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律的立法性质表现在

行政法律的立法性质表现在

发布时间: 2021-03-13 15:16:04

『壹』 行政立法是立法性质和司法性质的有机结合,正确吗

是错抄的.

你可以参考

http://www.examda.com/gx/jichu/law/20060912/131514625-4.html

『贰』 行政指导具有哪些法律性质

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基于国家的法律、政策采用倡导、引导、劝告等方式作出的,旨在引导行政相对人自愿采取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的一种不具有强制性和拘束力的行政行为。
特征:1.不具有法律效果,2.不具有强制性。

『叁』 求助 行政立法的适用范围有哪些规定 简答 谢谢

行政立法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规章的行为。它通常具有两方面的内容:
①国家行政机关接受国家立法机关的委托,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②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有关行政管理规范性文件的活动。亦称“准立法”。
行政立法的内容包括: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的法律规范;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的法律规范;对行政机关的活动进行监督的法律规范。不同等级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级不同。
行政立法的程序依立法机关的性质而有所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立法主要是指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委、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省会市人民政府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人民政府制定规章的活动。全国性行政法律草案,多数都由国务院提出,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通过;地方性行政法规草案多由同级人民政府提出。行政法规和规章一般由政府业务部门起草。如涉及几个部门,则需共同协商起草,并经有关法制机构审查批准。全国性的行政法规经国务院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由国务院总理签署发布。部、委规章经部务或委务会议讨论通过。地方政府规章经该级政府常务会议或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由部长、主任或省长、市长签署。重要的部门规章在通过和签署后,须报上级机关审批,然后公布,一般规章在通过和签署后报国务院备案。

『肆』 行政立法是什么性质的

行政立法是行政性质和立法性质的结合
行政立法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回式将某些立法答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它通常具有两方面的内容:
①国家行政机关接受国家立法机关的委托,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②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有关行政管理规范性文件的活动。亦称“准立法”。

『伍』 行政立法有哪些类型

行政立法的基本原则也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导和规范内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指导容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法则,是贯穿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之中,同时又高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体现行政法基本价值观念的准则。
行政法的实体性原则:
1.依法行政原则.
2.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3.越权无效原则.
4.信赖保护原则.
5.比例原则.
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则:
1.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2.行政公开原则.
3.行政公正原则.
4.行政公平原则.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高效便民、诚实信用、程序正当、权责统一

『陆』 简述行政立法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什么是行政立法
对行政立法的理解,目前在法学界尚不一致。一种观点认为,行政立
法是泛指行政性质的立法,其内容是关于行政管理的行政法律规范,属于
行政部门法。基于这种认识,凡是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
关制定并发布行政法律规范的活动,或称制定行政法的活动叫行政立法。
其定义的核心基础,是关于行政管理方面的内容,以别于刑事和民事立
法,可谓广义之说。就依法行政的实质来说.国家权力机关所制定的行政
法律规范是国家行政机关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依据和准则。另一种见解
是,行政立法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颁布具有法律效力
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简言之为行政机关立法。根据宪法、《地方组织法》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00年3月15日)的规定,具体是指国
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活动;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
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省、
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
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行政规章的活动。其定义的着眼点在于立法者,可谓
狭义之说。此说之“行政立法”,从“立法”性质上看,立法是以国家名
义制定、发布规范性文件,并具有与法律相同的效力;所立之法属于法的

范畴,体现法的基本特征。就“行政”性质而言,立法者为行政机关;法
所调整的对象主要是行政管理事务或与行政管理有关的事务;其适用的程
序是行政程序;目的是执行权力机关制定的宪法和法律,实现行政管理职
能。在近现代社会,行政机关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中部分也是行政机
关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标准和规则。我们这里是从后一种理解而论。

(二)行政立法的特征
狭义的行政立法行为是行政权作用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就行政机关实
施行政行为与相对人所形成的关系结构来说的。与其对应的有行政执法行
为、行政司法行为。它有别于立法机关(即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行为和
其他行政行为。
补充说明: (1)行政立法的立法者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和经授权的受权性组

织。行政立法职权和权限须由法律特别规定。不是所有的国家行政机关都
享有行政立法权。除上述指出的根据宪法、《地方组织法》和《中华人民
共和国立法法》规定的五个层级的国家行政机关和经法律特别授权的某些
组织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外,其他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
均无权从事行政立法行为。至于县(市)、乡(镇)两级人民政府制定和
发布的决定、命令的行为,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应视为行政立法行
为。其他行政行为,一般指具体行政行为,所有法定行政机关或经行政机
关委托的组织都有权在其职责权限内实施,无须法律特别规定。

(2)行政立法行为必须在法定权限内进行。行政机关立法是代表国家
从事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强制力的特殊行政行为,不仅必须具备法定
的职权,而且必须在其法定的权限范围内进行。例如,根据法律或法规的
要求制定实施细则,根据法律或法规的授权制定规章等。超越法律、法规
的要求或授权的事项立法无效,应予撤销。这是较之其他具体行政行为更
为严格的特别限制。

(3)行政立法行为的对象具有普遍性,而具体行政行为则富特定性。
前者不是针对特定的人和事,后者的对象是特定的、个别的;前者作出的
规定一经发布即对法定范围内的人和事具有普遍约束力,仅为后者提供依
据,并非对特定的人和事的具体处理;后者是依据前者的规定对具体人和
事作出的处理。

(4)行政立法行为较之具体行政行为具有更长的时间效力。行政立法
行为的效力具有延续性和无溯及力,它对同一类型的人和事可以多次反复
适用,且只有向后的效力;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通常是一次性的,一经履
行或实现即告消灭,某些具体行政行为还可追究既往,如行政处罚行为就
是对已经发生的违法行为的制裁。

(5)行政立法行为须遵循更为正规和严格的程序规则;而具体行政行
为的程序相对较简单灵活。而且两种行为的形式要件不同。行政立法行为
必须采取特殊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公开发布;具体行政行为的形式要件,可
以是公开发布的书面形式,或是一般的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口头形式。

(6)行政立法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不同还表现在其不可诉性上。根
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立法行为不能成为诉
讼或诉愿的对象,即对行政法规、规章不能提起诉讼或申请复议;而对于
涉及人身权、财产权方面的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争议,可以提起诉讼
或申请复议。

『柒』 行政立法行为都包括哪些

行政立法的内容包括: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的法律规范;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专务的法律规范属;对行政机关的活动进行监督的法律规范。不同等级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级不同。
行政立法的程序依立法机关的性质而有所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立法主要是指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委、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省会市人民政府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人民政府制定规章的活动。全国性行政法律草案,多数都由国务院提出,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通过;地方性行政法规草案多由同级人民政府提出。行政法规和规章一般由政府业务部门起草。如涉及几个部门,则需共同协商起草,并经有关法制机构审查批准。全国性的行政法规经国务院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由国务院总理签署发布。部、委规章经部务或委务会议讨论通过。地方政府规章经该级政府常务会议或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由部长、主任或省长、市长签署。重要的部门规章在通过和签署后,须报上级机关审批,然后公布,一般规章在通过和签署后报国务院备案。

『捌』 行政具有哪些性质

(1)行政立法的行政性质

行政立法的行政性质主要表现在:①行政内立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②行政立法所调 整的对象容主要是行政管理事务及与行政管理密切关联的事务;③行政立法的根本目的是实施 和执行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实现行政管理职能。

(2)行政立法的立法性质

行政立法的立法性质主要表现在:①行政立法是有权行政机关代表国家以国家名义创制 法律规范的活动;②行政立法所制定的行为规则属于法的范畴,具有法的基本特征,即 普遍性、规范性和强制性;③行政立法必须遵循相应的立法程序。

『玖』 行政立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行政立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一个国家要正常运转的话离不开行政立法行为,行政立法行为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行政创制行为。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国家下面,我们需要去了解行政立法行为到底是什么样的,对国家和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下什么是行政立法行为:
一、行政立法的概念
行政立法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它通常具有两方面的内容:
1、国家行政机关接受国家立法机关的委托,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2、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有关行政管理规范性文件的活动。亦称“准立法”。
二、行政立法的特点
我国的行政立法,是行政性质和立法性质的有机结合。它既有行政的性质,是一种抽象行政 行为,又具有立法的性质,是一种准立法行为。忽视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是片面的。
1、行政立法的行政性质行政立法的行政性质主要表现在:
①行政立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②行政立法所调 整的对象主要是行政管理事务及与行政管理密切关联的事务;
③行政立法的根本目的是实施 和执行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实现行政管理职能。
2、行政立法的立法性质行政立法的立法性质主要表现在:
①行政立法是有权行政机关代表国家以国家名义创制法律规范的活动;②行政立法所制定的行为规则属于法的范畴,具有法的基本特征,即 普遍性、规范性和强制性;
③行政立法必须遵循相应的立法程序。
三、行政立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
1、行政立法不都是抽象行政行为,要分情况,只有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管理对象实施的制定法律法规的行为等才是,而对于立法机关在行政方面的立法则不属于。
2、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管理对象实施的制定法规、规章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行政规则的行为,其行为形式体现为行政法律文件,其中包括规范文件和非规范文件。
四、行政行为无效的情形
(一)行政行为无效是指行政行为具有重大瑕疵或根据理智判断具有绝对明显的瑕疵的无效。规定以下几种情形:
1、以书面形式做出,但是未注明做出机关。
2、通知颁布证书的形式作出。但是没有遵守形式的规定。
3、违反有关地域管辖的规定。
4、因客观原因无法实施的行为。
5、要求实施构成犯罪或宗教罪行。6、 违反善良风俗的行为。
(二)绝对无效:无任何公定力,提请有权机关确认,不受诉讼实效的约束;自己否定其效力。
(三)相对无效:针对可撤消行政行为,公民可以抵制无效行政行为,但可能判断错误,当事人向法院提请确认无效,向行政机关申请撤消不是其必经程序。以上供参考。

『拾』 行政立法的立法性质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行政立法的立法性质主要表现在:
①行政立法是有权行政机关代表国家专以国家名义属创制 法律规范的活动;
②行政立法所制定的行为规则属于法的范畴,具有法的基本特征,即 普遍性、规范性和强制性;
③行政立法必须遵循相应的立法程序。

热点内容
劳动法对员工辞职 发布:2025-09-21 14:08:49 浏览:812
福鼎市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21 13:48:39 浏览:715
广东商学院法律硕士 发布:2025-09-21 13:45:19 浏览:172
劳动法孕妇上班休息时间 发布:2025-09-21 13:23:46 浏览:101
法律硕士全日制读几年 发布:2025-09-21 13:11:09 浏览:415
国土局行政答复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21 13:10:13 浏览:822
法律援助在线咨询珠海 发布:2025-09-21 13:10:11 浏览:259
劳动法中试用期提前3内 发布:2025-09-21 13:00:50 浏览:935
经济法什么会考 发布:2025-09-21 12:59:55 浏览:854
劳动法律法规培训 发布:2025-09-21 12:55:53 浏览: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