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关于庭前会议

民事诉讼法关于庭前会议

发布时间: 2021-11-30 03:36:30

法院通知开听证会,不去有什么后果

当事人不出席法院召集的庭前会议,将无法及时了解对方提供的证据,并进行相应的再准备,也错失了一次调解的机会,可能对本方产生不利的影响。

法条链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1、第二百二十四条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四项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在答辩期届满后,通过组织证据交换、召集庭前会议等方式,作好审理前的准备。

2、第二百二十五条 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庭前会议可以包括下列内容:

(一)明确原告的诉讼请求和被告的答辩意见;

(二)审查处理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的申请和提出的反诉,以及第三人提出的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

(三)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决定调查收集证据,委托鉴定,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据,进行勘验,进行证据保全;

(四)组织交换证据;

(五)归纳争议焦点;

(六)进行调解。

3、第二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答辩意见以及证据交换的情况,归纳争议焦点,并就归纳的争议焦点征求当事人的意见。

㈡ 法院开完庭前会议后,最长不能超过多长时间开庭

法律并没有直接规定开庭后多长时间结案,但是对于案件的总体审限有相关限制。
法院审理案件因案件种类不同,审理期限也不相同
以民事案件为例: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㈢ 传票写的是庭前会议是什么意思

法官解惑:庭前会议要参加吗

庭前会议,来当事人应当自参加,因为庭前会议很重要,甚至比正式的庭审都重要,所以,必须参加。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二十四条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四项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在答辩期届满后,通过组织证据交换、召集庭前会议等方式,作好审理前的准备。
第二百二十五条 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庭前会议可以包括下列内容:
(一)明确原告的诉讼请求和被告的答辩意见;
(二)审查处理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的申请和提出的反诉,以及第三人提出的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
(三)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决定调查收集证据,委托鉴定,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据,进行勘验,进行证据保全;
(四)组织交换证据;
(五)归纳争议焦点;
(六)进行调解。
第二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答辩意见以及证据交换的情况,归纳争议焦点,并就归纳的争议焦点征求当事人的意见。

㈤ 庭前会议处理事项要写在判决书中吗

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庭前会议解决的内容如下:

(一)明确原告的诉讼请求和被告的答辩意见;

(二)审查处理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的申请和提出的反诉,以及第三人提出的与本案度有关的诉讼请求;

(三)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决定调查收集证据,委托鉴定,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据,进行勘验,进行证据保全;

(四)组织交换证据;

(五)归纳争议焦点;

(六)进行调解。

㈥ 法院开庭前会通知律师去法院吗

法院开庭前是要对当事双方进行通知,履行相关告知义务的。针对法院的告知义务,最高法院相关规定如下:
《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人民法院审判公开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依法公开、及时公开和全面公开,“人民法院必须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关于公开审理的案件范围的规定,应当公开审理的,必须公开审理。”
主动履行六项告知义务
《意见》针对影响当事人正当行使诉讼权利的突出问题,规定了人民法院应当履行的六个方面的告知义务。
这六项告知义务是:
——对当事人起诉材料、手续不全的,要尽量做到一次性全面告知当事人应当提交的材料和手续,有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告知。能够当场补齐的,立案工作人员应当指导当事人当场补齐。
——对决定受理适用普通程序的案件,应当在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告知当事人所适用的审判程序及有关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决定由适用简易程序转为适用普通程序的,应当在作出决定后及时将决定的内容及事实和法律根据告知当事人。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请求人民法院调查取证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人民法院决定调查收集证据的,应当及时告知申请人及其他当事人。决定不调查收集证据的,应当制作书面通知,说明不调查收集证据的理由,并及时送达申请人。
——人民法院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或者先予执行的,应当在裁定书中写明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或者先予执行所依据的事实和法律根据,及申请人提供担保的种类、金额或者免予担保的事实和法律根据。人民法院决定不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或者先予执行的,应当作出书面裁定,并在裁定书中写明有关事实和法律根据。
——申请执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有关线索后尽快决定是否调查,决定不予调查的,应当告知申请执行人具体理由。人民法院根据申请执行人提供的线索或依职权调查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应当在调查结束后及时将调查结果告知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申报财产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申报后及时将被执行人申报的财产状况告知申请执行人。
——人民法院应当公告选择评估、拍卖等中介机构的条件和程序,公开进行选定,并及时公告选定的中介机构名单。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公开评估、拍卖、变卖的过程和结果;不能及时拍卖、变卖的,应当向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说明原因。

㈦ 法院召集庭前会议时可以包括哪些内容

根据自2015年2月4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版>的解释》第二百二十五权条规定:

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庭前会议可以包括下列内容:

(一)明确原告的诉讼请求和被告的答辩意见;

(二)审查处理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的申请和提出的反诉,以及第三人提出的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

(三)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决定调查收集证据,委托鉴定,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据,进行勘验,进行证据保全;

(四)组织交换证据;

(五)归纳争议焦点;

(六)进行调解。

(7)民事诉讼法关于庭前会议扩展阅读:

庭前会议对我国刑事诉讼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庭前会议能有效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新《刑事诉讼法》明确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庭前会议程序的设置,更是对这一规定的充分体现。

第二,庭前会议有利于实现程序公正。程序公正优先于实体公正是当前中国刑事法治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努力方向。

第三,庭前会议能有效提高诉讼效率。

第四,庭前会议能有效提升公诉质效。

参考资料来源:北京法院网— 法院召集庭前会议时可以包括哪些内容?

热点内容
南昌大学法律硕士培养方案 发布:2025-09-18 04:49:17 浏览:135
无锡法院苗 发布:2025-09-18 04:48:31 浏览:686
江津法院电话 发布:2025-09-18 04:20:31 浏览:52
2016年劳动法产检规定 发布:2025-09-18 03:43:42 浏览:631
国网公司规章制度以什么为主 发布:2025-09-18 03:31:02 浏览:359
论民法基本原则论文 发布:2025-09-18 03:31:01 浏览:313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共 发布:2025-09-18 03:27:23 浏览:847
法学宣在线 发布:2025-09-18 03:27:15 浏览:463
脑控刑法 发布:2025-09-18 03:24:13 浏览:99
刑法分论框架 发布:2025-09-18 03:22:07 浏览: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