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279
㈠ 论述当事人刑事和解案件诉讼程序
刑事和解是指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调停人或其他组织使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直接沟通、共同协商,双方达成民事赔偿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从轻减轻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刑诉法第5编第2章第277至279条对刑事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进行了专门规定,按照法律规定,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侵犯财产犯罪,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故意犯罪案件,以及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纳入公诉案件适用和解程序的范围。但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这一程序。对于当事人之间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促使他们互相协商,解决民事赔偿问题的诉讼活动。
㈡ 刑事案件可以和解吗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调停人或其他组织使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版直接沟通、共同权协商,双方达成民事赔偿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从轻减轻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刑事诉讼法》第288至290条对刑事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进行了专门规定,按照法律规定,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侵犯财产犯罪,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故意犯罪案件,以及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纳入公诉案件适用和解程序的范围。但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这一程序。对于当事人之间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㈢ 刑事案件和解与调解有区别吗
一、适用范围不同:刑事和解和刑事调解只适用于刑事自诉案件。其中,所有的自诉案件都可以进行和解,而刑事调解只适用于除公诉转自诉外的其他刑事自诉案件。
新刑诉法第5编第2章第277至279条对刑事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进行了专门规定:
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侵犯财产犯罪,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故意犯罪案件,以及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纳入公诉案件适用和解程序的范围。
但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这一程序。
二、处理人不同:刑事和解是刑事自诉案件双方当事人自行达成和解协议,是自诉人向法院申请撤诉的一种是由。刑事调解是刑事自诉案件双方当事人在法院主持的调解下,达成调解协议,并由法院制作调解书的活动。
三、性质不同:刑事和解属于双方主动。刑事调解是法院结案的一种方式,双方属于被动。
四、判定结果不同:对于当事人之间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依法从宽处理。刑事调解的情况则不能轻判。
和解过程中,被害人与加害人可充分阐述犯罪给他们的影响及对刑事责任的意见等方面内容,选择双方认同的方案来弥补犯罪所造成的损害;在刑事责任处置过程中,加害人能获得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㈣ 刑诉法解释279
法定代复表人或者主要负制责人被指控为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因客观原因无法出庭的,应当由被告单位委托其他负责人或者职工作为诉讼代表人。
这不很清楚嘛,一般情况下法定代表人是诉讼代表人。当法定代表人被指控为犯罪嫌疑人时和无法出庭,就做不了诉讼代表人了。
㈤ 什么是刑事和解,什么情况下可以刑事和解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调停人或其他组织使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专人、被告人直属接沟通、共同协商,双方达成民事赔偿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从轻减轻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刑事诉讼法》第288至290条对刑事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进行了专门规定,按照法律规定,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侵犯财产犯罪,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故意犯罪案件,以及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纳入公诉案件适用和解程序的范围。但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这一程序。对于当事人之间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㈥ 试述不起诉的种类、适用条件及其制约
不起诉的种类 适用条件及其制约有以下几方面:
A、实施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B、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C、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D、依照刑法规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已告诉又撤回告诉的;
E、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F、其他法律,法令规定的免于刑事处罚
不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基于控诉职能和法律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权力,目的是通过人民检察院对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将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不移交法院审判。
从而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作为检察机关,应该本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认真执行刑诉法第140条、第142条的规定,让不起诉制度充分发挥作用。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的时候,必须查明:
(一)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
(二)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
(三)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
(四)有无附带民事诉讼;
(五)侦查活动是否合法。
(6)刑事诉讼法279扩展阅读
审查起诉的步骤和方法:
(一)审阅案件材料
(二)讯问犯罪嫌疑人
(三)听取被害人意见,
(四)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人的意见
(五)补充侦查。
提起公诉的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按照普通程序向人法院提起公诉,应当向人民法院移送起诉书、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的复印件或者照片。(应自行补充)
不起诉的种类和条件:法定不起诉:又称为绝对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或者自己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从而作出不将犯罪嫌疑人诉至人民法院审判的一种处理决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起诉的三种情况之一。
存疑不起诉(证据不足不起诉)
适用条件:
①经过补充侦查;
②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㈦ 打架斗殴导致对方轻伤,私下和解后,我们还是被邢拘了。
我个人认为:
第一、打架斗殴导致对方轻伤,应当追求刑事责任,在程序上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实体上适用《刑法》的规定。
第二、您没有提供打架斗殴的具体情况,但是根据您提到的“故意伤害罪”的情况,该打架斗殴的行为应当适用《刑法》第234条第1款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详见《刑法》第234条的相关规定。
第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77条的规定,该打架斗殴的行为可以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详见《刑事诉讼法》第277条的规定。
第四、对于可以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的刑事案件,不应该是当事人私下和解。而应当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主持和处理。至于是否追究刑事责任,追究多重或多轻的刑事责任,应当由司法机关决定。详见《刑事诉讼法》第278条、第279条的规定。
第五、关于“如果对方说没有受到任何伤害,那这个故意伤害罪是否就不成立。可无罪释放。”,应该是这样的:司法机关是否对某个人给予刑事处罚,建立在“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础之上,而能确定案件事实的是证据,证据有很多种类。“对方说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属于被害人陈述,只是证据中的一种(当然是比较重要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证据种类。只要司法机关能够根据其他证据证明犯罪事实的发生,即使没有被害人陈述也是可以追求相关人员法律责任的。所以,您关于对方否认被侵害将导致相关人无罪释放的假设,可能会实现,也可能不会实现,这取决于司法机关能否掌握其他证据。
第六、综上,我的建议是,实事求是吧。故意伤害致轻伤不是很严重的犯罪行为,而且双方都有和解意愿,如果通过司法机关主持和解,会减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的。至于您说的“否认受到伤害”,我是不赞同的,打架斗殴的的人理所应当受到惩罚,这才公平。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