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规的行文方式

行政法规的行文方式

发布时间: 2021-12-04 10:35:00

Ⅰ 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规章的公文文种是哪些命令、条例、规定、决定、办法 是吗急需高手

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公文文种种类:
一、公告、通告与通知
公告是“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的行政公文。通告是“适用于公布社会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的行政公文。通知是“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的行政公文。公告,根据其作用可以划分为重要事项公告、法定事项公告;通告,根据其作用可以划分为制约性通告、知照性通告;通知,根据其作用可以划分为发布性通知、转发性通知、指示性通知、知照性通知和任免性通知。由此可见,公告、通告和知照性通知均具有“告知事项”的功能。
二、命令、决定与通报
命令是“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的行政公文。决定是“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的行政公文。通报是“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的行政公文。由此可见,命令中的嘉奖令、决定中的奖励决定和通报中的表彰通报均具有“表彰先进”的功能。
三、命令与通知
命令是“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的行政公文。通知是“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的行政公文。命令,根据其作用可以划分为公布令、行政令、嘉奖令和任免令;通知,根据其作用可以划分为发布性通知、转发性通知、指示性通知、知照性通知和任免性通知。由此可见,命令和通知均具有“发布规章和人事任免”的功能。
四、决定、通知与意见
决定是“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的行政公文。通知是“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的行政公文。意见是“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行政公文。决定,根据其作用可划分为政策性决定、部署性决定、奖惩性决定和变更撤销性决定;通知,根据其作用可划分为发布性通知、转发性通知、指示性通知、知照性通知和任免性通知;意见,根据其作用可划分为下行的指导性意见、上行的建议性意见和平行的协商性意见。由此可见,决定、通知和指导性意见都属下行文,均有“向下级布置工作”的功能。
五、函与意见
函是“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的行政公文。意见是“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行政公文。函,根据其作用可划分为商洽函、询问答复函和求批审批函;意见,根据其作用可划分为下行的指导性意见、上行的建议性意见和平行的协商性意见。由此可见,商洽函和协商性意见大多属于平行文,均有“向平级和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协商工作”的功能。
六、报告、请示与意见
报告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的行政公文。请示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行政公文。意见是“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行政公文。报告,根据其内容性质可划分为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答复报告和报送报告;请示,根据其作用可划分为请求批示性请示、请求批准性请示;意见,根据其作用可划分为下行的指导性意见、上行的建议性意见和平行的协商性意见。由此可见,报告、请示和建议性意见都属上行文,均具有“向上级反映工作”的功能。
七、函与请示
函是“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的行政公文。请示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行政公文。函,根据其作用可以划分为商洽函、询问答复函和求批审批函;请示,根据其作用可以划分为请求批示性请示和请求批准性请示。由此可见,函和请示均具有“请求批准”的功能。
八、批复、复函、通知与报告
批复是“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的行政公文。函是“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的行政公文。函从行文往来上可划分为发函和复函。通知是“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的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的行政公文。报告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的行政公文。由此可见,批复、复函、通知和报告均具有“回复事项’的功能。

Ⅱ 行政法规的行政写法

行政法规包括标题和正文两大部分,它们各自的写法如下:
标题
行政法规的标题通常有以下四种写法:
(1)是由国家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公报》1991年第1号)。
(2)是由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其中事由多用“关于……的”介词结构,使之作文种的定语,如《国务院关于鼓励华侨和香港澳门同胞投资的规定》(《国务院公报》1990年第18号)。
(3)包括适用范围、事由和文种,如《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国务院公报》1988年第15号)。
(4)只含事由和文种,如《盐业管理条例》(《国务院公报》1990年第4号)。如果该法规是暂行、试行或补充的,则在法规名称前注明“暂行”、“试行”、“补充”的字样。如《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公报》1990年第29号)。
正文
行政法规的正文包括制定目的或根据、适用范围、主管部门、具体规范、奖惩办法、施行日期等内容。
制定目的是指制定该法规所达到的结果,用“为”或“为了”介词领起,往往起笔交代。制定根据是指制定该法规所依照的法律、法令或法规,用“根据”、“依照”等介词领起,写在第一条或第二条中。依法规的内容,制定目的和制定根据可只写一个,也可两者都写。
适用范围是指必须依照执行或应当参照执行该法规的机关、团体、单位或个人。其中,依照执行的对象写在篇首或篇末,参照执行的对象多写在篇末。
主管部门是指主要负责该法规的解释以及制定实施细则的机关,多在篇末写清。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公报》1989年第13号)的第二十八条规定:“本条例由农业部负责解释;实施细则由农业部制定。”
具体规范是指该法规所规定的要求执行和遵守的事项,这是正文的核心部分,需要分若干章或若干条逐一表述。
奖惩办法是指该法规所规定的奖励和惩罚措施,有的在具体规范中分述,有的单列于具体规范之后条陈。根据法规的内容,可两者兼写,也可只取其一。
施行日期是指该法规的生效时间,多在最后一条中注明。有的法规发布之日立即生效,写明“本条例(规定、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的字样;有的法规从发布到施行要隔一段时间,如《土地复垦规定》(《国务院公报》1988年第24号)于1988年11月8日发布,施行日期是1989年1月1日;有的法规不规定具体的施行日期,只写“本条例(规定、办法)的施行日期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等。一些新法规发布的同时还废止有关旧法规,也在最后一条中写出废止的旧法规名称、制发机关及发布日期。此外,行政法规如有附件,将其列在正文之后。

Ⅲ 行政法规的正文写法

行政法规正文的写法主要有两种:
章条式
它适用于条文较多的行政法版规。全文分若干权章,包括总则、分则和附则三个部分。第一章叫总则,概述制定目的和根据、适用范围、基本原则等;中间各章叫分则,规定具体规范和奖惩办法;最后一章叫附则,说明主管部门、施行日期、废止的旧法规,有的还在附则中写参照执行该法规的对象。各章又分若干条,每条前面写“第×条”,也可以直接用“一”、“二”、“三”等数字标明。条下可设款、项、目,各款不冠数字,项和目冠数字。
条款式
它适用于条文较少的行政法规。全文分若干条,条下设款,也有的款下分项和目。
过去的行政法规还在标题的正下方标明制发机关和发布日期,并外加圆括号。1988年6月以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公报》1988年第13号)等几十个行政法规都不设这两个项目,而是将其写在发布令中。

Ⅳ 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还有地方性法规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如何从文件名称中就能区分他们属于哪个

区分:行政法规是以国务院令形式公布,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人大或人大常委会公布的。部门规章就是国务院各部委发布的(如公安部令)

Ⅳ 行政公文中的种类和行文方向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最新版本有15种,分别是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比2000年8月的版本多了决议和公报两个文种。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公认的有决议、决定、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十四个文种。

文件发送的去向。机关或单位根据不同的行文关系和行文目的,选择不同的行文方向。一般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三种。根据完成文件内容的要求,上行文和下行文可以采取不同的行文方式。

(5)行政法规的行文方式扩展阅读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九条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

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一)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二)密级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

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三)紧急程度。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四)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也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

(五)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六)签发人。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七)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八)主送机关。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九)正文。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

(十)附件说明。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

(十一)发文机关署名。署发文机关全称__________或者规范化简称。

(十二)成文日期。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十三)印章。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

(十四)附注。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十五)附件。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

(十六)抄送机关。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十七)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公文的送印机关和送印日期。

(十八)页码。公文页数顺序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行政公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行文方向

Ⅵ 什么叫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 是国家有关行政管理活动的各种法规的总
称。有广狭两义:①广义的行政法规内容包括调整国
家行政机关活动的一切方面,它既包括国家权力机关根
据宪法制定的关于国家行政管理的各种法律、法令,也包
括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宪法、法律、法令,在其职权范围内
制定的关于国家行政管理的各种法规。②狭义的行政法
规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在自己的职
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发布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我国
1982年宪法将行政法规的含义限于国务院制定发布的具
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因此,在我国法制中,行政法
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而制定的法
规的总称。其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国务院领导和管理的经
济工作和城乡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计划生
育、民政、公安、司法行政、监察、对外事务、国防建设、民
族事务、华侨事务、行政区划、劳动人事以及各级行政机
关内部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行政工作。行政法规的名称有
条例、规定、办法等。行政法规的制定和发布,有国务院制
定并发布和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主管部门发布两种方
式。行政法规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根据宪法、法律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
会的有关授权决定制定的,又是制定国家行政机关规章
的依据。其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高于地方性法规和规
章。它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体现了人
民的意志和利益,是我国各项行政工作的准则和规范。
行政法规具有以下特征:(一)所规范的内容是国家
单方面意志的表示,而不以相对一方是否同意为先决条
件。(二)具有强制性。在全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全国一
切地区和一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都应当执行,全
国所有公民都应当遵守;由国家行政强制力保证其实施,
违反了它,就要受到行政处分或处罚;司法机关审理案
件,也要以行政法规为重要依据。(三)种类繁多,内容复
杂,数量大,范围广,并且不断变化。但其内容必须是针对
某一类抽象的事件,而不是某个具体的事件和具体问题;
在形式上必须有比较正规的法规条文形式和结构;在时
效上有相对的稳定性;制定必须经过法定程序。

Ⅶ 我国行政法规的发布形式是什么

以往行政法规多用“通知”发布,以文件的形式上传下达。根据国办发〔1988〕25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进行政法规发布工作的通知》的精神,行政法规现在都用“命令(令)”发布,而且经国务院总理签署公开发布的行政法规均由新华社发稿,《国务院公报》、《人民日报》全文刊载。这样,就提高了行政法规的权威性,使行政法规及时被社会和公众知晓,便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全体公民执行和遵守。

Ⅷ 公文行文的种类怎么区别

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将我国行政机关通用公文种类规定为13种。

(一)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四)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五)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六)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七)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八)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九)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十一)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十二)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三)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除了以上划分,按照公文传递方向,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按其内容和功能,可分为指挥类公文、规范类公文、报请类公文、知照类公文、联系类公文、记述类公文等;根据内容涉及秘密的程度,可分为绝密件、机密件、秘密件、普通件;根据办理时限要求,可分为特急件、急件、平件;按其来源和去向,可分为收文和发文。

由于机关之间的隶属关系不同,行文关系就有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之分。

上行文,是下级机关向自己上级机关的行文,常用的文种有报告、请示、意见等。

下行文,是上级机关对所属下级机关的行文,常用的文种有命令、决定、公告、通告、批复、通知、通报、意见、会议纪要等。

平行文,是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常用的文种有函、议案、通知、意见等。

热点内容
浙江省海塘管理条例 发布:2025-09-17 12:40:01 浏览:957
宁波司法鉴定 发布:2025-09-17 12:39:57 浏览:680
玉林法律援助网 发布:2025-09-17 12:35:18 浏览:333
国际经济法课件ppt马工程 发布:2025-09-17 12:33:02 浏览:336
深圳经济特区燃气条例 发布:2025-09-17 12:23:39 浏览:91
b站民法典 发布:2025-09-17 11:58:42 浏览:490
文盲签的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9-17 11:48:50 浏览:396
档案工作职业道德 发布:2025-09-17 11:38:30 浏览:951
2014年4月自学商法二答案 发布:2025-09-17 11:31:02 浏览:236
法院刑事卷宗目录 发布:2025-09-17 11:29:29 浏览: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