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劳动法实施条例全文
⑴ 2018劳动法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可能目前工厂活不多,老板不想减少人员,等版有活了在干,因权为现在人也不好找。也有故意减少工资,让你们自己走。
你好,辞职是没有赔偿的。劳动法规定公司,或则用人单位解雇是有赔偿。
不满半年,半个月工资。
满一年一个月,以此类推。
希望能帮到你,有问题再问我。
⑵ 2018年新劳动法辞退补偿规定
法律分析:新劳动法辞退补偿规定为: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⑶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我觉得你回答的不够完整,我将你的回答在加上我的答案,我觉得这样才完整。
属于法。
1. 我国立法权限划分
1)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立法权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等基本法律;改变或撤销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全国人大常委务会
①制人大定法以外法
②人大闭会期可不违该法原则部分修人大定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只能由人大修改)
③撤国务院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是撤违法的,不是撤不适当的)
④撤下级权力机关定法
2) 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所属机关的立法权限
国务院
①可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②根据人大及常委会特别授权定法
③撤地方行政机关定法(不能撤地方性法规)
下属部委可根据国务院行政法规发布规章、命令
3)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立法权限
省级人大及常委会可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大市人大及常委会可定地方性法规,报省级人大常委会审议,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自治区人大可制自治区条例及单行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务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区人大有权制定,常委会无权制定自治区条例!)
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注意同上)
广东、福建、海南人大及常委会可制定经济特区单行法规
本级人大可改变或撤销本级人大常委会不适当决定
地方各级人大可撤下级人大、本级和下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决定
4) 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立法权限:
①省级及大市可制行政规章、
②县级以上有权发布决定和命令、有权撤下级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
2、法规,在法律体系中,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法规即指国务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民族自治机关和经济特区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3、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之所以是规章,是从其制定机关进行划分的。规章主要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为执行法律、法规,需要制定的事项或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法律和法规的区别,主要在于制定机关的不同,一个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一个是国务院或地方人大等机构。再次,其效力层次也是不同的,法律的效力大过法规的效力。
⑷ 劳动法实施条例
主要视你所在的地区。
因为这一点在《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没有明确规定,各地对于劳动合同法均有一些具体的实施条例。
据我所知,在广东省劳动法实施条例中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在离职的时候一定要结清所有的薪资。
另一点就是看你在劳动合同中,是否有签订薪资是当月发放还是次月发放,如果是次月发放,企业的要求是合理的,但签署是当月发放的话,企业要求是不合理的。
⑸ 国务院新推出关于劳动法实施条例
目前《实施条例》最新一稿是 “3月11日稿”,共有29条。国务院法制办在完成3月11日稿后,就到各有关部门和地方省市进行调研,听取相关方对最新一稿的意见。目前,国务院法制办正在根据收集到的意见,进行修改,4月下旬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如获得通过,则会在“五一”前后向社会发布并实施。
参与《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的人士推测,由于相关方对3月11日稿在无固定期合同、劳务派遣条件等一些关键问题上的争议还比较大。因此,国务院要在“五一”出台并实施《实施条例》,可能会有一些困难。
但更多参与 《劳动合同法》和《实施条例》立法工作的人士表示,决策层已经给《实施条例》确定了基调。对于一些合理的意见,有关部门当然会接受,但对于缓行甚至废止《劳动合同法》等意见,肯定不会接受。
关键点
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规定是 《劳动合同法》的核心内容之一,也一直是争议最大的条款。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或是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对于“连续工作满十年”,《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的工龄,并不计算在“连续工作满十年”的范围之内。
目前,最大的疑问集中在什么是“连续订立二次”。两次签订之间若出现一定时间的中断,是否算作连续两次订立,这在《劳动合同法》中没有明确。
参与《实施条例》立法工作的人士介绍,对于“连续订立二次”中间出现中断的时间,劳动部最早的意见是即使中断一年后再签订,也算作连续两次签订。此后缩减为6个月。据该人士看到的国务院法制办《实施条例》的草稿,对间隔期的规定是不超过3个月。企业可操作的空间适当增加。
对于无固定期限合同的终止条件,3月11日稿规定,无固定期限合同的终止条件,不包括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一条的终止条件。这三个条款主要包含了无固定期限合同终止的一些条件。对此,专家分析认为,《实施条例》如果排除了《劳动合同法》这三个条款的规定,可能意味着一旦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就等同于获得了终身合同。
而针对劳务派遣,3月11日稿中规定,“一般应当”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参与《劳动合同法》和《实施条例》立法工作的华东政法学院教授董保华强烈反对“一般应当”这种表述。
他认为,《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而在《实施条例》中则规定为“一般应当”,条款变得更为严厉,极有可能造成企业为了规避这个规定,把劳务派遣转为劳务外包,从而彻底逃避 《劳动合同法》的约束范围。而在劳务外包中,劳动者的权益是完全得不到保护的。董保华称,这对劳动者更为不利。
对于适用劳务派遣的“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工作岗位的概念,3月11日稿相对于以前的稿子做了更加原则性的规定。即临时性岗位是指工作时间不满6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岗位是指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岗位是指需要他人临时性顶替的工作岗位。
《实施条例》进一步强化了劳务补偿方面的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在3月11日稿中除了该规定外,还规定在终止劳动关系时,用人单位要给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董保华认为,这条规定并不利于企业的灵活用工,《实施条例》应该在法律的范围内,赋予企业更多的用工灵活性。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而什么是“平等协商确定”?“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规章制度,最终是由劳资双方共同决定,还是由资方单方决定?在《劳动合同法》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据参与《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的人士透露,在3月11日稿中由劳资双方共同决定的意见,并没有涉及。
曾经直接参与《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起草工作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民主管理部部长郭军表示,《劳动合同法》中对此已经规定的很清楚了,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上职代会,职代会的工作机构就是工会,对于职代会上有争议的问题,要与工会协商。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业在2008年1月1日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如果没有经过企业职代会讨论,就是无效的。在发生劳动争议时,企业很难以这种规章制度,作为劳动争议仲裁的证据。
现在的问题是,当有不同的意见时怎么处理。郭军认为,最简单、也是最民主的方式是,与工会协商,还不能达成一致就上职代会,少数服从多数表决。
⑹ 新劳动法实施细则
1、新劳动法实施细则的完整名称是:《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2、《劳动合同法专实施条例》全文属链接:http://www.gov.cn/zwgk/2008-09/19/content_1099470.htm
⑺ 2018年劳动法
如果你在所有工作单位的累计工作年限不满10年,那么2018年你有5天年假,最版后一个工作日在权8月7日及以后的,今年的年休假是3天,最后一个工作日在8月7日以前的,今年的年休假是2天。如果这2天年休假没有休,当单位不让你休的,那么单位应当按照3倍工资折算,即需要支付你2x3=6天的工资。如果是你不愿休的,那么单位应当按照1倍工资折算,即需要支付你2天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