会保险的规定。比如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及劳动者最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规定。
四,因组织工会和工会活动而发生的社会关系。对工会活动的规范,是劳动法的一个内容。
五,因处理劳动争议而发生的关系。劳动争议反面员工与单位的协商,单位的调解,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等都是劳动法的内容。
六,因监督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而发生的社会关系。劳动检察等是劳动法规定的内容之一。
可见,劳动合同法只是劳动法的一个分支,劳动法的内容是相当广的。
㈢ 万能的百度,1995年1月1日劳动法实施后河南省的最低工资标准吗
1999
河南省劳动厅
关于调整河南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1999)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济源市人民政府:
为了与提高三条社会保障线水平相衔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我省从1999年7月1日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现将我省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发布如下:
一、 河南省市、县(市)最低工资标准:
1. 原执行月240元的地区,调整为月290元;
2. 原执行月220元的地区,调整为月260元;
3. 原执行月200元的地区,调整为月240元;
4. 原执行月180元的地区,调整为月220元;
5. 原执行月160元的地区,调整为月190元。
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从1999年7月1日起执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所需资金,由企业自行解决。(各市、县(市)最低工资标准见附表)
二、 经市、地劳动部门测定,体力劳动强度达到四级;高温作业达到四级;粉尘作业达到四级;毒物危害达到三级以上;噪音达到100分贝,累计日工作6小时等特殊劳动条件下工作的劳动者,其最低工资标准按高于所在区域最低工资标准的15%执行。劳动条件分级未经测定的,待测定后执行。
三、 为便于执行和监督,根据《河南省企业最低工资暂行规定》(豫政[1995]48号)第六、第七条的规定,将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及部分劳动条件艰苦的劳动者月、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划分如下:(见下表)
四、 实行月工资制的企业或雇主,支付给劳动者的月工资额不得低于相应的月最低工资标准。实行日工资制的企业或雇主,支付给劳动者的日工资额不得低于相应的日最低工资标准。实行小时工资制的企业或雇主,支付给劳动者的小时工资额不得低于相应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若用人单位日制度工时不足8小时的,按小时工资换算的日工资额不得低于相应的日最低工资标准。
企业或雇主安排劳动者制定的劳动定额标准要科学、合理,使绝大多数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企业确定的计件单价,相应的折算额不得低于政府规定的小时、日、月最低工资标准。
六、各地要将落实最低工资作为劳动执行监察的重要内容,要加大执法力度,及时受理违反最低工资规定的案件,严肃查处不落实最低工资或变相降低职工最低工资的行为。
七、 鉴于今年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调整,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对最低工资标准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深入宣传,发挥舆论和社会的监督作用,保证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贯彻落实。一是印制宣传单,张贴于企业和公共场所,使广大劳动者明白最低工资、适用范围及构成项目,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二是积极会同工会组织采取举办培训班、板报、墙报、宣传车、政策咨询、新闻媒介等多种形式宣传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提高企业领导、劳资人员和广大职工的法律意识,政策观念,增强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自觉性。
自2015年7月1日起,我省一类行政区域月最低工资标准160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15元;二类行政区域月最低工资标准145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13.5元;三类行政区域月最低工资标准130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12元。
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指出,各类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我省最低工资规定,按月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公布的最低标准,违者严肃查处。
一、二、三类行政区域都分别包括哪些地方?据介绍,省会郑州所辖县区均为一类行政区。此外,洛阳市区(含吉利区)、新安县、栾川县、偃师市,平顶山市区(含石龙区)、舞钢市,安阳市区、鹤壁市区、新乡市区、焦作市区、沁阳市、孟州市、许昌市区、长葛市、漯河市区、三门峡市区、义马市、渑池县、灵宝市、陕县、济源市区、巩义市都属于一类行政区域。开封市区(不含祥符区)、伊川县、孟津县、宜阳县、洛宁县、嵩县、汝阳县、宝丰县、郏县、林州市、汤阴县、安阳县、淇县、辉县市、新乡县、修武县、武陟县、博爱县、温县、濮阳市区、禹州市、鄢陵县、许昌县、襄城县、舞阳县、临颍县、卢氏县、南阳市区、商丘市区、信阳市区、周口市区、项城市、驻马店市区、汝州市、永城市属于二类行政区域,其他为三类区域。
2016
河南省政府日前下发《关于调整河南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时隔一年,我省最低工资标准再上调。从7月1日起,一类行政区域月最低工资标准由之前的1400元提升至1600元,二类行政区域月最低工资标准由之前的1250元提升至1450元,三类行政区域月最低工资标准由之前的1100元提升至1300元,等于说各增加了200元。
㈣ 95年以前使用什么劳动法
一次是在1995年颁布了《劳动法》,还有一次是在2007年颁布了《劳动合同法》。
95年以前都是一些散乱的法规及规章。
㈤ 劳动法一直是1995年所颁布的那个吗
对,《劳动法》1995年1月1日实施;《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实施
㈥ 哪有1995年以前的劳动合同法全文
《劳动法》是1995年1月1日实施;
《劳动合同法》是2008年1月1日实施,2013年7月1日修订。
所以不存在1995年以前的劳动合同法。
㈦ 1995年劳动法是最新的吗
你好,是的。目前最新的劳动法仍然是1995年1月1日执行的那部。但是有些内容被新法所取代。
㈧ 1995年劳动法关于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是如何规定的
1995年劳动法关于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规定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已于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起施行,劳动部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是就劳动法在贯彻执行中遇到的若干问题提出意见。由劳动部于1995年印发。
73.企业实施破产时,按照国家有关企业破产的规定,从其财产清产和土地转让所得中按实际需要划拨出社会保险费用和职工再就业的安置费。
其划拨的养老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由当地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和劳动部门就业服务机构接收,并负责支付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费用和支付失业人员应享受的失业保险待遇。
74.企业富余职工、请长假人员、请长病假人员、外借人员和带薪上学人员,其社会保险费仍按规定由原单位和个人继续缴纳,缴纳保险费期间计算为缴费年限。
75.用人单位全部职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后,职工在用人单位内由转制前的原工人岗位转为原干部(技术)岗位或由原干部(技术)岗位转为原工人岗位,其退休年龄和条件,按现岗位国家规定执行。
76.依据劳动部《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劳部发〔1994〕479号)和劳动部《关于贯彻〈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5〕236号)。
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的年限和本企业工作年限长短,享受3-24个月的医疗期。对于某些患特殊疾病(如癌症、精神病、瘫痪等)的职工,在24个月内尚不能痊愈的,经企业和当地劳动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医疗期。
(8)河南省1995年的劳动法扩展阅读
《社会保险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
根据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付的基本要求,参保人到医疗保险机构报销自己看病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一般要符合以下条件:
(1)参保人员必须到基本医疗保险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购药,或持定点医院的大夫开具的医药处方到社会保险机构确定的定点零售药店外购药品。
(2)参保人员在看病就医过程中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必须符合基本医疗保险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的范围和给付标准,才能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予以支付。
(3)参保人员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中,在社会医疗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上与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费用部分,由社会医疗统筹基金统一比例支付。
㈨ 1995年的劳动法补偿金
【合意解除 经济补偿】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第五版条规定:经劳动合同权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㈩ 95年劳动法的行规定
第一条
为保证《劳动法》的贯彻实施,依法对违反《劳动法》行为进行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关法律责任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行为的行政处罚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应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应给予通报批评。
第四条
用人单位未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强迫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应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按每名劳动者每延长工作时间一小时罚款一百元以下的标准处罚。
第五条
用人单位每日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超过三小时或每月延长工作时间超过三十六小时的,应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按每名劳动者每超过工作时间一小时罚款一百元以下的标准处罚。
第六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之一的,应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责令按相当于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总和的一至五倍支付劳动者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用人单位劳动安全设施和劳动卫生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应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处以五万元以下罚款。
用人单位违反规定造成职工急性中毒事故,或伤亡事故的,应责令制定整改措施,并可按每中毒或重伤或死亡一名劳动者罚款一万元以下的标准处罚;情节严重的,提请同级人民政府决定停产整顿。
用人单位对发生的急性中毒或伤亡事故隐瞒、拖延不报或谎报的,以及故意破坏或伪造事故现场的,应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条
用人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卫生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应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九条
用人单位未向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劳动保护设施,或未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定期检查身体的,应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十条
用人单位锅炉压力容器无使用证而运行的,或不进行定期检验的,应责令停止运行或查封设备,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用人单位锅炉压力容器有事故隐患的,应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的应责令停止运行,收回使用证件,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用人单位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电梯、客运架空索道、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未进行定期检验或安全认证的,应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应责令改正,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处以罚款。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合法权益行为之一的,应责令改正,并按每侵害一名女职工或未成年工罚款三千元以下的标准处罚:
(一)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二)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以上劳动强度的劳动;
(三)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以上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及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的;
(四)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以上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的,应责令改正,并按每侵害一名女职工罚款三千元以下的标准处罚。
用人单位安排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延长工作时间和从事夜班劳动的,应责令改正,并按每侵害一名女职工罚款三千元以下的标准处罚。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违反女职工保护规定,女职工产假低于九十天的,应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按每侵害一名女职工罚款三千元以下的标准处罚。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的,应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按每侵害一名未成年工罚款三千元以下的标准处罚。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未按《劳动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的,应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应给予通报批评。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应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除责令其补交所欠款额外,可以按每日加收所欠款额千分之二的滞纳金。滞纳金收入并入社会保险基金。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无理阻挠劳动行政部门及其劳动监察人员行使监督检查权,或者打击报复举报人员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九条
对具有数种违反《劳动法》行为的,应分别决定处罚,合并执行;不能合并执行的可以从重处罚。
对数次(二次及以上)违反《劳动法》的,可以加重处罚。加重处罚可按原罚款标准的二至五倍计算罚款金额。
第二十条
对用人单位处以罚款,应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制定的罚款票据。所处罚款,应依照财政管理的规定,及时、足额上缴财政。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条例》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复议或起诉。
复议或诉讼期间,不影响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
第二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