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的本级

行政法的本级

发布时间: 2025-09-17 02:25:37

❶ 法律法规的等级

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法律是全国人大制定的。回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  
地方答性法规是地方人大制定的。  
规章是国务院部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及地方政府制定的。
注意: 
1、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2、条例是法律的名称,不是法律的种类。 
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我国法律遵循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在法律覆盖层面上,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❷ 行政法的效力层次

行政立法的效力指其法律效力,一经发布,即具有与法律相同的效力,具有普遍性、强制性。
1.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级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性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此外,法院判决时以法律和法规为依据,可参照行政规章。
2.行政立法的效力范围
时间范围:行政立法通常自发布之日起生效,但行政立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失效时间为新法实施之日或专门行文废止之日。
行政立法失效有四种情况:授权法规定的授权时效届满;新法废除旧法;相应立法规定的社会事实已消灭或效果已完成;法规清理中宣布废止相应立法。
空间范围:与行政立法的层级性有关。行政立法的效力一般及于相应立法主体所管辖的行政区域,在行政区域外则适用冲突法规范。
对人的效力:行政立法的效力不仅及于本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而且及于在本国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组织。与行政立法的层级性有关,中央立法对我国领域内的所有人有效(特别规定除外),地方立法一般只对本辖区内的人有效。
3.对行政立法的监督
对行政立法的监督包括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人民法院的监督。权力机关有权撤销行政机关制定的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和规章。上级行政机关有权撤销或改变下级行政机关违法或不适当的规章。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发现行政立法违法,可向有权机关提出撤销或改变的司法建议。

❸ 行政法知识需背诵

一位学友总结的真好!

        一、地方行政机关类型

        1、条条管辖、垂直领导——政府、海关、金融、外汇、国安、税务——只有1个复议机关;

        2、条块管辖、双重领导——公安、市场监督管理局等——2个复议机关(同级政府、上一级主管部门);

        3、省以下垂直领导——自然资源——2个复议机关(管后不管前:即同级政府可以作为其复议机关,但是管不了该部门的人权物)

        4、派出机关——行政公署——省、自治区政府在必要时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行政公署;

        5、 派出机关——区公所——县、自治县政府在必要时经省级政府批准设立区公所;

        6、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市辖区、不设区的市政府经上一级政府批准设立街道办事处;

        7、派出机构——派出所——警告、500元以下罚款;

        8、派出机构——工商所——处罚个体工商户,不包括吊销营业执照;

        9、派出机构——税务所——2000以下罚款;

      二、地方各级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

      1、地方各级政府机构设置程序

      类型一:新设

    (1)方式:新设(上一级)

    (2)针对事项:地方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

    (3)具体程序:本级政府提出方案→上一级编办审核→报上一级政府批准,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行政机构还应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类型二:协商

        (1)方式:协商(本级政府)

        (2)针对事项:政府机构之间的职责异议

        (3)具体程序:行政机构之间对职责划分有异议→主动协商解决→协商一致→报本级编办备案;协商不一致→提请本级编办提出协调意见→由本级编办报本级政府决定。

        类型三:内设

      (1)方式:内设(本级编办)

        (2)针对事项:内设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

      (3)具体程序:由该行政机构提出方案,报本级编办审批。

        2、地方各级政府编制管理

      (1)行政编制总额——地方政府的行政编制总额——由省级政府提出→国编办审核→报国务院批准。

      (2)行政编制调整——地方各级政府有权在行政编制总额内调整本级政府部门的编制——同一个行政区域不同层级之间调配使用行政编制的,应当由省编办报中编办批准

热点内容
东莞劳动法关于产假的规定 发布:2025-09-17 04:41:07 浏览:897
南开大学经济法考研红宝书 发布:2025-09-17 04:41:06 浏览:175
经济法阶段练习一及答案 发布:2025-09-17 04:40:30 浏览:253
南大经济法2018 发布:2025-09-17 04:39:42 浏览:292
合同法与合同管理考试题目 发布:2025-09-17 04:39:00 浏览:200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 发布:2025-09-17 04:34:07 浏览:616
云梦法院网 发布:2025-09-17 04:33:27 浏览:315
考研经济法是统考吗 发布:2025-09-17 04:17:23 浏览:997
法律顾问意见书表 发布:2025-09-17 04:17:16 浏览:719
自考国际经济法2018年10月真题 发布:2025-09-17 04:08:08 浏览: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