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制研究所

行政法制研究所

发布时间: 2021-12-06 22:57:53

『壹』 什么是司法研究所

司法研究所通常是指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它建立于 1951年,它的前身是1932年成立的司法行政部法医研究所,迄今已有近80年历史。
职能
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执行国家科技部、司法部赋予的“研究司法鉴定科学技术;培养司法鉴定高端人才;承担全国重大疑难案件的司法鉴定;履行司法鉴定行业技术指导;提供行业科技信息服务”等职能。现有职工16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65%左右,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0%。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有11人。仪器装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研究专业
研究所设有法医临床学、法医病理学、司法精神病学、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物化学、微量物证学、文件鉴定学、声像鉴定学、痕迹鉴定学、电子数据鉴定、道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及司法鉴定制度与法规等专业。办有《中国司法鉴定》和《法医学杂志》两本学术刊物,《中国司法鉴定》杂志创立了“中国司法鉴定论坛”。
重要意义
研究所也是我国司法鉴定领域对外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平台。根据对应对等原则,多次受命代表中国司法鉴定组织参加多边专业活动;组织有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参加国际司法鉴定教育合作计划等;与俄罗斯、荷兰、美国、英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司法部司法鉴定中心签署了合作协议,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贰』 行政法学界四大金刚有哪些

芮沐,中国法学“第一翁”

(1908年—)

我国经济法学和国际经济法学的创始人,以百岁高龄被尊为中国法学“第一翁”。1954年后到北京大学法律系工作,曾任北京大学经济法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所长等职。他执教近70年,亲自指导了12届博士研究生,著有《民法法律行为理论之全部》等。

韩德培,中国环境法学的开拓者

(1911-2009年)

我国国际法学一代宗师,也是中国环境法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79年开创建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国际法研究所;1981年推动组建了中国第一个、也是亚洲第一个环境法研究所。他著作等身,其中《国际私法》是我国高等院校第一部统编教材,《环境保护法教程》是我国第一本环境保护法的教材。

王铁崖,中国国际法学界的一面旗帜

(1913-2003年)

北京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创始人,国际法研究院士,是中国国际法学界的一面旗帜。新中国成立初,参与了《共同纲领》的起草;1984年、1990年,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参与基本法起草。著有《战争与条约》、《中国旧约章汇编》等,译作《奥本海国际法》。

王名扬,“行政法学界四大金刚”之首

(1916—2008年)

当代著名行政法学家。1946年考取最后一批国民党政府的公派留学生,前往法国巴黎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1958年学成回国。他参加了我国第一部行政法统编教材《行政法概要》的编写工作。著有《英国行政法》、《美国行政法》等。福布斯网站将其列为“行政法学界四大金刚”之首。

『叁』 苏州大学法学专业怎么样

苏州大学前身是著名的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本世纪上半叶,她以法学教育享誉海内外,时有"南东吴、北朝阳"、"法官出朝阳,律师出东吴"之称。东吴大学特别是她的法学院,曾培养出一批杰出的政治、法律学者或知名人士,如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董寅初、赵朴初、谈家侦、王宏惠、董康、杨铁梁、王绍堉、倪征×、梅汝璈、吴德熊、李浩培、吕光、桂裕、丘汉平、梁鋆立、张志让、查良鉴、查良镛(金庸)、盛振为、何世祯、马汉宝、姚淇清、陈霆悦等,堪称一时之盛。1952年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改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改名为苏州大学。1982年复设法律系,1986年扩建为法学院。
法学院分别于1992年和1998年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华东地区最早获得法学博士点的单位,学科建设起步较早。法学院现设有法学和知识产权两个本科专业,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及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目前在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十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八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招收博士研究生。学院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同时,王健法学院也是我国较早开展法律硕士教育的单位,招收全日制法律硕士(法学)、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及在职法律硕士等各种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学生,目前在校学生两千余人。
苏州大学法学学科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和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为江苏省重点学
科,“法理学”为国家精品课程,“法学理论”为省级优秀课程群,“公法研究中心”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建有江苏省知识产权(苏州大学)培训基地,东吴公法与比较法研究所为苏州大学校级科研机构。学院内部还设有比较法研究所、英美法研究中心、人权研究中心、政府法制研究中心等十余个院级研究机构。法学院教师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积极为法治国家建设献计献策。新世纪以来,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60余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上千篇。根据中国法学创新网统计,王健法学院教师2011年度发表的法学类核心刊物(CSSLI)他发数数量位居全国法学类院(系、校)第12位。
现设法律、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律师四系,并设比较法研究所和东吴律师事务所。现有宪法与行政法学博士点1个,法理学、行政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硕士点3个。行政法学专业为省级重点学科,受省政府专项经费资助。现有正副教授18人,讲师20作人,其中有硕士以上学历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者占近50%。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已列入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试办单位。现每年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0余人,专科生30-50人,并开设了法律专业大专函授班、专业证书班、本科进修班、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项目。自1982年以来,已为社会培养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等各类专门法律人才近5000人。
长期以来,本院教师兢兢业业、努力耕耘,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先后获国家级教学奖、科研奖等3人次,获省级教学奖、科研奖等12人次,获评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次,获评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次,7人被评为苏州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先后承担(主持)国家级社科研究项目5项,省级研究项目20余项,出版各类专着、教科书、译着等6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包括在海外学术刊物及国内权威刊物发表的论文50余篇)。
近年来,本院对外学术交流也有重大发展。先后有25人次赴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日本等地进修、讲学、参加学术会议、访问,邀请外籍及台港澳专家讲学70人次。行政法重点学科还与上海市人民政府行政法制研究所等实际部门开展了合作研究。
苏州大学已进入国家"211"工程,我院"现代政府法律管理"科研项目也已被列入"211"重点资助项目。

『肆』 行政法哪个大学好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伍』 政府信息公开,哪些是必须,哪些是例外

如何理解“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核心是要厘清哪些是不公开的“例外”情形。依据《条例》,我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解读。
第一个层次,便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属于不予公开的范围。这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从制度设计的完整性、和谐性来说,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应当与国家秘密保护、个人隐私保护和商业秘密保护三方面的立法相协调、同步。
如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既制定了《信息自由法》,规范政府的信息公开行为,又制定了《隐私权法》和《贸易秘密法》,明确政府在公开信息时,不得不正当地侵犯个人的隐私权和企业的商业利益。
日本在《日本行政机关拥有信息公开法》之外有《行政机关拥有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在政府信息公开时,对个人信息的公开仅限于两种情形:一种是公开后对个人不造成不利影响的信息,如获得荣誉称号、受到表彰等;另一种是不公开对公共利益会造成危害的信息。
但中国的立法现状,显然还未实现完整性与和谐性:
一是已有计划但还未制定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
二是尚无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法》的立法计划;
三是政府信息公开还只是行政法规,未上升为法律,与其他几部法律之间的法律位阶不对等,影响其法的效力。
我国实践中,上述不予公开的例外情形还遇到下列实施难点:
一是国家秘密与工作秘密的关系。因为国家秘密在《国家秘密保护法》中有明确界定,而在地方工作中,还涉及不属于国家秘密但属于工作秘密的情形,是否也适用政府信息公开的例外情形,没有明确规定。在《条例》制定过程中,曾考虑明确工作秘密也列为不予公开的范围,但又担心在实践中会被滥用,最后未作表述,让地方参照国家秘密执行,具体操作难免法律风险。
二是商业秘密的界定问题。因为商业秘密的界定主要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里的表述:“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这属于经济法调整范畴,已超出了行政法的范畴,不少行政机关认为超出了其业务能力,客观上影响了该不予公开情形的实施。
三是个人隐私的界定问题。个人隐私更是个民法概念,也超出了行政法的范畴,行政机关普遍认为,由其来认定个人隐私,不仅超出了其能力范畴,且法律风险很大。
根据上海市行政法制研究所编写的《通往法治政府之路(2010—2012年研究报告集)》,201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有30.7%的被调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人员认为,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缺乏明确的界定标准,导致应由谁来认定及如何认定难以把握,是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惑。
对此,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日本和英美等国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做法,即不以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为不予公开的标准,而是对可能涉及商业秘密、可能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都列入不予公开的范围。
日本《行政机关拥有信息公开法》将个人信息、团体信息列入不公开信息的范围,朱芒教授研究指出,“与个人相关的信息”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可包括个人的思想、信念、身份、地位、健康状况以及其他一切与该个人有关的信息。美国《信息自由法》中豁免公开的信息包括“个人信息、医疗信息与类似的信息”,个人信息与医疗信息的含义比较清晰,但“类似的信息”含义较为模糊。
1982年之前,对“类似的信息”的解释比较狭窄。在1982年“美国国务院诉《华盛顿邮报》”一案中,联邦最高法院采取从宽解释,认为所有“适用于特定个人”的信息都适用于本类例外。英国《信息公开法》也将“与个人信息有关的信息”列入不公开的范围。
笔者因此建议,立法修改时,将政府信息不予公开的情形,表述为:
“ 属于商业秘密或者可能不当影响其市场竞争力的其他财务信息、商业信息;属于个人隐私或者可能涉及个人隐私而信息主体不愿公开的政府信息,避免因需要对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作出认定而带来的实施难题。
第二个层次,有两种情形是国际上普遍列入不公开的范围,而我国却没有排除的:一是正在形成、研究中的过程性政府信息;二是公开可能影响执法和司法公正的政府信息。
上海市于2004年颁布实施的《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是将上述两种情形列为免于公开情形的。这是在研究借鉴国际上普遍做法的基础上确定的。
如日本《行政机关拥有信息公开法》把“国家机关和地方公共团体内部或相互之间有关审议、讨论或协议的信息”作为不予公开情形,因为“公开可能对坦率的意见交换、意思决定的中立性造成不当损害、可能产生国民间的混乱、可能不当地给予特定的人利益或不利益。”
英国的《信息自由法》规定了25种不予公开的信息,其中涉及过程性信息内容的有三类:损害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内部关系的信息,与政府政策的制定有关的信息,与国王、王室成员及其家族的通信有关的信息。
美国《信息自由法》规定,在行政机关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诉讼中,不得向非行政机关当事人公开机关之间或机关内部的备忘录或信件。该规定中包含着讨论程序特权的内容,行政机关可以依法享有不公开的豁免特权。
事实上,过程性信息的公开在我国实践中的争议很大,产生的争议案件也最多。在《条例》实施后,面对的诉讼案,首先就是这类过程性信息公开的争议,《条例》实施后的全国第一案就是过程性信息的公开问题。
最后,为解决实践中面临的困境,国务院办公厅于2010年11月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号),其中明确:行政机关“处于讨论、研究或者审查中的过程性信息,一般不属于《条例》所指应公开的政府信息”。与行政机关内部人事、财务管理信息相类似,为实践中解决这类难题提供了依据。
其实,将过程性信息认定为不属于政府信息的范畴,在法理上仍是值得探讨的,应当以认定其是政府信息,但属于不予公开范围为宜。笔者所要提出的相关立法建议是,
“ 在修订《条例》或者将《条例》上升为法律时,应当将国际上普遍列为免予公开的两种情形:过程性信息和公开可能影响执法和司法公正的政府信息,也和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一样列为不予公开的范围。
第三个层次,属于我国特有的政府信息不予公开的两种情形,即“三安全一稳定”和“三需要”。
关于“三安全一稳定”即《条例》第8条规定:“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此条款从一开始就产生争议。
争议之一是该条款的自由裁量权太大,缺乏有效的制约。当年上海邀请德国一位参与起草德国政府信息公开法的议员来作学术交流,其在研究了我国的《条例》后,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条例》第8条关于“三安全一稳定”的规定过于放权,难以约束。对此,上海在制定实施性政府规章时,增设了程序约束,即公开部门认为属于“三安全一稳定”的情形,决定不予公开的,要向上级行政部门报告,以便上级部门进行审核把关,对认定错误的予以纠正。
争议之二是该条款能否直接执行?在《条例》实施之初,许多地方的人大、法院以及法学专家都认为此条款不能直接引用和执行;理由是,其安排在总则部分,按照立法常理,总则部分一般不直接作为执法依据引用,若需要执行的话,应当在后面的分则部分明确条件和禁止行为。
为此,国务院在有关解释中专门明确此条可以直接作为执行的依据。从立法本意来看,此条就是为了解决以往行政管理或行政执法中因为不够规范而让相对人纠缠于历史遗留问题不放的现象。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本条是“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另一种表达。

『陆』 中国行政法方向有哪些有名的教授

林鸿潮:现任抄中国政袭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师,中国政法大学应急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行政法学研究》编辑,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行政法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季宏: 万国重点学科班
王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宪法学、行政法学。曾获中国人民王锴大学研究生学术新星一等奖。在《中国法学》、《比较法研究》、《法学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八篇.

『柒』 上海市行政法制研究所怎么样

简介:上海市行政法制研究所成立于1994年10月11日,系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下属事业单位,为全国省级政府法制系统中率先设立的以应用研究为主的行政法制研究机构。
注册资本:45万人民币

『捌』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的领导信息

王起翔 主任
主持省政府法制办全面工作。主管秘书处、人事处、机关党委、行政执法干部培训学校,在纪检组长配备前代管监察室。
时鹏远 副主任
主管农林城建方面立法、行政执法监督、道路检查管理和相对集中处罚权工作,分管农林城建立法处、行政执法监督处。
宋 伟 副主任
主管政法文卫方面立法、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分管政法文卫立法处、规范性文件审查处,协助主任分管秘书处、人事处、省行政执法干部培训学校。
林维新 副主任
主管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分管行政复议案件受理处、行政复议案件审查和行政应诉处。
张 波 副巡视员
主管财经商贸方面立法、综合调研培训、行政审批(许可)制度改革、行政法制研究工作。分管财经商贸立法处、综合调研培训处、省行政法制研究所。

『玖』 七宝乘地铁到普安路189号曙光大厦19楼行政法治研究所怎么走

七宝到普安路189号曙光大厦

地铁9号线 转 地铁8号线

48分钟 | 16.9公里 | 步行750米

七宝

步行 10米


七宝站 上车

地铁9号线 (曹路方向) 11站

陆家浜路站 下车 转

地铁8号线 (市光路方向) 1站

老西门站 (5口出) 下车

步行 740米


曙光大厦

『拾』 山东大学法学院的研究所

法学院设有来理论法自学研究所、宪法与行政法学研究所、刑法学研究所、民商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法史学研究所、经济法学研究所、诉讼法学研究所以及法学研究所、知识产权与科技法研究中心、人权研究中心、欧盟法研究中心、美国法研究中心、刑事法律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先后承担中国法制史研究、人权研究、政府执法研究、司法改革研究、物权法研究、侵权法研究、担保法研究、权力制约研究、中国立法问题研究、有组织犯罪研究、金融犯罪研究等5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其中,中国法制史研究、人权与法治研究、司法改革研究、侵权法研究、比较法研究、民间法研究、法律解释学等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近几年来,法学院教师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在海外发表学术文章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高水平教材65部,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达60余项。由法学院组织、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法理学文库获得法学界的高度评价。法学院知名教授主持的《人权研究》、《民间法》、《法律方法》等学术刊物在学界有着重要影响。2000年,山东省启动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法学研究基地设在山东大学法学院。

热点内容
法规建成区 发布:2025-09-17 02:05:47 浏览:286
最早的法官 发布:2025-09-17 01:54:26 浏览:390
婚姻法律援助热线12348 发布:2025-09-17 01:52:59 浏览:9
行政法的内容包括行政组织法 发布:2025-09-17 01:52:52 浏览:126
微信里谁是卧底没法官 发布:2025-09-17 01:51:23 浏览:103
具同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17 01:30:56 浏览:107
行政法律的主要特征 发布:2025-09-17 01:30:22 浏览:929
法院委托评估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17 01:29:14 浏览:474
兴化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9-17 01:24:39 浏览:836
2013年中级经济法电子书 发布:2025-09-17 01:21:22 浏览: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