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关于风险金

劳动法关于风险金

发布时间: 2021-12-07 16:41:35

A. 劳动法对风险金有没有明确规定2014

没有明确规定风险金,但是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聘劳动者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任何费用,包括报名费、资料费、押金、风险金、保证金等等。

B. 劳动法规定个人要不要交纳风险金

劳动法第七十二条 规定:
“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但是,您们公司要求“交纳2000元风险金”和劳动法规定的完全是两码事,它的性质、用途都不同,社会保险基金是交到社会而这2000元风险金是交到您们公司,2000元的作用和人质抵押差不多。

参考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255&page=3
附:劳动法有关条款
第九章 社会保险和福利

第七十条
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第七十一条
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

第七十二条
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七十三条 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负伤;

(三)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

(四)失业;

(五)生育。

劳动者死亡后,其遗属依法享受遗属津贴。

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法律、法规规定。

劳动者享受的社会保险金必须按时足额支付。

第七十四条
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收支、管理和运营社会保险基金,并负有使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责任。

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运营实施监督。

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和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的设立和职能由法律规定。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挪用社会保险基金。

第七十五条
国家鼓励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为劳动者建立补充保险。

国家提倡劳动者个人进行储蓄性保险。

第七十六条
国家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兴建公共福利设施,为劳动者休息、休养和疗养提供条件。

用人单位应当创造条件,改善集体福利,提高劳动者的福利待遇。

C. 用工单位让劳动者缴纳风险抵押金合法吗

按照《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用工单位让劳动者缴纳风险抵押金合法都是违法的,你可以就此向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举报。

D. 劳动法有规定收风险金的吗

收取任何名目的押金、风险金都是违法的。

E. 风险抵押金离职一年后是否违反劳动法

1、违反劳动法,并且公司无权扣留工资,应当及时足额发放,连1年都是违法的
2、可以,至于怎么拿,法院

F. 在劳动法中煤矿安全风险抵押金和安全奖一样吗

这两个是性质完全不同的。安全风险抵押金是由用人单位向劳动者违法收取的,而安全奖是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前者是劳动者拿钱给用人单位作为押金,后者是用人单位拿钱给劳动者作为表扬。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收取安全风险抵押金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应当无条件足额退还。而安全奖作为一种奖励福利,可以由用人单位自行规定是否向劳动者发放。
劳动合同法:
第九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第八十四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G. 劳动法关于风险抵押金的规定

企业相对劳动者属于强势群体,建议你缴纳押金,求的工作,但应该要其开具收据,为以后纠纷发生保存证据。

H. 《劳动法》工作中可以扣风险金吗

是不可以的 他那个明说是那样风险金 其实是想把你们套到那里, 假设哈要是你们老板跨杆了 你找那个拿回那所谓的风险金 ,

I. 劳动法规定哪些方面可收取员工风险保证金

不允许以任何名义收取任何费用。

劳动合同法:
第九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专动者,不得扣属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第八十四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热点内容
qq飞车官方条例 发布:2025-09-16 22:12:52 浏览:454
招募法律服务志愿者 发布:2025-09-16 22:08:03 浏览:195
做实思想道德 发布:2025-09-16 21:59:41 浏览:704
上海律师法律服务 发布:2025-09-16 21:29:15 浏览:888
民诉讼法200 发布:2025-09-16 21:23:12 浏览:916
合同法249条 发布:2025-09-16 21:20:51 浏览:760
法官官职大吗 发布:2025-09-16 21:19:55 浏览:943
国家对开发区条例 发布:2025-09-16 21:19:52 浏览:869
法规先锋 发布:2025-09-16 21:15:15 浏览:157
民事法律责任的主要特点 发布:2025-09-16 21:12:50 浏览: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