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中原告的确定
Ⅰ 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民事原告是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第四十九条规定了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其中包括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收集、提供证据,进行辩论,请求调解,提起上诉,申请执行的权利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
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收集、提供证据,进行辩论,请求调解,提起上诉,申请执行。
当事人可以查阅本案有关材料,并可以复制本案有关材料和法律文书。查阅、复制本案有关材料的范围和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规定。
当事人必须依法行使诉讼权利,遵守诉讼秩序,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
Ⅱ 民事诉讼法规定原告是否可以一个以上
可以来
原告人数没限制,只要是和源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就可以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Ⅲ 关于当事人的确立在民事诉讼法的第几条
当事人的确立在民事诉讼法的第119条。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Ⅳ 民事诉讼法原告资格包括哪些
任何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均可以成为原告,到具体的案件中需要根据案情判断是否具有原告地位。
Ⅳ [民诉案例]:如何确定当事人
甲、乙、己根据“经交警勘察,丙属于违章驾驶。”均可以将丙作为当事人,因为其是因果的主要造成者,在这根据新《交法》有几种情况,一是丙是否符合《交法》的相关规定(有合法的驾驶证),如果没有,戊将车租赁或雇佣丙驾驶车辆,可以以丙为诉讼主体,戊为第二被告;二是丙有有合法驾驶证,仅是被戊雇佣驾驶车辆,诉讼同一,三是丙有合法驾驶证,戊是将合法的车租赁给了丙,就只能起诉丙,按新《交法》不与戊发生诉讼关系。
还有几种是以前面分析为基础的诉讼
一是甲乙为诉讼主体起诉,要求甲赔偿损失,乙再以丙为诉讼主体起诉主展自己的权益,包括赔偿甲的损失和自己的医疗费;丙以此类推起诉丙主展自己的权益,包括赔偿乙赔偿甲的损失、自己赔偿乙的房屋损失。
己可以直接起诉丙要求房屋赔偿。也可以起诉乙,乙再去起诉丙主自己的权益。
Ⅵ 【民诉】二审中,当事人如何确定
如何列二审当事人
1�共同上诉
根据《民诉意见》第176条的规定,双方当事人和第三人都提出上诉的,均为上诉人。
注意:这种情况下,没有被上诉人。
2�必要共同诉讼中部分共同诉讼人上诉
根据《民诉意见》第177条的规定,必要共同诉讼人中的一人或者部分人提出上诉的,按下列情况处理:
(1)该上诉是对与对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分担有意见,不涉及其他共同诉讼人利益的,对方当事人为被上诉人,未上诉的同一方当事人依原审诉讼地位列明;
(2)该上诉仅对共同诉讼人之间权利义务分担有意见,不涉及对方当事人利益的,未上诉的同一方当事人为被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依原审诉讼地位列明;
(3)该上诉对双方当事人之间以及共同诉讼人之间权利义务承担有意见的,未提出上诉的其他当事人均为被上诉人。
注意:总结为一句话:谁对一审判决有意见,就是上诉人;对谁有意见,即对与谁之间的权利义务划分有意见,谁就是被上诉人;其他人按照原审诉讼地位列名。
3�普通共同诉讼中部分人上诉
普通共同诉讼中,部分共同诉讼人的行为对其他人不发生法律效力,部分共同诉讼人上诉的,对方当事人为被上诉人,未提起上诉的其他共同诉讼人不作为二审中的当事人。
4�诉讼代表人
诉讼代表人不服一审法院的裁判,不仅可能因提起上诉而成为上诉人的诉讼代表人,也可能因对方当事人上诉而成为被上诉人的代表人。
5�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可以以本诉讼的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为被上诉人提起上诉,成为上诉人,也可以成为本诉讼的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的被上诉人。
6�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否可以成为上诉人和被上诉人,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在法院判令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承担实体义务的情况下,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有权提起上诉,而成为上诉人,也可以因参加之诉中对方当事人提起上诉而成为被上诉人。
有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需要注意:
(1)根据《民诉意见》第182条的规定,对当事人在一审中已经提出的诉讼请求,原审人民法院未作审理、判决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
(2)根据《民诉意见》第183条的规定,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在一审中未参加诉讼,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予以调解,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
注意:1)发回重审的裁定书不列应当追加的当事人;2)这里是指存在一审中应当参加而没有参加的诉讼当事人,如果是属于权利义务承担的情况,可以直接变更当事人。例如,二审中当事人死亡,法人、其他组织分立为两个法人、其他组织。
(3)根据《民诉意见》第184条的规定,在第二审程序中,原审原告增加独立的诉讼请求或原审被告提出反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就新增加的诉讼请求或反诉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
(4)�根据《民诉意见》第185条的规定,一审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上诉后,第二审人民法院认为应当判决离婚的,可以与子女抚养、财产问题一并调解,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
Ⅶ 关于民事诉讼法的确认之诉
确认之诉必须具有需要诉讼救济或保护的法律利益,并且这种状态能够通过确回认除去。法律之答所以规定提起确认之诉必须具有确认利益,是因为如果对于请求确认的对象不以法律明文加以限制,那么当事人对于任何事情均可请求予以确认,法院将因此不堪重负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司法功能。一般情况下,当事人若能够通过其他诉讼得到救济,则不能提起确认之诉。但对于将来给付请求权以及对于作为请求权基础的借贷关系,所有权是否存在以及在确认判决足以满足债权的行使情况下则可以提起确认之诉。
Ⅷ 民事诉讼法中"原告就被告"什么意思
原告就被告,是民事诉讼案件在区域管辖的原则,即被告在哪个法回院辖区,原告就答应当到哪个法院起诉,案件就归该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这样做有利于法院送达法律文书,节约诉讼成本、缩短诉讼周期,也有利于最终的执行。
Ⅸ 遗产继承的诉讼中如何确定原告被告呢
遗产继承的诉讼中确定原告被告的方式:原告是指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提交起诉状的一方当事人。而被告是指接受人民法院应诉通知,并提交答辩状的一方当事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Ⅹ 民事诉讼法原告就被告是根据什么
1、可以在侵权行为地B县法院起诉。
2、原告就被告是一个普遍性的原则,民诉第内二十一条是对这一原则的具容体解释。第二十八条在侵权行为地是一个特别规定,在规定管辖范围时可以依据特别规定,而不依普遍性原则。
3、你只针对管辖权的话,可以向B县法院提管辖权异议,这种情况,在法定期间内写个异议书递交立案庭就可以了。假如说你问的是答辩理由的话,具体情况你也没写,我建议你可以从洪水的不可抗力上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