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中德行政诉讼法比较

中德行政诉讼法比较

发布时间: 2021-12-04 16:51:35

㈠ 行政诉讼法-哪位写的书比较权威

马怀德,应松年,姜明安都不错

㈡ 求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异同点总结,最新的。

相同点:都为诉讼法,程序法 。
不同点:规范的案件类型不一样。
1、民事诉讼一内般情况下是“谁容主张、谁举证”,只有在特殊侵权(如环境污染纠纷、医疗纠纷等)实行举证倒置。
2、行政诉讼一般情况下是举证倒置,原告只需要推动诉讼,只有在申请性质的行政审批行为,原告应当对自己的申请行为进行一定的举证。
3、刑事诉讼一般情况下是由公诉机关或自诉的原告进行举证,被告人没有举证的义务。但是,由于我国没有实行缄默权制度,在一定情况下,被告人也承担了一些举证责任。也就是说我国的无罪推定原则并不完全。

㈢ 中国行政诉讼法的主要有哪些特点

中国行政诉讼法的主要特点是:

①规定被告一方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案件是当事人控告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案件。
②它解决的纠纷,是政府机关进行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同行政管理相对一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行政纠纷。

③它规定的行政诉讼,是法律规范明文规定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控告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诉讼。

④行政诉讼双方当事人所争议的,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

⑤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但是,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

㈣ 比较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在受案上的异同

行政复议法规定的抄受案范围要广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一、行政复议法规定只要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即可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当然这里要区分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一般对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不服单独提起复议,行政机关是不受理的,应当一并提起;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就比较窄了,就现行法看,也就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以及高校不发学位的行为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并且诉讼中是不会对抽象行政行为本身进行审查的。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同仁赐教

㈤ 比较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异同

三种诉讼最大的区别是举证责任的分配。

民事诉讼一般情况下是“谁主张、谁举证”,只专有在特殊侵权(属如环境污染纠纷、医疗纠纷等)实行举证倒置。

行政诉讼一般情况下是举证倒置,原告只需要推动诉讼,只有在申请性质的行政审批行为,原告应当对自己的申请行为进行一定的举证。

刑事诉讼一般情况下是由公诉机关或自诉的原告进行举证,被告人没有举证的义务。但是,由于我国没有实行缄默权制度,在一定情况下,被告人也承担了一些举证责任。也就是说我国的无罪推定原则并不完全。

我认为其他的区别都是细微的区别,没有什么实际价值。

㈥ 新《行政诉讼法》的新判决类型有哪些

新行政诉讼法有下列几种判决形式及适用情形。一是驳回原告的行政诉讼请求。版二是判决行政机关重权新做出具体行政行为。三是对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政机关,判决其履行法定义务。四是判决具有支付义务的行政机关,履行支付义务。
更多精彩内容来源海口律师咨询 http://china.findlaw.cn/haikou

㈦ 报考中国政法大学中德法学院如何准备

你好,我现在是中德研一的一名学生,对这个问题有点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帮到你:
一、既然决定报考中德,那首先应了解两个信息:录取分数和录取名额。根据2013年政法大学招生简章的说明:
初试包括两门专业课(法综一和法综二)、英语、政治。专业课试卷由政法大学自主命题
综合一(法理40分、宪法40分、三国40分、行政30分)
综合二(民法50分、刑法50分、民诉25分、刑诉25分)
初试成绩出来后,学校给各学院划定分数线,中德2012年为340,2013年为345.上线的才有复试的机会。复试笔试和口试主要考比较法的基础知识,下面会推荐一些参考书目。
初试、复试成绩权重:拟录取总成绩为百分制,初试、复试成绩各占50%。
复试内容及比重:专业课笔试(40%)、专业课口试(40%)、外国语听力及口语(20%)
啰嗦了这么多,就是想说明,考中德没什么特殊的,不难但也不简单,相对法大的其他法学专业也没有额外的要求,更不要求会德语,德语是上学之后才学的,当然如果你本来就会德语的话,学习时会更省力,但录取时都是一视同仁的。按照规定的要求准备就好了。
二、录取名额
这里要提到三类人:
1、政法本科德语专业的5+2双学位的学生。他们如果想上中德的话,可以获得直推的机会,但要参加复试,不合格仍会被刷,一般不超过15个人。读研究生是两年制的
2、本校和外校保研,一般六七个人。三年制
3、面向社会(包括政法大学)自己考的学生。三年制。
德语专业不占中德的考研名额,他们是从本科德语专业的学生中直推上来的,学校另外分配名额。所以每年中德招生在20-30人左右。不要担心第一类学生会占名额,考研名额与他们无关。

复试推荐书目:
《比较法总论》,法律出版社, 2003年1月第1版,K·茨威格特,H·克茨著(潘汉典,米健,高鸿均,贺卫方译)这本最重要了!
《比较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沈宗灵主编
《法以载道——比较法与民商法文汇》,米健,商务印书馆,
《比较法学文萃(第一辑)》,法律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比较法学文萃(第二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㈧ 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区别有哪些

"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的性质与任务不同?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等的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产生的诉讼关系。民事诉讼的任务是通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解决民事争议,?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1民事诉讼是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解决的是私权利之间的纠纷。?
行政诉讼则是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当事人的基本权益,依照诉讼法规定,向法院提起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关系是不平等的,一方是具有行政管理权的行政机关,而另一方只能接受。因此行政诉讼解决的是不平等主体间涉及公权力与私权利交叉的部分。行政诉讼法的任务也不是单纯解决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纠纷,同时,通过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诉讼也可以起到监督与完善行政立法与执法的后果。?
二.?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前置条件不同?
前置条件大概可以理解为受案范围,但又不完全等于受案范围,例如《行政诉讼法》第37条第二款规定:“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这样做主要是由于某些领域专业性要求较强,人民法院对于案件的事实一般难于迅速处理,而如果要求强制复议不仅可以减轻司法机关的工作难度,同样也可以使被申请复议机关的上级对做出行政行为的下级单位进行有效管理与监督。相对于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前置条件更加严格,如《行政诉讼法》第11条明确以列举的方式规范了8类可受理范围,第12条明确的4种不予受理的情况,对于是否受理范围过窄这又是需要讨论的话题。而民事诉讼法则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这条法条几乎对实际的民事法律行为全部包括其中。?
三.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的主体、客体的不同?
在主体方面,民事诉讼法的主体是相对不确定的,自然人、法人和组织根据其权利义务归属不同可成为民事诉讼中的被告与原告,同时这种原被告也可以由于反诉的存在而相互转换。而在行政诉讼法中原告与被告是确定的,原告只能是权利受到侵害的行政相对人,而被告只能是相应的行政主体。政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依照本法提起行政诉讼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原告。”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直接接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行政诉讼的第三人与民事诉讼的第三人意义也不同。有两点区别一是行政诉讼第三人排除了与诉讼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情况。二是行政诉讼第三人并不像民事诉讼第三人那样,?可以与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存在着实体法律关系。行政诉讼的第三人仅与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之间存在行政法律关系,?与原告之间不存在行政法律关系。因此,?行政诉讼第三人参加诉讼,?不能以本诉的原、被告为共同被告,?也不是必然站在本诉的原、被告的其中一方。他参加诉讼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行政诉讼第三人既不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也不是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而是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具有独立诉讼地位的诉讼参加人。2?
在客体方面民事诉讼的客体是权利与义务,通常表现为一定的行为、智力成果和物等。而行政诉讼的客体是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在目前来看,以后还可能包括抽象行政行为。??
四.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中诉讼权利的不同?
诉讼权利即参与诉讼的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在民事诉讼中由于主体的可变动性双方当事人都有起诉、反诉和撤诉的权利,在处分权上,民事诉讼的主体享有很强的自由性,这体现在起诉的不同阶段当事人都可以按照自由意愿变更或者调解自己的诉讼请求,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可调解也可体现。?
在行政诉讼中由于主体的确定性,即只能是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因此起诉、撤诉的权利只存在与原告,同样被告也无反诉权。在处分方面被告也无权任意变更其之前所作的行政行为,同样,行政诉讼中不允许调解也是诉讼权利不同的体现。??
五.?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举证责任的不同?举证责任即证明责任,是当事人对诉讼中有争议的事项加以证明以显示事实的真实性。举证责任对于诉讼的重要性意义重大,如果不能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据,则当事人会承担败诉的风险。在民事诉讼法中举证责任归属于提出主张的当事人,即谁主张谁举证。《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一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而行政诉讼法中规定被告应付证明责任,《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被告对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做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这种举证倒置主要是由于原被告客观地位与条件的不平等,相反民事主体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因此在举证责任方面两方都应承担相同的义务。但这种情况在行政诉讼法中也有例外,如在行政赔偿或者行政不作为的诉讼中,原告承担举证责任。
六.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起诉和审理期限的不同?
《民法通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特殊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或二十年。而《行政诉讼法》三十八条二款规定;“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三十九条还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所谓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是指《行政诉讼法》之外的法律、法规对起诉期限所作出的规定除外。这些法律、法规所作的起诉期限的规定不尽一致,?有的是3个月,?有的是,1个月,?有的是15天,?有的只有5天。从而可以看出,?民事与行政案件的起诉期限是大不一样的。其次,?,?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答辩期限也不相同。民事案件的答辩期为十五日,?而行政案件答辩期为十日。再次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的审理期限也不同,?民事诉讼法规定,?一审的审理期限一般为六个月,?二审的审理期限一般为三个月。而行政诉讼法规定,?一审的审理期限一般为三个月,?二审的审理期限一般为二个月。3只所以这样规定是由于行政案件繁多,为了不影响效率只能减少时间,而民事案件则一般涉及不仅财产而且还具有人身关系的权利义务,因此需要更多时间给当时人提供调整这些权利与义务的时间,如果不这样,那么极易引起社会的稳定问题。"

㈨ 《行政诉讼法》中行政判决分为6种,其中维持判决与履行判决和确认判决有什么区别谢谢

维持判决是确认行政机关行政行为合法的判决。
履行判决是要求行政机关履专行法定职责的判决,针对的是行属政机关不作为。
确认判决是确认行政行为违法的判决,主要存在于行政行为已经产生效果,撤销或变更已无意义的情形。如行政拘留已经结束的案件。

㈩ 行政法。行政诉讼法有什么区别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区别是:

1、性质不同:

行政法是一种实回体法,而行政诉讼答法是程序法。

2、适用的主体不同:

行政诉讼法主要是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程序依据;而行政法主要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实施公务行为的实体依据。

3、适用的阶段不同:

行政诉讼法是审理行政案件时适用的程序法,因而是事后救济程序;而行政法是关于行政行为作出的依据;它于行政行为的全过程,不仅包括事后救济程序,也包括事前、事中程序。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一条规定,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所谓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

热点内容
国际经济法课件ppt马工程 发布:2025-09-17 12:33:02 浏览:336
深圳经济特区燃气条例 发布:2025-09-17 12:23:39 浏览:91
b站民法典 发布:2025-09-17 11:58:42 浏览:490
文盲签的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9-17 11:48:50 浏览:396
档案工作职业道德 发布:2025-09-17 11:38:30 浏览:951
2014年4月自学商法二答案 发布:2025-09-17 11:31:02 浏览:236
法院刑事卷宗目录 发布:2025-09-17 11:29:29 浏览:36
2014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发布:2025-09-17 11:23:07 浏览:237
温州司法鉴定所 发布:2025-09-17 10:58:09 浏览:660
法院问被告 发布:2025-09-17 10:53:00 浏览: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