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诉讼法鉴定意见

行政诉讼法鉴定意见

发布时间: 2021-03-13 11:58:52

司法鉴定意见书有法律效力

司法鉴定意见书有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三十三条 证据包括: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电子数据;

(五)证人证言;

(六)当事人的陈述;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以上证据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1)行政诉讼法鉴定意见扩展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7条规定“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意见有异议申请重新鉴定,提出证据证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1、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的;

2、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

3、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

4、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

案例:

华商报多次报道的1岁早产儿含含(化名)与西安市儿童医院的医疗损害纠纷案,近日有了新进展。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陕西蓝图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医疗过错鉴定程序违法,不能作为定案依据。撤销此案一审判决,发回莲湖区人民法院重审。

2016年4月出生于山西的男童含含系早产儿,在西安市儿童医院治疗时和院方发生医患纠纷。家属认为造成含含双目失明是院方的责任,将医院起诉至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法院。

2017年12月12日,莲湖区人民法院作出民事判决:含含双目失明的结果和西安市儿童医院的诊疗行为之间无因果关系,医院不存在“贻误治疗、未告知含含父母检查结果及治疗建议”的事实。

据华商报调查了解,一审法院作出院方无责判决是基于一份漏洞百出的司法鉴定意见书。第一鉴定人范某同时在两家鉴定机构执业,严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鉴定人签字系他人代签,也属违规。最终陕西省司法厅对鉴定人及鉴定机构进行了相应处理。

2018年4月10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了二审。庭审中,鉴定人对患者方提问的多个医学知识无法回答,最后无奈地称自己确实不具备眼科或儿科临床医学知识。

近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做出了二审裁定:患者方递交的新证据足以证明陕西蓝图司法鉴定中心做出的鉴定报告程序违法,故该鉴定意见不能作为本案定案依据,属于认定基本事实不清。按照相关法律,撤销本案一审判决,案卷发回莲湖区人民法院重审。

⑵ 民事诉讼法对鉴定的有关规定

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鉴定的相关规定,如符合法定条件,可向法院申请重新鉴定:

第二十九条 原告或者第三人有证据或者有正当理由表明被告据以认定案件事实的鉴定结论可能有错误,在举证期限内书面申请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第三十条 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重新鉴定,提出证据证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一)鉴定部门或者鉴定人不具有相应的鉴定资格的;

(二)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

(三)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

(四)经过质证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

对有缺陷的鉴定结论,可以通过补充鉴定、重新质证或者补充质证等方式解决。

第三十一条 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提出鉴定申请、不预交鉴定费用或者拒不提供相关材料,致使对案件争议的事实无法通过鉴定结论予以认定的,应当对该事实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第三十二条 人民法院对委托或者指定的鉴定部门出具的鉴定书,应当审查是否具有下列内容:

(一)鉴定的内容;

(二)鉴定时提交的相关材料;

(三)鉴定的依据和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

(四)鉴定的过程;

(五)明确的鉴定结论;

(六)鉴定部门和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

(七)鉴定人及鉴定部门签名盖章。

前款内容欠缺或者鉴定结论不明确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鉴定部门予以说明、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⑶ 如何辨别司法鉴定意见书真伪

司法鉴定意见书一式四份,三份交委托人收执,一份由司法鉴定机构存档。对于真伪有怀疑的,可以到出具鉴定书意见的鉴定单位请求查阅,对其有疑问的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应当给予解释或者说明。相关法律法规如下: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

第三十九条 司法鉴定意见书应当一式四份,三份交委托人收执,一份由司法鉴定机构存档。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或者与委托人约定的方式,向委托人发送司法鉴定意见书。

第四十条 委托人对鉴定过程、鉴定意见提出询问的,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应当给予解释或者说明。

(3)行政诉讼法鉴定意见扩展阅读:

司法鉴定意见书都盖有司法鉴定机构的司法鉴定专用章。并且对鉴定的材料和归档立卷都有要求,这也是鉴定司法鉴定意见书真伪的重要依据,同时,原始的鉴定材料必须保存,并且能和鉴定结论形成相应的逻辑关联。相关法律法规如下: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

第十二条 委托人委托鉴定的,应当向司法鉴定机构提供真实、完整、充分的鉴定材料,并对鉴定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核对并记录鉴定材料的名称、种类、数量、性状、保存状况、收到时间等。

诉讼当事人对鉴定材料有异议的,应当向委托人提出。

本通则所称鉴定材料包括生物检材和非生物检材、比对样本材料以及其他与鉴定事项有关的鉴定资料。

第三十八条 司法鉴定意见书应当加盖司法鉴定机构的司法鉴定专用章。

第四十二条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将司法鉴定意见书以及有关资料整理立卷、归档保管。



⑷ 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关于证据制度有哪些新规定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三条:证据包括:(一)书证;(二)物证;(三)视听资料;(四)电子数据;(五)证人证言;(六)当事人的陈述;(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以上证据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第三十四条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第三十五条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证人收集证据。第三十六条被告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延期提供。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了其在行政处理程序中没有提出的理由或者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被告可以补充证据。第三十七条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第三十八条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二)原告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的。在行政赔偿、补偿的案件中,原告应当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证据。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第三十九条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第四十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公民调取证据。但是,不得为证明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调取被告作出行政行为时未收集的证据。第四十一条与本案有关的下列证据,原告或者第三人不能自行收集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取:(一)由国家机关保存而须由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三)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第四十二条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诉讼参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第四十三条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对未采纳的证据应当在裁判文书中说明理由。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⑸ 如何审查司法鉴定意见

司法鉴定意见,可以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以及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在刑事诉讼中,对证据审查以及证明要求是最高的,即以刑事诉讼为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的规定,加以说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八十四条明确规定,对鉴定意见应当着重审查以下内容:

(一)鉴定人和鉴定机构是否具有法定资质

国家对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制度。

1.鉴定人应具备的条件。一是鉴定人从业资格;二是资历、能力要求。这主要是审查鉴定人是否具备解决案件中专门问题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申请登记的鉴定机构应具备的条件。是否有明确的业务范围;是否有在业务范围内进行司法鉴定所必需的仪器、设备;是否有在业务范围内进行司法鉴定所必需的依法通过计量认证或者实验室认可的检测实验室;是否每项司法鉴定业务有三名以上鉴定人。

(二)鉴定人是否存在应当回避的情形

鉴定人应当遵守法律有关回避的规定,以确保鉴定人的中立客观。

(三)检材是否充足可靠

1.检材及其来源问题。是否真实、合格、合法;

2.检材的取得及其保管、送检等是否符合法律和相关规定;

3.检材是否充分、可靠。鉴定所依据的材料如果不充分,如果数量太少,或质量太差,如做DNA血迹量太少、鞋印非常模糊,或者鉴定材料不可靠,调换了应予鉴定的材料如X光片等,就必然会影响鉴定意见的真实可靠性。

(四)鉴定意见的形式要件是否完备

鉴定意见的形式要件包括鉴定意见的书面格式(鉴定文书的类型)和内容、鉴定人的人数、鉴定人的签名或盖章等问题。

(五)鉴定程序是否符合法律、有关规定

鉴定人进行鉴定时,是否依法回避,鉴定过程是否受到外界影响;鉴定人是否依照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基于专业知识,遵守技术操作规范,就专业性事项进行鉴定;鉴定人是否独立进行鉴定,对鉴定意见负责并在鉴定书上签名或盖章;若为多人参加的鉴定,对鉴定有不同意见的,是否注明并签名或盖章。

(六)鉴定的过程和方法是否符合相关专业的规范要求

鉴定人是否按严谨的操作规程实施鉴定活动,鉴定过程中实验室仪器设备运转是否正常等问题。鉴定人在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时,应当选择与自己实验室条件匹配同时又能满足鉴定需求的鉴定方法进行鉴定。

(七)鉴定意见是否明确

鉴定意见是否有科学根据,论据是否可靠,论证是否充分,论据与结论是否有矛盾,结论是否明确。在司法实践中,鉴定人运用专业知识对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后,需要作出明确意见。“可能是”、“倾向是”、“不排除”等不明确意见,在刑事案件中没有证据价值,更没有证明力。

(八)鉴定意见与案件待证事实有无关联

将鉴定意见与全案其他证据情况进行联系对照。若经审查鉴定意见与案件待证事实之间并无关联,则该鉴定意见不具有证明价值,应当予以排除。

(九)鉴定意见与勘验、检查笔录及相关照片等其他证据是否矛盾

综合全案证据进行审查判断,注意与其他证据之间能否印证,是否存在矛盾。应重点审查“鉴定意见与勘验、检查笔录及相关照片等其他证据是否矛盾。

(十)鉴定意见是否依法及时告知相关人员,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无异议。

⑹ 行政诉讼法在证据方面做了哪些重大修改

第三十三条 证据包括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电子数据
(五)证人证言
(六)当事人的陈述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
以上证据经法庭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第34条,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第35条 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证人收集证据。
第36条 被告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延期提供。
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了自己在行政处理程序中没有提出的理由或者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被告可以补充证据。
第37条 被告可以提供证明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被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
第38条 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中,被原告应当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
(二)原告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的。
在行政赔偿、补偿案件中,原告应当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证据。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第39条 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
第四十条 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公民调取证据,但是,不得为证明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调取被告作出行政行为时未收集的证据

⑺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所指的证据有哪些

1、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2、依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三条证据包括:(一)书证;(二)物证;(三)视听资料;(四)电子数据;(五)证人证言;(六)当事人的陈述;(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以上证据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3、这样的归类对于一般人来说太抽象,如果是学生用于考试是有用的。

⑻ 鉴定意见为什么被法律规定为独立证据类型

鉴定结论属于证据的一种。在诉讼中运用专门知识或技能,对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分析后所作出的科学判断,称为鉴定。
条文依据:《刑事诉讼法》第42条、《刑事诉讼法》第63条、《行政诉讼法》第31条明确规定,鉴定结论是证据的一种。

热点内容
劳动法对员工辞职 发布:2025-09-21 14:08:49 浏览:812
福鼎市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21 13:48:39 浏览:715
广东商学院法律硕士 发布:2025-09-21 13:45:19 浏览:172
劳动法孕妇上班休息时间 发布:2025-09-21 13:23:46 浏览:101
法律硕士全日制读几年 发布:2025-09-21 13:11:09 浏览:415
国土局行政答复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21 13:10:13 浏览:822
法律援助在线咨询珠海 发布:2025-09-21 13:10:11 浏览:259
劳动法中试用期提前3内 发布:2025-09-21 13:00:50 浏览:935
经济法什么会考 发布:2025-09-21 12:59:55 浏览:854
劳动法律法规培训 发布:2025-09-21 12:55:53 浏览: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