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多人同一行为违反行政法的处罚

多人同一行为违反行政法的处罚

发布时间: 2021-11-29 08:19:54

A. 二人以上含二人共同违反行政法规如何处理

对共同违法行为如何施行行政处罚,现行相关的工商行政管理法规没有专门作出规定,在实践中做法也不一样。有的参照《刑法》中共同犯罪的情形进行处理;有的对共同违法行为当事人各打五十大板;有的不分责任,直接对所有当事人进行共同处罚;有的对共同违法行为的主要责任人进行处罚。笔者认为: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违法行为,在对共同违法行为施行行政处罚时,应区分违法行为人在共同违法行为中的作用、情节,分别作出行政处罚。
虽然《行政处罚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均没有对共同违法行为作出专门规定,但在一些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中有所体现。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两人以上共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行政处罚。《水上安全监督行政处罚规定》第八条规定:对有共同违法行为的当事人,应当分别给予行政处罚。国家工商总局《关于禁止串通招标投标行为的暂行规定》第六条规定:串通招标投标行为是共同违法行为,对参与串通招标投标的各个违法行为人,应当根据情节,分别按照本规定第五条规定的幅度予以行政处罚。
对于共同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要把握好以下两点:
一是不能对违法行为人各自立案、分别处理,而应合并立案、分别处理;二是在案件调查中,要对行为人在共同违法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具体的分工、参与的程度进行认定,在量罚时依据行为人在共同违法行为中的作用、情节、导致的后果作出综合分析,正确使用裁量权,区别情节予以处罚,以符合“责任自负、过罚相当”的原则。
共同违法行为人是否应承担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连带责任,在现行的行政立法中并没有作出规定,但在行政执法实践中却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对此问题,有人认为,基于“责任自负”的原则,不能要求共同违法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否则就是搞“株连”。笔者认为:共同违法行为人在承担履行按份责任的同时,还应承担连带责任,这并不违反“责任自负”的原则。
连带责任是责任认定的一项特殊原则,指各个责任基于同一发生原因而产生的具有同一给付内容的数个责任,各个连带责任人不以自己的份额为限承担责任,而是对全部共同责任负责,并不因其中之一的责任人履行而使全体责任人的共同责任归于消失。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行为人尽管在共同违法行为中的作用、责任可能不同,但目的是一致的,行为之间也存在着必然联系,有的还互为因果,在利益上存在着利害关系。因此,基于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利害关系的共同行为导致的责任必然是连带的。其次,共同行为人只有在全部履行了行政处罚决定后,才能使其因共同违法行为应承担的行政责任消失。当部分行为人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时,共同违法行为人应承担的行政违法责任仍然存在。再者,在司法实践中,《民法通则》及相关的司法解释都确认了基于共同行为应承担连带民事责任,这说明“责任自负”和连带责任并不矛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规定:行政机关的同一具体行政行为涉及两个以上利害关系人时,其中一部分利害关系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没有起诉的其他利害关系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B. 多个行为违反同一法律不同条款,怎么处理,依据或出处是什么

数行为触犯同一法律不同法条的:
1.如果是刑法,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法律拟制),实行数罪并罚;
2.如果是民法或者行政法的,那么自然是一个一个来。
一行为触犯数法条:
1.如果是刑法,那么属于想象竞合犯,一行为触犯数罪名,除刑法有特别规定的外,择一重罪处罚;
2.如果是民法,则看你产生责任的竞合,一般是由权利人或者说受害人择一行使,比如同时构成违约和侵权的;
3.如果是行政法,那么视法律规定而言,不同的行政机关可以作出不同的处理。

C. 对当事人同一违法行为,给予几次 以上的行政处罚

对当事人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内罚法》第容二十四条 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第二十五条 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3)多人同一行为违反行政法的处罚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D. 同时违反法规和部门规章,但处罚不一样,应以何为准

根据理性制度的要求和立法精神,行政处罚应当遵循一事不再罚原则,我国行政法回对一事不再罚答原则明确的法律规定是《行政处罚法》第二四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按照通说观点,对于行政法规不同条款的竞合,一个违法行为同时触犯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法律规范的不同条款。如果每个法律规范的行政处罚权均授予同一个行政机关,但所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不同,该行政机关可以依据不同的法律条款,从一加重处罚。若处罚的种类相同,但将行政处罚权授予不同的行政机关,有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只能给予一次行政处罚,给予两次行政处罚的,最先作出的行政处罚是合法的,以后作出的行政处罚应认定为不合法

E. 行政处罚时,一个违法行为违反了同一部法律的不同的法律条款,能否分别予以处罚

不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二十四条 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第二十八条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罚款的,应当折抵相应罚金。

(5)多人同一行为违反行政法的处罚扩展阅读

《民政部对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作出撤销登记的行政处罚》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近日,民政部对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作出撤销登记的行政处罚。

经查,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存在连续三年未按规定接受全国性社会团体年度检查的违法行为,违反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情节严重。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民政部对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作出撤销登记的行政处罚。

同时,依据《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的规定,自行政处罚决定生效之日起,民政部将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列入社会组织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十九条和第二十条的规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被撤销登记后,应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并办理注销登记。清算期间,不得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F. 一个主体违反多个行政法律如何处罚

一个主体是同一行为还是一个主体的多个行为?
1、如版果是同一个行为权,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2、如果是同一主体的多个行为,则可以分别处罚;
一个主体同一行为违反多个行政法规的,行政处罚的原则是后法优于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并且要在所应受到的不同处罚幅度的条款之间,择一从重处理。

G. 对同一违法行为可以给予两次以上处罚吗

《行政处罚法》第24条规定了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简称一事不再罚原则。同一行为是指同一行为主体基于同一个事实和理由实施的一次性行为。对同一违法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和处罚管辖权的规定,有时可以给予两次以上除罚款以外的其他行政处罚。

以下情形不适用“一事不再罚”规则:

.多个不同的行为违反了同一种行政法规范的,可以由行政机关分别裁决,合并执行。每一种违法行为均应给予一次处罚。

.一个行为同时违反了行政法规范和其他法律规范的,由有权机关依据相关法律各自实施多种处罚。

.某些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对行为人处以一种处罚后,处罚难以执行的。行政机关可以改施另一种形式的行政处罚。如《外国人出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规定,公安机关对违反本规定的外国人给予罚款处罚后,外国人无力缴纳罚款的,公安机关可改处拘留。

.行政违法中的屡犯。行为人在因某一违法行为被处罚后不久,又重新实施同一性质的违法行为,行政机关可以对重新实施的违法行为再次给予处罚。

.行政处罚与执行处罚对同一违法者一并适用。当行为人被施以行政处罚后,又拒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设定的义务,行政机关可依法处以罚款以促使其履行义务。

H. 工商 一个违法行为同时违反多个法律如何处罚

在法律上这属于想象竞合,即行为人出于一个目的,实施一个行为,触犯多条规定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是择一重断,即以多个规定中处罚最重的来处罚。

热点内容
法官工作瑕疵 发布:2025-09-18 08:19:56 浏览:599
法院执行电汇 发布:2025-09-18 08:05:13 浏览:321
电大商法2015期末考试 发布:2025-09-18 08:02:04 浏览:931
合同法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发布:2025-09-18 07:55:33 浏览:62
劳动法不经通知可辞退 发布:2025-09-18 07:53:32 浏览:684
做律师的人的性格特点 发布:2025-09-18 07:53:21 浏览:222
举办残疾人法律知识讲座的意思 发布:2025-09-18 07:52:35 浏览:366
道德理想概念 发布:2025-09-18 07:51:57 浏览:123
可以兼职法律援助吗 发布:2025-09-18 07:40:51 浏览:275
国际经济法问题专论 发布:2025-09-18 07:24:00 浏览: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