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确立劳动关系

劳动法确立劳动关系

发布时间: 2021-12-05 10:20:29

1. 确立劳动关系

一、单位主体资格适格。个人是否适格,要看情况了。比如:年龄,是否同时与其它单位有劳动合同关系等。
二、“做广告承揽业务,不给开工资、不给交纳各项社会保险、没有考勤记录,收入以广告额提成为主”这些情况有承揽合同关系的特征。但“提供了办公桌椅、电脑、电话、出入门卡、参加部门组织的各种业务会议、并获得部门、单位两次先进个人”,“做银行存取款、广告报表、卫生值日等多项工作”“享受和在编同样的多项补助(午餐、电话、交通、出差)”又具有明显的劳动关系特征。
三、“年年完成单位下达的广告经营任务”,说明这项业务是长期性的,不是短期或一次性的业务,应属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综上,此案例应是单位想以承揽合同关系对待,但实际上采取了劳动关系的管理方式。个人认为应可以确认为劳动关系。
建议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胜诉概率较大,但具体如何裁定,要看你提交的证据了。

2. 劳动关系如何确认

员工与公司劳动关系确认方法:

1、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2、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第1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2)劳动法确立劳动关系扩展阅读:

属于事实劳动关系的情形有:

事实劳动关系,指的是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后不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或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以前签订过劳动合同,但是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同意劳动者继续在本单位工作却没有与其及时续订劳动合同。

事实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相比,只是欠缺了书面合同这一形式要件,但并不影响劳动关系的成立。属于事实劳动关系的情形包括了:

1、应签而未签订的劳动合同;

2、以口头协议代替的书面劳动合同;

3、以其他合同形式代替劳动合同,即在其它合同中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力、义务条款,比如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兼并合同中规定了职工的使用、安置和待遇等问题,这就有了作为事实劳动关系存在的依据;

4、劳动合同期满没有终止也没有续签而形成的事实延续的劳动关系;

5、劳动合同构成要件或者相关条款缺乏或者违法,事实上成为无效合同,但是双方依照这一合同规定已经建立劳动关系。

3. 如何确定劳动关系的确立时间

理论界关于劳动关系的定义千差万别,对于劳动关系是否成立的判断标准也是莫衷一是。在《劳动法》的框架卜,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关系的建立以订立劳动合同为主要标志。但是,在实践中出现了很多用人单位用工却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现象。于是,又产生了所谓事实劳动关系、劳务关系等与劳动关系相对立的各种关系。在总结实践的基础[,《劳动合同法》调整了《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规定“用人单位自用「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迫)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_l_之日起建立”。也就是说,引起劳动关系产生的基本法律事实是用工,而不是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规定引起劳动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是用工,其目的是保护事实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权益,并不是肯定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行为。但是这样一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在用工之前、劳动合同订立之后的这一段时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之间是什么关系?应当适用什·么法律?

4. 确立劳动关系的标志是什么

确立劳动关系建立的标志:实际用工的开始之日(即:只要劳动者实际提供劳动,用人单位实际用工,就建立了劳动关系。)。


有人认为,书面劳动合同一经订立劳动关系就建立,但是这是不对的;

我国法律规定劳动关系建立的唯一标准是实际用工,明确规定了自用工之日起劳动关系建立。

《劳动法》领域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劳动关系,只有存在劳动关系,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才要受劳动法律的规范,才要适用劳动法律的相关规定。如果不存在劳动关系,就谈不上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也谈不上劳动法律的适用,因此劳动合同法首先要研究劳动关系什么时候成立。

首先,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的唯一标准是实际提供劳动。换言之,只要劳动者实际提供劳动,用人单位实际用工,就建立了劳动关系。不论劳动者是否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将受到同等的保护。这种理解实际上否定了原来实践中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对于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而言,不能因为劳动者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拒绝加以依法保护

所谓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关系。将实际用工作为建立劳动关系的标准有其合理性,是劳动关系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其次,书面劳动合同签订在前,实际用工在后的,劳动关系也是自实际提供劳动之日起建立。劳动关系的建立后于书面劳动合同的签订日起,劳动关系建立日期之前的书面劳动合同只具有合同效力,如果合同一方违约,按照民法规定追究其违约责任。

再次,实际用工在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在后的,劳动关系早于书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建立不受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影响。本法还专门针对这种情形作了规范,通过经济措施,促使用人单位早日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最后,劳动者在实际提供劳动的同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签订期、劳动关系建立期和实际提供劳动期三者是一致的。

5. 确立劳动关系的标志是什么急!!!!!

广东胡律师

两人的观点都有偏差,你的档案关系调入B单位并不能证明你们的劳动关系,而社保关系并不一定是确定劳动关系的重要标志,相关法律法规并未对此做出明确的裁定。

确定劳动关系最重要的标志是劳动合同,但界于你未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转不转社保到B单位你们已形成了法律上的事实劳动关系。

根据《劳动法》相关规定,只要你提供以下证据就能充分证明你们是事实劳动关系: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

6. 劳动法关于劳动关系确立的规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5]《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大至有回以下几个依据:答
1、劳动合同(我估计你可能没有)2、员工入职登记表 3、工资单或工资签收凭证 4、用人单位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 5、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记录 6、员工工作证 7、员工考勤记录 8、用人单位其他员工的证言
2、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7. 根据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签定劳动合同形式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版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权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热点内容
法学屠龙技 发布:2025-09-17 08:36:02 浏览:514
社会与法栏目剧全集消失的妻第四集 发布:2025-09-17 08:34:54 浏览:47
jm法律硕士双证 发布:2025-09-17 07:51:14 浏览:178
劳动法休日加班 发布:2025-09-17 07:45:32 浏览:376
经济法产生的条件与必要性 发布:2025-09-17 06:58:25 浏览:356
法治和人治的界限 发布:2025-09-17 06:53:59 浏览:948
民事诉讼法关于执行财产的规定 发布:2025-09-17 06:51:50 浏览:756
大律师的隐婚娇妻 发布:2025-09-17 06:44:51 浏览:339
恩施新闻政府法律顾问 发布:2025-09-17 06:24:54 浏览:151
河南省委法律顾问 发布:2025-09-17 06:16:39 浏览: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